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956章:第一階段完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6章:第一階段完成

第956章:第一階段完成


更新時間:2018年09月24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我們已經更換新的域名:23shu8(愛上書吧),請多多支持。

投胎是一門技術活,尤其是人在出生的那一刻起,是不是投了一門好胎大部分時候已經注定了一個人的未來。

有些人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不但是成長的環境里不缺乏財富,受到的教育也將會是更頂尖的。他會因為父親或爺爺的努力站在很高的起點,就算是自己再廢物也能比普通人承受得起付出的代價。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投一門好胎,但也不是父輩受窮自己也會永遠貧窮,做不了富二代還是有機會成為富一代,只是機會永遠給予努力又有足夠幸運值的人。

如果說投胎到一個富有的家庭是幸運的事情,那么投胎到一個不用付出什么努力就能決定大多數人命運的家庭,僅是因為一個姓氏就掌握很大的權力,那就不止是幸運而已了。

扎伊亞庫這個姓氏在匈尼特就代表著權力,該家族的家主同時也是匈尼特三大部族的族長。

在諸夏的歷史里面,有那么一段時間一個姓氏就值得大眾去追隨,甚至可以說哪怕是某個人一無所有,僅是因為他是某個姓氏,只要他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內,讓人知道他的姓氏,瞬間就能擁有無窮多。

一個姓氏就值得大眾追隨的歷史已經在諸夏消失,代表的也是血統論的沒落。

在匈尼特這個地方卻依然是保留血統論,或許應該說已知世界內除了諸夏之外,包括羅馬、薩珊……等等大多數國家,擁有什么樣的血統依然可以使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瞬間擁有難以想象的資源。

在那些因為血統就能享受特權的國家,如阿三的大多數國家或城邦已經顯現出足夠的例子,只不過阿三的那些國家和城邦是血統論的一個……怎么說?變種?

匈尼特卻還是保留著“血統論”相對原始的姿態,硬要有一個什么樣的例子,大概就是很久很久以后的草原,只要是身為“黃金家族”一員就代表著擁有足夠的政1治1影1響1力。

營地被燒毀,該保護的牧畜群損失至少七成,戰馬丟失了六成,人員死傷一半左右,那又怎么樣呢?

勒庫瑪依靠著姓氏的影響力,干掉了一個背鍋俠,接受了一支騎兵部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理所當然,甚至都沒人開口進行質疑。

“媽姆,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做?”

“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

他們之前已經去過一個營地,卻是被漢軍先到了一步,營地遭遇到了襲擊,損失了一些牧畜群和戰馬,人員也死傷了一些,但狀況要比第一個被趁夜偷襲的營地好許多。

勒庫瑪并沒有在那個營地待多久,是選擇帶走有戰斗力的騎兵,丟下了老弱婦孺收拾殘局,來了第三個營地。

匈尼特人稱呼中的“媽姆”翻譯成漢語并不是首領,而是“仆之子”。

他們所謂的“仆”是所信仰天神的仆人,就好像是羅馬基1督1教總主教的地位。

匈尼特人信仰的體系卻是與羅馬人完全不一樣,羅馬人信仰的是一1神1教,匈尼特人則是認為萬物有靈,有靈則能成神與稱神。

要是能夠實地去看一看匈尼特人搞宗1教1儀1式,漢人絕對是能從一些典籍上找到一些痕跡,只因為匈尼特人……至少是游牧狀態的那些人,他們的儀式與匈奴人沒有太大的不同。

游牧民族相信萬物有靈就對了,要是游牧民族沒有徹底的消失,他們會一直堅持下去。

在很多的國家,既是掌握兵權又是掌握神權,兩相結合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會是一種一加一等于無窮無盡。

曾經匈奴帝國的攣鞮氏,哪怕是冒頓都沒有同時掌握兵權與神權,冒頓的后世子孫伊稚斜卻是辦到了。

對于匈奴來說比較可惜的卻是伊稚斜太晚同時掌握兵權與神權,可哪怕是伊稚斜到了匈奴山窮水盡的時候才辦到,依然使匈奴在西漢帝國的一再打擊下堅持下去。

所有的游牧民族中,匈奴是最有韌性的一個,不像是其他游牧民族遭遇難以承受的大敗立刻族滅,他們一再遭遇到重創之后還在東方堅持了兩三百年,后面向西遷徙的那一支甚至差點摧毀羅馬帝國。

