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811章:遍處戰爭創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1章:遍處戰爭創傷

第811章:遍處戰爭創傷


更新時間:2018年05月21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正文

歷史上有相當多的城取名為夫人城,其中長城之外的那座夫人城最有特殊意義,其余的夫人城則相對不出名。以諸夏命名的講究和慣例,它們之所以被取名為夫人城,必然是有著一位值得紀念的婦女。

位于常山郡境內的這一座夫人城是在戰國時期建立,它是一位趙國將領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專門設立軍寨,后面卻是慢慢變成了百姓的定居點,起初并不叫夫人城,是百姓們后面叫著叫著,名字也就被延續了下來。

作為從雁門郡到常山郡馳道的終點,不是夫人城有多么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其實就因為它位處泒水邊上,泒水又與其余的江河有連接,廣泛利用河流作為水運的漢國,看重的是夫人城有完善的碼頭,可以更好地作為轉運的物資囤放地點。

與許許多多的城市一樣,夫人城現在其實并沒有多少百姓,常年居宗這里的人口,十之七八皆是官方的在編人員,負責防衛的軍隊,擔負力工的工人之類。

劉彥從夫人城下車并沒有停頓,是渡過了泒水往東北方向而去。他要去的地方叫馬溺關。

馬溺關始建于西晉年初,關隘東靠桓水,與鴻上關共同成為西晉在恒山后面的屏障,為的是防御草原游牧民族的侵襲。

劉彥會在鴻上關稍作停留,等待后續部隊渡河并追趕上來。他起初還有意前往恒山一游,聽說那邊沒有人煙,再來是根本不存在上山的道路,考慮到真的想去的話,周邊各縣需要調集民伕又是開路又是平整土地提供駐營,也就作罷。

常山郡原本是叫恒山郡,為了避諱文帝劉恒名諱改名為常山郡。它是屬于北地的一部分,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名人,說的可不是那位被演義神話了的趙子龍,是許多佇立在邊塞抗擊異族入侵的英雄,另外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就是在常山郡建元稱帝。

說諸夏取名字有講究真就不是胡扯,常山郡之前叫恒山郡,地標當然就是恒山,它境內超過一半的地形也是山地為主,還有著相當多的水系,境內耕地十分稀缺,主要是集中在中部。

“常山郡在籍人口二十七萬,以東南部人口最為稠密,靈壽、真定、蒲吾三縣為上縣。”趙平為常山郡的郡守,天子親來肯定要迎接并伴隨,他是一個看著略略發福的中年人,被問及境內事宜總能很快回答:“其余諸地靠山,或是位處群山環繞,人口較少。”

漢國的上縣人口需要達到三萬的數量,另外就是提供的徭役數量和繳納稅收達到標準。

現如今漢國的上縣不足百個,其中很多還是一縣就達到數十萬乃至百萬人口的縣,例如南方的建康,東面的臨淄,關中的新舊長安,它們都是人口百萬級別的大縣。另外還有襄國〓城〓陽、彭城、成都等將近二十個縣的人口達到十萬以上。

北地區域,人口達到十萬以上的根本不存在,上縣僅有三十來個,常山郡能在其中占了三個,還真的是因為常山郡的其余區域是山區,人口可不就集中到平原的縣去了?

鴻上關現在僅是一個地名,它早就不是作為關隘的存在,連帶關隘也看不出輪廓,只是剩下一個殘存的地基。

“此處百姓僅有百戶,平常以漁獵為生。”趙平不知道真是平時十分賣力,又或者是知道劉彥要來才對治下資料死記硬背,流暢地答完劉彥所問,見劉彥心情愉悅就打趣著說:“因為它位處兩郡交界,地理顯得模糊,再則其民兩郡奔波,百姓著實不知道該屬常山或是中山。”

