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516章:博弈無處不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6章:博弈無處不在

第516章:博弈無處不在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08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生而有種對于權貴來講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要是掌握權力的人無不是希望子孫后代也能如同自己一樣,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先是講血統的優良性,再以制度進行固化。(比奇屋逼qiwu的拼音)

想要達到生而有種的目標并不困難,實際上只要將知識進行壟斷就可以了,偶爾再接受極少數的人進入自己的階層,粉飾一下必將世世代代享受權力,

桑虞說要搞一套擇才選能的制度,類似的制度早就有了,比如先秦的唯才是舉,到西漢和東漢的察舉制,又到曹魏時期的九品選官法,以上這些制度也就大爭之世的唯才是舉給了平民百姓冒頭的機會,余下皆是和平民老百姓沒什么關系。

唯才是舉,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那么什么才是有才能的人呢?以大爭之世的諸多例子來看,當時不識字只要有一項特別的才能也算是人才,諸如雞鳴狗盜之輩。但唯才是舉,其實舉的還是識字的人。

紀昌該是知道桑虞所謂的擇才選能是怎么回事,特意中斷話題估計并不是那么認同。他并不是平民老百姓階級,要算起來是算寒門。而寒門實際上也比平民老百姓要好上非常多,區分的關鍵就是識字。

歡宴有終時,眾人離去和撤去案幾等器具后,劉彥問了一下,時間已經到了丑時兩刻(夜間一點半)。他的寢帳就在后方,走個幾步也就到了,卻是像在等待什么人似得,安坐在原位閉目養神。

紀昌并沒有讓劉彥久等,離去片刻就來求見。

“就知道泰安要來。”劉彥笑著讓紀昌找個位置坐下,問道:“可是關于子深的擇才選能之法?”

“王上洞若觀火。”紀昌恭維了一句,才說道:“右丞相確實是有了一套擇才選能的思量。”

自古以來能夠搞出一套制度的人都不簡單,學貫古今幾乎是必備,要對社會有很深的了解,對于當代精英階層有什么述求更是必須,再來就是對國家現狀也該掌握。

經過紀昌的介紹,劉彥聽著好像有些那么不對味,桑虞搞得那一套是以唯才是舉為基礎,再結合察舉制和九品選官法,很像是對已經出現的制度進行整合。

“也就是說,定下日期公開擇才選能,有才者不問出身可以自薦,到各自學府接受考試,通過的人由縣、郡、州,一直角逐到中樞接受寡人的親自考核?”劉彥多少是有些震驚,那一套雖然還沒有完備但根本就是科舉制度:“子深是有心了……”

科舉制的雛形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到了楊堅代周建立隋國之后成為官方制度,由楊廣更進一步的規劃。

楊隋一朝科舉制的出現是為了遏制門閥和世家對官場的壟斷,給大族、地方豪強、寒門躋身官場的機會,受限于教育不普及的因素,實際上與平民老百姓的關系依然不大。是要等待到了兩宋時期識字率相對較高,科舉制才惠及富庶百姓之家,沒有點資本的人依然是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畢竟讀書也是需要資本的。

“王上,如今有才之人,何人不是身家頗豐?”紀昌看到劉彥神情奇怪,略一想就想起了曾經聊過的話題:“百姓求學無路……”

劉彥不是沒有想過要搞什么教育普及化,但也只能是想一想。

教育并不是那么好弄,由國家來搞學府只要有錢就夠了,但師資卻是一個大問題,再來就關乎到教材,更為關鍵的是……不管國家還是百姓都承受不起脫產者。

事實上就是這樣,什么都依靠人工的時代,任何的勞動力都顯得彌足珍貴,百姓之家下至幼童上到老者,不分男女老幼都是需要干活。

由國家來養讀書人,也就是對求學者衣食住行負責,再對學子之家進行一些補貼,這樣的政策是可以鋪開教育,但在任何國家都承受不起。

漢國目前多少軍隊就意味著有多少脫產者,隨著修生養息的國策已經快成為現實,再次裁軍都被提上日程,既然都要裁軍讓民間有足夠多的生產力,怎么可能還會自行制造出不知道多少數量的脫產者。

