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685章:瓜分世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5章:瓜分世界

第685章:瓜分世界


更新時間:2018年01月06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作者:榮譽與忠誠分類:

長久以來,中原王朝知識階層所接受的教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認為中原既為“天下”,除了中原之外的任何敵方都是屬于蠻荒,不單單是瞧不起中原之外的諸夏之地,也就是長江以南、巴蜀之地、遼東之地、西北之地等等的那些區域,對諸夏之地外的那些區域就更加瞧不在眼里。

中原的精英分子瞧不起的不單單是地域之別,實際上更加看不起各族文化,實際上東亞在長久的時間里也真的是中原文化處于領先地位,諸夏苗裔開枝散葉將中原文化帶到各處,對于同族苗裔延伸出來的文化都瞧不在眼里,對異族的那些文化就更瞧不上。

在“衣冠南渡”之前,中原各世家看待其余區域就是在看蠻荒野人,瞧誰都是認為是在茹毛飲血。哪怕是楚地本身就有不輸于中原文化的前提下,中原各世家也依然瞧不起南方世家的文化傳承。他們從北方逃到南方,明明實力上全面劣于南方,可竟然能夠輕易壓服南方,心理的優越感可想而知就會更濃厚一些。

有些夠資格列傳的人,他們的書中行文基本有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視掉自己被胡人逮著殺才逃到南方的事實,將逃亡美化成為將文化帶到南方這個知識貧瘠之地,史書上也就有了因為“衣冠南渡”給南方帶去先進文明的說法。

對于同為諸夏后裔的同胞都是那樣,怎么還能奢望那些精英分子正眼去看其余國家(民族)的文明?再來是源于無知,比如不知道除了諸夏文明之外還有更古老的文明,更不知道其余民族有過什么輝煌,那種高傲是一直存在著。

中原文明的確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哪怕是歷經過“神州陸沉”,可是占領中原的胡人也是照搬中原政治體系,不知道多少人在自我安慰,認為胡人武力再強又怎么樣,還不是要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

謎一般的自信是到近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被打破,隨后就是進入到全面否定自身文明的階段,那些所謂的精英分子開始認為自己什么都是落后的,洋人連拉出來的屎都是香的。

諸夏苗裔的固步自封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明確的說就是從儒家全面崛起之后,視任何科技發展都是奇技淫巧,只有上古先賢的話才是真理,對時代的進步視而不見。再來就是禁海完全斷了與外界的溝通,沒有看到那些原本落后的民族趕超過來,甚至是越超越遠。

說起來會有很多人不信,諸夏文明是長期處于世界之林的前列沒有錯,可要說完全領先那是在自欺欺人,比冶煉技術比不上阿三,比農業比不過埃及,要說征服的國家和民族之多也比不過羅馬,似乎也就在那些玄之又玄的哲學上能與希臘并肩,可希臘文明至少有不少在現代還有研究價值的科學理論,能比的好像只有存活力了?

其實能存活(傳承)下去才是勝利,很多能夠在歷史上領先諸夏文明的民族先后做了古,哪怕是沒有完全消亡的民族也沉淪不能自拔。

跌倒了再爬起來的民族并不少,諸夏文明就是一直在這個過程中反復輪回,另一個就是剛剛重新爬起來的波斯人。

“這個城市……”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看著車水馬龍,再看一眼望去有些看不到盡頭的建筑物,發出了由衷的感慨:“真大啊!”

厄古泰巴赫拉姆完全贊同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的話,他們的首都是在泰西封(現代巴格達東南三十二公里處),要說起來也是非常大,人口接近五十萬人,不管是在中亞還是歐羅巴都能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城市。

現如今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城市壓根就沒有幾個,人口超過百萬的也就一個,剩下的有個十來萬人口就能自號是一座大城市,阿爾達希爾在前來漢國的時候是有經過一些了解,原本根本不信漢國這邊有一座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是親眼見到才明白什么叫所言非虛。

“聽說這座城市原本有兩百萬以上的人口。”厄古泰巴赫拉姆感嘆地說:“整個世界也就這么一座城市。”

