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947章:先輩威名不可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47章:先輩威名不可墜

第947章:先輩威名不可墜


更新時間:2018年09月14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正在閱讀



如果說漢人是在什么時期最為驍勇,往上數的話,當之無愧的是劉徹時期的漢人!

那個時候的漢人也不是從一開始聽到戰爭就嗷嗷叫,是先歷經了衛青收復河套,再有霍去病干了封狼居胥的偉大事業。

不管是衛青收復河套,還是霍去病干了封狼居胥,直接的體現就是讓國家一下子多出是上百個封君、關內侯、列侯,獲得封君以下賞賜的人更是無法計算,就算是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肉食價格暴跌的好處。

戰爭帶來了榮耀,又讓那么多的人得到了身份地位以及財富,漢人自然是對戰爭有了熱情,導致以后的每一場戰爭,漢軍的大兵團在前面開道輾軋,后面是無法計數的民間驍果自帶干糧追隨。

衛青和霍去病的時代結束之后,再沒有漢室的將軍能夠率領軍隊打出輝煌的大勝,可是漢人依然對戰爭有著足夠多的熱情,不但是軍方酷愛戰爭,民間也是追求戰爭。

那是無數場的戰爭擺明了一件實事,他們已經打出了足夠的心氣,堅定認為自己一方必定會獲得勝利。

而勝利必定會得到該有的厚賞,導致劉徹后面培養的李廣利沒有像衛青和霍去病那樣的驍勇善戰,軍方依然力挺李廣利,民間驍果也是沒有斷絕自帶干糧隨軍而戰。

“貳師將軍曾經就率領大軍經過我們的腳下。”蘇仁騎馬立于矮坡之上,手握腰間的刀柄,一副盼顧自雄的模樣:“有史料記載,先漢的大軍腳步可不止是停在大宛,還揍了當時的康居,也跟安息人干了一場大的。”

矮坡的西面是一片遙望無垠的草原,藍藍的天與地上青青的草原成為一線,任何人看到都會覺得眼前的景色迷人。

關于貳師將軍李廣利的歷史,西域都護府的將校近期被強迫重溫了一遍,蘇仁得到那些姿勢很樂意和麾下的軍官分享。

“要說起來,貳師將軍的名號就是因為他的目標就是到貳師城奪取良馬,才有了這么一個名號。”蘇仁一開始其實也不知道李廣利為什么有那么一個名號,還是聽了軍中長史講歷史才知道:“他第一次進軍西域,到了郁成麾下數萬人馬跑得只剩下幾千人,連當時的郁成都打不下來。”

《史記》明確記載道:

太初元年(公元前一零四年),漢武帝劉徹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屬國的六千騎兵和郡國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好幾萬人,以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預期到貳師城奪取良馬,所以叫他“貳師將軍”。

原浩侯王恢為軍隊帶路做向導官。

李廣利的部隊已經西遇鹽水,沿路的那些小國家恐慌,都各自緊緊地守住自己的城堡,不供給漢軍糧食,打又打不下來。能攻下來的就有飯吃,不能攻下來的,只好幾天就離開。等到達郁成,兵士只有幾千人了,都饑餓疲乏。攻打郁成城,大敗,死傷的人很多。

李廣利和麾下商議:“至郁成還不能攻下它,何況到大宛王都城呢?”

失去信心的漢軍就被李廣利帶著撤退。往返花了兩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過十分之一。

后面李廣利派遣使者給漢武帝上奏章說:“路程遙遠十分缺乏糧食。士兵們不怕打仗,只怕挨餓。兵少,不能攻取宛國。希望暫且撤兵,多派兵后再去。”

漢武帝得知所奏,大發雷霆,派使者攔守玉門關,說軍人敢有入關者立即斬了他!