“天下識字者寥寥,無不是豪強、大族、世家之人。”紀昌苦笑著說:“天下受世家之害久矣。”

這個就是劉彥苦惱的地方,不管是什么擇才選能的制度,目前受惠的都不會與平民老百姓有什么關系,能被挑選為官的也就那些群體。

“臣所優者,大漢將步小朝廷后塵。”紀昌也算是膽大,說道:“不如就安此現狀。”

漢國現在的情況其實還算不錯,為官者雖然依然是豪強、大族、世家出身的人,但平民百姓至少還有從軍改變命運的途徑,再則是確定擇才選能的制度后,利益集團必定抱團,文官勢力肯定也是要抬頭。

現在還不是讓文風鼎盛出現的時候,尚武好戰才是國家所需要,那么國家出現什么政策就顯得異常關鍵。

“維持現狀啊……”劉彥想了想也是該這樣,又說:“修生養息,絕不能使文景時的無為而治,有為而治則依賴于百官,監察百官成為首要之務。”

紀昌聽明白了,想要監察百官的話,漢國的御使大夫人選就該早早確定,然后是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御史也該補齊,再來就是廷尉府的事情了。

“臣舉薦庾翼為廷尉,謝艾可為御史中丞、王簡為侍御史、崔悅為監御史總署。”紀昌是斟酌了很久才有這些人選:“只是庾翼那邊……”

庾氏一族之前就提過,他們僅是留下部分族人,等待漢國光復長江以南就要乘船出海,以闔族之力攻打林邑國。

“寡人以為庾翼會欣然上任。”劉彥還是挺欣賞庾翼,包括庾氏一族敢于向外開拓。他笑著說:“闔族向外開拓,于大漢有一高官,不是對庾氏一族有利嗎?”

紀昌也是笑了,什么闔族向外開拓的事并不顯得稀奇,華夏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可不要太多,夏朝是怎么回事很難考究,可是光殷商末期就有相當多的家族向外奪地建國,多庾氏一族一個算不得什么。

御史中丞是駐在皇宮,侍御史負責彈劾中央和皇宮一切事,監御史是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們。

謝艾現在是武職,但人家卻不是一個只能當武將的人,他是儒門學子,有很高的才學造詣,為人謙和有禮,個性卻有剛直不阿的一面。他今次率軍攻克建康,爵位晉升是一回事,官職上也要有合理的安排,當御史中丞是一個很不錯的決定。

王簡在石羯趙國當過不少官職,最為頂峰時期是冉氏秦國的尚書令,應付起侍御史一職絕對是沒什么難度,紀昌舉薦他的理由也是非常簡單,他歸附漢國之后立場堅定,還能起到牽制桑虞那邊的作用。

崔悅是清河崔氏一族的族人,原先是在石羯趙國為官,官至司徒左長史、關內侯、新平相,石虎率眾遷徙之后轉投漢國,在漢軍克定冀州時清河崔氏出了不少力。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是同出一宗,追述起來要到秦漢時期,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陜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到了漢朝,崔業襲爵,居于清河。崔業的弟弟崔仲牟,則另居于博陵安平,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此即為博陵崔氏之始。東漢以后,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俱為山東望族,。

劉彥對紀昌的舉薦感到很滿意,漢國現在出現了不少利益集團,一些平衡肯定是要做,什么樣的人安插在什么位置就成為掣肘和平衡的關鍵。

“這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紀昌直言不諱地說:“王上治國離不開他們,只是不要形成惡性內耗才好。”

漢國現在的政局其實挺復雜,這個與劉彥光復漢家舊土的速度太快有關。因為地域的不同,出身門第上面的區別,概括下來大體是會分成兩個大派別,也就是北派和南派。

北派又分為世家與寒門,分為魏郡桑氏、博陵崔氏、長廣紀氏、東牟蔡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平原王氏、趙郡張氏、中山郭氏,等等不下于三四十個能為世家者。這些家族大多是在胡人統治中原時期崛起,僅有長廣紀氏、東牟蔡氏、長廣李氏、長廣騫氏是劉彥崛起才跟隨發展起來。

