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587章:金城之重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7章:金城之重要

第587章:金城之重要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21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第587章:金城之重要

第587章:金城之重要

兩軍交戰首重士氣,可以在大舉交鋒之前先獲得小勝,必然是會讓己方將士增添底氣,接下來的戰斗中有了心里的那股氣,打起來也才會奮勇爭先。

“唔……”張沖頷首道:“斥候探知,除城外這股漢軍前鋒外,離金城最近的漢軍尚有三十里以上。”

易揣臉上出現喜色,想說什么的時候,那邊張沖又接著往下說。

“既要挫挫銳氣,必要使用強軍!”張沖看似沒有理會易揣的欲言又止,對左右吩咐:“著索孚率領本部出城而戰,若敵軍龜縮防御,或是敵軍撤離,不可追擊太甚。”

索孚與謝艾很相似,都是張氏涼國儒將的代表,家族本身亦是張掖的望族。他手里的部隊是從西域調回,吸納了不少西域的騎兵。

東面的城門大開,一名身穿白袍套著黑甲的中年人一馬當先而出,身后一騎是扛著“索”字將旗的扛旗官,再其后是一溜串的輕騎兵。

鐘興看到張氏涼軍打開城門沖出騎兵,再看到敵軍將旗,向左右問:“此將,何人?”

王永答道:“應該是張掖索孚?”

張氏涼軍出城,絕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全部出去。先行出城的騎兵是突到空地進行緩速游弋,是在讓戰馬熱身的同時,也是在等待后面的袍澤出來。

漢軍作為回應是敲響了“轟隆”作響的戰鼓,不一會兒就有部隊出了正在建造的營盤,于營盤前方空地進行整隊。

“不愧是橫掃諸胡的強軍,反應盡是如此迅速!”易揣向張沖建言:“索將軍本部僅有五千,不如末將率領本部亦是出城,可為其掠陣?”

張沖盯著易揣看了看,后面是點頭:“既然易將軍有此心,本太守自然應允。”

易揣得到同意立刻轉身興沖沖就走。

在易揣離去之后,一個文士蹙眉對張沖說:“主上,既然知曉易揣懷有異心,為何不一舉拿下,或是解除兵權?”

張沖的家族是金城的地頭蛇,不是那種初來乍到的新上司,城中耳目眾多之下,某些人的小動作哪怕是無法拿到證據,可總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不怪他。”張沖略略蕭索地說:“國家態勢艱難,又有強敵前來侵犯,各家尋找后路實為理所當然。本將雖為城守,卻無獨斷專權之權柄,他們懷有異心,沒有掌握證據又能徒嘆奈何?”

文士低低嘆息了一聲。

現在張氏涼國掌權的人是張祚,而張祚并不是一名賢明的人,相反是心胸狹隘和睚眥必報。

張沖是金城太守沒有錯,但金城張氏一族并不是張祚的那個陣營,張沖更不是張祚的心腹,之所以還能好好當這個金城太守,無外乎是張祚知道張沖一家在金城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城頭之上很快響起了戰鼓的敲動聲,是在給出戰的張氏涼軍進行鼓氣,也是進攻的信號。

索孚的本部是花了接近兩刻鐘的時間才全部出去,他們還需要耗費一點時間來進行整隊。

易揣是緊隨在索孚所部之后出城,出去后也沒有與索孚所部合流,是分為兩批,一批進入甬道,另一批則是遠遠地跟在索孚本部后面。

漢軍是在距離金城六七里之外扎營,去除掉金城城墻外圍的工事,雙方中間的空地該是有五里左右?

“那山包之上必是漢軍將領。”索孚抬手所指正是鐘興所在的位置,他對左右說道:“分出人手前往,不能生擒便殺掉。”

處于山包之上的鐘興等人很快發現有敵軍脫離大隊向自己而來,他們當然不會傻乎乎留在原地,翻身上馬之后向本部大軍馳騁。

鐘興不在本部,率軍出戰的是謝子瑜這員校尉。

“將軍?是否派人……”

“不,此時不宜輕舉妄動。”

易揣沒那么傻,眾目睽睽之下派人去接觸漢軍將領。他瞇著眼睛觀看已經在向前推進的漢軍,又回頭看向城樓,拿定主意要么不動,要么就一舉定乾坤。

漢軍出動的是步騎結合,步兵排成方陣穩步推進,騎兵在左右兩翼緩速而行。他們的正前方是看去沒有什么陣型的張氏涼軍,雙方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拉近。