匈尼特有沒有匈奴的堅韌暫時很難說,他們與薩珊不斷爆發沖突,卻是能用遠遠少于薩珊的人口和國力硬頂下來,甚至還能多次擊敗薩珊軍隊,無不證明并不是弱者。

勒庫瑪要做的是設下陷阱,等待那一支繞后來襲的漢軍到來,哪怕是無法完全吃掉這一支漢軍,也要給予足夠的打擊。

受命前往破壞匈尼特人后勤部隊的漢軍已經在干活,并且取得了成績。

被命令去襲擊漢軍后勤的匈尼特騎兵部隊,他們卻是大部分人變成尸體或是戰俘,僅有少數人逃得快才得以幸存。

“消滅了三千余敵軍。”趙長剛剛從點算現場離開,來到中軍大帳進行匯報:“已經派出游騎兵追殺逃走的敵軍,他們逃不掉的。”

李匡點頭表示知道了,用平靜的表情和平淡的聲線說:“他們不會再上當,同理也不會貿然再發動襲擊。不能讓那一支敵軍游弋在我們后方。”

繞過戰場來到漢軍后方的匈尼特騎兵不會低于一萬,昨晚趁夜發動偷襲的只有五千左右,被設下陷阱的漢軍重創。

漢軍的后勤部隊與匈尼特不一樣。

哪怕是后勤部隊,漢軍也不會存在什么老弱,有婦人則是一些隨軍做皮肉生意,一般情況下是官1妓之類的異族婦人……或者更直接一些稱呼營1妓。

軍隊作戰攜帶營1妓在諸夏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她們同時也做著漿洗衣物的生意,基本是屬于某支商隊,不會是個體戶隨軍服務。

到了劉彥所建立的漢帝國時期,一開始也是隨軍商販攜帶做皮肉生意的女人,到后面則是逐漸轉變為官營。

會繼續保留這一個“傳統”的理由相當簡單,別奢望將士有多么高的思想覺悟,以其讓他們在作戰過程中去發泄獸欲,不如有個合法發泄的渠道。

平時情況之下,漢軍后勤部隊的人員雖然不會是一線精兵,可至少也會是青壯。在如今的漢帝國,但凡是四肢健全的青壯都有經過軍事訓練,他們不是什么精兵,卻依然懂得聽從命令,也不會缺少搏殺技巧。

這一次西域都護府早早察覺有敵軍繞后,必然也是會做好相應的準備。

偷襲之所以是偷襲,是以有備打無備,說白了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要是沒打之前對方卻是早有準備,誰偷襲誰可就很難說,應該是準備偷襲的那一批人沖殺進去,卻是發現自己被埋伏,就該是自己處在震驚和慌亂的一方了。

“前線的傷亡比較嚴重。”趙長說的是與匈尼特人先行進入交鋒狀態的部隊:“敵軍也不好過。要是雙方沒有進行增援,要變成一場爛戰了。”

正在展開交鋒的雙方部隊,以人數計算其實是漢軍陣營這邊比匈尼特人多,只是要算建制和族群的話,處于一線作戰位置的西域都護府只有一個師和不足九千的漢人驍果,剩下的則是接近四萬西域人隨扈和七千左右的烏孫人。

匈尼特人進入戰場比情報中少了一萬五千左右,僅有三萬五千匈尼特人出現在正面戰場。剩下的那一萬五千人,昨晚有五千左右襲擊漢軍后勤部隊,還有另外的一萬人在不斷地游弋。

交鋒已經進行了七天,第一天是比較正面的交鋒,可是從第二天開始就進入到很傳統的騎戰狀態。

騎軍交戰可不像步軍是畫下一個不廣的場地來回攻防,騎兵交戰是不斷不斷地進行移動,處于追逐和被追逐的狀態,并且不會是一方永遠處于追逐,互相之間的角色經常是會出現調換。

要是展開一張地圖,會發現他們的交戰范圍已經超過四百里方圓,標注線條則會發現根本就不存在有軌跡的直線,完全就是繞來繞去又是折折返返,壓根就不存在什么駐營,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時間吃、喝以及拉、撒、睡都是在馬背上完成。

