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軍事
祥符國自立國之初,便在葉塵倡導下重視‘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任何事情都盡可能的都會提前籌劃,并且做出各種詳細的預判,然后準備相應的預案。
比如,早已推斷出蕭綽不將耶律寒夜和耶律鹿消滅,絕對誓不罷休,而祥符國有宋國虎視眈眈,再加上遼國南院大王陳兵十萬于武州,直面于祥符國正西邊境寧邊縣和府州。鑒于此,祥符國目前可以調動一兩個工兵營前去支援,但卻還沒有能力直接發大軍進駐遼國境內幫助耶律寒夜和耶律鹿。
所以,關于耶律寒夜和耶律鹿堅守不住之時,要接應其撤退的計劃早在三個月前,軍樞部總參謀部便開始做,并且做了大量準備。
東勝州和云內州與祥符國東北方向河清縣、金肅縣之間隔著三百多里寬,橫跨五百多里的荒原之上也并非沒有人跡,至少還有五六個漢唐時遺留下的荒廢軍堡。
軍樞部做的接應耶律寒夜和耶律鹿撤退的最主要舉措便是重修這五六荒廢軍堡中的兩個。這兩個軍堡雖然不是耶律寒夜和耶律鹿撤退和遼軍追擊的必過之路,但卻正好卡在核心之處,只要這兩個軍堡中駐守有祥符國一定數量軍隊,遼軍根本就不敢將屁股面向祥符**隊去追敵,只能攻下兩個軍堡之后再說。
近三個月的時間,在原本的殘破城堡基礎之上,被祥符**樞部重新命名為鎮西堡和鎮北堡的兩個城寨已經被祥符國調動龐大的人力和物力修建而出。已經進入最后的布防階段。
十一月四日,駐守腹地的朱雀軍團和青龍軍團已經各自進駐鎮西堡和鎮北堡。隨著兩個軍團的進駐,后勤部和裝備部的糧草、輜重裝備便源源不斷的運進了兩個城堡之中。
同一時間,楊繼業親赴寧邊縣和府州前線,折蘭軍團和黑狼軍團,再加上助防的玄武軍團早在三個月前便已經在此處,和遼國南院大王帶領的十萬京州軍對峙。
十一月七日,青龍軍團長張大為帶領兩個騎兵旅前出近兩百里至云內州城外,接應耶律寒夜。同一時間,朱雀軍團軍團長鄧崇軒帶領兩個騎兵旅前出兩百三十多里至東勝州,接應耶律鹿。
而留守鎮西堡和鎮北堡的朱雀軍團副軍團長王超和青龍軍團副軍團長楊延慶則抓緊最后時間進行布防。
鎮西堡,朱雀軍團工兵營四處忙碌,營長張子健手中拿著一份地圖,他身邊的一名測距兵正用拋石機測距器測量著幾根豎桿的距離,然后簡單的計算得出所在位置的高度。
工兵營已經研究了鎮西堡地圖,測距兵定下需要測量的關鍵點都用鉛筆畫了圈,然后交給計算兵分頭取值。計算兵是工兵營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一批士兵,他們在教導隊都系統的進行過相關算學培訓學習,甚至學習過三角函數知識,當然,他們并不知道這種知識叫三角函數,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公式。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雙桿測距法在三角函數這個理論體系的支撐下一個個應用得滾瓜爛熟。
最后一個數字也被標注在地圖上了,工兵營一連連長周成最先完成了他們連的負責區域,他從隨身的工兵布包里取出了紙和一支鉛筆,然后就蹲在地上畫起了草圖。
如果此時有任何一個后世上過地理課的小學生掃一眼周成手里的圖,都會知道他正在畫的是等高線。祥符國教導隊工兵地圖課程首先就要教等高線這個概念,葉塵在后世本就是科班出生的軍官,尤其擅長軍用地圖專業,所以在他指點下,教導隊對工兵軍用地圖的標注極為擅長。類似于等高線這樣標注繪畫軍用地圖和制作立體沙盤的基礎知識自然不會漏掉。
工兵完成了對鎮西堡以附近的大致勘探,并且制作出一個比較詳細的沙盤之后,朱雀軍團副軍團長王超便召集留守鎮西堡的兩個步兵旅營長以上軍官召開作戰會議,分析和部署了作戰任務。
