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972章:不能齊頭并進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72章:不能齊頭并進嗎?

第972章:不能齊頭并進嗎?


更新時間:2018年10月12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正文

元朔十三年,時間又走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個季節,冬季。

北疆離長安很遠,陸陸續續有戰報被送回,只是并沒有引起什么影響。

長安在入冬的時候,下了連續半個月左右的細雨,天氣的溫度驟然間下降,僅是放晴五天卻是下起了雪。

連續半個月的雨季不止在長安下,關中平原以及關東洛陽一帶同時陷入雨季。

關中開始下雪的時候,關東的中原一帶則是沒有。

不過,北疆和遼東卻是早于關中開始下雪。

發生在元朔九年到元朔十一年的旱災可謂是讓漢人芋極度深刻,秋季有連綿雨季,入冬在下雪前又來了一場連續半個月的細雨濛濛,局部地帶是出現了水澇,萬民卻是寧愿忍受水澇也不愿意再經歷一次干旱。

將近三年的干旱因為官方應對有效,沒有出現遍地餓殍,不過對原幽人口聚集卻是出現了重大的改變。

根據官方的記錄,原本人口為一百三十萬余的西北,到元朔十二年之后只有不到百萬,有三十余萬是往西域而去后瘍定居下來。元朔十二年的西北百萬人口卻不全是原本的西北人,有將近二十萬是原先各地的百姓遷居而來。

傳統的中原地區,戶籍遷往西北有二十余萬,又有將近十余萬定居西域,超過十五萬則是移遷草原,以遷居前往遼東的一百四十萬數量最多。

長江以南的人口變更幅度要謝些,那是因為長江以南并沒有受到干旱太大的影響。

原本人口最為密集的揚州,元朔七年的時候強制遷徙了百萬之眾,大多是被強制遷至原先的寧州和廣州,少部分是遷往交趾。

到元朔十年,包括康、建昌、吳興等人口匯聚地再次被強制進行遷徙♀一次是在中樞要建設荊楚產糧區的國策下,人口被遷往原先的荊州。

“陛下,臣以為還是應當出臺限制流動的國策。”謝艾現在是三個侍中之一,他剛才匯報國家當前的人口分布概況,已經一再談到人口流動的壞處:“如中樞遷徙人口前往荊楚之地,卻有百姓陸陸續續向東回流。若是不加制止,建康很快又將成為一座超過兩百萬人聚居的城市。”

荊楚之地是一個廣泛的稱呼,大約是后世天朝的湖1北以及湖南。

那一邊是元朔八年規劃大開發,一開始僅是投入屯田兵團,效率太低才有了強制遷徙人口的行動。

以舊有行政區劃分,原來的荊州其實是還好,但所謂的還好僅限于長沙郡以北和以東區域,以南和以西壓根就還是一個十足十的蠻荒之地。

開發荊楚之地是先在先輩建設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圍繞著洞庭湖區域先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再開墾荒地變為良田。

屯田兵團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對洞庭湖周邊灌溉系統的建設,到元朔十一年為國家開墾了三十萬頃的良田,那些良田當然是歸于國家所有,卻也使當地的百姓得到受益。

要使荊楚之地變為一個優良的產糧區,難度最大的是在開發其余區域,如零陵、泉陵、營陽、武岡等地。

上述那些地區并不全是適合作為產糧區的所在,如零陵以及營陽屬于多山地形,怎么都不適合作為產糧地。

牽扯到零陵以及營陽,在建設其它地區的前提是從湘水和營水進行引水,形成與資水和浣水互相連接的灌溉區域網絡。

洞庭湖產糧區僅是建設計劃之一,按照計劃是用十年的時間來完成。

整個荊楚產糧區大建設方案還有鄱陽湖產糧區和長江三角漢江平原)產糧區,只有這樣才附合中樞想要的規模,但中樞也沒有天真地認為十年之內就能全部建設完畢,是本著足夠的耐心,打算分批至少三十五年來做。

不管是在什么年頭,想要干成一件事情就缺少不了人,中樞有屯田兵團這么一支建設力量,可是真的無法缺少百姓的參與。

“朕有些沒有明白。”劉彥是真的附困惑:“遷徙是建立在土地置換的根本之上。進行置換的時候,不是多給了土地嗎?”