南派幾乎沒有寒門,除開呂議所在的江夏呂氏之外,無外乎就是桓溫、謝安、袁喬等等那些出身東晉小朝廷治下家族的延續。

對了,除了那些家族之外,還有一個武將的派別,大體上就是以冉閔、徐正、呂泰等等人為核心,像是桓溫和謝安也能算是武將派別的一部分。

漢國會這樣誰都沒有辦法,誰讓劉彥是崛起于微末,從長廣郡開始征戰,打下如今遼闊疆土。其實哪怕不是劉彥崛起于微末,早期身邊追隨的人也會形成一個集團,然后是隨著開疆拓土又接納進來無數個集團。

劉彥知道紀昌盡管說得直白卻是一點不錯,人分群體是永遠無法制止的事情,從原始人到日后不管社會發展成為什么樣,只要有人就會出現集團,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讓他們斗到損害國家。

修生養息不止是針對百姓,怎么去理清楚世家,又怎么去分配國家官職,諸如此類都是停止大型戰事之后劉彥該做的事情。

“王猛現如今是在何處為官?”劉彥可沒忘記這個丞相之才,得到答案之后又問:“政績如何?”

“先任豫州一縣之長,后調冀州渤海郡南皮,頗有建樹。”紀昌知道劉彥很刻意在培養王猛,知道劉彥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是想借自己的口來進行一些安排,也就說:“今歲查勘考核,可擔任一郡郡守。”

劉彥對世家的態度沒變,世家可以存在,但世家絕對不能勢大。教育普及很難辦,他只能是先培養出一批寒門,如曾經曹操做的那樣提拔起寒門士子抗衡世家子,過程中再建立起相關學府,為廣大平民求學打開大門,循環漸進地推廣教育。

“章武郡是一個不錯的郡。”劉彥口中的章武郡是與慕容燕國爆發戰事后的前線:“景略下一個任期就到章武郡吧。”

紀昌是左丞相,但職權傾向是比較偏于軍務,民政管理方面是由右丞相桑虞主導。

劉彥要安排王猛該找桑虞,對紀昌說及卻是有用意,想必紀昌也能猜想出來。

兩人這一聊,直接就是聊到黎明,紀昌離開王帳要回自己的大帳,走到半路卻是看到好像靜候已久的桑虞。

“王上談興甚佳?”桑虞的發簪和披肩之上有些許露水,彈了彈問紀昌:“泰安可還有精神,到虞帳中一敘?”

紀昌上上下下地看了桑虞很久,嘆息道:“子深,你太急切了啊!”

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非讓桑虞站了大半夜都要等到紀昌?無非就是擇才選能對于他們非常重要。

面對紀昌像是責備一樣的話,桑虞臉上含笑不出一語。

“子深想想當初追隨王上之時,再思量思量如今行事。”紀昌也算是仁至義盡,說道:“不要為家族所拖累。”

“雖有私心,卻不敢忘記國事。”桑虞以坦然的笑容回應,一幅問心無愧的模樣,說:“惠及萬民亦虞所想所愿,奈何現今難有作為,再則泰安也不想看到南方世家充斥朝堂吧?”

身為左右丞相的紀昌和桑虞站在道路邊上交談,士卒之類的人當然是看看也就罷了,身份足夠的人看到了卻是愣神頓住腳步,而后以各種表情離開。

也許是當街交談真的不好,再來是桑虞態度堅定,紀昌再困頓也只能是隨著桑虞而去。

兩個朝廷眾臣發生什么事很快就稟報到了劉彥這邊來,聽到消息的時候他正在拓跋秀的伺候中脫衣準備小憩,躺倒在床榻上閉眼之前說了句:“幸好是我,換做他人就該心憂如焚了。”

拓跋秀正要離去,聽到劉彥的話眨了眨眼睛……

手機用戶請訪問:ne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