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高珣從海鹽縣城回到高家后。叫來高粱,讓他在高氏莊園那邊空出一塊十畝地出來,并立即開始修建醫舍。
又交代他配合好華佗在高家徒附民中,選取子弟學醫。
第二日,高珣總覺得他還有件事情沒有做,后來在看見高誠后,才想起來。高珣于是叫住高誠。
“大兄,我想在余杭縣那邊,在新建一個莊園。通過楊家這件事,給我提了個醒。不管會稽山陰到高家,還是丹陽宛陵到高家,押送精鹽,或者錢財,都需要兩天左右。如果在余杭那么建一個莊園的話,那就可以縮短一半的路程。你一直行走在那邊,可有什么好的地方。”
高誠很是認可高珣在余杭那邊再建一個莊園。他是楊家與賊匪勾結襲擊高家車隊的親身體驗著。對這很有感觸。
如果能在余杭在修建一個高家莊園,在派一些人進駐在莊園內。對今后押送鹽或者錢財,都會省去許多麻煩。
高誠頓時沉思了起來,在余杭縣人流聚集的東南部是不可能了。如果高家在那修建莊園,會讓其他人以為,高家打算往余杭發展勢力。
即使高家在揚州在怎么有名望,但是在利益面前,還是會有許多人來針對高家。高家如今在海鹽縣,雖然已經拔掉了一個楊家。但是高誠卻知道,這次的事情,是高珣投機取巧,又應用了一些手段,才把楊家解決。
但是還有一個更加龐大的李家,還在那虎視眈眈。不能在為高家增添敵人了。
要在余杭縣修建莊園,只能去余杭的西北部。那里人口稀少不說,那還因為山脈連綿。使得許多的賊匪在哪里落草。一般人,還真不會注意到哪里。
想起被他攻破的廖遠巢穴,頓時一亮。
“那個被我攻破的賊匪廖遠的老巢就不錯,地方不僅隱蔽,它也正好處在天目山群山邊緣,而且哪里的地形更好,有個大峽谷。還有活水源。是個修建莊園的絕佳之地。”
“那行,等會就讓梁叔派人去建。”高珣馬上拍板道。
“那誰去鎮守莊園?”高誠問道。
“這還真是個麻煩事。本來鮮于文起到是一個好的人選,夠穩重,可是他有官司在身,不適合出面。鄧叔通我想把它安排到卓子睿身邊去,有了他的武藝幫卓子睿,高氏莊園那我也放心些。用辛顯榮吧。”
高珣現在才覺得,他身邊可用之人,實在是太少了。
高珣說做就做,馬上叫來高粱,讓他在高家召集一些木匠等匠人。又讓高誠帶隊直接前往。
連續過了幾日,高珣要么在高氏莊園,監督醫舍的修建。要么在鄉亭,在廬江流民的安置中穿梭。還沒有等高珣歇口氣,高粱派人來請高珣。吳郡太守府上的記室帶著人來了高家。
高珣在高家塢堡的白虎堂,見到了太守府派來的記室。周賓,字休德。吳郡陽羨人。同時也是貧寒出生。因太守刑松在陽羨巡查時,見他成熟穩重,又謙虛謹慎。特意征辟為記室。
兩人一陣寒暄后,高珣迫切的想知道這刑松派人來高家做什么?不會是他在楊家的事情上,做的有點過火,這刑松要派人來給他敲打?或者警告?
于是高珣問道:“周記室,不知來高家是?”
周賓微微一笑道:“對你高家來說,是好事!不知道高伯軒可在?”
高珣稍微一愣神,不是找他的。而是找大兄。不知道這刑松找大兄什么事?猛然,高珣想起,在他去吳郡請郡兵時,在他離開的時候,不是刑松問了大兄的年紀嗎。
在想到這周賓對高家來說是好事,難道這刑松是要辟召大兄?如果是這樣,那對高家來說,還真是好事。高家人終于有人要進入官場了。
高珣壓住心中的狂喜,馬上讓人去余杭縣教高誠。
又轉身對周賓道:“周記室,實在是抱歉,大兄他如今人不在塢堡。大兄他去了余杭縣。在那邊還有點事情沒有辦好。我已經派人去叫他了,不知道能否在塢堡等上一會?”
