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侯第一百七十四章 黃河還是決堤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九孔>> 大宋王侯 >>大宋王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四章 黃河還是決堤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黃河還是決堤了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5日  作者:九孔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九孔 | 大宋王侯 
歷史軍事


宋方的條件是,只要遼國退兵可以每年給遼一些銀、絹,但不答應領土要求。談判在兩軍對峙中進行。最后終于按宋方的條件達成了協議,剩下的問題就是每年給遼銀絹的數量。曹利用臨行前請示宋真宗,真宗說:“必不得已,一百萬也可。”曹利用從真宗的行宮一出來就被一直守候在門外的寇準叫住。寇準叮嚀他說:“雖然有圣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應所給銀絹不得超過三十萬。否則,你就不必再來見我,那時我要砍你的頭!”

只是,葉塵記得寇準乃是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可他眼前這個剛剛起名為寇準的男孩則是他從揚州帶回來的。

“虎子應該不是那個寇準吧!畢竟籍貫對不上。只是年齡怎么就如此吻合呢?”葉塵從學堂走出時,喃喃自語。

進入九月下旬以后,關中、關西、河東,乃至京西等黃河中上游持續普降大雨,京西、河東一帶更是暴雨如注,連月不止,黃河水陡然上漲,終于決堤,只不過不是開封,而是在澶州一帶。

澶州一帶河堤雖然今年也有修建,但顯然力度并不大。滾滾滔滔的洪水,挾卷著一排排五六丈高的濁浪,以排山倒海、不可阻擋之勢,奔騰咆哮,一瀉千里,向東直流人鄆、濮二州的低洼沼澤地帶。水勢之大,竟然在十幾天的工夫,使平地汪成了一片煙波浩渺、橫無際涯的千里平湖————梁山泊。沿途州郡皆成水鄉澤國,禾稼漂沒,房屋坍塌,禽畜淹死,黎庶百姓四散奔命,啼饑號寒,死于洪水、饑餓和瘟疫者不計其數。

此次黃河洪災危害之大,影響之巨,舉國震驚。消息傳到京師,趙匡胤大為震怒的同時,也是心中后怕不已。若不是葉塵提前說出黃河決堤之事,這兩個多月搶修開封境內河堤,恐怕此次決堤的就不是澶州一帶,而是天子腳下開封境內,而此時發生在澶州一帶的慘狀,恐怕就要出現在開封境內。京師動蕩,必然引起天下動蕩,后果不堪設想。

一想起此事,趙匡胤后背就冷汗直流,禁不住大呼天佑吾啊!

但趙匡胤依然還是很憤怒,兩個多月前他便讓政事堂已經給黃河周邊各州縣下了通文,全力組織人力加固加高河堤。可最后依然讓黃河決堤,釀成慘狀。

趙匡胤馬上令御史臺和政事堂的人前往澶州調查,結果查明:澶州官府汛前不積極組織人力加固堤防;汛期不及時報告險情,聽之任之;洪水泛濫后又束手無策,毫無救援措施。

澶州知州乃是趙匡胤的親舅舅杜審肇,但趙匡胤毫不客氣地將他罷免官職,放歸故里。而對分管汛防的澶州通制姚恕則鎖拿京師,讞勘定罪。

趙匡胤命宰相趙普、參知政事呂馀慶和薛居正,會同大理寺審讞此案。

這一日,崇政殿小朝會議事。議題說到有關對姚恕處置結果。

“官家!臣堅決主張將姚恕處以極刑。”趙普一臉肅然說道。

趙光義臉色微變,心中狠不得將趙普千刀萬剮。雖然早有預料趙普定會借機給姚恕重罰,但卻沒想到趙普欲置姚恕于死地。還好這幾天有所準備。

御史中丞王悅風怨毒的看了一眼趙普的背影,出班說道:“官家!臣以為姚恕嚴重失職,但罪不至此,應判杖決流放。”

參知政事呂馀慶有些勉強的也出班說道:“官家!臣也以為姚恕罪不至死。”

不等趙匡胤說什么,趙普神色陰冷的看了一眼王悅風和呂馀慶,滿腔憤怒地說道:“澶州成千上萬的民眾葬身魚腹,無數百姓無家可歸,皆姚恕瀆職之罪,不殺姚恕,何以平民憤,何以謝百姓?”