謝艾知道劉彥盡管停頓下來卻還沒有說完,安靜地等待后續。

“給了土地又給政策。”劉彥繼續無比困惑地說:“當地的環境真的惡劣到無法生存?他們愿意放棄土地回歸故里,還是地方官府在他們回去后交還了土地?”

“中樞沒有政策,地方官便是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那么做。”蔡優平靜地給出答案:“沒有名下的土地,或許成了官府的佃戶,也可能進入工坊之類的討活,總是有繼續活下去的辦法。”

謝艾就不得不感激地看向蔡優。他剛才就想說到那些,無比肯定說了會讓劉彥覺得尷尬,略一猶豫蔡優先搶先說了。

漢帝國現在的國策存在一定的混亂,想要極力地恢復農業生產,卻又出臺政策鼓勵工業的發展。兩頭兼顧的矛盾點就在于一個,百姓不一定需要守著土地才能生存,他們同樣也能依靠打工賺取工錢獲得生活的資金。

建康一再被遷徙人口,可是往往又能吸引人口定居,就是因為那里是手工業的聚集地,能夠提供充足的工作崗位。

哪里有需要,商賈便會看到商機運輸貨物,建康就是一座依靠商賈供應糧食的城市,絕大多數人的口糧就是從各種商店購買,并不是自己栽種而來。

“朕還真忽視了這個”劉彥不是在承認錯誤,哪怕是世界錯了也不會是他錯。他更沒有半點尷尬的情緒,問道:“明達提議限制人口流動,是為了防止更多的百姓回流故土,還是登更多的百姓棄農為工?”

“陛下,臣絕無阻礙百姓成為工人的想法。”謝艾就是真的有那樣的念頭也不敢說承認:“臣以為,工坊何處皆有,務農或兼顧為工人,兩者并不沖突。所憂者,乃是大漢人口分布的布置。”

劉彥回想了一下,還真的忘記是從王朝開始限制人口流動,卻知道一切限制人口流動的出發點與農耕真脫不開關系。

歷史上第一個限制人口流動的王朝就是戰國時期的秦國,秦一統天下之后將這一政策延續了下來。

秦國限制人口流動做得很嚴密,喬因為這個政策的存在,秦國才有高效的動員體系,要不然人口流動太大的話,別說是進行兵源動員,能不能保證糧食供應都是一個難題。

劉彥沒有想到是秦帝國的鍋,他按照自己記憶中一些模糊的片段,將鍋給戴到了蒙元頭頂上,下意識就很是反感。

當然了,劉彥早就不是那個劉彥,除非必要否則不會因為內心的反感而去蠻橫地否定。

屁股坐在什么樣的位置,思考方式就會因為座位的不同而進行改變,劉彥早就知道國策有矛盾的地方,一直沒有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無奈是瘍了無視。

謝艾說兩者不沖突有些牽強,但不使能解釋得過來基礎。

務農一年四季也就春季和秋季最為重要。

春季耕種下去之后只有極少人會天天去農田繼續照顧,更多是偶爾去除除草和整一整田共么的,春季栽種完畢到秋季之前的更多時間是處在無所事事的空閑階段。

秋季收糧之后,農人在冬季是需要為來年春耕做準備,比如育苗或修整農田,可是真心不用花三個月或更多的時間,至多兩個月內也就辦妥了。

在農夏階段,婦女因為家庭角色的關系,她們需要忙碌的事情遠比男人多得多。男人通常是無所事事地待在家里,要么男人就會出去攆狗打雞,少不了還有一些將精力耗在吃喝嫖賭的男人。

那么不需要忙碌于農耕的時候,的的確確是能到工坊做工,謝艾的說法就不是在胡說八道,問題是想做工的人能夠找到工作。

“由建康到長安的國道,四年之中從大半荒無人煙,到如今處處可見村落與城鎮。”蔡優比謝艾更敢講實話:“雖在意料之中,卻于國有隱憂。”