周賓擺擺手道:“無妨。”他也讓跟隨他而來的屬下,把刑松準備的禮物送了上來。讓高珣代為高誠接收。
于是高珣為了不使得冷落了周賓,高珣全程作陪周賓。也成周賓口中得知,果然如高珣所料,刑松是來辟召高誠的。并且還是吳郡的兵曹從事。
據高珣所了解,辟召在東漢尤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賢才為高,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依憑為重。所以在漢代,有養賢續望之說。
不管是在西漢,還是西漢。地方刺史,郡守等主政一方的長官,都有辟除之權。在西漢初年,郡守除了自辟掾屬外,還可以地方環境,人文與風情,變更掾屬的名稱。
在東漢,因為刺史成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他們手中辟除的權利,也漸漸地變得越來越大。他們除了自辟掾吏外,還可以把他認為能力好,品德好的掾吏,通過推薦或察舉,使掾屬成為茂才或者孝廉。
從而讓掾屬進入中央任職為郎。有的名氣大一些的,還可以下放為一縣治令,或者長。
并且對被辟除者的資歷也不限制。只看才學,為官的,也有為民的。被辟的人,辟除之后,主官即當加以重用。
這也使得了東漢時期,因為身居高位,而且世代為官德人,門生故吏繁多。也漸漸形成了利益鏈。
等到天黑時,高誠騎馬從余杭縣趕了回來。
周賓與高誠兩人相互認識后。周賓就把刑松寫給他的綿帛交給了他。并讓他盡早去吳縣任職。
第二日,等周賓等人走后。
高珣找到高誠。
“大兄,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吳縣是吳郡四大世族的地盤。而向我與你這樣平民出生的人,一定會被他們看不起。你被辟召為兵曹從事,他們也一定會對你多家刁難。你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恩,我知道。被人瞧不起,也正常。誰叫我等沒有個號出身呢。何況,為兄我,這一年來,一直奔跑與高家與會稽郡之間,對瞧不起我的人,也見得多了。”
高誠的語氣中帶著自嘲與不甘。
高珣也是無奈的點了點頭,“再忍一忍吧。要不了幾年了。我們兄弟也會出人頭地的。”
高誠知道高珣說的什么。一定是高珣想他說的,這大漢要亂了。
“對了,大兄,去了吳縣,一定要多籠絡一些人才,不管是平民百姓也好,還是游俠也罷,只要有一技之長,就不要放過。如果需要家里做什么,就馬上派人回來。我好為你準備。”
高珣特意交代高誠。他如今對那些所謂的名人,士人已經是不感冒。不,應該是那些名人,士人看不起他這樣出身的人。那高珣也退而求其次,只能從草莽中結交一些人了。
何況,在草莽中,也大有人才在。據他所知,在這個漢末,許多的名人,名將都是出身于草莽。
高誠慎重的點了頭。他也知道該怎么做。
又過一日,高誠帶著十來位高家私兵,離開塢堡,前往吳郡任職。
光和四年,六月。時間一晃,又是近一年過去。
許多事情,在一年的時間中,開花結果。也有的事情會物是人非。
高家為華佗修建的醫舍已經完成。華佗并且已經開始在高家徒附民中,選取了近百人,在醫舍中,開始開課授徒。
高家秘密建在余杭的莊園,也早就已經完成。并又從私兵中抽取兩百人,又重新召集三百青壯,在辛桐為首的帶領下,進駐在那。
而變化最大的,是屬海鹽縣官場。因為楊家的被滅。督郵俞平查封了楊家后,并把善后之事,交給了縣長康京。康京在宋凌等人的建議下。
把楊家的田地,按楊家給徒附民的數目,盡數分給了他們。并為他們在海鹽落了戶籍。
這也使得海鹽縣的人口,一下成了萬戶以上的縣城。
康京因安民有功,被郡守舉薦,在前不久,已經調任其他州郡為郡丞。這對年老的他來說,也算是功德圓滿。
而新上任的海鹽縣令,宴僑。一到任上,就征辟了李家家主李審為主簿。高珣對此,也無能為力。
聽聞這個宴僑是個很有能力,又廉政之人。這次的人事變動,也不知道對高家是好是壞。他心中也沒有底。
幸好高誠還不錯,在任上半年后,操練出一支能夠能征善戰的隊伍。僅僅兩個月,就把吳郡北部的賊匪,打得,一見到他的旗號,就逃遁的地步。
這也使得高誠的名聲,在吳郡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