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1092章:碰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92章:碰撞!

第1092章:碰撞!


更新時間:2019年02月19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第1092章:碰撞!

第1092章:碰撞!

漢軍出現的時機對于這場戰爭來說并不完美,不過也不是最為糟糕的時候,只能說是沒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說沒有起到關鍵作用,是薩珊的統兵指揮官足夠堅決。

以城池攻防戰的常態而言,一旦守城一方有援軍到來,攻城一方大多數是會選擇暫緩攻城,甚至是會暫時性的撤軍,避免出現被城外援軍和城內守軍兩邊夾擊的窘境。

作為攻城一方的薩珊指揮官想要的是毀滅白沙瓦,并且是對與漢軍交戰并沒有獲勝的信心,幾乎能看出是帶著抱著白沙瓦一起毀滅的心態在進行戰爭了。

重新掉頭的薩珊四千騎兵依然是被擺在整個軍陣的最前方,后面是已經抵達的兩千五百左右戰車兵和近七千的各種類騎兵。

人一滿萬就是漫山遍野,再加上戰馬以及一些備用馬,看上去的分布變得更廣。

薩珊的戰車有兩種,一種是兩匹馬拉動的小型戰車,上面有一名馭手和一名射手,有必要的時候射手會變成矛手;另一種是四匹馬拉動,除了馭手之外還有射手、盾手和長矛手。

戰車的車輪都橫出一桿齒狀的塔形尖銳物,轱轆在轉動的時候它會跟著高速地轉動起來,可以想象要是絞到了人體會是一副什么樣的畫面。

拉動戰車的馬被安裝了必要的架子以及繩套,戰馬的額頭和前胸一般不是有鐵甲就是皮甲,它們身上卻是沒有披掛防具,顯然額頭和前胸的防具是出于一種沖力緩沖的考慮?

薩珊合起來約一萬一千左右的騎兵,其中的六千左右看去全是沒有防具的輕騎兵,大約兩千左右是弓騎兵,剩下的則是分為騎士身披皮甲和戰馬和騎士都有鐵甲的兩種。

沒有例外的是,不管薩珊是什么樣的騎兵種類,戰馬都被配套了馬鐙和高橋馬鞍,款式方面都不帶變化,就是單純地模仿漢帝國的款式。

波斯這個民族從來都不缺少騎兵,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他們甚至都不缺優質戰馬。

他們本土的戰馬是一種看上去骨架非常大,肌肉看著也發達的馬種,短途沖鋒力極強,就是耐力真的不行。

在波斯的北境,也就是屬于歐羅巴部分的地區也有兩種優質的馬種,一種同樣是骨骼大卻身體更修長一些的馬種,另一種是看著瘦瘦小小但著實很不錯的馬種。

到了薩珊帝國時期,波斯人是一再從北方各部落采購戰馬,再加上自己的培育與改良,是弄出了幾個新的馬種。

一個新的馬種看著當然不高也不強壯,但是耐力卻得到了極高的長進,缺點是速度并不快,不過已經非常適合用來列裝輕騎兵。

其余培育廢了的已經不能算是馬,只能算是騾子、驢之類的動物。

有那么一個傳說,李唐與薩珊建交時,李唐是從薩珊這邊采購過戰馬,薩珊交付的卻是一些好看不經用的戰馬?

后面李唐與新興的阿拉伯帝國也有過戰馬交易,同樣是被坑了?

其實未必是波斯人或阿拉伯人故意坑李唐,是他們認為極佳的戰馬……比如熱血馬的馬種到了東方,卻是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給廢了,或者是干脆唐人不懂得怎么去飼養給養廢了?

