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233章:事情太大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3章:事情太大了

第233章:事情太大了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2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那可是漢旗,消失在中原大地數百年的旗幟。

曾經,華夏文明在那桿旗幟之下,北逐匈奴和南征百越,無數輝煌造就而成強漢。

在強漢的時代里,胡人只敢瑟瑟發抖,輕易不敢南下。發現敵蹤之時,張湯就敢喊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僅僅是帶著數百騎趕去西域,就地糾集西域各國的大軍與北匈奴鏖戰。班超數十騎就能夠席卷西域,于異國王宮斬殺國王而該國舉國不敢吭聲。

在漢旗飄揚的那個時代里,漢人尚武,有著近乎于是出自本能的自信,哪怕是到了國祚不振國之將亡的分裂時期,北方還壓著各胡,南方各蠻亦不敢輕犯。

漢旗消失之后,華夏苗裔的驕傲仿佛也隨著旗幟的落下消失不見,尤其是到了司馬皇室成為統治者之后,先是引入諸部胡人,后面又發生內亂致使胡人成為中原主宰,華夏苗裔從一個值得驕傲的族群,變成了任人宰割和野獸都不如的下等群體。

隨時隨地的朝不保夕,死后難有一抹黃土,更不用談及尊嚴,那就是絕大多數人長久來的生活環境。

“吼!!!漢軍!漢軍!漢軍!”

若說之前加入漢部得以有安身之地,可大多數人依然是內心彷徨,深怕剛剛尋找到的安身之所片刻之間失去。

漢部多次遷徙,某一段時間甚至是窩身海島,要說人們不擔心受怕絕無可能。

“我們的旗!”

遠遁遼1東,是沒有了十足殘暴的羯胡,但又來了一個慕容鮮卑,遼東真的會成為樂土嗎?

“是我們的旗幟!”

沒人知道為什么要征戰高句麗,大多數人也只是順從著,大抵是劉彥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多數士卒在征戰朝1鮮半島的征程中慢慢找回了自信,他們發現自己也不是那么軟弱,打起異族能跟教訓孫子一樣。

“君不見漢終軍……”

軍歌一人領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放聲歌唱……

從朝1鮮半島不斷找回武勇的自信,可他們總是覺得缺少了一些什么,尤其是劉彥公布二十等爵的制度,再到公民階層的出現,人們有了盼頭,可真的是缺少一種什么。

“……絕域輕騎催戰云!”

是真的缺少一種什么!啊!對,是一種底蘊,來自于血脈中那對驕傲的呼喊,一桿明確到可以令人拋下膽怯和懦弱的旗幟!

為什么總是說揭竿而起?那是因為會有明確的旗號!

知曉歷史的人有激動的理由,他們真不敢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漢旗招展,只能是盡情地大吼和吶喊來釋放內心的激動之情。

不知道歷史的人,他們看到隨風獵獵招展的漢旗亦是激動,就是那種沒有理由的激動,仿佛是尋找到了歸屬。

對,就是歸屬感!不管是知道還是不知道歷史,漢旗被高高抬起的那一刻,所有的事情都變了,那是他們這個集體正式出現戰旗,屬于他們的戰旗!

一邊士氣高昂放聲歌唱,另一邊卻是呆了。

鄧恒完全僵住了身軀,他聽著漢軍縱聲高歌,根本不像是詩,也不像是賦,聽著沒搞明白是什么,但歌詞里面的一些典故倒是分明,可以給予足夠的激勵,其實這個就夠了。

“終軍和班超嗎?”鄧恒是有讀過漢書的人,關于那兩位的記載不是太多,甚至可以說很少,但只要是武人讀到關于武將的篇章總是會忍不住特意關注。

典故真的蠻多,崔宣雖然是個二鬼子,但讀的書真不少,他光能夠辨認得出的典故就多達五個,立意之深,志氣之明確,一聽就會深感恐懼。

懂得越多就越是想得越多,漢軍的“戰時吟”都這樣,那已經無比說明問題,無不表示真的是要翻天啊!

響徹天地的軍歌可算是停了下來了,遠遠顯得“光禿禿”的漢軍除了那桿大纛,其余地方卻是起了林立的旌旗。

大纛與旌旗就是兩種概念,有明確的級別規格,例如大纛肯定是旗桿最高最粗,旌旗則是看所在級別,旌旗又分三角旗和橫豎長面旗(參考旗面下垂很長的旗子),甚至是旗幟的鑲邊都有嚴格的區別。

看看正在立營的漢軍,曲(千人隊)的營區就是一桿三角旗,校尉所在地則是橫豎長面旗,全部都是用楷書大大書寫著一個“漢”字。

“成氣候了。”鄧恒特地留下看著漢軍駐營,他說:“觀察一支軍隊是否能戰,獨看駐營分工,且看靜立于外境界的步騎,再看挖掘和豎立木柵、圍欄、拒馬的步驟……”

