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733章:人性如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3章:人性如此

第733章:人性如此


更新時間:2018年02月27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正文

“謝賊身邊守衛森嚴,我等若是要動手,僅有一次機會。”

說話的人叫裴恒,他與謝艾本身沒有什么仇恨,卻是張駿曾經非常信賴的臣子。

不知道為什么,人在搞陰謀的時候總是會習慣性地讓自己躥密室或是黑暗的地方,說話的時候還不會放大聲音,搞得場面可謂陰森得很,隨便瞧上一眼都會覺得湊堆的一幫子家伙就不是什么好人。

其實還是為了隱匿身份,不想被太多的人看見,再來是空間越是封閉,陰謀泄露的機率就會越小,只能是躲避密室又待在陰暗的地方咯。

張氏在西涼沒搞過太天怒人怨的壞事,除了關起門來稱王之外,對外是接受東晉小朝廷的封賞,又有抗擊胡人和庇護治下之民的舉動,風評其實是正面性居多。

一個沒干天怒人怨事情的統治階層,生活在其統治范圍之內的人壓根就怨恨不起來,甚至是感恩的人還會非常多⌒些人會在該統治階層崩潰之后因勢利導地尋求新的出路,可是也難免有些人感恩其恩想要報仇或是疽。

裴恒就是屬于要疽的那一個團體,他在張氏涼國被滅的過程中兵敗逃亡,一直藏匿著沒有被漢國抓捕,兩年來一直都在聯絡認為同樣感念張氏恩德的一些人,期間遭遇過背叛,也是屢次險象環生。

他們這個群體有著明確的目標,依然尊張氏為首,想要累積力量將被困的張氏一族救出來,最想救的人當然是張氏涼國最后的一任涼王張重華,就是一直覺得自己力量積累不夠沒有付之行動。

漢國從某些方面幫了他們很大的忙,張氏涼國被滅之后,有太多的世家和豪族先后遭了秧,土地被漢國回贖,奴仆被強制解散,對漢國不滿的人自然而然就更多,使他們能夠拉攏更多的人到自己這個復仇的團體中來。

得說的是,漢國對土地的回贖某些方面來講雖然霸道,可是價錢方面其實應該算是公道,但被執心那批人可不會接受,他們要的是土地,錢很多時候并不比土地重要。再來是,世家和豪族之所以是世家和豪族,是他們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和奴仆,一旦失去土地和奴仆,有再多的錢也只能算是待宰羔羊,真的是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有再多的錢也只是待宰羔羊是先漢的鍋,在先漢之前有錢還是相當好用,可自劉徹一再宰肥羊之后,有錢就成了有原罪,導致誰都不敢有太多的閑錢,稍微魚閑錢就想要購置實產。

“老天給予良機,天災之年各地百姓不穩,敵國卻無大肆放糧賑災之舉。”

說話的人叫張耽,他是張重華真正意義上信賴的人→史上他灸盡力輔佐張重華,還舉薦了謝艾,使謝艾在張氏涼國有了發揮才能的舞臺過在這個歷史版本,他是知道謝艾這個人,卻是從來都沒有接觸過。

他們有信心搞事,是鑒于張氏在西北得民心,盡管有太多的人懂得審時度勢,可還是有人愿意抵抗,群眾的基蔥了,再有一幫有人有錢的世家和豪族,才是他們可能成事的基礎,要是抓會都有可能復國成功,就是太難太難了。

劉彥派謝艾到西北,謝艾自然是解決天災而來,他們要搞死謝艾也是出于那種目的,將謝艾搞死必然會使漢國對天災的應對中斷,一旦漢國面對天災時沒有拿出什么有效舉措,將會近一步使西北百姓離心離德,他們的復國希望將會更大。

“已經探清謝賊今日將會下鄉,袁家不會親自參與,卻會創造機會給予我們襲殺謝賊。”

“袁家簡直愚蠢;賊被襲殺,他們便是沒有參與也將被治罪,不如當機立斷參與進來。”

“不可太信袁家。”

“袁家嫡長子在我們手中”

“滅族危機之下,莫說一個嫡長子,便是家主之命又算得了什么。”