這一支薩珊大軍停在了原地,注視著越來越接近的漢軍。

從相對復雜地形出來的漢軍,前方是零零散散的騎兵隊,他們卻不是整支部隊最高前的一批人。

作為斥候的漢軍要么是早就縮回了本陣,要么就是繞路去了其余的地方。那些繞路去了其它地方的斥候才是整支漢軍前進最遠的人。

后面到來的兩千左右漢軍,一眼看去全是輕便的裝備,但就是再輕便身上也會有一身的皮甲。

要是對比一下漢軍的戰馬和薩珊軍隊的戰馬,會發現有著比較明顯的區別。

漢軍的戰馬普遍是要比薩珊的戰馬矮上一些,哪怕是對比薩珊輕騎兵都是這種狀況,要是對比薩珊的著甲騎兵差距則就更大。

那個是壓根就沒有任何辦法的事情,諸夏那邊歷來就不存在什么優質戰馬,便是最好的戰馬也是從西域引進。而西域的戰馬在體格和體態方面真比不上波斯人的戰馬。

發現自己坐騎比漢軍更威武一些之后,薩珊的眾騎兵是稍微恢復了那么一點自信,就是再對比一下雙方各自的裝備,一顆心又不由自主地沉了下來。

薩珊的輕騎兵一般只有一種武器,不是短兵器彎刀,就是長兵器短矛,除此真沒其它武器了。

在弓騎兵方面,薩珊的弓騎兵是裝備了角弓,腰間有一柄看去像匕首長度的彎刀,然后就是兩壺箭矢。

身披皮甲的薩珊騎士,一身皮甲看著其實挺簡陋的,再來就是手里面一般只有一桿大約四米左右的騎槍,很少人腰間才會再有一柄彎刀。

看上去最豪華的是鐵甲具裝重騎兵,他們不但是自己身上著甲,胯下的戰馬也是前身披著鐵甲,武器除了一桿六米左右的騎矛之外,還有一桿四米左右的騎槍和懸掛在馬背一側的彎刀。

騎槍是騎槍,就是刺中之后不會自行碎掉的款式。

騎矛則是刺中物體之后桿會自己碎掉的那種。

反觀漢軍騎兵這一邊,不管是輕騎兵還是突騎兵,全部都是有披甲就不說了,他們身上的武器不會少于兩種,夸張一些的騎士看著甚至攜帶超過五種類別的武器。

相隔大約三里左右的兩個陣營騎兵,互相的隊形之中不斷地傳出了馬嘯嘶鳴之聲,同時看著兩邊都是旌旗密布地招展著。

一陣靡靡之音的號角聲先從薩珊軍隊這邊被吹響。

一直是被擺在最前方的四千薩珊輕騎兵,他們高喝了一聲不知道是什么口號,反正漢人是聽不懂的,就開始緩緩地向前推進。

第一批到來的漢軍全部算起來也就兩千六百來人,是少于薩珊差不多五倍左右的狀況。他們看到薩珊的輕騎兵開始向前之后,隊形之內是響起了雄厚的號角之聲。

一直處于緩速游弋狀態的幾個漢軍騎兵百人隊,他們在運動中在緩緩地散開,同時一些看去特別一些的騎士加速到隊列的最前方。

已經展開加速的薩珊輕騎兵,他們之中眼里好的一些人,是能夠看到漢軍那邊突然冒出一些身披厚重皮甲,不是拿騎槍也不是騎矛,是雙手各自拿著一柄有彎曲幅度的刀類,漸漸每二十人左右形成一個倒“v”的隊形。

這些新冒出來的漢軍騎士,說具裝重騎兵其實是有點像,只是騎士穿的不是鐵甲,胯下戰馬沒有披甲。

說像又不像的具裝騎兵左右兩翼是稍微落后一些的漢軍輕騎兵,而漢軍的輕騎兵可不止是有近戰武器,會根據自己的射術選擇裝備騎弓或是角弓,他們組成了一個攻擊隊形向前沖鋒。

“漢軍!”

“威武!”

另外那些開始緩緩動起來的漢軍輕騎兵,他們在驅策戰馬動起來之前,是吼出了戰號,為前方的袍澤鼓勁。

已經開始在加速的四千薩珊輕騎兵,他們的數量對于這個戰場來說其實是過多了一些,導致的是橫向是被擠壓,厚度變大的同時互相之間的距離不想太近只能是前后控制速度,使沖鋒在最前面的自己人互相之間的空隙更大一些。

騎兵進入沖鋒狀態之后,怎么也要有前后左右至少三米的空隙,不單單是為了驅使戰馬的靈活,還是因為避免手里的長兵器在舞動的時候傷到自己人,甚至是出現己方騎兵之間的互相沖撞。

身穿厚皮甲手持兩柄武器的漢軍騎士,他們有一個很專業的名稱叫“選鋒”,身上除了能被看見的厚甲之外,里面還有一件鎖子甲,甚至每個人都是穿著兩層以上的絲綢內衣。他們手中的武器是改良之后的長柄斬馬刀,普通斬馬刀的刀身即便是有彎曲的幅度也不會太大,被改造之后的這一種彎曲幅度要略大一些。

敵我雙方的騎士是在喧鬧的環境下在不斷互相逼近,進入到用肉眼可以清晰辨認對方的時候,漢軍騎士是能將目視的薩珊騎兵那張臉看得很清楚,薩珊騎兵則只能看到漢軍騎士面甲之后的那一雙眼睛。

