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598章:同族相伐,勝之何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8章:同族相伐,勝之何喜?

第598章:同族相伐,勝之何喜?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03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筆迷閣

留言/反饋:


天才3秒筆迷閣

濃霧緩緩散去,隨著可視距離的增加,戰場的面貌開始能被觀察。

漢軍出動騎兵在霧中交戰,極短的時間就有隊伍沖擊到張沖設立的本陣。這批漢軍的出現并沒有對張氏涼軍的主力造成多么大的死傷,卻是給了張氏涼軍的主力一種風聲鶴唳的緊張,還有那種臨戰之時的壓迫感。

被張沖擺在前面作為緩沖的那些張氏涼軍,他們被反反復復地沖鋒其實已經崩潰,濃霧沒有散去之前就有大批的人顧不得布陣亂竄,只有極少人能夠牢牢地釘在原地。

被當做炮灰的張氏涼軍,不管是亂竄還是留在原地堅守的張氏涼軍,他們的命運并沒有多么大的區別,先被漢軍騎兵沒完沒了地沖擊,人變得越來少,抵抗意志亦是越變越薄弱,等待漢軍的步兵大股沖鋒而上時,他們不是戰死就是被俘。

時間在流逝,戰爭態勢也在發生改變,被安排在漢軍營盤附近的張氏涼軍失去戰斗力,漢軍往前推進的距離足夠,雙方隨著距離的拉近是進入到主力之間的硬碰硬階段。

隨著可見視野的變長,對于雙方的好處其實是一樣的。

布陣的張氏涼軍能夠在發現漢軍沖來之前做好及時準備,前方的槍陣可以在漢軍沖上來時調整心態,后方的弓弩手則是能夠在號令聲中進行高強度的覆蓋。

接替沖鋒的漢軍騎兵,他們終于不用忐忑不安地在濃霧中沒頭沒腦地狂奔馳騁,發現敵軍之后可以先進行至少一輪的騎射,沖擊上去時也能看狀況采取防御沖撞或是進攻沖撞。

不管是輕騎兵、突騎兵、具裝騎兵,反正就是身上防御越差的騎兵,沖擊列陣的步兵遭受的損失就會越大,打出來的戰果理所當然也會更少。

在列陣步兵沒有被騎兵那浩大的聲勢擊潰心理防線時,其實不管是什么種類的騎兵都難以占到太大的便宜,并不會因為士兵胯下多了一匹戰馬而就會變成無敵的超人。

漢軍是防御反擊,接替沖鋒的騎兵很知道自己應該干些什么,軍令就是不管前方是刀山還是火海,明知必死也該一往無前地沖!沖!沖!

突騎兵必然是沖鋒的矛頭,他們在沖鋒中盡可能地破壞張氏涼軍事先擺布的拒馬、木排等等障礙物,在這一個階段無可避免會發生騎兵撞上障礙物的情況。他們在破壞障礙物的同時,每時每刻都有箭雨從空中落下,良好的裝備可以最大程度地防御箭矢的傷害,要害部位的甲片擋下或是彈開箭矢,一些皮革的部位則就沒有那么強的防御力,所幸有皮革作為緩沖箭鏃入肉并不是太深。

只有將張氏涼軍設置的障礙物盡可能地進行清理,才會讓后方的袍澤不用刻意去進行規避,身負重任的騎兵知道自己陣亡的機率很大,但是在一場戰爭中總有人應該承擔起必要的損失。

良心話,士兵上戰場可能會死,跟碰上了什么狀況必死無疑,面臨種種選擇的時候,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只有士兵自己能做決定。

一個民族在面對入侵的時候能夠涌現出慷概悲歌的故事。那是在面臨壓迫時不去反抗就會沉淪,抵抗意志越是堅強,誕生的英雄就會越多。

沒有英雄的民族,無法召喚出普通人在遭遇入侵時爆發出來的勇氣,類似的民族必然是會在各種競爭中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某本文獻中用來介紹的,那些已經消失的民族。

主動去入侵別人,很難會有受到壓迫時會爆發出來的勇氣,占據優勢的時候……不管是心理優勢,還是國家整體實力的優勢,極少會出現明知必死還有勇氣去死的現象。

知道陣亡機率很大的漢軍內心里害怕嗎?任何生物都有求生的本能,螻蟻尚且貪生,能活著沒有人想要去死。這個時候士兵的榮譽感和紀律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

