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512章:小朝廷之亡(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2章:小朝廷之亡(五)

第512章:小朝廷之亡(五)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04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一件已經重復很多次的事情,建康城占地范圍真的非常龐大,導致的是城墻根本非筆直,是到了一些位置之后必須進行拐道,城門的布置也是根據城墻的形狀和位置來設立。

伏偉率軍來建康的路并不曲折,他們在穿過晉軍防線的時候甚至沒有動什么刀柄兵只因為防線的晉軍受背后門閥與世家的指示投靠了漢軍,而這個時候王羲之還在向攝山的路趕。

東晉小朝廷這艘船已經破的千方百孔,時時刻刻都有跳反的世家出現,以至于局勢演變成小朝廷不止是要與漢軍為敵,還要承受不斷的反叛,那是世家政治所帶來的惡果。

事實世家真的不會忠誠于除了家族之外的誰,一切都是以本身的利益為出發點,事態嚴重到了一定地步保住家族利益才是首選,除此一切都處于可以出賣的選項。

有接近兩萬屬于漢國那一陣營的部隊出現在東城,這個消息對于被困宮城的人來講無疑是個噩耗。

建康的東面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一直是戰場,那里有著幾十里的防御縱深,更有十七八萬的晉軍駐守。有漢軍從東面而來,那么是不是可以說那邊的晉軍已經瓦解,甚至是王氏門閥也跳反了?

褚蒜子的悲涼在于,皇室僅是掌握了宮城一萬左右的戰力,褚氏七拼八湊也僅是湊出不到四千絕對可以相信的武裝,想要依靠那些力量突圍基本是妄想,再來是局勢一再惡化那些站在自己這邊的世家隨時可能會轉變立場。

“臣以為漢軍只是取巧來到東城,絕不是那邊的部隊出了問題。”李氏成漢滅亡之后,常璩在東晉小朝廷這里做了官,他說:“應當派出人手前去東面調遣部隊回來解圍。”

褚裒很想說人人自危之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像是桓氏門閥在之前也沒有顯露出造反的跡象,偏偏導演了這一出大戲。他覺得桓氏門閥可以那樣做,那么王氏門閥為什么不可以?可是這些話他不敢說。

他們這樣的爭執和吵鬧已經持續很久,外面是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傳回,內部卻是長久沒有能夠拿出主意,讓一直在旁觀的褚蒜子想著哪怕是一個壞主意都繼續這樣爭吵下去強。

在吵吵鬧鬧,又有人過來稟告,說是入了北城的漢軍已經向宮城方向推進。

“諸卿。”褚蒜子首次開口:“可愿隨哀家城樓一觀?”

甭管在場的人在想什么或是已經拿定什么心思,身為太后的褚蒜子邀請,他們都是愿意隨同前去。

東晉小朝廷的宮城是建立在東吳王室的基礎之,由于司馬一家子全面衰弱長久以來并沒有建造新的宮殿,甚至可以說也沒有進行過修繕,使得宮城看去像這個國家一樣顯示出破敗的氣象。

再小的宮城也小不到哪去,一種人等乘車的乘車和騎馬的騎馬,少不得是有人徒步,出了宮城核心大殿往北,穿過東林園來到大通門。

褚蒜子一路親眼所見,本該無肅穆的宮城變得無雜亂,隨處可見巡邏的衛士,再有是路倒斃了宮女和侍從,一些宮殿的大門是敞開,里面像極出現了擄掠,連帶原本還算秀麗的東林園也是變得一片狼藉,不少樹木是被砍掉。

現在不是講究什么排場的時候,褚蒜子可沒有一身華麗的章服,小皇帝司馬聃也沒有穿冕服,乘坐的車輛更沒有插什么天子節。

隨行的一幫人,他們穿著很亂,有身穿常服者,有身穿官服者,更多是一身的戎裝。以穿著的不同可以判斷建康生亂時是什么狀態,也是先后被請進宮城。

宮城的北面并不是作為居住區。大通門之外有一個同秦寺,再有大夏門邊的歸善寺,兩個寺院在建康的香火并不差。再往北有處雞籠山,那里是東晉小朝廷的陵園區,葬有東晉歷代的先帝,雞籠山北面是玄武湖。

