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九孔書名:
(本書的正版在網站,希望喜歡看本書的朋友,能夠來縱橫訂閱捧場,給我支持和動力,我感激不盡。)
“你………”呂馀慶臉色一變,勃然大怒,指著葉塵你了半天,最后轉身對著御座上的趙匡胤說道:“陛下!這葉塵來歷不明,不可輕信啊!”
‘來歷不明’四個字一下子戳到了葉塵的痛處和心中的擔憂,因為他可是知道趙匡胤因為這四個字,一直對他存有猜忌。
再看向呂馀慶時,葉塵眸中已經一片寒光。這份仇怨真是結得莫名其妙,這朝堂之上果然如一個多月前羅公明給他說的那樣,有時候得罪一個人,或者與人結仇,真的很莫名其妙。
因為‘來歷不明’四個字,趙匡胤同樣臉色有了剎那的變化,但深深的看過葉塵之后,最終還是說道:“此事朕心意已決,再說開封如今糧食本來就緊缺,多籌集一些糧食,年后對外用兵也方便。而黃河岸堤的修建本來就是必做之事,只不過今年河堤需要修建的更高更堅固而已。”
呂馀慶臉色頓時變得異常難看,急聲說道:“陛下,此事牽扯人力、物力太大,事涉方方面面的事情,豈能兒戲。”
趙匡胤臉色一沉,說道:“好了!此事就這樣定了,現在政事堂、開封府、三司使,還有葉塵,你們分別對自己所定的籌糧方案進行匯報解說。”
呂馀慶只能黯然退到一邊,只是再看向葉塵時,眸中有著冷笑和譏諷。他已經將該說的話說了出來,該表示態度表示了出來,兩三個月之后真相大白,葉塵那個幸運的小丑自然會身敗名裂,被惱羞成怒的天子治罪,跌入深淵。到時候找機會再治他一治,順便出口今日之氣就是了。
葉塵此時也將自己準備的書面方案,經由旁邊小黃門呈了上去。
這個時候,趙普已經對政事堂拿出的方案進行講述。
政事堂、開封府、三司使三方的方案辦法,乍一聽都很完善成熟,相比起昨天,有了很巨大的進步,趙匡胤聽了也點頭甚多。可若是仔細推敲,卻會發現,三個方案都存在一個問題和不足。
首先,都只是大體方案,對具體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講的不多。其次,三家提出的方案大同小異,且比較籠統,許多方面都模棱兩可。葉塵一聽,便想起了后世那些整天坐在辦公室,不做調查研究,單憑資料、推斷來做方案,忽悠上級的機關工作人員。
葉塵是最后一個匯報的,在聽了前面三方的匯報之后,葉塵對于自己的方案卻是越來越有信心了,他輕咳一聲,在眾目睽睽之下,出班說了起來。
“陛下,臣認為在短短兩個多月中,要給開封籌集六百萬石糧食,唯有水運可以做到,而江淮地區乃是我大宋主要糧倉,又剛好有通往開封的水道。所以,此事非江淮之地不可。”
眾人沒有什么反應,因為這些前面三方都已經提到過,呂馀慶眸中甚至閃過一絲毫不掩飾的輕蔑,一個黃口小兒,難道還真能夠提到什么可行方案不成,還不是拾人牙慧而已。
葉塵不理會眾人,繼續說道:“這件事能否順利完成,事涉地方官府和豪紳地主所代表的糧商大戶,以及漕運這三個方面。首先,是地方官府。從民間收購糧食,集中運輸到碼頭,離不開地方官府。因為,擔心引起百姓的恐慌,此事真相朝廷需要保密,地方官府不知其中詳情。所以,哪怕朝廷急的火上房,若是地方官府陽奉陰違、不能全力配合,整件事情就休想運轉起來。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卻不是下幾道措辭嚴厲的詔書,就能解決的。臣認為這其中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癥結何在?能否保障收購環節不出問題?這都需要提前進行推斷,并提前拿出具體的策略,對癥下藥的去解決。”
“其次,就是地方的豪紳地主和糧商大戶。據臣所了解,百姓一旦豐收了糧食,第一件事就是急于變現賣錢,而且越是豐收越是如此,普通的民戶手中大多只保留到明年秋收的口糧和糧種,除此之外別無所儲。所以,糧食基本上都在糧紳、糧商的糧倉之中,而糧紳、糧商大肆收購糧食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哪里糧價高,往哪里運,屯積居奇,乃是必然之事。所以,朝廷如果突然大肆收購糧食,即便沒有詔告天下,這些糧紳、糧商也家能嗅出不尋常的味道,從而提價待沽。此事又如何解決?”