參知政事薛居正出班,說道:“臣認為趙相公所言有理,姚恕罪不可恕,該殺。”

緊接著十多名文官紛紛出列,表示支持趙普的意見。也有四五名文官表示姚恕罪不至死。

趙匡胤對此次澶州決堤之事非常震怒,要知道朝廷提前可是特意下了令文通知加修河堤的。所以,他此時心中也是偏向于趙普的意見。再加上眼前朝堂上大多官員主張處死姚恕,略一思索之后,看了一眼臉色難看的趙光義,沉聲說道:“傳朕旨意,將姚恕凌遲處死。并昭告天下。以平民憤,以謝百姓。”

趙普心中欣喜,冷冷的看了一眼臉色鐵青的趙光義,心想總算是為皇甫同被開封府誣陷入罪一事報了仇,出了一口惡氣。

姚恕是大宋開國以來第一個因失職罪被處死的,盡管趙普找的理由冠冕堂皇,說的話大義凜然,而實際上他自然是在公報私仇。

原來這姚恕本來乃是開封府尹趙光義的得力幕僚,趙光義一直把他當作自己的左膀右臂,十分器重,開封府的許多方略,皆出自此人之手。姚恕在趙光義幕府中時間久了,便有些“主大奴亦大”的味兒,再加上趙光義與趙普勢同水火,所以他有時將趙普也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趙普納妾,朝中官員都在邀請之列,姚恕前往赴宴,門人不認識他,競不予通報。姚恕一怒之下,話也沒留一句,便怒氣沖沖地拂袖而去。趙普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感到門下失禮,連忙派人找到姚恕,再三代自己向他道歉,但這姚恕卻不依不饒,執意不給面子。連去道歉的人都感到十分窩火,趙普由比便自然懷恨在心。他覺得開封府的一個小小幕賓竟敢對當朝宰相如此拿大,趙光義也欺人太甚。因此,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尋機報復,出這口惡氣。

后來,適逢趙匡胤為他的舅舅出任澶州知州選擇副手,趙普便極力主張派姚恕前往擔任澶州通判。老謀深算的趙普用的是一石二鳥之計,一方面將姚恕貶出京師,以報一箭之仇,另一方面也借機將趙光義的重要謀士調出其幕府,砍去他的左右手,以削弱其勢力。趙光義當然不同意,他一再找趙普通融挽回,趙普卻決不答應。

趙光義的開封府雖說勢力很大,但朝廷官員的任命大權卻不在他手里。無可奈何,姚恕只好怏怏不樂地走馬上任。

這一次黃河決口,損失慘重,這是老天爺賜給趙普一個報仇雪恥的機會,他豈能輕易放過?

再加上前幾日皇甫同被開封府陷害入獄,而本來站在他這一邊的呂馀慶,也在趙光義奸計之下,背叛了趙普,加入了趙光義的陣營。讓趙普這些天一直心中壓著一股邪火,在這種情況下,姚恕便成了兩派政治勢力斗爭的犧牲品。

趙光義從崇政殿中走出,出了皇宮,回到府中,一路上只覺得心中的火苗子一陣陣亂竄,對趙普恨得牙根疼。他禁不住又一次想起三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與今日姚恕之事有些相似,最終也是以他敗北而結束。

乾德四年發生的馮瓚一案。馮瓚時任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趙匡胤對他非常賞識,曾稱“此人才力當世罕有”。

宋軍平定后蜀之后,趙匡胤便委派他前往蜀地,出任梓州知州。但到任一段時間以后,便有人告發他“受賕為奸”。趙匡胤向來愛惜人才,對馮瓚這樣一個極有才干的官員,趙匡胤深恐造成冤案,毀掉了人才,就決定把他調回京師,由自己親自審理,然后再酌情裁處。

馮瓚入京之后,對他早有成見的趙普卻暗中派人在潼關截住了他留在后面的行裝。在檢查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行囊中藏著幾包已經包裹捆扎停當的“金帶珍玩”,貼著紙條,上面書寫著“送交劉罄”的字樣。

劉鏊官職卑微、名不見經傳,趙普當時甚至還沒聽說過這個人。可是馮瓚為什么要向他行賄呢?派人一打聽,趙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劉鏊也是趙光義的得力幕僚。這一下子,趙普感到了問題的嚴重和復雜。馮瓚要曲意結好開封府的幕僚,這既說明他確有“受賕為奸”的問題,也說明他有意投靠趙光義,充其黨羽。

趙光義拉攏朝臣,網絡私黨,所用的手法無非兩條。一條是請客送禮,一條便是為人說情,開脫罪責。這一點趙普看得非常清楚。趙匡胤即位之初,有幾次要處罰過去與自己作對的人,都是趙光義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從中斡旋,婉言勸止。

這些人從此以后,自然對趙光義感恩戴德,成了他的追隨者。

PS:今天四更一并送上,所有存稿就用完了,只求捧場,求月票,求紅票,求縱橫網站的訂閱——————————


上一章  |  大宋王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