站在大通門向北面看去,同秦寺的廟宇清晰可見,那里此時此刻并沒有什么人影,卻是也能夠從遍地的尸體和雜物看到也是經歷過混亂。

其實宮城的北面城門頗多,大通門僅是東林園的出口,其它幾處各自連接著外面的坊市,會有這么多的城門純粹是一些禮法所致,好像是干什么從哪個門進出一樣。

在同秦寺的東側有一條筆直大道,它連接著宮城和玄武湖,位于玄武湖東南側的是覆舟山。覆舟山邊有一條溪水,導致的是這邊橋梁頗多。

“雞籠山大火未止……”褚裒又扭頭看向西面,說道:“石頭城那邊依稀可見飄揚我軍旌旗。”

其實石頭城距離大通門非常遠,人的肉眼是能夠看到有旗幟在飄揚,可是看去已經是模糊到連顏色都難以辨認,哪能看出是屬于誰的旗幟。

玄武湖是建康城內最大的湖泊,其面積絕對整個宮城都大。往年突發大雨的時候,玄武湖是建康城內的一個災難,以至于東晉小朝廷耗費巨資不斷打造長堤,幾十年修建下來長堤總長度絕對有百八十里,一年是一年加厚加高,才算是讓玄武湖成為一個純粹的賞玩地,不再有什么禍害。

漢軍入城的區域是西川府,位于玄武湖長堤的西側,是在石頭城的北側。要是從地形來判斷,漢軍想要抵近宮城之前,說什么也該先將石頭城給攻占,要不然是會被截斷后路,才有褚裒著重講出石頭城依然在晉軍手的話。

謝艾此時此刻真的是在研究石頭城。

石頭城顧名思義是建立早,滿是石頭的基礎之,該處是建康城內的一景,山為石山,山腳有東側溪水、西側是長江。它海拔不高的山體是一個城的坊,居住有市民,長期也有駐軍。駐軍是為了監視長江動靜,本來有大型的軍事器械工事,等待漢軍在長江全面占優之后又增多,目前少說有數百八駿弩是對準了長江。

“不攻下這里的確不宜進逼宮城!”謝艾手里的地圖是桓云提供,看著有充分的原始特色,也是只描繪出大概,不會有什么數據。他將地圖卷起來,問道:“其有三千左右的駐軍?”

“三千駐軍是為了防備長江,現如今絕對遠不止三千。”桓云苦笑說:“本是要趁其不備搶先拿下,可是沒有成功。”

謝艾已經從桓云這里知道石頭城的駐軍是謝氏門閥掌控,關于謝裒病逝,謝氏將軍隊指揮權交給褚裒也已經確認。他其實還是搞不懂謝氏門閥究竟怎么想,除謝安效力于漢國之外,謝氏門閥到了現如今的態勢依然處處與漢國作對,真不是什么明智之舉。

四千漢軍和雜七雜八的三五千人抵達石頭城北側,從該位置看向石頭城所在位置,首先看到的是高聳陡峭的山體,石頭的色調為土黃色與紅歇色,峭壁之少有植物,看著也沒有向的通道。

“這邊不算石頭城區域,是北側荒山,僅有兩山包夾谷道內部有一條向通道。”桓云手指遠處石山,面有密密麻麻的晉軍身影:“將軍若是要攻取石頭山,需要繞道西籬門左近,是……”

西籬門是宮城的外郭籬笆墻其一處出口,這一道總長度逼近三百里的籬笆墻,它是建康城三道城墻的其一個,形狀可不是什么筆直,要是能攻總覽其實是一個扭曲的橄欖形狀。也是說,漢軍光是入了城還不夠,還要面對這么一道籬笆墻,而說是籬笆墻其實也不完全是,它的高度該有兩丈左右,墻面用籬笆保護,內在其實還是夯土結構。

恰恰是因為東晉小朝廷的極度缺乏安全感,要是讓漢軍以堂堂正正的姿態推進過來,受于地形限制在第一道城墻不知道該耗費多少時間才能攻克,入了城內也要面對數十萬的軍民再去攻打外郭城墻,算是打下外郭城墻還有一個不輸給第一道城墻的宮城城墻,真心不是那么好弄。

現在,東晉小朝廷受于局勢自行內亂,謝艾所率的漢軍沒耗費什么代價入了建康城,麻煩僅在于去拔除外郭城墻外還在抵抗的據點。

“留下一些部隊,余下隨吾前往西籬門。”謝艾深深地看了一眼地形險要的山體,內心里無的慶幸:偽朝內亂真的太好了!

