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侯第八百三十五章 騎兵大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九孔>> 大宋王侯 >>大宋王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三十五章 騎兵大戰

第八百三十五章 騎兵大戰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25日  作者:九孔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九孔 | 大宋王侯 

(非常感謝‘輕輕的瘋子’和‘虛菩提’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持。)

李光順來到陣前十步,看著對面列陣的遼軍,他無需說什么動員的話,一個月以來因為兵力不足,且皇帝陛下不想太過的戰損,所以采取以防御守城為主的戰略讓全軍從上到下都憋足了一股勁,特別是騎兵更是戰意滔天。

雙方都是優良的戰馬,但是遼軍戰馬狀態卻是明顯不行。祥符國戰馬多來自于黨項族,這些馬匹都感受到戰場的氛圍,性格暴烈的開始用前蹄刨地,并打著響鼻左右搖動腦袋。

旗手舉著軍團長旗來到李光順身邊,另有通信旗手將紅色的三角旗斜斜前指,五個短音接一個長音的前進號聲中,一萬騎兵同時策動馬匹開始前進,李光順需要準確的判斷距離,保證在沖鋒的最高速與敵交鋒。目前與敵方間隔一里半左右,他們要保持慢步到兩百步左右,兩百步距離的沖鋒是他們最熟練的科目,難度只在于在速度漸漸加快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密集陣型。在嚴格訓練下,這一萬名騎兵已經能發動最遠三百步距離的接近和沖鋒。

祥符國一萬匹戰馬緩緩前進,九名插著背旗的騎兵營營長越出陣列,來到隊列右側前方五步,他們使用帶三角小旗的騎槍,樹立在頭頂讓后排的部下也能清楚的看到位置,這些營長不時轉頭觀察軍團長的位置,其他前排騎兵則觀察各自營長位置,控制著自己的馬速,整個騎兵陣列平直的往遼兵推進。

說起來,今天楊繼業定下的打法很簡單,騎兵先行沖鋒,殺一殺遼軍銳氣,順便在有著天下最強騎兵————契丹騎兵面前檢驗一下祥符國全軍上下研究出來的最新騎兵戰法效果如何。步兵在原地防御,等遼騎主動來攻。兩側山破上拋石機連看時機發射火藥包。

此時,楊繼業帶著五百親兵和指揮旗手、鼓手已經離開正面,從軍陣的縫隙中退到后陣,那里有一個五丈高的指揮高臺在很短時間內已經由工兵搭好,楊繼業帶人走了上去。

楊繼業在指揮臺上目光掃過全場步兵也已經列陣完畢,更后面的地方是五支醫療衛生隊,已經用五頂牛皮縫制的帳篷大體將野戰醫院搭設好,做好了隨時救治傷兵的準備。

最后,楊繼業把目光轉回了騎兵戰場。

近兩里外的遼兵中軍響起喇叭聲,首戰對遼軍士氣的維持極為重要,蕭達格將最精銳,戰馬狀況最好的一萬騎兵派了出去。對方氣勢如虹而來,他們若敗了,士氣便一落千丈,這對此時狀態下的遼軍不堪設想。不過,對于騎兵對沖戰,蕭達格對自己麾下兒郎充滿信心。

此外,不是蕭達格不想多派騎兵,而是眼前的地形寬度一萬騎兵已經是極限,再多的反而是累贅。顯然祥符國選擇在這谷口決戰,且用炸藥特意炸毀一半溝壑出來是精算過的。

主陣還沒有正式開始沖鋒,雙方都不約而同的派出游騎開始纏斗。李光順派出的游騎開始往兩邊退開,讓開中間的位置,一部分中間的遼軍游騎散兵則直接往祥符國大軍大陣沖來,準備騷擾這些列陣的祥符國大軍。這些小隊散往兩翼,穿梭在陣前用騎弓射出輕箭。

這便是遼騎最常用的“拉瓦戰術”,是契丹騎兵的看家本領之一,他們運用時一般動用一個千人隊,形成一道寬大的弧形散兵陣線騷擾敵陣,引誘敵軍離陣或動搖,后陣的集群則尋找對方薄弱的位置進行集中沖鋒,進而引起敵陣全體崩潰。

但以往都很有效的騷擾更像是一種搗亂,祥符國騎兵第一排的馬匹在頭上用皮甲做了面罩,胸前有放箭布簾,能抵擋射入角度較小的輕箭。總共只有有五六匹馬被射傷,第二排的持長槍的騎兵迅速上前填滿。

祥符國游騎的盡力牽制也限制了對方的發揮,一萬騎兵迎著騷擾的輕箭繼續推進。

平緩的速度帶起雜亂的馬蹄聲,雙方接近到三百步,李光順的軍旗再次前傾,號手吹出第二聲前進號,李光順輕輕夾馬腹,戰馬輕輕躍動,開始慢跑。騎兵指揮不同步兵,可以站在后方指揮,但騎兵卻要沖鋒在前,要帶著一邊沖鋒,一邊指揮。

李光順對那些遠遠飛來的輕箭毫不理會,一邊跑動一邊左右觀察著自己這一方的陣列,一萬名騎兵都開始慢跑,滿目皆是涌動的馬頭,隊列前排的營長都有效的控制著隊伍,陣列沒有因為騷擾而混亂,大半年的艱苦訓練的成果體現出來,陣列依然平穩。

