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呂布第三百七十七章 流血漂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冒牌呂布 >>冒牌呂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流血漂櫓

第三百七十七章 流血漂櫓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4日  作者:執子歸來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執子歸來 | 冒牌呂布 
正文

呂布騎兵連破兩陣,斬敵大將二十余人。酒泉兵馬臉上還未消退的戰意凝固臉上。敦煌太守馬艾部,雍州刺史邯鄲商部被迫撤退。

敵退我進,擊潰兩翼羌胡聯軍的黃忠、龐德迅速回師,從側翼發起對河西兵馬猛烈攻擊。

兵敗如山倒!恰當的闡釋戰敗的下場。

敗兵慌不擇路,調頭就跑。黃河大橋上,擠滿的兵馬,插針不入。敗兵們滿臉懼意,將攔路的同伴推下木橋……他們緊接著被身后的同伴推落水中。

來不及登上橋梁的士兵,撲通一聲跳下水。金城附近的河道被金城守軍歷代掏挖,河面寬且深。

河面上,昔日的袍澤為了一截浮木,拔刀相向,大打出手。一座座浮橋不堪折騰,滿載著潰兵垮塌崩潰。

紅色染紅青綠河水,鮮血在河面擴散。河水漸漸渾濁開來,一層厚厚的鮮血漂在水面,油脂在陽光反射下,發出五光十色。

呂布軍毫不憐惜,揮刀驅趕著奔跑的潰軍,但有反抗,一律逼進黃河。

“投降不殺!”

呂布大軍陸續喊叫起來,喊聲漸漸傳至整個戰場。然而,投降者渺渺無幾。西涼人彪悍異常,悍不畏死,受羌胡影響,崇尚個人勇武,不齒臨陣投敵的行徑,心存僥幸,只要渡過黃河,哪怕戰敗,他們也是以勇士的身份回歸故里,受鄉鄰尊敬。反而一旦投降,他們遠在西涼的家人飽受排擠,遭人譏諷。

無數敗兵爬上浮木,來不及高興,只感覺身體一痛,軟趴趴的伏在浮木上,臨死前,唯一的想法就是用手死死扣住木板。小小一塊浮木四周,昔日生死與共的袍澤大打出手,木板上,堆疊一層厚厚的尸體。

也有無數聰明的士兵,托著戰馬,微微接力,往對岸游去。只是他們高估了馬在水中的速度和游出的距離。、

越來越多士兵沉尸河中,他們開始后悔了,他們叫喊著想要投降,剛一張嘴,河水迅猛灌入喉嚨。

嘩啦啦。

呂布軍將大部分敵軍趕如河中,不在搭理哪些漏網之魚。看著數萬健兒在水中掙扎的場面,有羌人也有胡人,更多的反而是漢人。

“準備!”

連弩,弓箭,對準河心。

這些人既然不愿投降,呂布更不可能放他們輕易離去。這些人一旦回到河西,將又是一支抵御呂布軍一統西涼的頑強勢力。戰場只有殺戮,沒有仁慈。

箭矢如雨,哭喊聲淹沒在水中氣泡之下,無數中箭敵軍冒出咕嚕嚕的氣泡,沉入水中。

死者數萬,尸體層層疊疊,堵塞河道,黃河之水為之不流。相傳,幾百年后,此地冤魂不散,每逢陰霾,哭喊聲,喊殺聲,路人喪膽。

大戰從白天一直到晚上。

呂布軍所過殘戮一空,蘇則心恐。慌叫人在城中豎起白旗,打開城門,遣王凌捧印綬投呂布大營請降。

呂布腰跨寶刀,杵轅門處相迎。王凌雖在城上拽得不可一世,呂布并不想羞辱他。善待降士,以后才有更多人愿意投降。呂布不但接受蘇則

(本章未完,請翻頁)投降,還打算重用蘇則和王凌,給天下人做一個順者昌榮的榜樣。

“王凌受使君蘇則之命,出城請降。望大將軍不遷怒城中黎明。”王凌的視線定格在呂布腰間佩刀,這七星刀本是他祖傳之物。

“昔日司徒王子師府上一別,不料經年尚有與賢弟重逢之日。既是故人相逢,豈能不將情面。況且蘇則此人,百里之才,某豈忍殺之。天下間,尚有無數寒苦百姓需此等父母官員。”

呂布只帶了黃忠龐德兩員虎將及少許隨從入城安民,大軍當然留在城外,不然就不是安民而是擾民掠民了。呂布為了引導更多人投降,王凌擔任金城太守,蘇則遷升為雍州刺史,蘇則擅政,而不擅軍事,留在荒涼邊疆可大力治理民生問題,家眷遷往長安定居,可令呂布放心。唯一不美的是,呂布平定了雍州,還得留下一員大將幫襯蘇則坐鎮邊塞。

當然,平定了雍涼,呂布就解除街亭和蕭關需要重將來防御,到時王雙,臧霸都騰出了手來。

交接完畢,蘇則派人抬上食物,出城犒軍。

消息傳入郡縣,百姓歡喜,終于不用受到戰爭殃及。

金城已定,呂布召集官員帳內商議進兵之計。

“眼下有兩條路線,一是驅兵取河西四郡,一鼓作氣平定雍州。二是枹罕羌王宋健此次大敗,我軍挾大勝之威,兵臨城下,枹罕可平。而后用兵馬超,西涼略定。”