想要前往西籬門的話,行軍路線是一片刻意被流出來的曠野,聽聞是專門用來給予踏青的地方。

謝艾親眼所見,東晉小朝廷盡管是偏居一隅卻從來都沒有忘記享受,這一點從路途的庭榭以及林園布置能瞧得出來。

外郭城墻之有把守晉軍,他們看到漢軍出現是敲響了警報大鐘,隨后是戰鼓聲連成了一片。

“墻守軍不少。”謝艾問桓云:“外郭城墻之內的動亂已經被平息?”

“不會如此輕易。”桓云回答得極為篤定:“該是褚裒動用世家之力,不敢調動郭城守軍。”

真實情況也如同桓云所講,褚裒根本不敢調動外郭城墻的守軍,除了真心是不想城防空虛之外,怕的是外郭城墻的守軍有漢軍內應,而對于宮城來講也是不允許不可信軍隊入駐的。

謝艾直接問:“桓閥主在郭城守軍可有安排?”

“自然。”桓云開朗地笑道:“介時將軍便會知曉。”

桓云唯一不太確定的是,發生了外圍城門的事件之后,那些安排的人會不會被清洗。

繞路用的時間并不是太多,途碰的僅是不成規模的亂軍,謝艾帶著部隊來到石頭城東側的石頭津,一眼看去眉頭皺得很緊。

石頭城的北側只有一個包夾的通道能,東側是有幾條通道,但坑人的是石頭津不但到處亂石,且是有很多流水縱橫。

“守軍……”謝艾是深皺眉頭,說道:“不止三千。”

石頭城方向,山體的峭壁邊緣可以看到布置了眾多的弓箭手,甚至看到安排了眾多的八駿弩。在山腳之下,守軍布置了多道拒馬和籬笆組成的防線,光是看布防的守軍不會低于一千。

正觀察石頭城的謝艾,他發覺動靜看向東南面,那里不知道多少人喊得震天響,看去人群顯得密密麻麻。

來人成份看去很雜,大多是民間裝扮,少數是身穿晉軍戎裝,打頭的旗幟面大大寫著一個“義”字。

石頭津的西南側是長江邊,人群是貼著外郭城墻而來,面的守軍并沒有攻擊人群,那么用膝蓋想也知道來人是站在東晉小朝廷一邊。

桓云看清打頭之人的相貌臉頰一抽,對謝艾說:“來人為殷浩胞弟,名喚殷康。另有郭氏、陸氏、朱氏等士族。”

謝艾對東晉小朝廷有什么大門閥和大世家是一清二楚,一些介于一流和二流世家的家族也稍微有研究,一聽來的是什么人也大概心里有素。

“沒想到司馬一家還有遺澤。”謝艾轉頭看向自己的副將,下令道:“騎兵沖散,不退則盡數殺之。”

命令下達,五百漢軍騎兵出動之下,轟鳴的馬蹄聲片刻之間被踏響。他們并不是直接沖向人群,畢竟人群是處于外郭城墻之弓箭手的掩護距離之內。

殷康是那個手里扛著“義”旗的人,年歲看著該是四十左右,他是一臉的視死如歸,邁步的同時在喊叫:“與賊軍拼了!”

要是了解東晉小朝廷世家的人,看著會發現有頭有臉的人基本是家族的次子或是庶子,絕對是沒有嫡長子之類的人物。

桓云對為什么會出現這么一些人心里極度有數,無外乎是沒有徹底爛透的世家還看重氣節,用無異于以卵擊石的代價來表現出家族氣節。他甚至能夠猜測出那些家族接下來會怎么干,等待這批送死的人真的死光了,也等于是他們所在的家族不欠東晉小朝廷,然后這些家族能心安理得的投誠漢國了。

老鐵!還在找""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易看小說"看免費小說,沒毛病!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