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14章:除一后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章:除一后患

第14章:除一后患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01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類別:

作者:書名:

拓跋秀在睡夢中被吵鬧聲驚醒,她起來之后跑到窗戶邊,看去外面的光源沒有多少,大部分是處于黑暗。沒等她再有什么舉動,徐正過來了。

無法參戰的徐正一臉的不高興,悶聲道:“君上請你出去一觀。”

拓跋秀一愣,不過她也不多問,安靜跟在徐正后面,到了一棟建筑物,上了二樓向西邊看去,遠遠地是朦朧的一片。

其實劉彥是想讓拓跋秀再次見識一下本方士兵的悍勇,他怎么又知道這么個年代的大多數人都有夜盲的癥狀,等于是做了無用功。

進了營地的匈奴鐵弗部馳騁了一小段距離就分開,他們就是要進來放火燒營,那樣一來自然是需要分散行事。

劉彥所在的方向過來了六人,他看了一下六個人的武力值,見到最高不過才72,先是大喝一聲,隨后策馬而出。

正在策馬奔馳的匈奴鐵弗部騎兵,他們聽到大喝先是一驚,見到有人從黑暗里冒出來其實是心里一緊,看見只有一個人之后卻是獰笑。

塞外男兒誰不是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對于騎戰匈奴鐵弗部的騎士可是信心十足,以多打少更是覺得有優勢。可是,沒有等他們高興多久,一陣陣尖銳的破空聲響起……

“小心!有人放箭!”

話音剛落,中箭的入肉聲已經響起,然后是人的慘叫和戰馬嘶鳴,卻是有兩人中箭落馬,另外有一個騎座下戰馬中箭亂跑離了大隊。

劉彥是策馬沖鋒的姿態,他十分利索地將照面的一人用長矛拍打下馬,下一個動作是捅翻了一個剛剛避過箭矢沒來得及穩住身形的人,第三個動作是棄掉長矛抽出戰劍,第四個動作是將戰劍向上橫出去,利用戰馬的速度直接削下了錯身而過的敵人頭顱。

一系列的畫面簡直就是行云流水,可惜的就是夜晚光線太暗,劉彥驍勇的身姿不為人們所見。

其它分散想要放火的匈奴鐵弗部騎兵,除了三個見機不妙沒有撲向火源的,其余全是中了埋伏,不是被箭雨射死,就是被劍士和長矛兵殺死。三個見機得快的敵人也沒有逃竄多久,很快就被堵住殺掉。

總算是解除隱患,那么接下來就是開始對不其城敵軍的攻略了!

劉彥內心里松了口氣,之前有匈奴鐵弗部的騎兵,他根本就無法行事,立刻讓早就該出發的隊伍出發。

那是12個騎兵、20劍士、30弓兵和20名農民,他們前進的方向是不其城,將會讓劉彥嘗試一種獨特戰法,是有金手指才能使用的戰法!

呂泰剛才看得相對詳細,雙目中冒出了貪婪的神色,不住呢喃:“君上真神勇!”

只要是能看到剛才那一幕的人,內心里對劉彥不免會產生崇拜的情緒,畢竟戰亂年頭的君主光仁慈是不足夠的,應該還有自保的實力,然后本身的武勇亦是能夠加分不少。

“卻不知道,君上愿不愿意教授馬上的使槍方法?”呂泰想著臉上一陣黯然,又想道:“誰又愿意隨意教授呢……”

真以為騎戰就是那么回事?以為騎兵的騎槍沒有講究?如果這樣理解不是軍盲就是自以為是。

劉彥選擇用長矛拍,刺死一人又棄槍,那是因為手中的長矛并不是脆的木桿,要是刺中人不棄槍,他自己會被阻力撞得自己落馬。

實際上騎槍遠比任何兵器都要講究,西方是使用較脆的蘋果木作為騎槍的木桿,因此看到西方騎兵對沖是一片碎木頭亂飛的場景,不是西方騎兵的武器有多么爛,是他們的騎槍易碎就是為了卸掉刺中物體后的阻力,少了一道棄槍的步驟。

縱觀東方騎兵史,大多是以戰劍或戰刀為主,千萬不要被不考究的影視作品所騙。發現適合制作騎槍木桿的樹木之前,例如脆而易碎的棟樹,無論是草原還是華夏的騎兵就是用中短兵器為主,極少數人能在馬背上玩得轉長槍的人,他們無一不是成為悍將,畢竟兵器是一寸長一寸強,騎戰更是這樣。

安置地短暫的吵鬧之后,不久重新安靜了下來,只不過今夜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徹夜無眠。

“君上,方才有十數人鼓動想要趁亂暴起,小人已經全數抓捕起來。”田朔一臉的恭敬,可是看著怎么都有邀功的意思。

劉彥沒有多余的話,誰想拆臺,那就要有受死的準備,吩咐道:“先行關押,等待大軍出發前,進行祭旗。”

田朔先是應“諾”隨后又有些氣短,猶豫再三,說道:“君上,真的要主動出擊?”

劉彥點頭,他也沒有必要解釋,笑了笑讓田朔去休息。

后面徐正和呂泰也都過來向劉彥復命,報告了剿殺入侵者的過程,又匯報傷亡。

因為早有準備,匈奴鐵弗部的那些人并沒有放火成功,可他們是拼死一擊,發現被埋伏之后依然廝殺不休,造成劉彥這邊戰死11人、重傷8人、輕傷數十人的代價。

戰死的士兵中有4個系統的長矛兵,余下是晉人士卒,劉彥讓好好安葬,妥善安置傷者,最后又說:“面對垂死掙扎的敵人,你們不是膽怯不戰,是奮勇上前,我感到十分的滿意。”

本來心情略略忐忑的呂泰和徐正連聲謙虛,口道:“不敢。”

劉彥已經問出兩人的出身,說起來這個年頭有點才能的人,無一不是有家世背景,那都是陳群的“九品中正制”給禍害的,弄得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要是沒有家族底蘊,真真是學不到什么本事。

當然,呂泰和徐正的家族背景沒有多么驚人,真正的“士族”早就衣冠南渡去了,留在中原哪怕是有背景也基本是小門小戶,可依然耐不住現在這個年頭人才難求。兩人因為識字又懂得一些行伍,才在那么多人中脫穎而出,成了各領兩百人的軍官。

有道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亂世中將才難得,可有一種人物比將才更難得,那就是有治理地方能力或是能夠建言獻策的文臣。

劉彥收留的晉人之中,識字率連千分之一都沒有,可以干文臣工作的人更是少到可憐,田朔才能夠一躍成為文士之首。

話說回來,田朔帶人跑路不行,治理文事倒是顯得很有經驗。或許,也是跟他賣力表現有關?天道酬勤之下,總之是將安置地治理得還算不錯。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