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閱漢末第106章 游學之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閥閱漢末 >>閥閱漢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6章 游學之士

第106章 游學之士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3日  作者:司空云鷹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司空云鷹 | 閥閱漢末 
»歷史小說»»章節目錄章節目錄文/司空云鷹本章字數:3378:

高珣看著刑松把兵曹掾史收入懷中,心中有點不舍。他通過半年多的時間才把郡兵整合起來,剛操練成一支可戰之兵。可是一回到吳縣,就中了吳郡士族的計,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

如果他還待在這個兵曹掾史上的話,一定會被吳郡士族通過輿論,讓士子對他口誅筆伐。甚至向刑松施壓,免去他的職務。與其這樣被免官,還不如他先辭官,先暫避一下風頭。

只是可惜了這支隊伍,只要他一離開這兵曹掾史職位,以吳郡士族的本性,一定會盡辦法把吳郡這唯一的一支可戰郡兵操控在手中。

同時,以如今的情況來看,他想要到吳郡出仕已經是不可能了。而現在已經是光和六年七月,距離太平教造反已經只有五個來月。

本來他還想通過這一支隊伍,在太平教造反中,來為他建立功勛。現在看來,此路已經對他堵塞,如果還想有一番作為的話,只能通過高家私兵了。

在主位上的顧啟,看著高珣交出了兵曹掾史印,也是心中暫時舒緩了一口氣。雖然他的本意是要把高珣徹底的弄的身敗名裂,最好是把高珣擊殺。

但是,高珣身邊有蔡邕護航,甚至還有刑松,想要把高珣名望弄下來,已經很難。不過如今把高珣弄出了吳縣,這對他們家族來說,也是一件在好不過的事,最起碼,那懸掛在他們頭上的劍已經被抽掉了。而且,還可以乘機去掌控郡兵。

不過這唯一的障礙是刑松,以刑松的老辣,他們士族已經在吳郡官場上,已經有了龐大的實力,一定不會放任他們士族在去掌控兵權。看來需要舉薦一個與他們家族關系密切的人,最好是他們家族中不為人知的家將。正好他家就有一個。

同時,也不能放松對高珣的監視,如今他們士族已經與高珣的矛盾公開化,高珣在他們手上吃了這么大的虧,以此兒的本性,一定會把吃下的虧向他們還回來。

從今日宴會上高珣對許貢的手段上來看,此兒心狠手辣,不,應該是兇殘。又是無所顧忌,明知許貢是吳郡名士,也敢下毒手,把許貢折磨的生不如死。可見士族的威望對他一點也沒有用。

蔡邕此時已經從被許貢激起的憤怒中,平息了下來。他幾十年的宦海生涯,什么風浪沒有見過。不過對吳縣士族逼迫高珣的事,他心中也很是不滿。

高珣如今不僅是他的弟子,也是他的未來女婿,這些人如此不顧情面,為了家族利益,手段無所不用,也難怪高珣對士族不屑。

蔡邕站了起來,向在座的士子拱手后,帶著高珣出了顧府。

高珣把駕車之事交給了手下后,與蔡邕跪坐在軺車中。見蔡邕臉色不太好,還以為是在生他的氣,于是愧疚道:“老師,弟子讓恁受牽連了。恐怕今晚過后,恁的名聲會受損shukeba。”

蔡邕佛了一下衣袖,看著高珣道:”什么牽連不牽連的。為師答應道陵把琰兒許給你時,就想過這事。為師年紀也這么大了,名望受點損也無所謂。只是云軒你如今辭了官,今后有何打算?“

高珣苦笑一下道:“弟子一介寒門,即使想有所打算,為朝廷,為百姓出點力,也因為這都是士族把持地方舉薦之道,有心無力啊。”

蔡邕頓時點了點頭道:”恩,能為朝廷為百姓著想就好。至于舉薦之事,你不用擔心,為師雖然已經遠離朝廷,但在朝廷的人脈還是有的。如今你在宴會上,得罪了許多士族,他們一定會對你有所針對。

等經過這陣風波以后,為師為你去向好友舉薦一番。不過,今日宴會上的事,不準在發生。要等的隱忍,明白嗎?“

高珣見蔡邕的諄諄告誡,連忙點頭應允,他也知道蔡邕是為他好。他也知道他的隱忍還沒有修煉到家。

”對了老師,如今,顧家已經不給你情面,恁待在顧家別院也不妥,不如去弟子家中吧。“高珣帶著希望看著蔡邕,如能把蔡邕請到他家中,順便能讓在他高氏學堂教導一下的話,那對學堂中的學子的學業一定會有很大增進。

