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作者:墨柱
袁朋問部將:“誰敢出戰?”眾皆畏懼,莫敢向前。袁朋無奈,自驟馬舞刀迎之。
孫策見袁朋近前,大喝一聲,挺搶直取袁朋,一合之間,袁朋兩臂發麻,拿刀不住,不敢交鋒,撥馬便走。孫策引眾軍隨后掩殺。袁朋逃至城邊,城上亂箭射下。袁朋驚視之,見公孫度立于城上,道:“你不順天時,自取敗亡,我與百姓自降朝廷矣。”
言未畢,忽有一箭射中袁朋面門,袁朋墜于馬下,左右軍士割頭獻給孫策。公孫度率眾出城納降,孫策讓公孫度交接諸事,令其赍印綬,往崞縣大營去見姜述。
姜述連聞勝績,又知公孫度、田疇、陳琳歸降,不由喜出望外。陳琳文名雖佳,姜述尚不放在心上,然公孫度、田疇皆非常人。
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人,歷史上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恒,威行海外。以遼東為基業,擴土千里,分設數郡,奠定了三國魏、吳、蜀之外之燕國根基,其孫公孫淵立國。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文武雙全,尤善邊事,有軍事才能,熟識邊境地理,曾被曹操征為議郎,官職不高,卻以德義聞于天下。
姜述得此三人,讓其皆到洛陽丞相府候命。又傳訊讓賈詡、程立等商議文武官員人選,安排到并州新下諸郡就職。
晉陽守軍四萬,并州兵曹袁強、晉陽郡尉袁希,皆為袁氏族叔,素得袁紹信賴。袁希前期統兵往救袁紹,被姜述伏兵擊敗,死傷萬余,無奈退回晉陽。諸人見崞縣形勢危急,近日操練兵馬,欲再出兵援救崞縣,卻聞關羽大軍殺來,不敢啟行。
關羽引領部下來取晉陽,在城下扎寨。袁強召集眾人商議,袁希道:“本初被困崞縣,形勢危急,并州主力皆在晉陽,若不出援,本初勢危。然今日關羽統兵來攻,援軍不得出,須得想法退了此路兵馬,再設法營救本初。”
袁強道:“我軍新敗,兵力又少于敵軍,如何退敵?”
袁希道:“我等倚城相戰,兵力雖然稍少,但城中壯丁可征,占得地利人和,出戰或有勝機。”
袁強又道:“關羽武藝高強,諸將皆非對手,奈何?”
袁希道:“我部下勇將潘鳳,有萬夫莫擋之勇,可以敵之。”
袁強思忖片刻,道:“既然如此,趁敵軍立營未穩,可急擊之。”
眾軍緊急集合,袁強盡出晉陽守軍,到城外列陣。袁強統兵出戰,實是為形勢所逼,內心對敵軍的戰斗力深為忌憚。見到敵軍迅速擺出攻擊戰陣,袁強心里怯意已生。袁希前番統領兩萬兵馬往救崞縣兵敗,收攏不足一萬殘軍,吃過姜述的大虧。若非袁紹命在旦夕,袁希實在不想跟關羽部硬碰,但是又不得不為,此時見敵軍陣勢殺氣沖天,方才的豪情壯志頓時消失,早看不見出城前的意氣風發,強自控制不露慫相,表面自做鎮靜,內心卻是提心吊膽。兩位主將心理生出這番變化,各項軍令不免有些遲緩,出城列陣后遷延不進。
守軍舉動早讓關羽看在眼里,不由冷笑一聲,抬頭看了看天色,見日頭已是西斜,不再多做耽擱,面色一肅,高聲下令道:“騎兵隨我身后,全軍出擊,違令者,殺無赦!”
關羽命令下達,部下將士轟然應命而動,關羽一馬當先,龔都、劉辟、朱恒等部將隨之殺出,一萬五千鐵騎如浪潮般向敵軍席卷而去。
袁強官職最高,是此戰第一指揮官,見敵軍騎兵蜂擁而來,不免有些慌亂,揮舞大刀,吼道:“整理陣形,準備防御。”此令一下,各級將校嘶吼不斷,開始整頓隊形,口令聲響成一片,將出城時列成的進攻陣型轉換為防御陣型,陣型看來十分嚴整,但士兵戰心因此低落不少。
跟隨關羽進攻的全是騎兵,速度奇快,瞬間已經接近晉陽軍戰陣,關羽沖鋒在前,并未停下整頓陣型,率部毫不停歇,發動猛烈沖鋒。
“弓**準備!”望著洶涌而來的敵軍騎兵,袁強心里立馬打起鼓來,不敢下令反沖鋒應戰,只想穩固防御。
晉陽軍盡管士氣不高,可底子是大漢并州邊軍,令行禁止,聞主將下令,排在全軍正前方的三千弓**手立馬舉起強弓,人人張弓搭箭,準備給沖鋒而來的敵軍迎頭痛擊。晉陽軍算盤打得不錯,奈何卻在做無用之功。
關羽部騎兵皆習游獵戰術,怎會傻到沖入弓**有效射程挨揍?離晉陽軍陣約一百五十步時,關羽高呼一聲:“右轉!”率部劃出漂亮的弧線,如奔雷般直往敵軍側翼沖去。
袁希與姜述部下交過手,吃過此種戰術的大虧,來不及告知身側的指揮官袁強,代替袁希下令道:“側翼騎兵立即沖鋒!”