一陣號角聲突兀地被吹響,索孚所部在一剎那一分為二,看著是西域騎兵被派出去嘗試攻擊漢軍左翼,本部則是一直與漢軍保持距離。

西域那邊的人種非常復雜,有金發碧眼的白種人,有黃皮膚黑頭發卻褐色眼眸又五官鮮明的黃種人。后一種雖然是黃種人,可是與中原人卻相貌區別很大,普遍是存在高鼻梁的特征,算起來是屬于西亞人種(也就是后世阿1富1汗人的相貌)。

“嘰哩哇啦的,一看就是西域賤種。”謝子瑜揮著手:“解決他們!”

出戰的漢軍其實只有三千人馬,左翼騎兵得到命令立刻脫離軍陣,徑直向著攻來的西域騎兵沖鋒而上。

說嘰哩哇啦,是西域騎兵在沖鋒的時候會用各種語言喊話,語種多了自然就亂,還會不斷耍著手里面的彎刀,一些自覺馬術不錯的西域人,他們更會像耍雜技似得在馬背上,做各種花俏但其實沒什么意義的動作。

“風、風、風,大風!”

“射!!!”

漢軍有騎弩,每戰必先以騎弩開道,喊那口號則是出于劉彥。

老謀子有拍過一部電影,還是華夏歷史上首部投資過億的里程碑,不談里面的劇情和演員演技,要說吃瓜觀眾印象最深大概會是里面的秦軍射箭口號。

劉彥當然知道“風,大風”是老謀子設計出來,可聽著的確威風,再來是有協調射手的效果,也就在軍中進行推廣。

五百弩箭經過半空的一段飛躍,下雨一般地落了下去,口中不斷“嘰哩哇啦”瞎幾巴喊的西域騎兵前段,中箭的人和馬發出了痛苦的各種聲音,各種人仰馬翻也在上演。

“漢軍,沖鋒!”

“嘿!”

形成鋒矢陣的五百漢騎,沖鋒在前的騎士將手里的騎槍放平,緊隨其后的騎士則是換成騎弓放箭。

西域騎兵不是第一遭遇華夏文明建設起來的軍隊,他們本身就是被張氏涼軍征服才會為其所用。要說西域的軍隊有什么特色,大概就是馬賊式的交戰習慣,說白了就是遇弱兇殘,遇強則慫的一逼。

八百左右的西域騎兵,他們被迎頭的箭矢不斷射,沒有接觸漢軍之前就完蛋一百多人,聽漢軍那整齊劃一的戰號,再看迅猛的沖鋒姿態,二話沒說就是化整為零,簡單的說就是分散逃竄。

“賤種就是賤種,不堪一擊。”謝子瑜話是那么說,看著卻不顯得輕浮,他下達新的命令:“右翼騎兵脫離本陣游弋,步兵穩步向前。”

受于劉彥的影響,漢國一直是有種漢人至上的理念,尤其是以軍方受到的影響最深,對于異族普遍是存在一種蔑視的心理。

瞧不起異族有好有壞。好處是能夠打從內心里在直面異族的時候一點都不發怵,還會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能夠分分鐘教異族怎么做人。壞處也是相當明顯,會形成一種狹隘的思維,大意的時候也會吃上大虧。不過總得來說,培養本民族傲氣是好處多于壞處。

擊潰了西域騎兵的漢軍,他們并沒有對潰兵進行追擊,是稍微迂回一下靠近索孚本部。

索孚對于本方的西域騎兵不堪一擊似乎并不覺得意外,唯一覺得可惜的是漢軍竟然沒有追擊。他本來的打算是,一旦漢軍追擊潰逃的西域騎兵,會立刻率軍撲上去。

“漢軍沒有想象中的張狂。”索孚瞧見左右兩翼都有漢軍騎兵在游弋,正面又有漢軍步卒穩步推進,低低嘆了一聲之后,大吼:“全軍撤退!”

另一邊,張沖將戰場局勢盡收眼底,看到索孚率軍撤往城池,又看漢軍停在原地并未繼續迫近,同樣是低低嘆息了一聲。

“傳聞漢軍驕縱不可一世,卻是所傳有誤。”文士叫黃彥,屬于張沖幕僚,說道:“主上,索將軍僅是讓那些西域人一探便撤回,是……保存實力?”