崔宣有點火燎屁股的感覺,他知道出大事了,是天大的事情,漢旗竟然再次被豎了起來,那等于是用實際行動昭告天下,華夏苗裔想要再次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

要是由一些小勢力豎立漢旗,那也就是一個笑話,由胡人豎立漢旗就更是笑話中的笑話,問題是劉彥已經掌控六郡……好吧,地盤看著不大不小,問題是有近百萬部眾(假的),再來就是劉彥麾下有鐵騎和甲士,再有數萬精兵,那就真的不是笑話,是平地一聲雷了。

有紀昌在,軍隊想要立營慢都難,他畢竟是與劉彥接觸久了,劉彥那邊在閑暇的時候搞了不少稀奇古怪的書本,雖然他看著那些缺筆少劃的文字感到奇怪,但對于《管理學》《邏輯學》這種奇怪名字的書籍還是非常重視。

徐正為主將,紀昌為行軍長史,后面李匡給帶了一萬步軍過來,軍隊數量增加到三萬六千。

立營當然不是只有一個,分為中軍大營、四翼護營、兩側楔形營,這個在軍事術語上統稱掎角之勢。

其實紀昌擺布營盤還算簡單的了,厲害一些的人在布置營盤直接就是什么四象、八卦之類的,更搞的還有許多,光是一個駐營就非常復雜。

能夠玩的溜陣型的在當今天下不是沒有,可中原已經非常少見,會玩的基本是在長江以南,但那些世家子弟仰仗傳承估計也就只得其形不得神,擺是能依樣畫葫蘆擺得出來,但指揮和變動絕對是個問題。

其實在漢軍駐營的時候,鄧恒需要派出軍隊進行干擾,說什么也別讓漢軍安安穩穩將營盤給弄出來,但他沒有提,作為副手的崔宣更是緊閉嘴巴。

派出一千騎兵被打了個覆滅沒一個回來,看漢軍雖然在駐營卻有警戒部隊,除非是大舉壓上,要不也是送菜。

大舉壓上只能是全軍出動,那就不是騷擾開始直接決戰。問題是雖然一再增兵,但鄧恒這邊能用的部隊也就一萬八千左右,依靠地勢進行防御尚可,出山地對攻?該是腦子壞到什么程度才這么干!

鄧恒等人在山頭待得有些久了,山區里全是石碣趙軍,倒是不怕漢軍前來,初夏的太陽不曬還有威風也不嫌熱,他們是一直看漢軍立營到接近傍晚才下了山。

回到中軍大帳,各級軍官早早就在等待,鄧恒與崔宣回來之后,大家先是對漢軍豎立漢旗一陣討論,一開始還顯得群情激奮,可看一些出身是晉人的軍官明顯情緒有些不對,到后面卻是全部閉嘴眼巴巴視線在鄧恒和崔宣身上掃。

“原……”鄧恒本來是想說原計劃不變,剛說了一個字,外面有人通報,他只得改口喊了聲:“進來!”

來人有些匆忙,行禮之后急促聲道:“軍主,漢軍分兵,該有一萬以上的騎兵向著南面而去!”

鄧恒揮揮手讓來人退下,連地圖都沒有看,“呵呵”笑了幾聲,說道:“這是擺明陣仗,要逼本將速戰?”

崔宣有些心不在焉,想到什么,直接無法忍耐地插嘴:“軍主,卻不知曉劉彥是全面豎旗,還是……”

鄧恒當然知道事情大了,但軍營談這個不合適,他瞪一眼崔宣,繼續剛才的話題:“漢軍明晃晃地分兵,擺出的是繞路襲擊我軍后路,干些斷糧道的事。”

“豫州和司州的援軍頃刻之間便會到來,軍主或可快騎通知,也許能夠圍殲那一萬漢軍騎兵?”說話的叫張雄,是鎮軍大將軍張豺的弟弟。他又說:“南部有艾山,北部有原山,騎兵并無優勢。”

石碣趙國有兩套官制,一則是胡人那種亂七八糟的官職,另一個采取的制度與東晉小朝廷一樣,張雄是鷹揚將軍,這個將軍稱號為五品,可是鑒于這個將軍稱號的特殊性,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將軍稱號之一(西晉有相當多名人先后任職鷹揚將軍,另外前一任的鷹揚將軍是幫姚家兄弟的那個王騰)。

“既然漢軍騎兵大部調出,并且漢軍初來乍到,我們……”邵廣是征討軍左司馬,他拖了一個長音:“我們或可夜襲敵營?”

“那便由左司馬率軍襲營?”鄧恒其實一直在關注崔宣,隨口又說:“若是不對,可加緊撤回。”

邵廣只是應:“諾!”

鄧恒對很多事情心里有數,他認為漢軍必然有所準備,例如明晃晃分兵就是為了誘使出擊,夜晚肯定也會設防,他順應邵廣進行夜襲是抱著反制心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