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535章:堪憂的征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5章:堪憂的征途

第535章:堪憂的征途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27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使用正常的貿易手段從林邑國和扶南國交易糧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之前東晉小朝廷無有缺糧之虞,正是能夠從南亞獲取廉價的糧食,糧食貿易最興盛的時候每年的交易額超過百萬石。

不止是東晉小朝廷有從林邑國或是扶南國貿易糧食的歷史,更早期的時候孫吳就知道西南半島不缺糧食,孫吳每年也是會從林邑國或是扶南國購買大批的稻米。

要清楚的知道一點,東漢末年時分,交州刺史是所有諸侯當中最富有的一個,可惜的是士燮所待的西南和中原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再來是沒有多少適用于海航的船只,問題是哪怕這樣都還能運輸不少糧食交好當時的荊州和揚州。

交趾這片地方盛產糧食是在西漢就被發現的事實,西漢當時一直向西南半島擴張,為的就是在清繳嶺南三郡的時候獲取足夠軍糧。西漢的軍隊在西南半島的擴張遭遇到的只是自然環境的限制,除開氣候之外還有那條連綿千余里被稱呼為長山的山脈。

西南半島不缺糧食的事實不知道是為什么被中原王朝忽視。這種忽視是到了什么地步呢?到了明初時期,胡惟庸用占城的稻桿蒙朱元璋說是天賜祥瑞。到了野豬皮的“我大清”康熙年間,還有官員拿南洋的稻桿來謊稱祥瑞。會發生這種事情非常操蛋,只因為南洋的稻桿要比華夏大地更粗更大,偏偏那些皇帝都忽視了稻穗結果的多寡,只去看稻桿了。

身為漢國的將校,伏偉卻是將和平方式的貿易想都不想直接無視。

現如今的漢國軍事力量無比強盛,面對不服直接就是開干,對上兇悍的胡虜都沒有慫,跟著西南的那些土著怎么可能會慫。

“孫吳與偽朝,疆土被蠻夷侵占,竟然能忍下來?”伏偉表示不能忍:“大漢不是孫吳,更不是偽朝,斷然沒有委曲求全的道理!”

袁芳長久沒有回去主大陸,僅僅是知道一些只言片語的信息。他所知道的是,漢國現如今還在多線作戰,北方與石羯趙國和慕容燕國已經打了六年,南方清剿各地的戰事也沒有停止,似乎關中也在進行開戰?

孫吳會慫,是他們面對強盛的曹魏軍事壓力,很難在西南半島大舉用兵,國內的青壯大部分常年當兵,缺失勞動力又想獲取西南半島的廉價糧食,無視掉林邑國是叛臣自立,也選擇性忘記扶南國長久不朝貢的事實。

東晉小朝廷的境遇與孫吳差不多,北面有強大威脅,國內世家當道。兩者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東晉小朝廷將中原說丟就丟了,西南半島些許疆土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夠享樂,咱就窩著不想去光復什么失地。所以了,不管是西晉還是東晉,當之無愧就是華夏歷史上最大的污點,不止是首創胡人統治中原的歷史,還有國家艱難時刻的享樂氣氛和不思進取。

“本將決議……”伏偉瞅了瞅外面的雨勢,捏了捏下巴,說道:“以海上艦隊優勢,首先對沿海展開攻略。”

武定肯定道:“蠻夷沿海村落不少,幾個重要城池亦是靠近通海河流。”

現在的華夏南方,水系交錯縱橫,導致的是水線交通比陸路交通方便。

西南半島比華夏南方的水系更多,內陸連接海洋的河流就更多。因為西南半島植物茂密的關系,大船自然是難以深入內陸,可是小舟并沒有太大的限制。

“若是如此,應當進行一些必需的準備。”袁芳是降將出身,覺得不妥也不敢多言,但一些話不得不講:“此地常年多雨季,時常處于濕潤氣候,鐵器極易生銹,皮革遇水也會膨脹腐爛或是發霉。再則是,密林多蚊蟲和毒物。”