現在的建康沒兩百萬的人口了,先后被遷徙出去將近七十萬,后面哪怕是因為得益于地理位置成了海貿貨物囤積地,是增加了不少流動人口,但真的沒有再突破兩百萬人。

新長安還在初步建設當中,建康依然是漢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并且沒有之一。

東晉小朝廷是在漢軍兵臨城下之后很快投降,建康城實際上沒有經受戰火的摧殘,保留著原本該有的密集建筑群,來自各國的使節團到了建康驚訝于世界的東方竟然有這么一座大城市,先后是登山進行觀看。

來自波斯薩珊的一眾人等所處的位置就在石頭山,能夠看到絕大部分的城市面貌,還能看一下長江水道上的船只往來,他們之前已經游逛過市集,沒人否認建康城的巨大,也見識到了這座城市的活力。

“我們在來的路上看到了漢帝國對海峽的建設,他們顯然是下了大決心要踏及信度。”阿爾達希爾最在意的還是這個,波斯薩珊已經重新開啟了對羅馬的戰爭,笈多王朝與羅馬的貿易很頻繁:“有漢帝國去入侵信度,對我們非常有利。”

笈多王朝敗了一次,可并沒有承認總體上的失敗,原先還有呼吁和平的聲音,等待卡特魯克卡普所率的部隊被全殲,竟然是開戰的聲音壓下了和平的聲音。

漢國的遠征軍一直都在進行破襲戰,對于登入笈多王朝本土倒是采取謹慎態度,雙方就在阿三洋那邊不斷進行海上交鋒,大規模的艦隊會戰則是沒有再出現。

說起來,波斯薩珊就是在帕提亞帝國的廢墟之上重新建立起來,在帕提亞被羅馬攻滅期間,大半個帕提亞的疆域是被洗劫一空,波斯薩珊目前的首都泰西封就被羅馬人洗劫之后用火燒成一片廢墟。

帕提亞帝國亡于公元二二四年,同年帕提亞的戰將阿爾塔澤爾西斯建立薩珊王朝,他一開始的交戰對手并不是羅馬人,是帕提亞帝國的末代君主阿爾達班五世。

阿爾塔澤爾西斯打贏并建立薩珊王朝之后,其實沒有去找羅馬人報仇,相反是將兵器揮舞向了原先帕提亞帝國的六大貴族,先后消滅和吞并六大貴族進入潛伏期。

在接下來的數年里,原屬安息帝國的各地仍有零星的抵抗運動,但阿爾達希爾一世仍將他的勢力繼續向東及向西北擴張,征服錫斯坦、戈爾甘、霍拉桑、馬爾吉亞那(今土克曼斯坦境內)、巴爾赫及克蘭斯米亞,他又占領了巴林和摩蘇爾。一些薩珊王朝時代的銘文顯示,貴霜帝國、圖蘭及莫克蘭的國王都歸順阿爾達希爾,不過從錢幣上的考證發現,他們更有可能是歸順阿爾達希爾的兒子沙普爾一世。

薩珊王朝向西討伐哈特拉、亞美尼亞及阿迪亞波納的成效不顯。

二三零年,薩珊王朝襲擊羅馬帝國的領土,羅馬帝國在兩年后反攻,雖然羅馬皇帝亞歷山大塞維魯在羅馬慶祝凱旋,但戰事在沒有定論的情況下便結束。

此后,薩珊王朝的第二輪大擴張是到了二九三年才又開始,開戰的對象是陷入衰弱期的羅馬帝國,前三年的戰事基本是僵持,二九六年于幼發拉底河上的卡利尼古姆附近擊敗羅馬皇帝伽列里烏斯。

伽列里烏斯在二九八年春季得到在多瑙河召集的一支援軍支援,納爾斯不能在亞美尼亞及美索不達米亞再進寸步,伽列里烏斯于是在二九八年經亞美尼亞對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發動攻勢。納爾斯撤至亞美尼亞迎戰羅馬人,地勢崎嶇的亞美尼亞對羅馬步兵有利,反之對薩珊王朝的騎兵不利,加上在當地人的協助下,伽列里烏斯在接連兩次戰役里擊敗了納爾斯。

薩珊王朝是在二九九年與羅馬帝國展開和談,這一次波斯人主動挑起的戰爭是以薩珊王朝承認失敗并割讓土地作為終結,隨后的不久錫斯坦以及貴霜先后爆發叛亂,當代薩珊君王也在一次圍獵中被阿拉伯人襲殺。