常山郡的隔壁就是中山郡,鴻上關還真的就是敲在兩郡的交界處,因此中山郡的郡守盧勛以及一眾中山郡望族也回來接駕。

盧勛聽趙平那么一講,內心里不免是會有疙瘩。

漢國才開始重視內政沒有多久,之前因為光復的速度太快,一些郡的邊線劃分其實是比較模糊,再來是考究歷史也一會屬于這一會屬于那,的確是存在一些轄區爭議。

鴻上關只有千余人提供不了多少徭役,要說有什么特產也真的是沒有,少量的耕田又繳不了多少稅,可現在就是一個蚊子腿再細也是肉的年代,國家緊抓人口,對于各縣來說多一人就多一份政績,何況還有千余人呢,哪能不爭。

劉彥算是聽出來了,那是讓他這位口銜天憲的天子拍板,劃分鴻上關究竟是屬于常山郡還是中山郡的轄區。

說起來這個也的確是一項趣事,領導人玩一把權力帶來的威風,張嘴一言就決定了一地的歸屬,歷史上許許多多有權力的人都喜歡干這事來彰顯權威。

劉彥卻是冷淡地看了一言趙平,哪一地該是屬于誰的治下,作為天子要掉份到這個地步來彰顯權威嗎?那是丞相府的責任。

趙平被劉彥那么看了一眼立刻汗水濕了滿背,人也是忍不走嗦了幾下,汗跡從鼻梁上流了下去。

旁邊的盧勛還不知道有多么幸災樂禍,兩個郡有轄區爭議的可不止是鴻上關,還有馬溺關、新市和九門幾個地方,那些都是兩郡交界處的百姓居住點,平時到了征集徭役和收稅的時候,兩地的真還沒少起摩擦,甚至多次發生胥吏干架的事情。

不獨常山郡和中山郡有這樣的情況,各個相鄰的郡都有類似的事情,丞相府忙碌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各郡有爭議的所在多不勝數,著實不好短時間之內處理完畢,就那么一直拖了下來。

丞相府需要忙碌的地方真的相當多,任務最重的還是修建長安城和東南與西北的國道,用在這兩個地方的人手占了編制內的十之六七,其余人皆是忙碌在各郡縣的基川設監督或是驗收,著實是沒有多余的人去干其它事情。

新長安的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卻不意味著丞相府的人手能抽出來,相反是為了驗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紀昌感慨于人手著實不夠用,不止一次想過要請求增加編制,只是考慮到丞相府的編制已經異常龐大,不管是為了避諱還是以后可能出現的冗官現象,也就忍了下來。

漢國最大的機構只有兩個,除了丞相府就是太尉署,隨著軍政分離,丞相府不再涉及軍務,太尉署就擔任起了軍事的全部責任,包括調兵遣將和后勤物資的調配。

徐正是一個聰明人,他有感于自己的權利實在是太大了,有兵又掌握物資,已經不止一次寫奏章給劉彥,請求進行拆分,再不拆分著實不敢將太尉繼續做下去。

劉彥當然也知道太尉的權利是有些過份的大,可治國總是需要分出步驟,先將軍務從丞相府剝離,歸屬在太尉署過渡一下,再設立一個新的部門來分擔一些職權,免得發生什么不穩的情況。

事實上后面軍方會有大改革,大概是會分成專門調將的部門、專門調兵的部門、專門策劃戰爭的部門,物資則會設立一個由文官與武將一塊管理的行政機構。另外還會有野戰軍和戍衛軍含邊軍以及郡縣兵)的兩個不同的管理所屬部門,做到職權分明甚至對立。

不止是軍方會拆分和細化,民政也會進行,劉彥一再考慮之后得出一個事實,三公九卿制度真的有些跟不上時代了,為了能夠更加明確一些職權,改為三省六部也許就是必然的趨勢。

劉彥也不是沒有想過弄現代的那些,比較可惜的是他真搞不定,知道有總理府,也知道總理是干么的,但是總理府里面有什么部門,總理之下又有什么官員,他是真的不知道哇!

