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五九七、大理的命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五九七、大理的命運

五九七、大理的命運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12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聯系我們:

歡迎光臨祝您閱讀愉快!


段和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雖然臉上張作歡顏,但內心深處,卻是憂心忡忡。

他是受邀來觀禮的,和他一樣受邀而來的,還有好些個國主,比如說,在他身前一些,就有大宋的皇帝趙佶、大遼的皇帝耶律延禧、高麗國主、日本國主等等前君王們。

這些都是被周銓一手掃平的國家,雖然日本、高麗還沒有直接并入華夏,但是可以想見,就象大理一樣,周銓是不會放棄到嘴肥肉的。

想到這里,段和譽就憂心忡忡。

此次來參加周銓的登基大典,他其實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哪怕以前他和周銓有交情,可到了兩國關系之上,這點交情又能算什么?

段和譽和先同周銓曾經說過的話:國與國之間,只有在不談利益的情況下,才能談交情。

他目光向著自己另一邊望去,看到面色難看的占城、真臘兩國國主,這二位同他一般,也對自己的處境非常擔憂。再往另一邊,則是暹羅的使臣,那使臣的面色,同樣難看。

段和譽知道為什么,周銓發動燃燒遠征,這幾個國家首當其沖。離兩廣最近的交趾李朝已經被滅國,其首都升龍府更名為伏波城,李朝的末代皇代,年紀還不到十八歲的李陽煥被押送應天,或許用不了多久,段和譽就可以見到他了。

半年時間,滅亡交趾李朝!

這放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可是火炮加上火槍,讓戰爭變成了一邊倒,而鋪天蓋地的船只,又給了華夏軍隊源源不斷的補給,交趾人的反抗,就象是嬰兒的掙扎,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讓自己多受了點苦。

段和譽很關心華夏的報紙,這些消息,就是他從報紙上看來的。更讓他感到心驚的是,華夏在交趾實行的是有異于過往的策略,他們修建堡壘、炮臺,以此扼守要害據點,凡被炮堡炮臺圈入其中的地方,華夏人便移民囤墾。至于其余地方,華夏會宣告主權,卻不急著派人去攻占,而是任由那些心懷野心的土著各族相互攻殺,如果他們不互相攻殺,那么華夏就用廉價的工業品挑動他們攻殺。

戰爭帶來大量的人口減員,不僅如此,華夏還鼓勵各部各族之間擄掠人口,無論是哪邊,只要俘虜來的青壯,華夏都會將之買走,裝上船,運往呂宋、蘇祿甚至更遠的胡洲。

段和譽就親眼看到,《東海商報》上得意洋洋地宣稱,僅在過去的一年,從交趾運走就高達六萬之眾,這可都是青壯年!

這些人到了呂宋、蘇祿和胡洲,會成為當地的農場農奴,或者礦場礦奴。而有數量不少于五萬的高麗人、日本人,則被運到了交趾,填補他們離開后勞動力的缺口。

這些被運來的高麗人、日本人,在異國他鄉,唯有依附于華夏人才能立足!

同樣,被遷到異地的交趾人,也唯有依附于華夏,才能在陌生環境中生存,畢竟和他們競爭的,還有大食商人運來的鬼奴。

這手段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是要將交趾的后患徹底解決,甚至是將呂宋、蘇祿的后患也徹底解決:這些不得不依附于華夏的各族,在經過幾代人之后,將會失去原本自己民族的文化,而被深深烙上華夏的烙印。到那時,他們記不得自己曾經的祖國,只知道自己是華夏交趾行省、呂宋行省人了。

更何況,周銓還推行了許多政策,加快這一進程,比如說,能說漢話者,經過考核,可以廢去奴籍,申請所謂的“歸化籍”,執有那張綠色“歸化籍”卡片者,便可以獲得相對自由的身份,在歸化籍所在行省自由行動,甚至可以擁有自己的產業。

“段王爺,段王爺!”

