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大理歸附,除了開啟華夏區王城兼并進程,對大夏而言還有另一重意義。
眼下已經是蓋亞五年七月十五日,距離大夏開朝立國已經過去一年有余,將大夏王朝晉升大夏皇朝,也早已提上歐陽朔的日程。
歐陽朔盤點了一下,隨著大理歸附,晉升皇朝的九項基礎條件中,大夏王朝已經滿足七項,只剩下“條件3”跟“條件9”。
條件3:王朝至少占領本區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
按蓋亞制定的規則,吐蕃、西夏、西突厥、蒙古國以及金國均屬于華夏區領地,意味著大夏雖然已經打下整個南部地區,更是在海外大面積開疆拓土,至少還需要拿下吐蕃、西突厥、蒙古國以及金國中的一個,才算達標。
蒙古國跟西突厥暫且不提,最合適的就是吐蕃跟金國。
歐陽朔已經將目標鎖定為金國,指示北疆軍統領岳飛,在整編軍隊的同時,加大對金國的偵查力度,爭取年前打下金國。
條件9:至少擁有一件晉國秘寶。
這是最讓歐陽朔頭疼的一項條件,他雖然已經得到禹皇佩,卻不知怎樣才能觸發九鼎任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歐陽朔相信蓋亞不會整出一個無解的任務,只能耐心等待。
接下來的一周,歐陽朔并未呆在都城,而是分別前往新占領的北疆行省、河內行省以及暹羅國巡查,慰問前線將士,安撫當地士族豪強,穩定民心。
在此期間,大夏開啟了新一輪的移民計劃。
歐陽朔的目標是,將華夏區七成以上玩家納入大夏治下,因而這一輪的移民規模最是浩大,要求也相對較低。
大夏此番準備引進一千五百萬玩家,定居大夏各郡縣。
尤其是鼓勵玩家前往河內、江戶、漢城、萬象、金邊以及曼谷等六座王城定居,借助一座座王城衛星城,開拓地底世界。
對定居大理的玩家,朝廷也給予適當疏散,緩解大理的人口壓力。
相比秦、漢、蜀、隋、唐以及宋等Npc王朝,大夏不僅更加強大、繁華,而且更懂玩家,為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到大夏定居早就不是什么為難之事。
等到此輪移民結束,加上原大理玩家,生活在大夏治下的華夏玩家就將達四千萬人之巨,占據華夏區小半壁江山。
如此一來,大夏之地位就將更加牢不可破。
七月二十二日,就在歐陽朔巡查暹羅時,一則系統公告打亂了歐陽朔的計劃,讓他不得不匆匆結束暹羅之行,返回都城。
“系統公告:恭喜玩家鳳囚凰成為華夏區第三名升級到都城的領主,獎勵功勛值八萬點,恭喜玩家!”
“世界公告:恭喜華夏區玩家鳳囚凰成為全球第九名升級到都城的領主,獎勵功勛值五萬點,聲望值十萬點,恭喜玩家!”
“系統公告:華夏區領地悉數晉升為都城,觸發戰役系統,第十場戰役清滅明之戰將于三天后正式開啟,敬請期待。友情提示:清滅明之戰為非強制性戰役情景任務,只有晉升為都城的領地才有資格報名參加。”
聽到戰役名稱,歐陽朔就知道,這該是中國區最后一場戰役了。此戰過后,最后兩個王朝——明朝跟清朝,就將齊齊現身荒野,加入歷史進程。
“還真是……”
歐陽朔苦笑搖頭,這樣一來,不管北疆軍如何備戰,都免不了要受金國跟京都郡兩面夾擊之苦了。
蓋亞在系統公告中說的很清楚,觸發戰役的條件是華夏區領地悉數晉升為都城,而非晉升第三座都城。
由此可見,倘若丹陽城、霸王城以及赤血城沒并入大周,華夏區最后一場戰役怕是還有拖很長一段時間。
蓋亞用十場戰役來囊述華夏歷史,也算是用心良苦。
具體到這一場戰役,又有很多看點。首要一點,戰役名稱清滅明之戰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明朝不是被清朝滅了,而是被李自成滅了。
公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禎十七年三月,聲威日壯的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克京師,崇禎帝自縊于煤山,標志著統治華夏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滅。
至于其后的明朝殘余,則稱之為南明政權。
彼時的華夏大地實則有著四方勢力,其中之一就是女真人皇太極建立的大清,控制的兵力共二十余萬,控制的地區僅為關外的遼東和京畿附近。
鎮守山海關的正是平西伯吳三桂。
除大清外,建業的南明弘光政權,豫陜的闖王李自成大順政權,以及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其兵力均超過清軍,且占據著南方及西北全部。
清兵入關前夕,皇太極突然駕崩。
攝政王多爾袞審時度勢,制定先收西北,后定東南的戰略方針,即集中兵力,先鞏固燕京周邊地區的同時,向西北進攻威脅最大的李自成大順軍;將其攻滅后,以廣大北方為依托,向東南進攻南明,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因此歐陽朔理解的清滅明之戰,應該是清滅南明之戰。
跟蒙元大軍一樣,為了維持其統治,推行其文化,頒發“剃發令”,清軍在華夏大地制造過無法計數的屠城慘案,殺害百姓數以千萬計。
剃發令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最為慘絕人寰的當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殺,使得華夏人口銳減,很多地區變成“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的恐怖場面。
揚州十日又稱揚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領揚州軍民阻擋清軍南侵守衛戰失敗之后,清軍對揚州城內百姓展開的大屠殺。
當時幸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中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揚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
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尸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后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尸如亂麻。
揚州百姓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后隱蔽較深幸免于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殮的尸體就超八十萬具。
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時期,所有關于揚州屠城的記載隨著清軍入主漢地之后被刻意掩蓋,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
嘉定三屠發生在公元一六四五年,清軍攻破嘉定后,三次對城中百姓進行大屠殺。彼時清軍頒布剃發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鄉紳侯峒曾帶領嘉定紳民起義反清,清吳淞總兵李成棟立即領兵五千來攻。
嘉定城破,李成棟下令屠城。
百姓之中,懸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無法計數,骨肉狼籍。
城中婦女慘遭強(和諧),如遇抵抗,軍士就用長釘把抵抗婦女的雙手釘在門板上,然后再肆行奸(和)淫(諧)。
大屠殺持續了一天,直到尸體堵塞了河流,大約有三萬多人遇害。
其后,李成棟率軍離開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難仍然沒有結束,李成棟大屠殺后的三四天,僥幸逃脫的嘉定幸存者開始溜回城里。
他們回城后,在一個叫做朱瑛的義士領導下,重新集結起來,共兩千多人。朱瑛領導著幸存者在這座殘破的城市展開了一場反屠殺運動,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和清軍委派的官吏。
李成棟又領著軍士直殺入城里,把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個精光,積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軍殺得興起,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來南明的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
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把吳之番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血流成渠,是為著名的“嘉定三屠”。
清軍往往以“惡其反側”等借口將來降軍、民屠戮一空,膽敢反抗的百姓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
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北蒙古的準葛爾部落殺到只留最后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