說起來可能有點搞笑,但在西南半島使用青銅還真的比鐵制品合適,有鑒于此東晉小朝廷在交趾的駐軍常年特地準備了一批青銅兵器,能不選用鐵甲和皮甲的時候也絕對不穿。

艦隊已經開始在卸貨,看忙碌的士卒少有身穿鐵甲的身影,一眼看去也就是身穿夏季戰袍。他們卸下的貨物中,中草藥占了絕大多數,除此就是大量的藤甲。

西南半島的防具使用藤條制品最理想,查閱西南半島歷史的話,甭管是什么國家的軍隊,列裝最多的就是藤甲,像是竹槍之類的也是列裝主流。他們不使用鐵甲并非單純的列裝不起,西南半島雖說不是亞洲最大的鐵礦出產地,可是并不缺乏鐵礦,是像袁芳所講的那樣,沒有良好保養手段的時候,鐵制品生銹是一個大難題。

防止鐵制品生銹有很多方法,簡單一些的就是涂上足夠的油脂,以現代的生產力油脂當然不會是問題,可是以現在的生產力……人吃的油都不夠了,怎么可能用來大量保養鐵制品。

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冶鐵手段,因為鐵容易生銹被稱呼為惡金,對于美金……也就是青銅不會生銹感到無比滿意。當然了,以當時的冶煉技術,青銅冶煉是發展到了頂峰,作為新鮮物的鐵則是存在太多的問題,例如作為兵器太脆太斷折。結果秦軍一統六國期間依然大部分使用青銅兵器,鐵制兵器還得等冶煉技術發展成熟才成為主流。

袁芳后面發現南下艦隊是有備而來,攜帶物質中除開一些治病的草藥之外,像是一些薄荷、除蟲菊、逐蠅梅、驅蟲草還真運來不少。

許多植物天生就有驅除蚊蟲的作用,像是很多貴家公子哥喜歡攜帶香囊,不是他們娘化掉,是香囊中有能驅除蚊蟲的植物,以存放薰衣草以及茉莉花在香囊最為上檔次。更奢侈一些的則是進行衣服熏香,不是腰間挎著一個香囊。

袁芳還發現一點,南下的軍隊準備了大量的藤甲,看款式卻是有些眼熟?

“征剿巴蜀和南方地方豪強的繳獲。”伏偉見袁芳驚訝多少是有些得意:“南方適合藤甲,不是嗎?”

別以為藤甲的制作成本不高,要是精良的藤甲實際上價值上并不低于皮甲。制作藤甲需要挑選合適的藤條來編造,再來是需要一再地經過桐油煮煉,制作的時間周期并不算短,并且有十分怕火的明顯缺點。

登陸部隊進駐比景,三天之后雨勢停止,天空卻是依然顯得灰蒙蒙。

“此地與朱崖洲相距五百余里,朱崖洲那邊風和日麗,此處卻是如此。”伏偉已經考慮到一點:“從朱崖洲到交趾僅是需要一天的航程。這邊氣候惡劣,看來日后屯兵應當選在朱崖洲。”

其實說一天并不正確,看得是什么風向,季風正確的時候會很快,要是風向不對使用人力船槳則要耗費更多時間。

不過,伏偉有一點說對了,交趾這邊動不動就下雨不說,昆蟲也遠比朱崖洲那邊要多,相比起來朱崖洲更適合作為屯兵地點。

“這里,這里、這里……”武定不斷點著山川輿圖的一些位置:“皆是可以讓戰船抵靠岸邊的地點。”

山川輿圖是晉軍的軍用地圖基礎上,漢軍進駐之后再進行必要的核實勘探,目前的山川輿圖被證實正確可靠。

“水源方面無憂,需要注意的是道路不一定準確。”武定苦笑說:“這邊的植物生長速度非常快,哪怕是開辟出道路很快也會重新長滿植物。”

伏偉在不斷點頭。他沒有叢林作戰經驗,連帶南下西南半島的漢軍其實也沒有,還需要交趾這邊的駐軍協助,也就看向了袁芳。

袁芳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連忙保證:“職定會盡心輔佐。”

原先東晉小朝廷在交趾的駐軍并不多,尤其是漢軍南下之后,小朝廷更是將兵力都調到揚州,大陸本土的軍隊都被大部分抽調,像是交趾這種看著無關緊要的地方更不需要留下多少兵力。