”也好。“蔡邕也不再推脫,他已經與顧家定家族有了隔閡,確實是不適在待在顧家別院。

第二日,黃忠,高江,卓賓,鄧當等人,在得知高珣辭官后,也緊跟著離開了軍營。

而高珣則幫著蔡邕清理好家當后,一起返回了海鹽縣。

而在吳縣的游學士子,本來是奔著蔡邕來的,見蔡邕去了海鹽高家,也陸陸續續的來到高家拜訪蔡邕,或者討論學問。

而這些從豫州,徐州而來的學子中,高珣也認識了幾個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其中有豫州汝南郡西平人和洽,和陽士;

陳郡陽夏人何夔,何叔龍;揚州壽春人倉慈,倉孝仁;徐州廣陵郡人徐宣,徐寶堅;廣陵郡東陽縣人陳矯,陳季弼。

其中除了何夔是士族外,其余的都是寒門出生。也正因為這樣,何夔雖然來到高家拜訪蔡邕,但是對高珣的刻意結交,有點不待見,甚至還冷言冷語。

反而是和洽,倉慈等人,因為出生寒門,對高珣所說的士族是毒瘤,深有同感,只是不好說而已。對高珣的刻意結交,他們也不會拒人千里之外。

對高珣不經意流落出來的才華,以及高家在吳郡南部對百姓的仁義,感到敬佩。幾人與高珣也開始朝著好友方向發展。

高珣對這些歷史人物,如今還只是游學士子,為了學問不惜千里而來,也感到敬佩。

他知道東漢游學之風源于春秋戰國及先秦時期的游士之風。

春秋戰國游士即從事游說,也游學求知,廣交師友。《齊語》言桓公為游士八十人,都奉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賢士,而戰國的國君以士為輕重,文者為儒,武者為俠。

游士不但游說各國,宣傳自己主張,以求各諸侯國王的青睞,謀取榮華富貴;也拜師求學,廣交師友,從而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或者踏入仕途。

孔子游齊、宋、衛、陳、蔡等中原諸國,晚年修訂六經《詩經》、《尚書》、《士禮》、《樂經》、《易經》、《春秋》;

荀子、鄒衍、尹文、慎到、田駢等曾游學齊國都城臨淄稷下;孟子游學孔子孫子思,游歷宋國、滕國、魏國、齊國等地;墨子四處奔走;惠施游魏、楚、宋等國;公孫龍游說燕昭王、趙惠王、趙國平原君趙勝;韓非和李斯從荀子游學;子夏從孔子游學;李悝從子夏游學;吳起從曾子游學。

而先秦游學以利祿和教育發展的游學條件,也是漢代的游學條件。所不同的是,先秦官吏選拔制度還不完善,需要游士直接游說國君,以便進入仕途。

可是自從漢代武帝時期確立察舉征辟制度,經過推薦入仕后。漢代已經沒有先秦游說的職能,只有游學求知和謀取仕途。

漢代文人士子遠游異地從師求學,一方面學習知識,擴大學術視野,他們通過游學,師從經學大師,有的精通儒經,成為鴻儒博士,有的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習得不少自然科學知識,為他們發展學術文化勘實了文化基礎。

另一方面是加強社會聯系,不脫離社會,提高社會聲譽,從而求取官職或謀取學術成就。

因為漢代以利祿誘導文人士子讀經義,但是讀經還不能獲取名利,精通經典經義只是讓文士具備了踏入仕途的條件,還須有人推薦。

所以想要有人推薦,就必須廣交師友。把他們的名聲傳播出去。游學文士憑借他們的聰明才智,利用師友關系,提高了知名度后,他們或被征聘或被辟為僚屬,或被舉薦為孝廉、明經、從而踏入仕途,或成為當世名儒。

梅福游學長安,回家后被征辟為郡文學從事,又補南昌尉。彭宣拜張禹為師學《易》,被舉為博士,而張禹為皇帝師,又薦宣為右扶風郡守,官至大司空。張禹通經,任博士,教太子《論語》,官至丞相。翟方進到京師游學,精通《左氏春秋》,“諸儒稱之”,射策甲科為郎,任博士,官至丞相。

據《漢書儒林傳》載,不少游學之士成為通經碩儒,官至丞相和三公的。貢禹,兒寬為御史大夫,孔光,韋玄成、公孫弘,蔡誼為丞相,嚴彭祖為太傅。正是因為這游學之風,改變了漢代的學術風氣,使一大批人才脫穎而出。

這些徐州,豫州,揚州三州的文人士子,不遠千里來到他高家,都是沖著蔡邕來的,蔡邕是聞名大漢的大儒,如果能夠與蔡邕相交,即對他們的學業有精進,也對他們的仕途也是一大推進。

和洽,倉慈等人,在高家,一待就是四個月。十一月末,因為只有一個月,快要到年節,才告辭高珣,返回家鄉。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hnjn/30560/


上一章  |  閥閱漢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