緩坡上的馬蹄不再是雜亂的聲響,密集的蹄聲慢慢匯成隆隆的聲音,在李光順耳中如同仙樂。

雙方相距很快只有兩百步,因為對進的原因,李光順當做只有一百余步,平整的陣列如同一道移動的馬墻,面前遼國的散兵游騎兵已經沒有多少機動的空間,在密集的騎兵面前退去。

遼騎兵完整的出現在李光順面前,兵陣鐵甲閃耀,他們的武器大多是長槍大刀,也有用狼牙棒和刀棍的,同樣陣列嚴整的在開始慢跑,但嚴整只是相對于這個時代尋常騎兵來說,比如宋國騎兵和以前的黨項八氏騎兵。相比如今祥符國騎兵陣列嚴整和整齊度便要差了不少,他們的騎兵間隔更寬,兵力不是平均分布,左中右陣后各有一個駐隊,開始慢跑后便稍稍顯出了散亂。

李光順熱血上涌,大吼一聲:“三速!”

又一聲前進號,旗手將軍團長旗轉圈后前傾,九名營長大聲發令,三角旗槍再次前傾。祥符國一萬騎兵聽到號音,同時打馬加速,隆隆的馬蹄聲如同天邊由遠而近的奔雷。

騷擾的遼游騎無人敢擋兵鋒,紛紛逃到兩側,用弓箭對準兩翼亂射,兩翼的祥符國大軍被射翻數人,但這點損失對于整體騎兵大陣沒有絲毫影響。

對進之下,雙方距離轉眼只剩下最后百步,只需要短短數息時間。

“沖鋒號!”李光順迎著刮面刺骨的寒風大喊,足足四名號手吹響嘹亮的號音。李光順和九營長將自己的黑色旗槍放平。“殺!”

祥符國大軍騎兵按軍例集體一聲大喊,第一排豎立的長槍齊齊放平,緊接著是第二排的長槍。遼兵也發出號角聲,他們同樣放平長槍、舉起大刀,雙方都開始了沖鋒。

指揮臺上的楊繼業不由自主的站起,目不轉睛的看著戰場,他眼前全是奔騰的馬股,數萬馬蹄帶起的泥土草屑四處飛揚,奔騰產生的震動連大軍后方指揮架上都能感覺到。

步兵放陣前列的人都張大著嘴,眼睛一瞬不瞬的睜著,屏住呼吸等待碰撞的一刻。密集的陣形讓雙方都無路可退,也沒有絲毫躲避的空間,殺人和被殺只在馬身交錯的一瞬間,這時的個人戰技和騎術已經毫無作用,戰士的勇氣在騎兵戰中得到最大的體現。

迎面而來的遼軍開始顯出慌亂,面前密密麻麻的長槍的威脅下,一些馬匹不顧騎手的控制往側面斜向跑去,但斜向同樣是潮涌而來的祥符國大軍騎陣,他們陣型變得散亂,但是在這個距離上,對沖的騎兵沒有人還能撤退。

急速的奔跑下,祥符國騎兵陣列終于還是不可避免的開始出現曲線,但短短的距離還不足以影響陣型的完整。

相距五十步,馬速升到最快,雙方以每秒二十米左右的速度接近,李光順滿臉漲紅,雙眼圓睜握緊手中帶黑色三角標旗的指揮槍,槍頭對準對面的遼兵,這名遼兵滿臉兇悍,手持大刀領頭跑在最前,他此時也終于有些慌亂,因為他要面對至少兩支長槍的攻擊。

遼軍前排仍有人在試圖射箭,一撥騎弓射出的輕箭嗖嗖飛來,一百多名祥符國騎兵被擊中,因為良好的盔甲防御,所以只有十幾人跌落馬下,短短距離轉眼即逝。

“殺!”祥符國騎兵陣同時爆發出嘶聲力竭的最后一聲吼叫。

兩股馬匹的洪流迎面對撞,無數折斷的槍桿和刀刃的斷片飛舞,折斷聲和人馬碰撞連綿不絕,槍刃與鎧甲摩擦的聲音讓人牙根發酸,避讓不及的馬匹互相撞得骨頭碎裂,一些馬匹被撞得飛起,一些則帶著騎手倒地,在地上拼命翻滾。

最后時刻,李光順的坐騎也不聽話的往左稍微偏開,不過卻沒有讓他的長槍偏離太多,他始終死死盯著迎面而來的那名遼兵,降低自己身形,在雙方轟鳴的蹄聲中交錯而過。

下一刻,他感覺手上傳來一股巨大的沖擊力,虎口一麻,槍身瞬間從手中飛脫,那名遼兵帶著一聲慘叫,身影仰天朝后翻去,接著便在眼前一閃而過,淹沒在騎兵海浪之中。

“刺中了,這種情況下用長槍比馬刀果然好用。”李光順以前帶領的黨項族中騎兵大用的是馬刀,所以他和其他祥符國騎兵一樣,也是第一次用長槍進行騎兵實戰。

今天第三更送上,這幾章戰場描述不好寫,用的時間是尋常章節兩倍還要多,本來中午就寫好了,我感覺不好,刪除了重新寫的,所以,第三更有些遲了,非常抱歉————————


上一章  |  大宋王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