漢軍進軍交趾后,當地的千余進軍很是干凈利索地投降。這一次袁芳會帶至少八百人隨同伏偉出征。

灰蒙蒙的天氣之下,準備妥當的艦隊拔錨出發,他們出了比景灣是直接向西面而去,剛剛出發沒有多久天空又開始漂下細雨。

“春季的時候,風向適合西下,到了夏季風向會呈現多變。”袁芳還是第一次踏上漢軍的戰船,他對這種有異于華夏樓船體系的戰船非常陌生,多次巡視觀察下來必須承認這才是海上用船:“我軍的戰船全是四桅,風向有利的時候一天可以在任何地點登陸。”

系統出產的戰船比較傾向于歐羅巴體系,要是辨別年限該是公元一千年左右的產物。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于華夏文明的船只,歐羅巴的船只體系比較適合于海航。

漢軍艦隊與東晉小朝廷交戰的時候,內河作戰并不能發揮出系統戰艦的優勢,另外漢軍也沒有合格的艦隊指揮,漢國完全是依靠數量堆死了晉軍水師。

東晉小朝廷已經滅亡,漢國接收了小朝廷的水師,是連船只和水軍將士一塊打包接收。

實際上漢國目前還沒有完全消滅南方的抵抗勢力,導致那些晉軍降兵的整編進程并不快速。劉彥決定派出艦隊到西南半島劫掠……呃,開疆拓土之后,事急從權地有選擇先吸納一些善于水戰的降將。

王龕現在就是伏偉的副將,他在漢軍的軍職是偏將級別,專門負責的就是南下艦隊的協調。所以伏偉雖然是指揮官,但實際上對艦隊編組什么的并不熟悉,真正干活的人是王龕。

除了王龕之外,早先在“三郡之戰”中投降的李邁也被轉調海軍。

李邁將會是第二批次的南下指揮官,事情沒有變動的話,第二批南下的會是被整編的原晉軍水師將士。

應該說,漢國是打算全面接納懂得水戰的晉軍將校,原來的晉軍水師將士也會大部分整編,不但是用于西南半島入侵之戰,還要依靠他們在南洋眾多島嶼進行探索和開拓。

伏偉現在是發愣地看著天空一道光柱,那是從烏云直接投下來的陽光,因為只有一道的關系,看著很像是通天的通道。

在海面上會比陸地上看到更多的奇景,不止是因為視野遼闊,還因為海面上的天氣比陸地更多樣化。

正是因為視野太寬廣的關系,伏偉不止是看到光柱,還能看到像是被用刀切出來的天空,比如他們的頭頂上灰蒙蒙,遠處卻是一片的無云藍天。

“再航行一二十里,會到這個地方。”王龕的手點著地圖上標記為一個島鏈的地方:“這片島嶼有一個大島和數十個小島。地圖要是沒有出錯的話,大島的西側有一處天然港口可以停靠。”

他們才剛剛離開比景灣兩個時辰左右,雨卻是越下越大,似乎風也大得有些過份,為了安全起見需要找個港口暫時停靠一下,那么那處有天然港口的島嶼就是一個好所在。

那個島現在無名,現代起名為昏果島。這個島上面大部分地區是平坦地形,北面與東面是斷崖地形,西面有一處海灣,南面卻是一片沙灘。

風大雨大,戰船搖晃得異常厲害,操作船繩的水手不得不系上安全繩,免得被拍來的海浪給弄下船。要是在這種天氣下從船上落水,水性再好沒有得到及時救援肯定也要被海水吞沒。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海上天氣惡劣的時候是多么可怕,那是一種腳下搖來晃去讓人站不穩的窘境,一眼看去到處都是洶涌的海浪,天空還不斷地閃電雷鳴,膽子小的人就該直接精神崩潰了。

船艙不斷傳來的嘔吐聲讓伏偉的胃開始有點造反的跡象,他蒼白著臉龐不無擔憂地說:“這樣搞下去,入侵恐怕是無法進行。”

王龕比伏偉更懂,士卒無法適應,嘔吐之后身體肯定是要虛弱,不適合作戰是一方面,接下來就該是疾病爆發的高峰期。

“這見鬼的地方……”伏偉說著卻是撐不住了,彎腰就是一陣嘔,滿眼冒星星斷斷續續地說:“必須將那些仆從軍投送過來,尤其是適應海航的倭人……”

小說網址:/html/152/152619/53447872.html

干凈無彈窗廣告的站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