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駙馬第26章 流言之禍(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小駙馬 >>三國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章 流言之禍(六)

第26章 流言之禍(六)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4日  作者:墨柱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墨柱 | 三國小駙馬 
歷史軍事


宮內人只是好奇,只有張讓等這些政治敏銳力極高的大宦官,隱約感覺姜家子似是犯了忌諱,若不小心應對,恐怕會有大禍臨頭。大宦官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都是明哲保身,不愿參與其中,這個時刻或是出去執行公務,或是躲在暗處冷眼相觀。姜述一路上宦官宮女碰到不少,卻沒有遇到身份高于左豐者。

一個少年人,長得很英俊,雖是初次進宮,卻是面不改色,看不出如何瀟灑,卻是翩翩少年。若說與常人有何不同之處,就是那份沉穩。初進宮者有幾人不失態?少年卻似在自家大院漫步一般,榮辱不驚,這份儀態實屬難得。

歷史上有一人,前司徒袁安,也就是袁愧的祖父,袁紹的太祖父,初次進宮沒有失態,儀態端莊,帝喜道:“此吾之三公矣。”從袁安開始,袁家進入了四世三公的鼎盛期。

道理很簡單,沒有這份膽氣,如何做成大事?姜述也不是裝模作樣,他穿越前是個中年人,性情本就穩重,在他眼里,皇帝與他并無什么兩樣,將光鮮的外表扒去,未必及得上普通老百姓。況且姜述已經做了許多伏筆,以他現在的能力已是盡力而為,倘若還是不能過關,就是人力不可勝天。姜述此時無念無掛,無欲則剛,神色自然坦然得很。

靈帝近年有些胡鬧,多時不至慈安殿,何皇后聽聞靈帝駕到,不由喜出望外,領著皇長子劉辯出門接駕。到了殿內坐下,靈帝詢問劉辯的學業,教導數句,此時內侍來報,說姜述已在文德殿外候傳。靈帝道:“知道了。”沉吟半晌,道:“辯兒,隨父皇去見見這位姜家子。”

“父皇,就是那位自創字體的神童?”劉辯對書法十分喜好,早已聽聞姜述之名,猜想父皇所言姜家子就是姜述。

“皇兒練過他創的字體?”靈帝平常不太喜歡劉辯,因為劉辯喜歡文事,顯得有些儒腐,沒有劉協刁鉆古怪的靈性。

“兒臣見過姜家子的手跡,字里行間帶著一股凜然正氣,讓孩兒覺得此子定是正人君子。字體厚重美觀,辯兒很是喜歡,卻總是找不到心得,若能見到他,可以向他當面請教。”劉辯說起姜述時,莫名地有些興奮,眼神里蘊含著喜意。

靈帝停了下來,劉辯所言讓他記起姜述手跡筆意厚重,與君子予人的感覺類同。所謂童言無忌,劉辯不可能知道靈帝內心顧忌,也不可能為姜述說情,這是實打實的真心話。

一行人浩浩蕩蕩走進殿中,殿外袁愧三人正在與姜述說話,見靈帝進殿,四人連忙止住話頭,進殿行禮問安。靈帝止住眾人,走在案后坐下,道:“眾卿平身,坐。”

袁愧三人隨即坐下,姜述不敢亂動,剛才靈帝賜座眾卿,他的身份只是普通百姓,不在平身范圍以內,低頭籠手跪著,態度十分恭敬,神態卻十分自然。

沒有失禮之處?!靈帝進殿以后仔細觀察姜述,有禮有節,做得非常到位,不像一位少年的舉止。孔融上書說少年曾得神授,想必這就是胸懷天地,但是話分兩頭,有能力又有膽識,可能成為大奸臣,也可能成為大忠君,倘若不幸是大奸之徒,則是社稷之禍。靈帝忽然生出一分忌憚,此人有膽有識,對社稷未必是福,不如除去一了百了。

靈帝沉默半晌,但不能沒有由頭直接下令殺人,此子有名望,又編寫三字經有功于社稷,若是師出無名,將會面對朝臣無休無止的勸諫與指責,甚至會在史書上留下罵名。靈帝開口說道:“青州文會所做詩文,朕看過了,文才斐然。”

待靈帝停下不語,姜述方才拱手道:“多謝陛下贊賞。”

語氣沉穩,舉止有禮,外表看來是位少年,但與袁愧等人有何不同?靈帝有些納悶,心道得了神授之人果真與眾不同?張良得授神書也是這般模樣想到此處,靈帝內心更是忌憚。

“聽說你在門前立了碑文,不見訪客,只是閉門讀書?”靈帝緩緩說道,語氣稍微透出些冷意。

姜述聽出靈帝語意不善,心頭不由一沉,又不能不答,拱手道:“草民年幼,學問淺薄,自四歲啟蒙,潛心學習四年余,讀書不少。然而讀書越多,感覺學問浩大猶如滄海,草民僥幸只取一粟,實在不值一提。因為有了一些名氣,登門者絡繹不絕,整日迎來送往,不是少年應做之事。學問不足,名聲已顯,整日忙于迎送,學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登門者多是附近名士,又是好意來訪,倘若一口回絕,讓人笑話小子不敬學友。為了學業之故,立碑文以辭之,幸而來訪者看到碑文,以為小子所言有理,故而不再上門打擾。”