“在等三天。”李匡沉吟了一下才繼續說:“或是那些隨扈被消耗到不足一萬,我們再開拔。”

“都護,咸海的敵軍已經在向我們這一邊移動。根據斥候的匯報……”趙長必須進行提醒:“他們最遲兩天之后會抵達戰場。”

咸海那邊的匈尼特人是在這邊開打的第五天才有動靜,估計是摸不清楚沖進康居境內的漢軍有什么打算,匈尼特人第一批出動的是兩萬左右。

兩萬左右的匈尼特騎兵離開咸海駐地之后的第三天,另一批三萬左右的匈尼特騎兵才開拔。

五萬左右的匈尼特騎兵并不是離開咸海的全部,跟隨離開的還有將近十五萬左右的老弱婦孺,他們是保證軍隊后勤供應的后勤部隊。

咸海那邊原本是有十萬左右的匈尼特軍隊,離開了五萬,剩下的五萬左右匈尼特人則是留在咸海駐地,除卻還有五萬左右的駐軍之外,還有接近三十萬的匈尼特人。

匈尼特整個族群的人口應該是三百來萬的樣子?那么短的時間內,包括實際參戰和保證后勤的數量逼近百萬,足以說明波斯人對他們的評價很客觀。

“我們選擇在春季入侵,不止是因為冰雪化開,還因為到了牧畜交配繁衍的季節。”李匡的意思是肆虐了大半的匈尼特國境,一陣子的燒殺搶掠不但破壞了匈尼特的國力,匈尼特人也耽誤了牧畜交配繁衍:“如非有絕佳的機會,不需要再去進行多余的交戰了。”

趙長舒了口氣,他就是這么一個意思,既然作戰目標已經達成,匈尼特人至少三年內無法集中入侵漢境所需的資源,現階段應該向本國的國境后撤,進入到戰爭的第二階段。

“已經征召起來的西域人到了十二萬,雖然比預期少了許多,時間上已經不允許再耽誤。”趙長走到了山川輿圖邊上,指著標注為捐毒的位置:“匈尼特人遭遇了那么大的損失,我們后撤他們肯定會追擊,這里將會是很好的戰場。”

捐毒是在現代帕米爾的北部,按照現在的山川地貌劃定是在北河的上游,大體上地勢相對平坦,對于防御一方來講……尤其是新被征召的西域人沒有配置戰馬的前提下,位于北河上游駐營設防,對防御方會是一個良好的戰場。

所謂的戰爭第二階段,不用任何掩飾地說就是為了消耗西域人青壯而進行的戰爭。

“匈尼特人有幾成的幾率不會追擊?”李匡之前已經問了幾次,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同:“有新的推演嗎?”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間節點所產生的幾率并非一成不變,例如開戰之后漢軍損失較大,或是漢軍迫不得已在沒有完成軍事目標前撤退,乃至于是漢軍被全殲,不一樣的結果都會產生各自的后續。

“我們派軍襲擊他們的后勤,做出要與他們長期交戰的假象。”趙長幾乎是在照本宣科地復述贊畫推演的結果:“我們的傷亡比預料的要慘重,某方面來講使隨后的撤軍更據有說服力。”

“能夠想象匈尼特人現在有多么仇恨我們。”李匡會把敵人的仇恨當成是自己的功勛:“他們有多么仇恨我們,追擊的可能性就越高。”

“是的。”趙長認為李匡說得很通透,拍了幾句馬屁,說出了數據:“他們追擊的可能性超過七成。”

軍事行動一旦達到六成以上,那幾乎是等于必然發生,還去計算概率不過是其中有更復雜的地方,例如匈尼特人真的追擊是多部隊多與寡。

那就產生另外一個新的問題,康居那邊的漢軍是要進入匈尼特國境再次肆虐,還是讓康居的這一支漢軍按照原定計劃切斷追擊敵軍的后路?

戰局還沒有進入到某個階段前,李匡只能是做好預設方案,等待戰局到了一定程度,再根據即時的戰況從眾多預設方案中挑選自己認為正確的那個。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相關的鏈接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