閥閱漢末第522章 答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閥閱漢末 >>閥閱漢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2章 答應

第522章 答應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07日  作者:司空云鷹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司空云鷹 | 閥閱漢末 
您可以按"CRTLD"將"落秋中文"加入收藏夾!或分享到:



←→下一頁

“還請府君不嗇賜教。”

成公英在席墊上,很是恭敬的向高珣行禮。如果高珣的話屬實,哪怕只能實行一半,對涼州的漢民百姓來說,也是一種福音。真是那樣,那他很是樂意在高珣的麾下,幫著實現這種策略。

“治羌之策,無外乎鎮,撫,或者鎮撫結合。光用鎮壓之策,勢必會引起涼州所有羌蠻的同仇敵愾。那時,也一定會讓涼州一直處于烽火連天之中。段公以前治羌,因為大漢國庫充盈,所以行的就是這鎮字。可如今的大漢,單就一個黃巾軍之亂,就已經讓朝廷見底。根本就沒有多余的財力來支撐連續不斷的戰事。”

“先生是久居涼州之人,對這些羌蠻的秉性,定是知根知底。這是一群奉行弱肉強食的蠻族。如果單用撫。定會讓這些羌蠻因為我大漢軟弱可欺,定會得寸進尺。到最后,如果滿足不了他們的欲望,這些人還依舊會鬧事。”

高珣喝了一口茶湯,潤了潤嗓子,道:“那剩下的就是鎮撫相結合了。先行段公之策,讓涼州羌蠻膽寒。然后在以官府政令,強制他們穿漢服,說漢語。當然,我中原的先進耕種技術,以及中原的禮儀,文化制度,也一并傳授于他們。珣相信,只要這些政令執行下去,幾十年之后,他們就是與我大漢百姓無二。”

“府君是要同化他們?”成公英驚詫的問道。

高珣點點頭,道:“我華夏族自炎黃二帝相戰于阪泉,后與九黎部落首領蚩尤,相戰于涿鹿以來。就在不斷發展漲大,并在中原建立起夏,商,周等皇朝。這其中就是一個融合,同化的過程。”

“就說這三輔之地,在周代之際,是犬戎之地。可到了春秋戰國,就已經是秦國定鼎之基。在秦國時,我等現在所立之地,是義渠部落領地。可到了秦國一統天下,就已經成了隴西四郡。現在到了我漢朝,又多了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金城郡四郡之地并入為涼州。”

“既然我華夏先祖能不斷開疆擴土,并不斷把族人繁衍漲大下去。那我等為何就不能履行他們的遺志?”

成公英點點頭道:“府君的一些話,英受益匪淺。也正如君所言,我華夏族能繁榮至今,確實是一個融合,同化的過程。可是,府君,今日不同往常。歷代祖先能把領土不斷向外擴張,并把華夏族人遍布整個領地。他們的先決條件是有強悍的武力做后盾。”

“君也知道,如今的大漢已經風雨飄搖,朝廷能讓皇甫將軍領著幾萬兵馬,在美陽與羌蠻對峙,就已經難能可貴。根本就騰不出兵力來應對涼州。也就是說,即使府君想實行先輩的意愿,用鐵腕手段,實行羌漢融合。已經沒有朝廷做后盾支援了。難道君想以一己之力推動?”

成公英對高珣所要執行的策略是贊同與認可的。同時,他對高珣的認同感也直線上升。高珣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已經擺脫了武將的桎梏。目光不在局限于戰場,并把目光對準了全局。

這是一個做大事之人。

“珣也知道現在所處的處境。確實是孤立無援。所以,需要尋求幾個志同道合之人,一起來幫著珣做這事。這不,珣聽聞成公先生有大才,特意今日前來拜訪。想請先生出仕為隴西郡功曹掾。”高珣一臉真誠的道。

“英見過府君!”成公英頓時從席墊上起身,向高珣深深的躬身行禮。

“哈哈。有先生助珣。大事可期也。”高珣見成公英的禮儀,頓時知道,成公英是已經答應了。立即起身,來到成公英的身前,脫起成公英的手哈哈大笑兩聲。

成公英向高珣謙虛一番后,又與高珣做回原位。道:“府君,既然君有如此大的宏愿,那想要把它實行起來,當務之急就是要組建一支強大的兵馬來震懾隴西郡。不知道現在府君有何打算?”

“珣特不瞞先生。珣現在手中能用的兵馬,也就是珣從中原帶過來的幾百鷹揚衛以及一千來騎疾風營將士。至于隴西郡的郡兵,珣從心底里信不過他們。雖然珣還沒有去郡兵兵營那里查看過,但也能想象,這些郡兵,一定是郡丞李賓所代表的隴西李氏,以及都尉楊辛所代表的楊家的囊中之物。”

“這三日來,珣不斷在城中游逛。城中的漢民男子,不管老幼還是青壯,在體魄與騎術上,不知道要比中原之地的人強上許多。所以,珣的打算是,先從這些漢民中,選擇青壯招募兵馬。只是可惜,珣初來乍到,即使珣在中原有些名聲。但是,在這個深受羌蠻影響的地方,想要讓這些民眾信服,恐怕有點難度。”

高珣這三日雖然是在狄道城中閑逛,但是,卻已經把狄道縣的漢民的民風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這里的漢民,特別是那些青壯,體型健壯彪悍,騎術又甚佳。是一個難得的騎兵招募之地。正好,對付羌蠻,用騎兵是最佳的兵種。

成公英聽了高珣的話后,心中頓時一副了然。他就知道,高珣不會連續三日在城中做無用之功。原來是在考察民風。

“府君,英雖然不是隴西郡人士。但是,因為英在涼州有些名望。不管是漢民,還是羌蠻,他們有些人還是愿意相信英的。所以,這招募兵馬的事,君大可不必擔心。”

成公英對于自己的在涼州人心中的名望,還是有一定的自信的。漢民不說,他們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知一些禮節,對于他這樣的涼州名士,還是很尊重的。即使是那些羌蠻,也同樣向往中原文化,對他這樣的人,也有一定的尊重。

不過,成公英很快又眉頭皺起道:“不過,府君。有件事不知道君侯是否知曉。隴西郡地處荒涼,所產的糧食有限。如果府君要招募兵馬,那兵馬的糧秣如何解決?”

“據英所知,隴西郡郡衙的糧食不多。即使有一些,也需要維持當今隴西郡那三千來郡兵。當然,隴西李氏盤踞狄道幾百年。他們家族勢力龐大,家族中的糧食存儲一定有許多。但是,君既然要招募兵馬,那就勢必會打破隴西郡勢力的分布。李氏這些士族一向都以家族利益為重。君不可能得到他們的支援。”

高珣頓時眉頭微皺。郡丞李賓把一些文札交給他查看時,就已經知道,隴西郡此時的糧倉中,有且僅有那么一萬來石糧食。單維持三千郡兵,都只能維持兩個月左右。如果他在招募兵馬,那糧食就會很快見底。

沒有了糧食支撐,他兵馬招募的再多,也會立即分崩離析。

當然,他也可以停用支付三千郡兵的糧食,畢竟,這支兵馬不受他控制。但是,只要他一停用,恐怕這三千兵馬,就會立即引發兵亂。那時,他的隴西郡太守位置,恐怕也會跟著不穩。

(本章完)

上一頁←→下一頁更新太慢


上一章  |  閥閱漢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