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駙馬第22章 流言之禍(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小駙馬 >>三國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章 流言之禍(二)

第22章 流言之禍(二)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4日  作者:墨柱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墨柱 | 三國小駙馬 
正文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

書名:

史書記載靈帝是昏君、十常侍為大奸大惡之徒的結論,實則與事實不符。究其緣由是有史以來,文人一直把持治史,骨子里自然而然為文臣說話,將靈帝與宦官寫成導致漢朝滅亡的罪魁禍首,而深層次的原因卻很少有人提及。

十常待本是閹人,身份低賤,本身又無后代,不會對皇家產生真正的威脅,又唯皇帝之命行事,應該說是皇帝的代言人。十常侍之所以權勢滔天,是因為靈帝政治斗爭不斷取得勝利,因而分出不少權力移到內宮。靈帝視張讓、趙忠等常侍為臂助,實是無奈之舉,若非被士人集團逼得無路可走,又怎會出現如此怪現象?

世族大家在朝廷根深蒂固,同氣連枝,相互聯姻,勢力大得讓人難以想象。黨爭明面上是內侍取得勝利,實則背后的指揮官靈帝受益最大,這次利益集團之間的爭斗,因為士人集團失敗,史書上便稱其為“禍”。靈帝剛登基時,是以一己之力對抗世家大族萬萬之眾,扶持內侍逐步奪取上層權力的人,又豈是心思簡單之輩?史書記載,靈帝死前,統治階級上層三大力量,一是以何進為首的國戚,把持軍權;二是以袁家為首的士人集團,把持部分朝政;三是十常侍為代表的內侍,把持宮中禁衛、內府和部分朝政;三派實力相當,朝堂勢力分布比較均衡,好看的小說:。應該說靈帝并非沒有心機,而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只是大漢弊端已重,朝堂權力平衡僅能維持現狀,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后問題越來越嚴重,黃巾之亂將大漢的社會矛盾徹底引爆,一舉壓垮了搖搖欲墜的大漢帝國。

歷史上何進實在是個最大的笑話,靈帝扶持他用來對抗世家大族,在最后關頭卻被世家大族利用,因為皇儲一事與內侍勢力互毆,最終兩敗俱傷。而另一派系世家大族的代表文官勢力,也未得到什么便宜,因為沒有兵權,讓奉何進之命帶兵進京的寒門武將董卓,用蠻橫的武力將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應當說,靈帝駕崩前朝堂相互制衡的三大勢力,在其駕崩以后因為內斗損耗太大,都敗得一塌糊涂。

從歷史記載認真分析后還原真相,才能得出靈帝并非庸人的判斷。趙忠為靈帝重用,倚之與朝臣對抗,又豈是易與之輩?趙忠了解靈帝性格,提及這件事情之時,不斷觀察靈帝神色,卻不敢輕下斷語。

靈帝心思轉動,明白趙忠提起青州神童,并非為其討要好處,而是想族滅其家。靈帝問道趙忠青州神童有何仇人,趙忠早就有所準備,不去回答此事是真是假,只是建議靈帝允許他派人聽。其間對答,雖是廖廖數語,卻是各自動了不少心思,姜述的小命在兩人交談之時搖搖擺擺,倘若靈帝一個不慎,被趙忠糊弄過去,輕易發話誅族,姜述在這個世上,落荒而逃就成了唯一宿命。

幸虧靈帝剛剛激情過后,心底清明,明白涂高一說九成九是假。靈帝罕見得費心琢磨一會,便將趙忠的心思瞅得明明白白,若讓趙忠派人調查,最終結果不言而喻,不出意外必會按照趙忠意愿稟報上來。

所謂帝心難測,靈帝想通其中蹊蹺,當然不會沿著趙忠思路行事,吩咐道:“宣中旨,召青州姜家子入宮見駕。”

趙忠知曉此事再不能多言,躬身下去準備中旨。趙忠出殿以后,靈帝冷笑一聲,讓人傳召張讓過來,安排他幾件事務,又仔細叮囑一番。

孔融府上此時高朋滿座,二十余位騷客文人匯聚一堂,正在高談闊論。河北名士辛評此次受邀來北海小住,昨晚剛到,孔融今日辭了公務在家陪同。辛評聞聽孔融講述姜述論道一事,口中不言,眼中卻露出不信之意,孔融也不多言,讓書童取來文稿,讓辛評過目。

辛評閱完,撫手問道:“果然是好才情。此言為何人所錄?”