除了軍律壓制士兵的求生本能之外,陣亡之后家里是不是有優渥的撫恤,自己死后家人會得到什么樣的待遇,等等的經濟條件、物質補償、陣亡家屬的社會待遇……會讓明知必死的士兵在知道會死時是什么心態。

在張氏涼軍的眾多將官看來,漢軍用甲騎具裝的騎兵去沖擊和破壞障礙物著實是奢侈。除了覺得奢侈之外,他們內心里也能明白漢軍此戰是帶著什么樣的意志,很少沒有對自己未來感到擔憂的人。

漢軍不斷沖擊向前,張氏涼軍的箭陣亦是沒有停止地射箭。

箭陣是華夏苗裔最拿手的戰法,只要是用傳統方式訓練出來的華夏冷兵器軍隊,極少沒有會使用箭陣的。

雖然都是箭陣,可射箭方式還是會有不同,什么樣的距離就該是什么樣的射法,遠了就是仰射,需要的時候是拋射,近了就是平射,面對密集敵軍就是攢射。每一種不同的射法會取得不一樣的戰果,比如面對組織盾墻的敵軍就該是拋射,讓箭矢上升到最高的高度再垂下,既是避開盾墻能殺傷盾墻之后的敵軍,也能使用垂下產生更多的動能來擁有更大的穿透力。

隨著濃霧變淡,可見視野不斷地增加,兩軍交戰的陣前依然是各種口令以及呼喝不斷,處于后方的張氏涼軍先是出現一聲驚呼,隨后就是喧嘩聲四起。

驚呼的出現是有人回頭看向金城,那里的城頭之上旌旗飄揚,只不過隨風獵獵飛舞的是漢軍旌旗。

軍隊出現喧嘩聲是一種禁忌,原本全神貫注作戰的士兵聽到喧嘩聲會心里驚疑不定,等待作戰的士兵聽到喧嘩聲則會四處張望。

士兵交戰最忌分心,稍微有個分神可能敵人劈來兵器沒有避開或是格擋,小命也就在那一瞬間的失神中沒了。

大戰之時,沒有比后方傳來喧嘩聲更致命的事情了,不管之前是什么心態的前陣,后方喧嘩聲就會心亂,心一亂軍官會停滯發號施令,驚疑不定的士兵沒有收到命令會有更多胡思亂想的時間,整支軍隊會在那一瞬間變得僵化和遲鈍。

軍事歷史上,大多數軍隊的兵敗如山倒就是從士兵內心驚疑不定開始,軍隊的意志堅強哪怕是處于劣勢都能支撐,唯獨是軍無戰心致使潰逃。

此時此刻的張沖內心里無比惱火,他是要送一場富貴給易揣等人,做好的君子約定是,城外戰事還沒有出結果之前,易揣就不該輕舉妄動,甭論是撤掉張氏涼軍的旗幟換上漢軍的旌旗。

很顯然的事情,易揣等人沒有將與張沖的君子約定當回事,導致的結果就有些嚴重了。

喧嘩聲指的是一種嘩然之后大量的人在議論和喊叫產生出來的聲音,發現金城旗幟變化的人,他們喊叫的是金城失守。

“全軍出擊,必須全軍出擊!”張沖在巢車之上張牙舞爪,嘶吼:“沖鋒,全軍沖鋒!”

張沖盡管是早就對易揣等人背棄約定有心理準備,但多少是帶著一絲的僥幸,認為既然送了易揣等人那么大的功勞,易揣等人多少是該有些感恩的心,可他還是小看了背叛者的無恥,也顯示出了自己的天真。

急促的戰鼓聲被敲響,索孚是第一個就率軍進行沖鋒的西涼武將。他是沖鋒在隊伍的最前端,一副睚眥欲裂表情地舞動著兵器,嘴中不斷嘶吼著:“殺敵!殺敵!殺敵!”

續索孚之后,多多少少是有其余的張氏涼國將校也發動了沖鋒,但更多的將校是留在原地發愣。

側翼的索孚帶著騎兵沖鋒,前陣也是涌出了張氏涼軍的步兵,這樣的動靜令處于攻勢狀態的漢軍多少是覺得意外,以至于漢軍的攻勢停頓了一下。

謝安收到前方匯報之時,兩軍的步騎實際上已經是絞成一團地拼殺,他的下一個動作是讓另一個蓄勢待發的騎兵軍繞開戰場入城。

兩軍的廝殺當然激烈,可是發動沖鋒并有心作戰到死的張氏涼軍真的太少,更多的張氏涼軍是內心遲疑,結果是前方的張氏涼軍在與漢軍交戰,后方的張氏涼軍卻已經出現潰逃現象,本陣的張氏涼軍有得要向前有的要后退,看上去張氏涼軍就是一團亂糟糟的模樣。