漢帝國絕對不愿意看到人口過度密集的現象,尤其是現在的人口也就那么多,要是出現人口過度密集就等于更容易出現荒無人煙的地區。

劉彥略略明白過來了,蔡優同樣認為應該出臺限制人口流動的政策。

在后世有一個說法,限制人口的流動也就將進入工業發展的萌芽消滅在無形之中。

會有那樣的說法,是因為沒有足夠工人就很難讓工業形成規模。而除非是某個地方人口本身足夠,又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產生了原始的手工業聚集,不然就不會出現初始工業的雛形。

很早的時期,諸夏第一個手工業聚集地是在臨淄,春秋時期的齊國之所以能夠躋身霸主地位,依靠的就是臨淄聚集手工業而產生的工業經濟利潤。

當前的漢帝國有工業基地雛形的地方是在建康,不是劉彥去規劃才有這樣的跡象,是東晉小朝廷時期已經創造了基礎。

劉彥知道工業才是民族的未來,同時也明白沒有足夠的糧食就沒有什么未來,喬這樣才認識到國策存在矛盾又沒有完全傾向于保證農耕或去大力扶持工業。

“國道匯聚人口”劉彥不知道眾臣有什么看法,他說:“依你們之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蔡優被問住了。

“臣等是登人口遷徙成為無用功。”謝艾瘍擋槍,謹慎地說:“百姓可以自由前去國道兩旁,能獲得土地自然極好,沒有也法子安身立命。”

劉彥對于國道會匯聚人口早就心中有數,他很樂意看到這樣的發展。他可是很清楚一點,后世的國道除非真的是荒涼區,要不沿途可是出現了不知道多少的繁榮城鎮。

一旦國道建成,本身就是形成了一條運輸走廊。

運輸走廊又會因為需要,吸引人去在沿途進行各種服務,慢慢就會發展成為一條經濟走廊。

現在就是那么個情況,國道沿途的當地人率先受益,要是能夠自由自主地買賣土地,還不知道多少人瞬間會成為富翁。

就算是無法自由自主地進行土地買賣,他們也能蓋起樓房,或自己做生意,或是將樓房出租,沒瞬間成為富翁,也遠比其它地方的人更早走向了富裕的道路。

“朕知道了。”劉彥需要好好想想,揮手:“你們忙吧。”

蔡優與謝艾對視了一眼,無聲行禮倒退一段空間才轉身離去。

進入下雪時節,只要不是心血來潮誰都不會在下雪的天氣四處走動。

宮城不會因為是御天下者的居樁地,老天就不在這個地方降雪,出了室內行走于走廊的蔡優和謝艾走得并不快,卻是沉默了很久。

到了一個拐彎處,兩人很默契地停下腳步。

“陛下陷入兩難。”蔡優接觸劉彥的時間遠比謝艾早也更久,勸說道:“此議題短時間內不可再提。”

“農為民之本,亦為國之本。”謝艾沒有給予正面的回應:“大漢是可以壓榨中南半島和阿三大陸的土著,從海外不斷獲取糧食。可是既然本土有產糧區的建設計劃,也將計劃付之了行動。不該更堅決一些嗎?”

蔡優“呵呵”笑了幾聲,沒有因為自己的好意沒被接受有什么氣惱:“明達啊,你見過火槍和火炮,以為那是憑空而來?”

“”謝艾一時間沒明白蔡優是什么意思:“還請前輩教我。”

“明達近身服侍陛下日子不長”蔡優真不是在倚老賣老,拖了一個很長的尾音,才繼續說下去:“不知道明達可有聽陛下講過‘工業’一詞?”

謝艾成為侍中才有經常和劉彥接觸的機會,滿滿算起來也就是近一年的時間,他茫然地遺頭:“還未曾。”

“那就難怪了。”蔡優沒什么惡意,此時此刻卻是優越感十足。他微笑矜持地說:“那明達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是‘工業’,大概就能明白陛下的所思所想了。”

謝艾行禮目送蔡優離去,滿腦子都是“工業”這個詞,下定決定搞明白是什么。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