號鼓手、傳令兵未聞袁強下令,不敢妄行,袁強聞言去看袁希,見他神色惶急,知道必有原因,不待細問,喝道:“依此下令!”
袁希猜出關羽部的戰術,自是不愿讓兵馬坐等挨箭,其下令側翼騎兵發動沖鋒,試圖趁著敵軍側翼暴露之際,將敵軍攔腰截斷,戰術沒有問題,軍令雖略有耽誤,尚算來得及,致命的是袁希漏了一事,此法若是攻擊陣型尚可,但是先前轉為防御陣型,一萬五千步兵皆排在陣列前方,數排弓箭手、盾刀手擋在騎軍前面,此時出擊,騎兵如何按令行事?如此致命軍令下達,整個側翼頓時亂成一團,步騎擠在一起,人馬相互踐踏,不等敵軍攻擊過來,軍陣已經崩潰。
關羽本就想對敵軍側翼動手,今見其側翼亂得不可開交,自然不會放過破敵良機,沒有下令直接撲擊敵軍,而是喝令全軍弓駑齊射,只聽機簧聲、弓弦聲、馬蹄聲齊響,前排騎兵側轉身,將手中**機對著敵軍側翼直射,后面騎兵則是強弓側上斜射,晉陽軍更是人仰馬翻,亂成一團,慘嚎連連。
遠程打擊結束,正面沖擊的時機到了,關羽喝道:“直沖!”率部直接殺入側翼。
晉陽軍側翼軍陣已亂,如何抵擋精銳騎兵的攻擊?側翼步騎兵不及御敵,紛紛逃命,小部分逃往城門方向,大部分逃往中軍。潰兵在前擋住中軍弓駑,敵方騎兵在處追殺,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關羽見勝機已現,立即下了決斷,進入決戰階段。身為主將,關羽自然不會再沖鋒陷陣,讓龔都等部將各自指揮部下作戰,引領親軍駐馬高處指揮,讓步兵截斷晉陽軍退路。又招呼一名校尉過來,讓他帶領五百步卒,依計行事。
袁強尚未狠到射殺自家潰兵的程度,被潰兵瞬間沖散防線,中軍亦亂了起來,晉陽諸將失去戰陣,各自引領部下抵擋,可是軍心已亂,逃兵不斷出現,大敗之勢已不可逆轉。
關羽親軍此時不斷齊呼道:“皆是漢家兒郎,棄械者不罪。”隨即諸軍開始響應,聲音越來越大,整齊劃一在戰場上空飄蕩,最終完全掩蓋住了戰場上的其他聲音。
在如此聲威之下,早有心志不堅的晉陽兵丁棄械,棄械一經開始,隨即無限放大,晉陽軍士氣盡泄,很快戰場上就跪滿棄械投降的兵丁。
袁強等將竭力呼喝指揮,但在漢軍整齊劃一、震耳欲聾的吆喝聲中,指揮體系幾乎失效,只余近萬中軍士兵聚集在袁強等人周圍,被關羽部下緊緊圍住。
關羽見大局已定,讓鄧茂分兵招納降兵,引到大營安置。降兵漸次被押出戰場,紛亂場面逐漸變得清晰分明。關羽部下步騎將袁軍圍在核心,逐漸集成一個圓圈。
關羽站在高處觀看形勢,打出旗語讓諸將調整陣型,場中形勢慢慢變化,部下兵丁圍成的圓圈生出一個尾巴,這是為晉陽兵留出的逃生缺口,缺口兩側布滿弓駑兵、刀盾兵,最末端是兩排騎兵。
陣形經此變化,更是隱含殺機。圍在核心的晉陽兵馬卻不知曉,何處壓力輕就自然而然擁往此處,很快晉陽軍發現了此處空隙,開始有意向這邊挪動,渾然不知已經進入對方設下的陷阱。
袁強、袁希等主要指揮人員若是果斷,合兵殺向一處,損折些兵馬,大有突圍可能。遺憾的是袁強等雖然知曉兵法,但實戰經驗不足,又無壯士斷腕的決心,因此被誘入計中而未覺察。
戰場上的口號聲一直未停,士兵喊了許久,氣力漸低,聲音弱了下來,仍然足以擾亂袁強等現場指揮不暢,而且無法得到城中提示。隨著兵馬被關羽部下逼入狹小的通道,一見前方全無兵馬,近前的晉陽軍不理會通道兩側是否有埋伏,皆從此處缺口往外逃竄,方才致于死地而后生的士氣頓時全消,陣形全失,丟盔卸甲,在逃命過程中潰不成軍。
相關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