現如今的薩珊王朝君主沙普爾二世,他在尚未出生的情況下便被加冕,王冠置在母親的肚皮上。在他的幼年時期,薩珊王朝由他的母親及貴族們掌控。成年后的沙普爾二世馬上上臺,并證明了他是一位活躍、有影響力的君王。

沙普爾二世上臺后領導一支規模少而精銳的軍隊抵抗南方的阿拉伯人,保障了薩珊王朝南部的安全。他又在西線對羅馬人發動攻勢,雖然波斯人在一系列的戰役里獲勝,但由于他們未能攻陷尼西比斯以及羅馬人重奪辛格拉和阿米達,他們始終未能攻占羅馬帝國的領土。

薩珊王朝也受到東線游牧民族的牽制,他們威脅著絲綢之路的戰略重地中亞河中地區。沙普爾二世于是親自領兵轉向東方,讓旗下的軍官繼續向羅馬人發動騷擾性的攻擊。沙普爾二世制伏了中亞各個民族,并將他們的領土并入薩珊王朝,征服了現今稱為阿富汗斯坦的地區。

現階段薩珊王朝與羅馬的戰爭正是重新開啟的階段,互相之間在會戰沒有爆發之前是采取襲擾和破壞為主,問題是薩珊王朝內部的阿拉伯人再次爆發起義,中亞河中地區是一片糜爛趨勢,極大牽制了薩珊王朝對羅馬的戰爭進程。

“我們的確是需要一個有份量的盟友。”阿爾達希爾在來到漢國之前就有著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與漢國建立同盟關系:“漢帝國不止是出現在信度,他們還在朝西域方向進軍。海面上能夠完全封鎖信度與羅馬的貿易,陸地上能夠加入到阿拉伯人以及匈尼特等蠻族的戰爭中來。”

經由上一次阿三洋的一戰,薩珊王朝已經看到了漢國的海上實力,以一貫的印象也堅信漢人陸戰實力不會差到哪去,歷史又出現了重復,只不過這一次漢人對波斯沒人需要,波斯需要漢人加入到他們的戰爭中去,海上繼續與笈多王朝硬剛,陸上變成幫助他們打壓各個不服的民族。

薩珊王朝這一次派遣使節團過來只有索求,阿爾達希爾作為正使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漢人有什么需求,用最大的誠意打動漢人的君王。

“瓜分世界就是一個很大的誠意。”阿爾達希爾不是在開玩笑,他很認真地說:“我們需要需要擊敗羅馬人,可以承認漢帝國對笈多王朝的攻占,也能承認漢帝國重新獲取西域的控制權。海上以及陸地上,我們與漢帝國都能夠成為并肩而戰的盟友。”

厄古泰巴赫拉姆與阿爾達希爾這個自小錦衣玉食的王室成員不同,看待事情沒有那么的理所當然,就說:“事情恐怕不會如我們想象的那樣順利。漢帝國在信度洋是占據優勢階段,有沒有我們對漢帝國沒有區別。漢帝國所稱呼的西域原本就是他們的控制區,僅是用承認漢帝國對西域的重新控制不是籌碼。”

“兩國之間需要一個國家作為緩沖帶,可以最大程度地虛弱匈尼特,滅亡則不允許發生。”阿爾達希爾笑著說:“匈尼特不能滅亡,想必漢帝國會對康居、悅般和烏孫感興趣?”

“……”厄古泰巴赫拉姆很想說哪怕沒有他們,漢帝國該滅上述那些國家還是能滅。他想是那么想,話卻是不能直白說出來,只能委婉地說:“聽說漢帝國進攻內海半島(中南半島)和信度都是為了獲取糧食。”

阿爾達希爾也知道這個,立刻笑著說:“雖然搞不懂漢帝國為什么遠赴萬里之外尋求獲取糧食,那么遠就算獲得糧食又該在運輸途中損耗多少。漢帝國想要獲得糧食,我們恰恰并不缺少糧食,這個也是我們的籌碼之一。”

厄古泰巴赫拉姆這才覺得這一次雙方的同盟商討,他們多少是有了漢帝國所想要的。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