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燮見高珣神情決絕,知道高珣已經心意已決,也不在多勸。反而心中有一種期盼。如果高珣在隴西實施段穎之策,能讓隴西平定下來,那他漢陽郡也可實施。至于名聲,也正如高珣所言,只要能定羌,名聲差點又何妨?
在手下把東西收拾妥當之后,高珣就與傅燮兩人聯手上路。
為了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高珣,傅燮等人,避開美陽,從美陽縣的東南角繞道武功縣,先沿著渭水南岸五十里處,進入陳倉縣。后從散關進入武都郡,在從武都郡進入漢陽郡。
五日后,高珣領著典韋,許褚等鷹揚衛把傅燮送到漢陽郡治所,冀縣城外。
高珣與傅燮所帶的人有好幾百。一般的賊匪,也不敢肆意來討不自在。而那些羌蠻部落,雖然在他們所經過的地方,有點肆無忌憚。但是,好在高珣帶的兵馬夠精銳,那些羌蠻也不敢隨意上前。
于是高珣與傅燮兩人在路上,反而相安無事。由于兩人閑著無事,就一起探討治羌之道。后又引申到外族對漢朝的隱患。以及涼州對大漢的重要性。
高珣與傅燮兩人在一些觀點上有分歧。可其他的地方卻是大同小異。正是如此,高珣與傅燮的關系,越來越投機。等抵達冀縣時,兩人已經是無話不談的好友。
冀縣城外,傅燮再三強調讓高珣入城先歇息一日在走,可高珣記掛那些比他先走一步的黃忠,戲忠等人。一而再的謝絕。
最后,傅燮無法,一臉真誠的道:“云軒。燮也不在留你。你的一路照顧與護送,燮也不矯情言謝了。不過,你隴西郡如果實行你的政,很容易出亂子。今后有什么用的著燮的地方,你就派人來漢陽郡。只要我能辦到的,就絕不會推辭。”
“多謝南容兄。珣會盡量小心的。如果局勢超出了珣的掌控,我一定會派人過來,向兄求援。”高珣感激道。有傅燮這樣一個涼州士族子弟做后援,他又多了一條可選的資源。
“對了。云軒。你在隴西郡人生地不熟,在施政上,沒有一個熟悉當地實情之人,難免會出現遺漏。燮向你推薦一人。此君乃是金城郡人士,是與燮交接了十來年的好友。”
“雖是好友,本不能給他太多贊譽。但他才思敏捷,忠肝義膽,在民政與軍事上也有很大的造詣。更難得的是,他早年把整個涼州都游學了一遍。對涼州的地形以及風土人情,都了如指掌。而且,也因為他博學多才,在涼州有很大的名望。涼州的漢民大多數人都很尊重他。”
“在羌蠻叛亂之后,他帶著家眷遷居到隴西郡的狄道,也就是云軒你的治所。本來燮是想征辟他來漢陽郡的。既然他已經在狄道,那就由云軒你去把他請出仕吧。”
傅燮說完,從懷中拿出一封書信交給了高珣。又道:“雖然他與云軒不熟,但是,有燮的書信在,他不會不出來的。”
高珣接過傅燮的書信,又向傅燮由衷的感謝了一番。也正如傅燮所說的那樣,他在隴西郡人生地不熟,什么事情都需要他從頭做起。而且,傅燮以前又暗示,隴西郡官場上的一些人,他不能隨意啟用與重用。
如此情況下,他要用隴西郡人,就必須慎之又慎。如今,有傅燮的推薦,而且還是傅燮多年的好友。那樣,他在隴西郡打開局面,就會容易了許多。
雖然他還不知道此人是誰,但是,俗話說的好,人以類聚,物以己分。傅燮的為人處事,他這幾日來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傅燮性格剛直,大公無私。那能得到傅燮如此推薦的人,他的人品與才華一定不會差。
“不知此君的名號是?”高珣問道。
“復姓成公,單名一個英字,成公文節。”
成公英!
是他。高珣心中一震。歷史上涼州軍閥韓遂的心腹與謀臣。一個在韓遂落魄到,連他的女婿閻行都需要拿韓遂的人頭,向曹操投降的地步時。還唯一個跟隨在韓遂身邊的人,就是成公英。
即使后來成公英投降了曹操,也在與曹操打獵的時候,說出“不欺明公。假使英本主人在,實不來此也。”的話,由此可知成公英的忠義盡節。
同時,成公英不僅忠義盡節,能力也有。先是為韓遂出謀劃策,后又與張既一起,平定河西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叛勢力。
高珣再一次的感謝傅燮。后從傅燮那里得到成公英在狄道縣的具體地址后。高珣在傅燮的一番相送中,踏上了去隴西郡的路途。
三日后,高珣一眾人抵達隴西郡治所狄道縣。
狄道縣。
《后漢書·百官志五》有記載:“縣有蠻夷曰道”。
秦穆公用由余之計,向西開拓,西戎八國臣服于秦,隴坻以西綿諸、緄戎、翟豲之戎,相繼為秦所征服,并在當地設“縣”、“道”管理。
秦伐西戎后設置了邽縣、冀縣、豲道、綿諸道、狄道等。
也就是說,狄道縣是內附羌蠻與漢民混居的縣。除了狄道縣城里有羌蠻外,在城外也有許多的羌蠻部落扎根在狄道境內古林草茂盛、雨水豐沛的洮水河畔。
高珣剛抵達狄道城,得到高珣送來消息的黃忠,戲忠等人,以及隴西郡郡丞李賓,都尉楊辛與一些隴西郡掾吏都出城相迎。
李賓,楊辛都是兩千石官員。兩人都是在隴西郡任上,有著好幾年的老官員。一個是高珣在政事上的副手,一個是軍事上的副手。當然,也是朝廷委派制肘郡守權勢的人物。
“高府君,歡迎來隴西郡上任。”郡丞李賓率先向高珣躬身行禮。
“這段時間多虧李郡丞打理隴西郡事,不然等到本府抵達,恐怕隴西郡都亂套了。幸苦了,李君。”高珣雙眼帶著真誠,也趕緊回禮。這李賓是一個四旬左右的男子。得體的官制袍服,給這人憑空多增添了幾分儒雅之氣。
自打高珣被朝廷任命為隴西郡守后,前任的隴西郡守,立即帶著人離開了任上。以至于在高珣還沒有到任之前,隴西郡的政務,一直交由李賓打理。
這是傅燮在高珣離開時,特意告訴他的。同時,也還告訴了高珣一個事。
那就是李賓的身份,李賓不僅是隴西郡的郡丞。也是這狄道縣城,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隴西李氏的人。
隴西李氏起源于秦國功臣,“建功北狄討西羌”的隴西郡守李崇。后李崇之子李瑤為狄道侯。李瑤之子李信為秦大將軍、隴西侯,李信之子李超為漢大將漁陽太守,李超之子李仲翔漢初為將軍。
所以,李氏在狄道縣扎根好幾百年。是一個勢力盤大的大家族。據高珣所知,東晉后期的李暠,也就是后涼的建立者,也是這李氏的人。至于后來的李沖,李虎,李淵等人也同樣如此。
“在府君面前,不敢言苦。何況,高府君不在,賓身為郡丞,為隴西郡百姓駐守責無旁貸。”李賓看著高珣真誠的雙眼,微微的楞了一下后,躬身行禮回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