他們這一伙人只能是在暗地里活動,由于太多世家和豪族對漢國不滿,活動的空間其實挺大,但就是怎么都見不得光。

人手方面,他們有勇猛的武將,也不缺敢拼命的驍勇壯士,更有出謀劃策的人♀個也是歷朝歷代的余孽標準“配置”,不像一些有那個心卻沒有那個資本的人。因此在某些方面來講,他們這種類型的團體成事或許很難,可是官方也著實難以進行剿滅。

“時刻監視袁家,若是事不可為寧愿放棄。”張耽見所有人都看過來,微笑說:“謝賊只是敵國一員,我等卻是大涼復國之希望,不可折損。”

裴恒內心卻是不以為然,干大事哪能惜命,既是惜命就別想干成大事。可他并沒有多說什么,該團體某些方面來講是以張耽為首。原因是相當的簡單,張耽是張重華的寵臣來著,張耽也的確是很有智慧。

又是一陣商議,該離去的離去,一些被通緝的人卻是想走都走不了,待在密室之內卻是沒有了聊天的**。

“大漢橫掃胡虜恢復諸夏,其勢已經大成。觀外內國勢,難有與大漢抗衡之敵,此事不難琢磨。”張耽對裴恒說道:“謝艾該是多少收到了風聲。”

剛才還一口一個敵國,一口一個謝賊,可是真正想成大事的人從來都不會蔑視對手,甚至是會最大程度上尊重對手。在麾下面前會最大程度的使用一些侮辱性的稱呼,可在都是明白人的面前真沒有那個必要。

“袁家首先便不可信,再則是”裴恒頓了頓,苦笑道:“如司馬所言,大漢已經展現如日中天之勢。我等希望成事,卻難估量全部的人皆是如此。”

張耽點著頭站立起來,說道:“轉移吧。”

裴恒沒廢什么話也是站起來。

一伙人自然是不會明晃晃地大搖大擺在街道上走動,為了不引人注目也不會乘坐什么華麗馬車,是偽裝之后分散了轉移,會在新的隱匿地點重新會合。

在另一邊,謝艾正在接待客人,只是那個客人到來之后就“噗通”跪倒地上,炒豆子一般將自己知道的全部說了出來。

“張耽與裴恒?”

謝艾接待的客人就是袁家的家主袁快,知道有人想要殺自己也沒有覺得什么意外。

成功人士嘛,成功的過程必然是對陣過一個又一個的對手,受到利益損害的人也肯定多不勝數,沒可能與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朋友。

袁快說完就埋首下去,跪在地上一動都不敢動。他家也有土地被回贖,要說心里樂意絕對是假的,可怨恨也沒有怨恨到看不清時勢的地步,才不會因為有了恨意就要將闔族推上斷頭臺。

謝艾在接待袁快之前,其實是已經接到了好幾封報警的信箋,有些信箋沒有署名,有些信箋卻是署名,看名單就沒一個是普通百姓,不是張氏涼國曾經的官員,就是世家和豪族中人,就算是袁快沒有過來,對即將被襲殺也不是一無所知。

“聽聞御使大夫南巡時,陰謀襲擊與刺殺不下百次?”李匡說的是奢到南方巡察期間的事,可奢既然好好地回到中樞自然是有驚無險。他看一眼跪在地上的袁快,對謝艾說:“總有螳臂擋車的人,不知該說他們愚昧還是愚蠢。”

愚昧和愚蠢都是貶義詞,可意思還是有區別的∞昧是真的不知道那個道理去干,愚蠢則是知道了事實還去干,干了的下敞常還都相同的糟糕。

一個剛剛建立的國家,官員遭遇刺殺或襲殺真的是比較頻繁,那是有太多在經歷改朝換代的人不甘心失去本來的地位,又有太多利益受損的人,他們沒機會去弄死新朝代的統治者,有機會的時候就想弄死統治者的鷹犬爪牙。

剛剛坐天下的新朝廷,下去地方做官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三天兩頭有官員被弄死也屬于正常,導致的是一個剛剛開創新朝廷的國家重是會缺乏愿意當官的人。