王超把兩個步兵旅部署在中央陣地上,并構筑一個凸出的防御核心,而把兩翼的防線留給了耶律寒夜的軍隊。如果遼軍集中兵力去攻打側翼,中央陣地的遠程攻擊可以形成側射。并能在必要地時候主動出擊夾擊敵軍。
“另外兩個騎兵旅部署在后方,隨時準備增援兩翼或者填補到中央來。”王超指著陣圖講解著他的構思。防線背后還會讓工兵修建一些草屋,挖上火塘,準備熱水和繃帶,以便讓傷兵得到及時救援。軍團參謀長帶領參謀軍官們按照著軍議,不斷的在地圖上擺放著象征各種建筑和設施的形狀各異的小木塊,以及在沙盤上擺放各種部隊和工事。
“這一戰按照陛下的旨意,不光是將追上來的遼軍迎頭痛擊,而且還要在耶律寒夜面前展現我軍的實力。”王超說著檢查了一遍詳細的中央防線配置圖。
修改好了計劃后,軍團參謀長和兩個旅長不停地從他們各自的角度結合地形提出看法,很快一個攻守方略便已成型。
最后王超斷然下令道:“馬上傳本將地軍令,迅速加固兩翼的防線。拒馬、木料則用在中央陣地上,嗯,還可以用火藥爆破壕溝,再用這些土修筑護墻。”
說到這里,王超拿起大家群策群力畫出來的攻守防線草圖,對大伙兒作了總結性發言:“軍團長已經將鎮西堡的防守任務全盤交給本將,關于中央防御,本將計較已定,我朱雀軍團負責全部三里長的中央防線,在這條防線上,我軍將修筑四個銳角棱堡。每邊長百步,兩道墻的中間各打開口子修筑五具巨型強弩臺。在每個棱堡地兩邊,再水平修筑一條五十米長的矮墻。墻壁先用木料修筑好基礎,再堆上土。棱堡用城磚加強,修得厚一點,矮墻就用壕溝土好了。”
一邊正在飛快紀錄的工兵營長張子健突然插話道:“敢問副軍團長,這幾道墻修多厚為好?高度幾何?”
王超表情嚴肅地對張子健道:“這是你們工兵營的專長,所以高度和厚度你們以自己經驗和職業素質自行判斷。”
張子健顯然心中早有定數,當即便說道:“叛軍遠程攻擊最多只有拋石機,沒有火藥包,所以我們的銳角堡墻厚兩尺就行了,高七尺就可以了。至于水平護墻,高五尺,厚一尺就可以了。”
這個數據和大家心里想的也都差不多,沒有任何人表示異議,張子健把它們記錄了下來,已經開始計算起了工程土方。
“這兩堵墻后面需要準備木梯,每三丈準備兩個好了,有時間讓弓箭手和快弩手熟習一下據墻射擊的配合。”
“還有燃火油多準備一些,別忘了反復檢查,還有熱菜、熱飯、熱湯都在后面準備好。”
王超每下達一道命令,全有相應負責人員敬禮領命。他手指從沙盤上的護墻上反復滑動著,又問了些關于拒馬和木料地情況,各棱堡的護墻間會用木柵欄和拒馬連起來,形成三尺高左右的連綿野戰工事。抽調四個快弩連部署在棱堡和棱堡水平護墻后,而三個營的長槍兵會在木柵欄后排列成戰陣,其他幾隊則部署在防線后面隨時機動。
討論好了主防御陣地地部署后,王超等人又把注意力投向了防御陣地前的野戰工事。他們已經在草圖上畫出了三道波浪型的外墻,張子健會一邊爆破壕溝,一邊把這些壕溝土壘成土墻,然后澆上水泥形成堅硬的水泥外壁。
“壕溝不需要太深,但最好能有兩尺到三尺寬。”王超一邊說,一邊用手給幾位軍官比劃著樣子:“這三道外墻兩尺寬就夠了,高度么…………”王超看了看剛剛在沙盤上成型的防御區劃圖,伸手在空中上比了比,大概離地面有三尺高左右:“這么高就可以了。”
見大家都沒有什么疑問了,王超一拍桌子站了起來:“預計軍團長帶領兩個騎兵旅會在三天將耶律寒夜帶領的九萬多人接應而來,所以整條野戰工事要在三天內完成,不得有誤!”
屋子里的軍官們也同時筆直地站起,齊聲回答道:“遵命。”
類似的一幕在四百里外的鎮北堡由青龍軍團副軍團長楊延慶帶領下同樣發生著。
十一月十日,朱雀軍團長鄧崇軒和耶律寒夜一行按時到來,只是這一場騎兵護送八萬多百姓的撤退追逐戰打得異常慘烈,耶律寒夜一萬兩千大軍活著撤進鎮西堡的只有七千多人,忠于耶律寒衣的八萬多部落百姓也死了一萬多人。負責接應的鄧崇軒帶領兩個騎兵旅共一萬騎兵也戰死一千多人。若非是一路工兵營不斷埋下的石地雷讓遼軍鐵騎膽顫心驚,沖鋒數次被打斷,損失還不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