呂布拋磚引玉說道。主要還是因為兵力和糧草問題,分兵兩線開戰,擔心兩路大軍同時折戟。到了金城,只有兩條路可選,要么西進河西,要么南下天水。

“州中尚有糧草十萬擔,大將軍可就近取之用度。”蘇則尷尬的說道,這些糧草都是他準備來抵御呂軍的,到頭來,反而是給呂布軍準備的。

“金城,東西必經要道,又在馬超軍腹內,遠離長安,若受馬超攻擊,我軍支援不便。庶以為先定馬超,打通關隴道。然后討伐河西四鎮,可萬無一失。”徐庶說道。長安大局已定,不在如以前火中取栗,刀劍跳舞般尋得生存,往后應以穩打穩扎為主,奇險為輔。先平定天水,以后只需多費一番時日便可平定河西。人吶,一旦穿上了鞋就必須得顧及全局。

如果先討伐河西,萬一馬超奪下金城,豈不是斷了呂布大軍歸路?

徐庶話音剛落,黃忠起身請命:“軍師所言雖穩妥,確非上策。河西四鎮大軍,武威全軍覆沒,其余盡是如驚弓之鳥,如果予以時日休整,又將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非勞師動眾不可破也。末將愿率一曲勁卒,直奔敦煌,一舉定之,行一勞永逸之法。”

“末將亦愿往。”龐德聞之,臉上出現一抹釋然,他正在發愁如何面對馬超,即便馬超萬般不是,也是他舊日主公之子。未出征前,他未想太多,只想表達一腔忠心。當和馬超對陣的時日越來越近,他漸漸焦慮起來,今日正是錯開與馬超對陣的機會。

黃忠不知龐德心中所想,見龐德出來爭搶,心中不服:“某只需五千人馬,穩破河西!”

“某只需三千壯士,如不破城,愿提頭來見!”龐德略微停頓片刻,下定決心,咬牙說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龐德話音剛落,滿堂鴉雀無聲。三千人馬想要平定四郡,真是個大手筆,比呂布揚言率十萬鐵騎出蕭關還令人感到驚訝。無數雙眼睛同時盯向龐德。

“軍中無戲言!”呂布嚴肅的說道。河西四郡,可不是四個小縣,平定四個小縣這么點人馬也不夠吧。

“愿立軍令狀!”說罷,龐德擼起袖袍,執筆簽字畫押,立下軍令狀。

“令明勇武,我深知。然,一城一地得失無甚緊要,某憂折我大將。這樣吧,我拔你兵馬萬騎,你小心行事。”呂布沉吟說道。呂布心中雪亮,龐德一直低調行事,他以前不得呂布信任,很少主動請戰出征,除非呂布點將。而今日與黃忠爭搶,說明他不愿對陣馬超,又不愿無故受到呂布猜疑。

為了龐德安全,呂布決定給他多些人馬。

“多謝大將軍好意。末將已立軍令狀,豈可更改。”龐德并不令情,在他看來,一旦更改出征人數,他即便平定了河西,也不光彩,這將會是他人生上的一個污點。

龐德轉而絕決說道:“末將有一個不情知請。”

“你說。”

“愿大將軍多撥我馬車三千,棺材三千。末將此去,死戰破城,戰至一兵一卒,亦不言退!我若不能破彼,必為彼所殺,故先備棺木,以證我決心!”

龐德絕決豪氣,感染堂上眾將。歷史上的龐德抬櫬決死戰沒想到在西涼上演。

呂布點頭應允。龐德此舉,或能激勵士兵效死力破敵,三千人發揮出上萬大軍勢力也未可知,起到奇跡作用。

龐德在眾人,特別是武將尊敬的目光下,率先出帳,整軍準備出征事務。

有龐德欲死戰破城,除非河西敗兵是一塊鐵板。呂布連雍州刺史帳下有什么名將都沒聽過,將對龐德的擔憂壓在心底,繼續商量南下對策。

“將軍欲破天水,何不求賢士以問之?”王凌新降,如果不作為,將來很難得到呂布注意從而得到重用,他盡可能的表現自己的才華,舉薦人才不也是識人之明,自身能力中的一種嗎?

“賢士安在?”

“此去天水,少不得要與隴西李氏交鋒。隴西李氏是李姓中最顯赫的一支,從秦開始就是著名的武將世家。秦國名將李信,西漢飛將軍李廣等名將便是出自此家族。在隴西可謂樹大根深,根深蒂固,將成為我軍主要絆腳之石。下官正好認識李氏旁支,建寧李恢。”王凌邊說,邊夸張的擦汗。

“李恢本是隴西李氏直系后裔,因其祖先,李廣之孫,李陵戰敗被俘降于匈奴,使隴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被迫舉家搬至南蠻……家道中落,其小又隨父回歸隴西。其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將軍何不求此人而與之謀?”

“身在何方?”

“因受李越牽連,正在大牢之中。”

原來李越臨陣脫逃,蘇則一怒之下將李恢逮進大牢,準備殺來祭旗。

(本章完)


上一章  |  冒牌呂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