李廣利害怕了,因而留駐敦煌。

所以了,漢人第一次對西域的用兵真是以凄慘收場落幕,并沒有一出場就大殺四方什么的。

“貳師將軍第二次出兵大宛,率眾十八萬,攜校尉五十余。”蘇仁要是沒有經過‘再教育’,還真就相信了民間的一些傳言,以為貳師將軍李廣利輕輕松松帶著兩萬多漢軍就打下了大宛:“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以萬數計算。他們多帶糧食,兵器、弓箭等極為齊備。此耗費掏空了國帑,使全國動蕩不安,終于打下了大宛。”

西漢時期的校尉可不是現在的校尉,那個時候校尉就屬于軍隊的中高層,聚集起五十以上的校尉,代表是的是至少五十支常備精銳之師匯集。

也是有了第一次進軍的失敗,漢武帝劉徹認為要是連大宛都下不下來,那些原先臣服的西域各國會有反覆,漢人極可能會遭遇到整個西域的抵抗,才不計成本地收集物資給李廣利進行第二次遠征。

恰恰是有了第二次遠征的勝利,才讓西域各國了解到漢人的強大以及不可冒犯,后面又用車師進行血祭,連帶不斷蹦跳的康居而被漢人打了一個半身不遂,迫使匈奴人放棄西域全面龜縮到漠北。

“我們現在還享受著李廣利的萌蔭。”蘇仁說的是軍中長史的說法:“是有了先輩打下的赫赫威名,才讓我們可以輕易地壓服整個西域。”

這個說法是有相當多的人不同意,認為是他們這一代遠比祖先更強,理所當然會將西域人像狗那樣的壓著打。

可是,但凡理智的人都知道的確是先輩的萌蔭,先輩威猛的表現讓西域人知曉漢人的強大和可怕,要不就不會是他們這一代漢人殺過來,幾個王國爭先恐后想要投靠,那些舉起反抗大旗的西域人還沒和他們開戰就自己先腿軟。

人與人對抗時,對上了有勇悍名聲的人,沒打會事先心虛。

國家與國家對抗,有赫赫威名的國家不斷會讓對方先心虛,己身也會因為底氣十足爆發出遠比平時更多的力量。

自西漢之后,漢人就有了“一漢當五胡”的說法,這一點不但漢人自己深以為然,連帶胡人也是深信不疑。因此在數百年的時間之中,漢人就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要不是司馬氏一家子玩脫了,導致出現五胡亂華,胡人面對漢人時永遠會是心氣不足的那一方。

也正是從五胡亂華之后,漢人不再是優越種族的存在,此后無論是在哪個朝代都沒有做到真正讓胡人覺得自己矮漢人一頭。

那個是體現在哪怕是朱棣一再出征草原打得游牧民族喘不過氣來,可草原民族依然沒覺得自己比漢人差的實情之上。

漢人是從自己覺得沒什么可以驕傲的時候開始,屢次遭遇挑戰的時候自我分化異常嚴重,甚至到后面過億人對抗數十萬敵人都沒頂住,甚至鬧出了“滿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出來。

西漢的漢人為子孫后代打出了威名,萌蔭了東漢、曹魏、西晉。

他們這一代的漢人,尤其是讀了史書的那一批人,最低的下限是追上先輩的榮耀,上限是徹底解決世界上的所有異族。

遠在延城坐鎮的李匡,注視著山川輿圖,對著眾將校以及佐撩說:“我們的事跡也會傳頌萬代!”

西域都護府的這一次動作很大,不止到掃平轄區之內的已經發現的敵對勢力,還要將疏羯消滅或是驅除出國境。

眾多的備份方案中,有一份甚至是將目標定在了與匈尼特人狠狠打上一場會戰。

坐鎮廟堂的人去策劃戰爭,身在前線的人則就是執行方案。

方論騎在馬背之上,身軀是隨著戰馬的邁蹄而在跟隨節奏搖晃。

懂得騎馬的人都知道一點,騎在馬背上絕對不能硬邦邦,應該是盡可能地放松,正確的騎馬姿勢不但自己不會太過疲勞,連帶馬匹也能更加自在,要不騎馬的人會累得要死,馬也會經不起折騰。

方論的周圍就是自己的七個隨扈,與他武裝到牙齒相比,隨扈們別說是有一身完善的甲胄,大多是連一件金屬兵器都沒有。

現如今掌握冶煉技術的國家(民族)一雙手都能數得過來,有冶煉技術又有足夠資源去利用的國家可能一只手都數不完。

西域這個地方,掌握冶煉技術又有足夠礦產的國家只有那么兩三個,無一例外都是被漢帝國除名。

漢人進軍西域之后,原先有兵器的西域人反抗的不是死了就是成了奴隸,剩下的西域人不想惹麻煩只有按照規定將兵器上繳。

像是這一次跟隨漢人出征的西域人,他們手上的家伙基本是漢人提供,手里能有一柄金屬劍、刀或帶著矛頭、槍頭的長毛、長槍,還是跟隨的漢人足夠闊綽,要不就擰著根木棒或削尖的木棍吧。