目前的三省六部是有在三國末期和西晉、東晉執行過,遠還沒有隋唐時期那么成熟,可該有的真的是有了,缺的那些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再進行補充。

就如同拆分太尉署需要步驟和過渡那樣,劉彥不能干什么都想著一步到位,大概是需要兩年或三年的時間來慢慢做。

會是兩年或者三年的考慮,是紀昌、徐正等人在三年之后元朔十三年)就三屆任期結束,到時候他們就該離開自己的崗位,去到哪個崗位繼續發光發熱尚且不提,各個崗位肯定是要由新的人手來接管。

劉彥重新出發是在兩天后,進入的是中山郡,不過僅是從中山郡北部路過,并沒有巡視中山郡其余縣的打算,下一個進入的郡是范陽郡。

范陽郡原本是屬于幽州之下,一段時期還是幽州的州首府所在地,最為出名的縣是涿縣,那是劉備出生并長大的地方。它與代郡、廣寧郡、上谷郡、漁陽郡西晉為燕封國)相鄰。

出巡隊伍在范陽郡的最終目的地就是涿縣,途中經過了范陽和故安,劉彥期間都有停留并視察,得說的是入目之初還能看到戰亂留下的創傷。

“此地便是我軍攻慕容)燕國的首戰之地。”劉彥的記憶其實是比較模糊了,記不得是由誰率領軍隊,參戰的又是哪個常備軍,只記得當時的慕容燕軍抵抗很頑強:“城墻為什么還沒有清理?”

范陽郡的郡守郭恬立刻臉色不善地看向范陽縣縣長呂化,覺得丟人丟大了事小,給天子留下不足任事才是大事。

“陛下”郭恬不能不出聲,連道:“就辦,就辦”,內心里卻是更惱怒呂化了。

“此地縣長可在?”劉彥其實早看到身穿綠色官袍的人,還不止有一個,其中必然是有范陽縣長,看到一人走出來做跪地請罪狀,不含任何情緒波動地問:“城內百姓幾人?”

呂化的聲音聽著有些誠惶誠恐,答到:“城內百姓二百一十戶,成年男子二百零七人,婦人一百一十二人,孩童八十九人。”

劉彥可沒忘記八歲以下不計算在戶籍之內。他會那么問,就是想知道有多少勞動力,就會知道為什么沒有被清理。

范陽城內在籍也就四百多?用是之前的戰爭造成的死或逃太多,沒有新的居民遷移進去,完全依靠人力的時代,沒有足夠多的人手就干不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戰亂剛剛結束沒有多久,人優先考慮的肚子,只有保證糧食足夠了,才會去干那些不影響生計的事情。

呂化是被讓起來,又被問及范陽縣的人口,回答說是攏共四千七百人,這一次卻沒像匯報范陽城內人口時答得那么詳細。

“寡人來時看到田野阡陌,縣內是優先農耕?”

劉彥剛才看到的田野說不上是多么好,不過考慮到這里也受到干旱影響,卻是還能看到耕作各種糧食,也有人在放養羊群,矮個里拔高已經算是相對好的一處。

說到干旱,北地近期總算是有了雨季,劉彥知道那是在草原放火的功勞,連續半個月的雨勢緩解了北地的旱情,就是越是中原腹地雨越小,有些地方依然沒有降雨。

“的確是用先保證百姓的肚子。”劉彥按照現在的評價標準,得贊賞呂化至少是一個負責的地方官,尤其得知范陽縣很努力在推廣水車,還搞出了水力磨盤,更要大大地贊賞:“災年不餓死人便是最大的功勞。”

這一番巡視下來,尤其是進入到北地,劉彥看到了太多荒涼的地方了,有人聚居的城市壓根就沒有一處能稱得上繁榮,真要有個比較只能說是能不能維持生活所需,再比一比哪個地方更慘。

呂化得到天子的贊賞很興奮,懂得做人說是郭恬這位郡守領導有方,讓郭恬臉上矜持的笑容就沒斷過。

劉彥每到一地還會特別了解一點,關于有沒有發現成群的蝗蟲,也不知道是大火的功勞,還是近期又持續降雨的關系,各地是多多少少有發現蝗蟲的跡象,家禽和人不斷捕殺消滅了一批,沒有發現蝗蟲成群肆虐的災害。

“只有一地尚且可以說是意外,多地皆為如此”劉彥私底下對桑虞說:“便是放火與整個草原為敵,又如何!”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