孔融笑道:“當初鄭玄先生也在,此稿是其弟子孫乾整理。”

辛評嘆道:“原本以為少年或有聰慧者,卻不料竟有這般天才,小小年紀見識如此老辣獨到,讓人嘆服。”

眾人見狀,索來稿件傳閱。正在此時,下人送來一張名刺,孔融開一看,不由大喜,笑道:“剛才尚在議論姜家子,如今卻到了門前。”

說完竟然親去府門迎接。眾人聽說傳言中的姜家子到了,皆心生好奇,隨在孔融身后,都想先睹為快。來到府門口,只見府門前立著十余人,為首一位十歲上下的少年,穿著考究,面目俊俏,風度不凡。十余位彪悍護衛牽馬排在身后,甚是整齊,一見便知是大家子弟。

姜述見孔融親自來迎,連忙上前施禮:“小子見過大人,大人如此厚待,卻讓小子受寵若驚。”

孔融笑著上前,拉著姜述,環視眾人,笑道:“此便是本官小友姜述,此子大才,可為本官之師。”

姜述連忙謙道:“小子多謝太守大人抬愛,實則才學與大人相比,無地自容也。”

孔融將姜述接進門來,向諸人依次引見,眾人落座,孔融問道:“與小友相別數月,小友又長高一些,家堂健否。”

姜述答道:“多謝大人掛念,代家堂問大人安。”

孔融笑道:“方才與眾人談起小友論道,眾人皆受益非淺,其他書友正在看:。”

眾人紛紛附合,不吝贊美之語。

姜述道:“小子拙見,謝諸位不吝指教之恩德。”

孔融道:“此次前來,莫非又有大作問世?”

姜述道:“小子不敢,因為《三字經》成書,特來請太守指教。”說完,姜述將一個包裹交給孔融。

孔融閱至“融四歲,能讓梨”此句,不由笑道:“此書字字珠磯,只是將本官少年丑事寫入其中,卻有些不倫不類。”此書一出,必為后世童子啟蒙之書,孔融能名列其中,為名傳千古之美事,嘴上如此說話,歡喜之色卻已洋溢臉上。

姜述笑道:“大人如此美德,當得兒童啟蒙的最佳案例之一。大人且看下去,后面還附有講義。”

孔融仔細讀完,道:“果然是好書,此天下蒙童之最佳選擇。為何其中空有數十行?”

姜述解釋道:“此書全文應是一千零八十字,因小子家中藏書不全,因此缺少事跡,故而其間留有三十行,計一百八十字容后面補上。小子近期將去拜訪相關世家,選其警醒世人之事例,斟酌以后豐富其中。”

孔融點頭道:“此書必為天下人造福,本官即刻上書,明日使人送去朝廷,讓朝廷下詔,將此書抄錄傳達天下郡縣,以為天下啟蒙教材。”孔融此語,實含私心,其名列于經書之上,自然想讓此書得到朝廷詔書而為天下學童啟蒙教材,孔融則成了圣人之后孔家又一個千古流芳的人物。

眾人見孔融評價如此,甚是好奇,不由開口索書拜讀。孔融本欲將此書推達天下,笑道:“本書只有兩本,不若讓姜家小友誦讀一遍。”

姜述接過《三字經》,當廳朗讀起來。《三字經》本為其所撰,近日費了不少腦筋,編得朗朗上口,加上尚未變聲,更讓人感覺此確為蒙童的絕佳教材。

讀到一半,下面開始騷動起來。荀季乃荀家子弟,聞聽方才孔融所言,知道此書必會成為朝廷欽定的啟蒙書籍,荀家八子列名其中,此為名傳千古之舉,未等姜述念完,便上前求得另一本經書,當廳抄錄起來。

古代文人最重名節,姜述所改又是刻意而為,在座諸位都是名士,或是其祖上、或是其叔伯、或是其師友列名書中,一時間除了數人無關聯之外,其余眾人紛紛上前,爭先恐后要求抄錄。

辛評在側,未聽見有辛家人列名其上,不由眉頭鎖愁,在旁悶悶不樂。孔融在側觀察,自是明悉其意,走近小聲道:“此書尚未定稿,辛家歷代多出賢人,兄將家人事跡整理出來,讓姜家子知曉,未來定稿之時,定有辛氏一席之地。”

辛評聞言,顧不得面子,疾趨到姜述身邊,施禮道:“聽聞此書尚未定稿,未知我辛家能否名列其上?”

姜述笑道:“先生勿要多禮,小子所知各家賢士事跡不多,因此還須補充。辛家歷代賢人眾多,定然能夠入選,只是小子孤陋寡聞,不知辛家賢人故事,因此不敢胡亂書寫。”

辛評心中稍安,道:“小友稍候,老夫立即去書寫辛家賢人事跡,請小友將辛家列入書中,辛家上下定會深感大德。”

姜述雖然存了收買世族大家的念頭,卻料不到此書會讓文人們如此重視,心中暗自對古人名節之重另行估量。

眾人為了抄書,廳內紛紛亂亂,姜述悄悄對孔融道:“眾人各不相讓,恐傷和氣,何不使人朗讀,眾人抄錄便是。”

孔融點頭稱是,讓下人準備筆墨,安排門客誦讀,又安排人手日夜抄錄,以備親朋好友索要之需。安排完畢,已是過了飯時,眾人此時怎還顧得上飲宴?孔融環視客廳,不由搖頭苦笑,招呼姜述到書房敘話。


上一章  |  三國小駙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