也不是每一名被征募的漢人都能全副武裝,不過至少是有一件金屬兵器,有一套完善甲胄的還是屬于少數。

他們從延城出發已經接近一個月,先去了北山以北,剿滅了幾支烏孫人馬賊團,會合了幾支由烏孫人為主的仆從騎兵隊伍,才繞道北山西面進入捐毒(現代帕米爾)地界。

捐毒在西漢時期是個城邦之國,后面是怎么亡國并消失漢人并不清楚,等待這一代的漢人過來,該地界已經是疏勒的一部份。

“你殺了幾個?”王勉策馬靠近方論,說話的時候自己比了個‘三’的手勢表示自己干掉了三個:“可惜全是小卒子,只有賞錢,不算功勛累積。”

方論比較好運,他憑借自己的箭術了得干掉了烏孫的一個千夫長,雖然說箭殺的功勞減半,可也夠功勛升一級爵位,回去等西域都護府下發文書,自個兒就是三級的簪裊了!

對于真正的高爵者來說,簪裊似乎并不算什么。

可是對于一個最高爵位就是不更的村子來說,簪裊爵位就是頂尖級別,尤其是在西域的簪裊更加了得,會多了五百畝的牧場就不說了,還有一匹馬、三頭牛和二十只羊。同時西域都護府那邊還會塞來兩個小妾,平時下發物資也會多上不少。

兩人正聊著,前方的遠處傳來了陣陣的號角之聲,隊伍中的軍官反應非常迅速。

“咱們所在的屯被點名了!”王勉興奮得臉都發紅了:“這一次一定要殺個能升爵的!”

方論對于升爵同樣有著無限的渴望,下意識就摸了摸懸掛在馬頸一側的騎弓。

身在軍伍要是平時留意,時間一場聽號鼓聲能夠大略聽出想要傳達的意思。剛才的號角聲是在提醒大部分,前方的斥候發現了千人以下的敵軍,已經有游騎兵部隊咬住敵軍,讓大部分出動人馬過去增援。

興致沖沖的方論和王勉帶著隨扈,跟著所在的屯抵達戰場,看到滿地的尸體和正在收拾戰場的友軍,腦門上就像是被潑下一盆冷水。

“真特么!”王勉喪氣地罵道:“這伙什么來路,太不經打了吧?”

不想引起什么誤會的方論沒下馬,是騎跨在馬背上靠近敵軍的尸體,努力辨認來自何方:“我沒認錯的話,大部分是疏羯人,少部分好像是匈尼特人。”

在西域這么一個地方,誰干掉了敵人就有資格去收拾戰利品,是遠比其它地方更加需要遵守的規則。

“誰讓你們脫離隊伍的!”李冰滿臉寒霜地呼斥了幾句,后面卻是說出了讓人欣喜若狂的話:“歸隊,我們有活干了!”

按照編制,常備軍一個屯是兩百五十名戰兵,因為招募了漢人驍果,同時漢人又帶了西域人隨扈,一個屯是膨脹到了兩千人左右。

他們按照軍令向西不惜馬力地馳騁,大約是趕了三十里的路,看到的是一支拖家帶口正在遷徙的牧人隊伍。

“都特么懂點規矩!”李冰需要約束自己征募的漢人驍果,又由這些漢人去約束自己的西域人隨扈:“特別是讓你們帶來的西域人手腳干凈一些!”

遠處那一支正在遷徙的牧人大隊已經亂了起來,車隊完全散開各自逃命,卻有大約兩三百的騎兵向著他們過來。

追擊而來的人,包括漢軍、漢人驍果和西域人隨扈,沒人在乎正在遷徙的人是哪個民族或誰。

對于漢軍來說,他們滅掉的部落不知道有多少,沒人會去對一個又將要被滅的部落有什么好奇心。

漢人驍果會有好奇心,但他們是殺戮的執行者,會在殺戮結束之后再去滿足好奇心。

跟隨前來的西域人隨扈想法最簡單,管他是誰,干掉活人和搶走財貨遠比什么好奇心更實際。

至于說西域人不殺西域人,什么時候西域有這樣的說法了?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