“最后一個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運輸。即便地方官府盡皆肯竭誠用命,糧紳、糧商大戶能痛快地出售糧食,從而各個州縣都囤積到了規定的數額,可如果不能在黃河決堤之前運來京師,那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葉塵說到這里,除了呂馀慶依然冷笑之外,上到趙匡胤,下到其他重臣,都紛紛點頭,葉塵所說條理清晰,淺顯易懂,乍一聽都是白話,沒有什么高妙的語言,但卻更讓從人能夠明白所說的意思,更直觀明了此次籌集糧食的難點和癥結所在。
“這三件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地方官府不肯用命,則事必不成。如果不能解決糧紳、糧商囤積糧食的問題,則糧食籌集不夠。而運輸問題就更不用多說了。”
“下面臣分別就這三個環節會遇到的困難進行預測,然后再提出解決的辦法。”
葉塵這句話一出,徹底讓趙匡胤眼前一亮,深感以后朝堂上大家說事、講事,應該少一些之乎者也,多一些這種干練直接的說話方式多好。
“所謂,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漕運則主要倚仗轉運司、發運司和糴便司。這是涉及漕運的幾個主要衙門,朝廷急于購糧,眼下只能倚靠這幾個衙門的人。可是轉運司、糴便司和發運司久在地方,與地方的豪紳富商多有聯系。即便是這幾個衙門的主官清廉,機他們身邊的主簿、幕僚、大小胥吏,也多多少少會和地方豪紳沆瀣一氣,尋常時候,他們還要相互勾結,屯積糧食,故意造成朝廷征購不足,然后再高價賣于朝廷。如今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必然不會放過的。這是此事第一大困難,必須要解決,否則很難按時籌集夠糧食。”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朝廷令地方官府征糧,必然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勾結地方糧紳、糧商,屯糧惜售,趁機提價之事。當然朝廷只要多花些錢就能挽此危局,可是這種事情朝廷自然不能去做。再說從他們囤積糧食,再到拿出來高價出售總要有個過程,等到他們肯拿糧出來時,已不知耗時多久,那個時候就算朝廷出高價從他們手中買來糧食,可運送到京師,卻是已經來不及了。”
眾人不由自主的頷首稱是,趙匡胤也微微點頭,呂馀慶神色中閃過一絲意外,神色有些復雜。
“臣昨天回去之后,連夜找來一些知情人世,咨詢了一下其中行道,比如地方官吏們販糶糧草的種種投機之舉,以及強迫攤派、不支錢、少付款等問題,這些事對一般民戶危害最大,如果不妥善解決,開封之難還沒解決,各路、各道、各州縣的百姓都要走投無路了。此事,剛才三司使的方案中也有提到過。臣就不多說了。”
“另外,臣從三司使給臣送來的往年籌集糧食的經驗資料中看出,越是朝廷重視的事情,各路、各州縣還會出現相互競爭的問題。各州縣為了保證自己所承擔的糧食收購任務能夠順利完成,想方設法排斥其它地方官府染指自己的地盤,就必然成了各地方官府從自身利益出發的正常選擇。這種事其實也是人之常理,在以往已是常見,三司使資料中稱其為“遏糴”,多年來也是屢禁不止,地方官府抗拒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可各地收成不一,有些地方遇到干旱、洪澇,必然收不夠規定數額的糧食。而有些地方大豐收,不但能夠籌集夠規定的糧食,甚至還有多余。這中間平衡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糧食總額根本就收不夠。”
趙普點頭稱是,頷首道:“祥符伯所言及是,亂世自當用重典,事態危急,不可以常態對待。在老夫看來,各路、州、縣的御史言官、監察觀察使們,在這近三個月中,都要放下手中一切事務,且全部下放到各州縣,并且朝廷就督察征糧一事,下一道特旨,臨時放權,對于搪塞阻撓的地方官員,御史言官們有權將其就地罷免。事涉他們的官位前程,還要螳臂當車的糊涂官兒,應該就會少得多了。”
趙匡胤微微頷首,表示深以為然,眸中精光閃動,示意葉塵繼續說。
葉塵接著說道,“趙相公所言,正是此事的關鍵。發運司、轉運司、糴便司,本來是平級的衙門,但是負責的事情又有交叉,這本來是為了分權制衡,但是在當此關鍵時刻,卻很容易讓他們互相推諉扯皮,造成法不責眾之果。所以,臣建議三司使下個通文,在三司之中擇定一司總攬全局,擔負主責。”
ps:本月九孔也想沖一下月票榜,所以有一個承諾,凡是每天捧場超過一百,或者月票超過二十,則在兩大更基礎上,必加一更。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