脆弱到不行的張氏涼軍,他們遭受狠狠一擊的是易揣親率本部從金城沖了出來。

易揣完全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心態,出城之后就是采取攻擊,本人是直取張沖所在地而去。

金城先是莫名其妙地失守,里面更是沖出叛軍,今時今刻就算是再有拼死意志的人,也會懷疑自己那么做有什么價值。

處于巢車之上的張沖看著聽命沖鋒的部隊被漢軍擊垮,再看叛軍從后面攻擊導致己方部隊的兵敗如山倒,他多次拿起佩劍擺姿勢要自刎,每一次都是拿起來又放下。

“降……”張沖最終還是沒有自刎,他嘶啞著嗓子:“投降,下令偃旗息鼓,投降!”

所謂的偃旗,就是將戰旗傾斜著垂下。對于一支軍隊來說,戰旗下垂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罷戰。

息鼓就更好說了,自古就有擊鼓助戰的說法,為的就是激昂士氣,鼓聲停止就是戰斗停止,交戰狀態下的鼓聲停止又沒有響起鳴金聲,士兵或許不了解狀況,軍官卻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張沖并不怕死,他其實是抱著必死的心態率軍出城而戰。他不自刎是想要暫時活著,擔憂漢軍會在張氏涼軍投降之后坑殺戰俘,而漢軍坑殺降俘是出了名的事,光是冉閔在并州和朔州坑殺的降俘就超過三十萬。他知道活著的自己才能為投降后的張氏涼軍爭取活命的機會,既然最后的反擊沒有取得預料的成果,那就該為那些被自己辜負和拖累的將士多想想,所以暫時真的是死不起。

偃旗息鼓后的張氏涼軍徹底失去戰心,一個又一個地丟棄兵器,他們或是跪倒在地或是愣在原地,等待接下來的命運。

易揣帶著騎兵快速向將旗的位置馳騁,由于沒有遭遇反抗會有功夫想些事情,一直都在猶豫是該直接殺掉張沖或是俘虜,等待真的來到將旗附近又看到巢車之上的張沖,內心里已經有了主意。

說是心狠手辣也罷,說是羞恥無臉相見也好,背叛者通常不希望被自己背叛的人活下來,易揣拿起了弓并搭上羽箭,咬牙就要松開射出之際,一陣轟鳴地馬蹄由遠而近。

崔軒又再一次處于沖鋒的矛頭位置,他們本來是要入城,中間得到新的命令,是謝安親自下令由他們來敵軍核心位置,享受俘虜敵軍主將的榮耀。

“那個誰,你想干什么!?”崔軒的嗓門很大,老遠就惡狠狠地盯著易揣,一段大聲的喝問之后,靠近了滿是威嚴地盯著,說道:“已經投降還引弓待射,想做什么!”

易揣臉上是青了又紅、紅了又白,最后是放棄射箭,不知道是尷尬還是什么,抽搐著臉頰無聲對崔軒抱拳行禮,說道:“在下易揣,與征西中郎將有約,特獻上金城。”,他本來還想說是獻上張沖用意增加功勞,后面卻賣了崔軒一個好。

崔軒抱拳回禮,沒有多與易揣說話,是帶人來到巢車之下。而這個時候張沖已經下了地。

“將主有言,大漢征討西涼是為金甌不缺。”崔軒看著眼前這個一臉平靜的老者,稍微昂了昂下巴才繼續說:“張太守負隅頑抗是各為其主,臨陣不敵下令投降不失理智。同族相伐是為不幸,切勿再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張沖看都不看靠近過來的易揣,拱手向冀州的方向行禮,嘴中說道:“漢王乃是當世雄主,于胡虜之手拯救萬民于倒懸。今不臣以螳臂之力擋車,錯皆在不臣一人,與金城百姓無關。麾下將士亦是在行不臣軍令,罪皆在不臣一人。”

崔軒左右看了看,不少人是露出不忍的表情,更多的是神情呆滯,本來還想表現一些戰勝者的驕傲,后面咳了幾聲對張沖問:“張太守可有坐騎?”

張沖點了點頭,麾下前來戰馬,他翻身騎跨上去,轉頭看了看黃河北岸,仰頭之后兩行清淚流下……

,章節目錄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章節目錄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