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916章:禮崩樂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16章:禮崩樂壞

第916章:禮崩樂壞


更新時間:2018年08月13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歷史小說


諸夏進入到戰國階段之后,古典時代就已經被終結,是進入到為達目的不折手段和無所不用其極的階段。

“對內如此,對外……”冉閔毫不掩飾地嘲諷道:“不更過份怎么能行呢。”

講得那么直白,那么再說什么都是錯的,不免還會被認為虛偽,眾人陷入無語狀態。

“說話啊。”冉閔見所有人都是怪異的表情保持沉默:“難道閔說錯了?”

就是因為沒說錯,才令人無言以對。

自戰國時代的開局之后,諸夏就進入到“兵者,詭道也”的圈子,那個誰按照古典禮儀守則進行交戰,被嘲笑了兩千多年,也許還會繼續被嘲笑下去。

嘲笑者不會知道自那之后禮儀和信義就被選擇丟進了墳墓,堅持信義和諾言的人成了難能可貴的稀有品種,是需要大書特書的事情。

什么事情越是難得,才會有提倡的資格,要不人人呼吸空氣,有人認真且正經……并且還要慎重其事地覺得,應該全方位去保護那些呼吸空氣的人嗎?

堅守信義和承諾曾經是作為人最基本的品德,慢慢就變成了需要刻意提倡才會去尊重的操守,最后連用律法去約束都不一定遵守了。

秦帝國之后季布只因為重視許出的諾言就得了一個“千金一諾”的成語,是不是表明像季布這樣重視諾言的人成為少數。

要是人人都重視諾言的話,單單去提季布是個什么情況?

春秋戰國是禮崩樂壞的時代,是所有人都承認的實事,甚至開創新的新帝國的老劉家都公開承認。

有那么一個階段漢人是想要把過去丟棄的重新撿回來,不過并沒有成功,還搞出了一頭名為儒家的怪獸。

儒家對于要不要提倡信義可是有進行很認真的研究,他們研究來研究去得出一個結論,只有對被認為是自己人的人才值得講信義,對于內心里不認為是自己人的人,可以使用任何的手段……包括假裝成為好朋友,然后愉快地捅刀子。

國家與國家的相處方面,儒家大體上是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除了中國人算是人之外,其余任何種族都只能算是動物,而人是不需要去和動物講什么信義的,動物好好接受驅策就是了。

另有一派認為,咱們是人類,不要去搭理任何的動物,關起門來好好過日子就好了。所以是連交流都不要有,關于應不應該持有信義什么的討論來做什么。

后面又有了新的延伸,哪怕是自己人都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吸納成為自己人的人,另一種是只需要有動物本能的人。

沒別的,無非就是讀書人就要拉攏到一塊,百姓是越愚昧越好。

儒家成為龐然大物之后,并不缺少正直的人,不過一般是被人認為讀書將腦子讀傻了,尤其是“只有卑鄙才能成功”成為欲干大事者的座右銘之后,太多沒有底線的人一再地獲得成功,就讓后續的人知道社會的現實是什么。

那些成功干成大事的人,他們知道自己是怎么獲取了成功,清楚不能讓人學自己,開始禁止別人有樣學樣,提倡各種美好了。

“先人事已逝,我等繼續努力。”桓溫才不管社會怎么樣,只知道做出相關的規定,誰越界誰得到該有的懲罰:“先漢承秦制,大漢再續未嘗不可?”

這里桓溫說的那句話,就是建設一個法治社會,每一個階層都有自己的約束。

劉彥聽懂了桓溫要表達的意思。

可以說諸夏在公元前的時候就走上了正軌,但仍需要一再改進。

老秦國講求法律,不過刑法太過殘酷了一些,動不動就斬手、斷腳、割鼻、切耳、黥面。但要是沒有違背秦律,再嚴酷的秦律又與良善者何干?

秦帝國之后,諸夏就進入了人治階段,律法的存在就是一個補充,領導說對的就是對的,哪怕是錯的也是對的,一旦真的是錯的也只是因為有更大的領導開口說是錯的。

現在的漢國其實也是這樣,大體上是按照律法在維持國家運作,不過要是有足夠掌權的人干涉某一件事情,律法也是要靠邊站。

“臣……”王猛這個時候就需要站出來了:“出使列國,所見所聞與大漢略有差異。”

王猛還沒有被安排新的差遣,能參與小朝會是劉彥親自點名,為的就是讓他講述出使見聞。

“列國各有國情,對待國書卻是極為看重。”王猛這個說法就能解釋羅馬和薩珊為什么要搞新的同盟:“以大秦和薩珊為例,兩國若是簽訂國書,便是交戰也會遵守。”

劉彥對那么些事情倒是有印象。

不是將歪果仁總體上有多么好,是環境使他們明白信譽有多么重要。

像是分裂成為數十上百個國家的歐羅巴,只要是能夠混上區域性強國的地位,就算是最不講信譽的國王,他們對于國與國簽署了什么字面的協議,不會去嚴格的執行條款,但也不會視簽署國書為兒戲。

當前的羅馬和薩珊,民間是怎么樣且不去談,官方怎么對待國內民眾沒人在乎,以國家形式簽訂國與國的契約卻會遵守。

劉彥還是知道除卻諸夏和一些沒資格參與博弈的國家,歐羅巴和中亞、西亞的古典時代還在持續,歐羅馬的古典時代是被蒙古人終結,中亞和西亞的古典時代終結于阿拉伯人之手。

有了王猛的介紹,呂議也就繼續自己的闡述。

尤利安和克謝亞斯可不會說沒和國內溝通,他們是以使節的身份提出了構想,三個當世強國走到一塊去,一同主宰世界,魚肉眾國。

“寡人可否理解為,大秦與薩珊邀請大漢對世界進行瓜分?”劉彥箭呂議懵住了,自己忍不住笑出聲,笑了一會才對呂議說:“典客可以繼續與之商談。”

瓜分世界?那么是不是該劃定一個勢力范圍,劉彥很想看一看羅馬人和波斯人是怎么進行劃定。

“王上。”紀昌提醒道:“大漢是不是該警惕大秦與薩珊修好?”

劉彥再次笑了,羅馬人和波斯人已經被漢人嚇慘,走向友好會是兩國的既定國策,現在漢人走不了那么遠,卻可以充當攪屎棍,能干的事情多著去了。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