劉彥兩次親自巡視疆域,是為了借助系統最大程度地掃清地方上的不服,也的確是掃清了很多的不服。喬因為他有系統能夠分辨敵我,本人才沒有遭遇過哪怕一次的刺殺,都是在刺殺者醞釀的時候就搶先動手。

“新平侯在南方四年,誅殺不軌、不服之輩多不勝數,才有南方穩如磐石。”李匡說的當然是桓溫在南方的大殺特殺,殺到沒人敢再與國朝過不去,也殺得南方被馴服。他笑了笑才繼續說:“西北之地比之南方稍微復雜,感念張氏之人甚眾。謝兄心中可有韜略?”

謝艾眉頭皺得很深。他在中樞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西北人還在懷念張氏,尤其是懷念張駿,也喬這樣中樞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才對西北少了照顧。

這一次要是劉彥沒魚名,他本人也會主動請命,不覺得自己將會使西北人不再懷念或感恩張氏,可至少是要消除西北人對漢國的敵意,要不然西北人長期對漢國沒有歸屬感害的只會是西北人自己。

“天災既是災難,也是良機。”謝艾卻是在苦笑:“大漢缺糧,自然無法在西北大肆無償賑災,不然倒是能菊西北人的感恩。”

李匡卻是說:“自古從無大肆放糧賑災之舉,此例大漢亦不可開。”

其實很奇怪啊!上古先秦到先漢的百姓服徭役和繳納各種稅收就是盡了自己身為國之一員的義務,可是官府真不會在百姓遭遇天災的時候拿出糧食來無償賑災。

要是知道那個時候的義務和責任卻也不會多么意外,先不講百姓的義務和國家的責任平不平等,上古先秦和先漢的國庫儲備僅是用來支應戰事和國家的俸祿體系,百姓遭遇天災的時候開放山川就是最大的仁慈,不但官府覺得這樣的做法理所當然,就是百姓也認為本來就是這樣。

從什么時候開始,遭遇天災的情況下官府就必須開倉賑災?是楊堅建立了“義倉”之后。

楊隋對百姓的收稅有相當多種,其幟一種就是收然定數量的糧食儲備到“義倉”,表明那些糧食是由官府進行保管,實際上卻還是屬于百姓,等待出現天災的時候歸于百姓使用。

“義倉”的糧食會不會被挪用或是貪污沒人清楚,但楊堅統治期間正是因為“義倉”的存在,每迂方遭遇災年都能及時得到救賑,“義倉”的確是發揮了它該幽作用。可是到楊廣繼位之后,“義倉”的作用就崩壞掉,但“義倉”就如同楊隋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舉制度一樣被后續朝代繼承下來。

人都是會因為出身的不同和所在位置不同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想法,謝艾現在有能力為西北人干點事情,是不希望西北既要應對天災,又要人為的大肆流血。可從他身為漢國的高官身份來講,他又知道不殺人至少是不消滅那些不服者,是不利于漢國對西北的統治。

“艾會如期前往鄉里巡視。”謝艾對李匡說道:“介時還請承基多加配合。”

“那是自然。”李匡先應承下來,其中也知道謝艾不想殺太多人,可很多時候殺多少人根本不是由他們來控制,耐不淄是有太多的人找死。他想了想,建議道:“明達有故舊親朋來投,或可參與此事。”

就算是李匡不說,謝艾也會讓那些瞧得上眼的親朋故舊參與進來。

壞事若是注定發生,真要有智慧就該在壞事之中發生一些好事,謝艾使那些故舊親朋建立一些功勞無疑就是最大的好事。他對于李匡的通情達理很是感謝,嘴巴沒道謝和感恩,心中卻是記了下來。

袁快還跪在地上呢,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已經抬頭眼巴巴地看著謝艾。

“汝告密有功。”謝艾對袁快并沒有太好的臉色,卻也不至于惡狠狠,平淡地說:“若想功勞再甚,可有足夠膽量?”

袁快來告密是出于不想闔族遭殃,安全有保證的前提下能再搏個前程,別說是忘記對漢國的仇視,得到利益后沒人逼迫也會當個漢國大大的忠臣,立刻就是猛點頭。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