漢軍輕騎兵率先玩出了齊射,不過由于人不多,射出去的箭也并不密集,卻是十發箭矢射翻了三四個薩珊騎兵,命中率非常的可觀。

騎戰射箭最多射兩發就該發生碰撞……

漢軍的“選鋒”騎士壓低了自己的上身,韁繩是被面具后面的嘴巴咬著,雙手的兩柄斬馬刀是被左右橫了出去,他們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揮或砍的動作,只是在與薩珊騎兵互相交錯而過的時候,橫出去的斬馬刀就對薩珊騎兵進行了殺傷。

他們的每一次身軀向后一歪一頓,都是長柄斬馬刀命中了薩珊輕騎兵,刀身本來就鋒利無比,再加上戰馬的速度加持,別說是沒有穿甲,除非是身穿鐵甲,要不然被那么一割也要被開膛破肚。

沖鋒的交錯開始,漢軍“選鋒”是一路上風馳中帶起一朵朵的血花以及慘叫,所過之處不斷有薩珊騎兵掉落下馬。而他們哪怕是被彎刀砍中或是短矛刺中,彎刀便是能夠破開厚重的皮甲也被鎖子甲擋了下來,只有被短矛命中才會出現嚴重的傷勢甚至直接死亡。

前方交戰開始,動起來的剩余漢軍輕騎兵是分成了三個大隊,正中央的大隊是順著袍澤沖鋒的路線向前,另外的兩個大隊則是從左右進行了迂回。

要是從高空鳥瞰戰場,會發現漢軍騎兵進行的戰術十分老套,無非就是又一次的三叉戟大陣型,每一個大隊是自己組成了鋒矢陣的騎兵沖鋒陣勢。

反觀同樣是展開沖鋒的四千薩珊輕騎兵,他們看去只是一條長線,隨著前方不斷加速,后方被迫控速,是前線稀薄而后方厚實的尷尬狀態。

不斷殺向前方的漢軍“選鋒”已經發現需要面對的敵軍越來越厚,他們顧不得去看左右的袍澤還多不多,看到根本沒有迂回的空間,第一個“選鋒”松開了緊咬在牙齒上的韁繩,由于受到面具影響的關系,那句“漢軍威武”被吼得有些悶。

第一個吼出聲的漢軍“選鋒”,他的左肋上是插著一根斷了桿的矛,其實在剛才已經是嘔血狀態,神志也是越來越不清楚,完全就是依靠堅強的意志力支撐身軀不歪斜倒下,手里死死地握著刀柄不使武器弄丟。

那一聲“漢軍威武”被吼出去,口鼻就只剩下進氣而沒有出氣,眼睛是控制不住閉上,又用僅存的意志力強制睜開,身軀不再壓低,是變成了腰桿直挺挺的狀態。

“平兒……”左偉看到了一個非常年輕的薩珊騎兵,下一刻那人卻是變成了自己的妻子模樣:“細君……”

左偉最后一次進行眨眼就再也沒有閉上,只是眼瞳已經失去了焦距,人卻是依然被戰馬承載著,依然依靠左右橫出去的加長斬馬刀在殺敵。

漢軍的最后一名“選鋒”是撞上了密集的薩珊輕騎兵,大約六十名“選鋒”就此全數戰隕。

配合“選鋒”一起沖鋒的其余漢軍騎兵,他們是比“選鋒”晚大概兩三秒的時間,全數倒在了沖鋒的道路之上。

約三百來名漢軍騎兵的犧牲,換取的是至少薩珊一千一百以上的騎兵陣亡,并且薩珊輕騎兵的沖鋒隊形亂掉并被擠壓。

“呼!”

“嗬!”

一陣雄厚號角被吹響。

成為三叉戟大陣型的三支鋒矢陣騎兵隊,前方的騎士已經開始放平手里的騎矛或是騎槍,后面的騎士已經開始在進行射箭。

在這個戰場后方大約一兩里外,一支約有六千左右的漢軍騎兵部隊從一個坡地的后面不斷涌現出來。

大地因為有太多的馬蹄在踩踏,發生了微微的顫動,荒野之中的動物暈頭轉向地胡亂逃竄著。

更遠的后方和側方的北面,兩支合起來大約一萬三千左右的漢軍騎兵出現。

即將與薩珊輕騎兵沖撞而上的漢軍騎士,他們齊聲喊出了戰號。

“漢軍威武!!!”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