袁愧三人互視一眼,對這位少年十分認可,才學很好,學習態度端正,對于這個年紀的少年來說,殊屬不易。除了蔡邑胸襟寬廣,袁愧、楊彪雖是大家掌門,卻無容人之量,曉得此子日后進入廟堂,必然居于高位。但是姜述年紀太小,成人以后還需要種種歷練,位居朝堂高位之時,袁楊兩人年紀已大,不知是否還在人世,因此兩人對姜述并無戒備之心。

靈帝接著問道:“既然安心求學,為何經常出游?”

“只是閉門苦學,不能理解其意,讀得是死書。欣賞錦銹河山,觀察農夫耕作,休味商業生意,揣摩工匠技藝,皆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小子認為道理相通,從中能夠得到受益。”

“少年參加筆會,大出風頭,爭勝之心不妥。”靈帝道。

姜述抬頭望了靈帝一眼,稍微停頓片刻,借機考慮一下措辭,緩緩說道:“陛下,當初參加筆會皆是機緣巧合,原本只想去見識一番,并無爭強好勝之心,不料得到大家抬愛,這才大出風頭。這爭強好勝之心,也并非全是壞事,小子學識太淺,理解可能不對。”

“接著說。”靈帝聽出這番話還有后語,示意姜述繼續說下去。

“好勝之心用于做惡,斗毆則以勇犯律,營商則苛剝于民,做官則貪戀權勢。但是用在學業上,或能促成學有所成用在治政上,或會成為一方干吏用以軍事,或能成為大漢保家衛國的勇將。人無好勝之心,行事得過且過,并非好事。小子認為,好勝之心本身并無對錯,用之正則正,用之惡則惡。”

靈帝連續發問,姜述逐個回答。姜述記性很好,時不時夾帶幾句圣人大言出來,想揪點過錯很難。孔圣人之言有錯?精研儒學者,講究仁義禮智信,皆是聞名天下的賢人。姜述年紀雖小,已是不折不扣的小經義大師,怎能是大奸大惡之徒?靈帝默然片刻,忌憚心漸去,語氣緩和下來,接著問道:“你無名師指導,如何領悟道呢?”

袁愧、楊彪、蔡邑皆熟悉靈帝,聞言互視一眼,皆心領神會,說明姜述很不簡單,已經初步得到了靈帝認可。

從姜述剛才言談來講,榮辱不驚,一位好學上進的少年,一直用儒家規則嚴以律己,在皇帝面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樣的少年會造反?靈帝暗自嘲笑趙忠,九歲思道雖然不合常理,但是儒者會有野心?道是什么?靈帝心知肚明,儒生所習之道實是治國之道,這個少年是良臣胚子,若是好好用之,比朝堂上只知夸夸其談的書呆子不知要強多少倍。九歲少年,嘗試學以致用,滿腦子儒家思想,怎會生出造反之心?

此時靈帝對姜述已經初步認可,問答之初生出的忌禪,隨著姜述侃侃而談已經逐漸消失。姜家的災難如同月的暴風雨,一陣電閃雷鳴以后,毫無征兆地突然停了下來。

“小子初時只是認真讀書,一日忽然想到未來,人生路程只是讀書、從政、做官嗎?天下官員,良莠不齊,有的流芳萬年,有的遺臭百世。小子因此開始思索,以后若有機會做官,如何做流芳萬年的好官呢?小子開始考慮,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小子為自己制定一套做人準則,行事標準,這個準則和標準就是小子個人之道。若是小子以后能夠主政一方,會考慮一套適合本地民眾的道德準則和約束民眾的行事標準,小子認為這是為政之道。”

這個少年志向遠大,若是用得好,日后必是國之棟梁。靈帝不知不覺對姜述生出好感,語氣更是和緩,微笑道:“你坐下再說。”

“謝謝陛下。為了尋找道德準則,小子綜合史書記載的賢臣故事,逐漸開始琢磨歸納,將每位賢臣事例皆用六字總結。后來鄭玄先生見到,說可以歸納成書,盡量摘去重復之字,由易而難匯總,可為天下啟蒙之書,這是小子編輯三字經的由來。”

光是耳聞此少年事跡震憾不大,但殿內這位稚嫩少年就坐在那里,聽他不但考慮如何學習,還要思考人生準則和道德守則,還有天下蒙童的教育。此子如此談吐,室內君臣怎會無動于衷?


上一章  |  三國小駙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