“敵軍絲毫沒有破綻,除非我軍大股而出,否則難以占到便宜。”張沖現在比較注意的是:“原以為易揣會接機抵近,試圖與漢將聯系,沒想到沉得住氣。”

易揣率軍出城,所部根本就沒有離開城池周邊的工事太遠,僅是在索孚率軍撤回時做出協同。

黃彥又說:“既然易將軍出城,不如主上命其待在城外工事固守?”

“命其待在城外,工事會為其掌握,城門把守之權是否要交出?”張沖緩緩地搖頭,對旁邊的傳令兵下令:“命易揣本部留守甬道,其為副將卻該回城跟隨本太守左右。同時通知索孚,其部不必回城,本人亦是接手城外工事指揮之重任。”

黃彥眼睛一亮,問道:“主上是要打草驚蛇?”

世家政治,只有掌握兵權的世家子才會有話語權,沒有了軍隊就等于是失去了利爪和牙齒,沒有世家子會輕易將手中的軍權交出去,易揣當然也不例外。

易揣的做法很干脆,當做沒有接到張沖的命令,帶出城多少就領回多少,見張沖之前也想好了措詞,沒想到的是張沖根本不提那茬。

某的行動肯定已經敗落,以張沖習性沒有掌握切確證據只會提防而不會動手……易揣站在張沖身后,對張沖時時刻刻帶著護身武士早就洞察,他看著張沖的后腦勺:君子可欺之以方,主要某不被抓住證據,張沖再是憤怒也不會發作。

有一句話叫牽一發而動全身,金城之內對漢軍暗通款曲的又不止是易揣一人,這一點不止是易揣清楚,身為主將的張沖肯定也有察覺。那么除非是能夠一次性搞定,并且是沒有留下后患,比如殺或擒涉事者之后下面不會生亂,要不然真的是只能忍下來。

雙方進行一次試探,死掉一兩百個西域人就結束。

在后面,鐘興當然不會去攻城,他是等待營寨建立起來,散出大量的騎兵隊伍,是偵查金城周邊,亦是襲擾附近非本方。

在四天之后,謝安率領本部主力抵達營盤,全軍進駐之余,親自過問情況。

“城池四周工事密集,敵軍于工事進駐不少守軍。”鐘興對于金城周邊的情況是事無巨細為謝安述說了一遍,后面才算是講其它:“晉興郡以及廣武郡亦是發現涼軍大量匯集。”

張氏涼國的都城是姑臧,它距離金城僅是四百里不到,張祚以及張天錫目前都是在姑臧,從西域返回東方的張氏涼軍主要匯集點也是在那。

晉興郡和廣武郡并不是張氏涼國多么重要的郡,城池數量之稀少僅有三個,恰恰就是因為這樣才會顯示出金城的重要性。

對于張氏涼國來講,金城是一座不能丟失的重鎮,一旦金城失陷,入侵的敵軍就該是面對一馬平川的平原,等于是張氏涼國的都城姑臧東面無險可守。

在劉彥崛起之前,石羯趙國多次入侵張氏涼國,雙方的拉鋸是在關中,石羯趙軍僅有的一次逼近金城,是讓張氏涼國發狂集結重兵向東,從這里就能想象得出金城對張氏涼國是多么重要。

漢軍躍過金城向更西邊探查,是發現有張氏涼軍正在大舉集結,但具體數量其實并沒有掌握。

以漢國情報系統對張氏涼國的了解,西域方向的張氏涼軍是在不斷向東抽調,大量的西域人也是被強迫往東參戰,那么就能夠判斷張氏涼國是要集全國之力抵抗漢軍的入侵。

一戰而定局勢,要是能夠辦到自然是最好,尤其是對多線作戰的漢國更是這樣,謝安是個胸有韜略的人,能夠分得清孰輕孰重。

“既然金城易守難攻,索性就不攻了。”謝安的話是讓中軍大帳的人都齊齊一愣。他讓幕僚將山川輿圖鋪平開來,以非常平穩的語氣說:“我軍僅有八萬不到,金城有接近十萬守軍,金城后方有涼軍在不斷集結。本將要先攻集結之曠野涼軍,看金城守將是何反應。”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