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大時代129 出版成殤(求訂閱支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文娛大時代 >>文娛大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129 出版成殤(求訂閱支持!)

129 出版成殤(求訂閱支持!)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白湖灣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白湖灣 | 文娛大時代 


水波流動。

從遠處的河面上卷起的風沿著泰晤士河的水面遣卷而起。

鳴笛的聲音被消融在滾滾的人潮中不露一絲痕跡。

王東東的話落入這樣的喧囂絲毫不見。

但是在咖啡廳里。

只剩下寂靜的閑適。

落入李維維耳中。

一對美眸隨即瞪大了落到王東東身上似乎有些不可思議。

“五百萬冊?你可真夠敢想的。”

話音落下。

女子蔥白似的手指捻著精致的金屬勺往杯子里舀了一勺白糖,攪動了幾下,香氣四溢。

李維維的確被王東東的話嚇到了。

五百萬冊?

不是她看不起對方,而是作為一個近乎于職業出版人,她知道這個數字對一本初次登陸歐洲的作品而言意味著怎樣的難度。

在整個西方世界里。

歐洲人比于美國人也有著極為不同之處。

歐洲人根骨子里就自詡是最為優秀的人種,而近代歷史的發展也導致了這種思想在歐洲占據了主流。

盡管在經濟,科學,藝術,文化,宗教等各種方面在戰后不斷為美國人所超越,但是這卻并沒有改變歐洲人對外來物的認可方式。

一部東方作品。

尤其是商業化的作品,要在歐洲賣出五百萬冊的銷量,其難度不亞于創造一個歐洲社會認可的文化品牌。

《功夫熊貓》的成功。

在于作者天馬橫空的想象力。

在林濤所處的這個時空里。

2005年的中國根本就沒有作者能夠創想出這種鬼馬的故事,所以銷量印證了一切。

但是跟中國不同。

歐洲幾乎是魔幻和科幻作品的誕生地,他們不缺這樣的元素。

如果不是在文學藝術和思想上有著天才的表現,那么一部文學作品在歐洲的表現極有可能極其有限。

她無比詫異于自己這位同學到底是憑借什么才能夠如此自信。

創意?

歐洲作品不缺創意。

《哈利波特》系列!《指環王》系列!《世界大戰》!《地心游記》!

這些作品無一不是以豐富的想象力為筆寫出來的名作。

與之相比。

《功夫熊貓》幾乎是以一種略顯青澀和稚嫩的手筆將中國功夫和一只熊貓糅合到了一起。

至于究竟會不會被市場認可、被讀者認可,李維維也心有不知。

“五百萬冊可不是一個小數字,據我所知,中國的小說作品在海外發行的數量幾乎是個位數。

我承認這部作品非常優秀,從一個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也希望有一個好成績,但是我勸你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李維維的話多少有些自嘲的意思。

只是這是一個事實,并非有意抹黑。

作為出版界內部人士,王東東自己也非常明白這里面的差距。

不要說五百萬了,能夠在登陸歐洲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賣出五萬冊,在國內的某些媒體看來,恐怕就算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這之前。

中國新生的小說作品在西方社會能夠賣出五萬冊的書籍已經極為罕見。

但是李維維忘了一點。

王東東參與了這部作品從初稿審稿到結集出版,上市發行然后再到尋找歐洲合作伙伴的整個過程。

作為一個擁有十幾年豐富出版經歷的專業人士,他隱隱有一種預感,《功夫熊貓》會成為一個例外。

一個讓泰晤士河都為之震撼的例外。

作為中國出版和新聞等行業最高的管理機構。

新聞出版總署在臨近新春的最后幾天先后在權威報紙上轉載刊登了兩篇署名文章。

這兩篇文章都是由《小說家》雜志首先刊登出來,而后被各大文學刊物轉載。

其中一篇名為《2005年中國出版數字大全》,統計了國內所有的文學作品出版和銷售情況。

其中有一塊是統計中國2005年文學作品在國外出版的情況。

翻譯出版的總數字為400多種,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以及70后的新生代作家的著作,這些作品一方面被西方國家的研究機構用于研究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一方面則是新生代的作品,由于接近西方的文化元素和讀者習慣而備受推崇。

如果僅從數據上來看。

比之往年無疑是一個進步。

但是還有另外一篇文章緊隨其后:《中國作品的海外之路究竟何去何從》?

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命題,也是一個容易引起轟動的命題。

新聞總署之所以轉載這樣一篇文章,就是由于其中的一些觀點引發深思。

甚至引發了一些爭論。

下面是某個新聞發言人在接受《小說家》采訪的時候說的一段話,當時對方的問題是這樣的:您認為目前中國的文學作品發展趨勢應該是朝著通俗文學繼續發展,還是大力鼓舞市場文學?

在思慮了片刻后,新聞發言人這樣說道:

“當前國內文化發展潮流很洶涌,比之以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我國出版作品的總數達到了幾十萬種,這在全世界范圍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是如果去細看的話就知道出版的機構并不合理。

至于究竟是以哪種文學作品為主,其實沒有一個定論,文學作品一不能失去其藝術性,文學性,其次,如果具備商業性那自然更好。

你像美國人寫的書,像英國人寫的,最近我聽很多人告訴我,英國有個女作家叫羅琳,寫了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書,將的是一個英國男孩子騎著掃把在天上飛。

你說可笑不可笑?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的確可笑,但是女巫是英國的一種文化,就像我們國家的功夫,我們國家的神仙妖魔鬼怪一樣。

這個叫做羅琳的女作家把這樣一種文化寫進作品并且融合成一個精彩的故事,在全世界暢銷。

從某一方面來講,這就是成功的文學作品,它暢銷的不僅僅是商業價值,還有文化,一種文化的暢銷對于文化自身而言就是發展和推動。

我希望我們國家的作家也能夠不拘一格地寫出多種文化作品,百花齊放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這段話被播出和刊登之后,的確引發了一陣不小的爭論。

其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功夫熊貓》的國際化問題。

對于中國作品在國外出版成殤的事實,許多媒體都一改之前的話鋒,轉而聚焦到《功夫熊貓》究竟能不能在海外發行上來。

“《功夫熊貓》究竟能走多遠?

《功夫熊貓》——一部兒童書籍能否走出國門?”

有關于這樣的標題在報亭幾乎隨處可見。

一直到《東江文學》最新一刊頭版頭條刊出一則消息之后。

“《功夫熊貓》已經證實獲得英國出版社青睞,發行在即。”

喧囂。

再次彌漫開來。(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5/35259/index.html


上一章  |  文娛大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