段和譽正在為周銓這斬草除根的手段而沉思時,身后傳來輕輕的呼聲。

段和譽一驚,然后注意到,所有人都在拍掌,唯有他卻還在那里發呆。他心中一凜,再看過去,只見長長的道路另一端,一身華服的周銓,正大步過來。

周銓本人更喜歡穿制服,干脆利落,但今天不同,今天是他登基大典,他必須穿上傳統的皇帝龍袍。

在新定的禮制之中,重大典禮之時,盡量在外穿上漢族傳統服飾,以彰顯“有服飾之美”的“華”字本義。

年輕!

望著大步走過來周銓,段和譽一邊如旁人一樣上前一步鼓掌,一邊在心中暗暗贊嘆。

自古開國之君,未有如周銓這般年輕者。

禮儀簡潔肅穆,周銓先祭天,再祭地,后祭人文之祖,祭畢之后,他便升階登臺,站上這片廣場的最高處。

與過去皇帝的登基大典相比,這簡直簡單得象是草臺班子,但是段和譽卻不敢在心中有絲毫不敬之意。

猛虎即使伏著,也自帶威儀,螻蟻即使再張牙舞爪,也不會有人畏懼。

升階登臺之時,段和譽等就在臺階前,周銓經過他們時,目不斜視,而他們卻無一例外,都感覺到讓他們望而生畏的氣勢。

特別是段和譽,甚至覺得如芒在背,怎么著也不舒服。

他的心思,又轉到大理國的命運上來。

雖然段氏在大理已經大權旁落,可好歹還是一國之君,若周銓真的要吞并大理,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不同意的話,大理能不能扛得住周銓的怒火,自己下次再來應天時,會不會是階下囚,甚至只有首績?

“獻俘!”

他正琢磨著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高呼,段和譽心有所思,頓時嚇得渾身一顫。

然后,他看到一隊隊華夏軍士走了過來,在他們中間,則是排列整齊的俘虜。

為首的,乃是西夏李乾順!

在經歷了三年的激戰之后,岳飛帶領的第四軍,千里奔襲,攻克高昌,西域諸部畏于第四軍軍威,發動叛亂,擒獲李乾順來獻,所以,俘虜第一陣,便是李乾順與西夏士卒。

李乾順雙手象征性地縛上草繩,在經過觀禮臺時,他抬頭望了上面一眼,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周銓端坐其上的身影。

他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自己本來有機會的,只不過兀術反應更快,讓兀術搶了先機奪取河中,否則,自己一定要逃到極西去,離得周銓越遠越好。

李乾順之后第二陣,便是交趾國王李陽煥。

這廝年紀不大,十八歲都不到,雖然沒有哭哭啼啼,卻也膽戰心驚。周銓遣使者令他獻土入貢,卻被他手下重臣斷然拒絕,可當華夏軍大軍趕到時,那些重臣們見戰事不利,又毫不猶豫地將他獻了出來。

無論是西夏還是交趾,都是大宋世仇,雙方征戰時間甚久,因此當他們的俘虜經過時,廣場之上觀禮的百姓一片叫罵之聲。

在他們之后,便是一大堆叫不出名字的小國、小部,這些人周銓也懶得分辨,直接讓他們各穿服飾,組成一隊,從廣場前經過,然后停到廣場一隅。

在他們之后,是華夏軍各軍的代表。

看到這支部隊,段和譽就覺得牙疼,在他們過去之后,段和譽忍不住側過頭去,小聲與占城國主道:“貴國作如何打算?”

占城國主咽了口口水,也用漢話道:“還能作如何打算,我們能有選擇么?”

他又看了段和譽一眼,低聲又道:“我們靠海,和貴國不一樣!”

段和譽點了點頭,這一點他還有些優勢,因為大山的緣故,華夏軍要進入大理不是很容易。

可這點地理的優勢,根本不足以彌補國力上巨大的差距!

在他的糾結之中,登基大典的觀禮儀式結束了,按照行程,緊接著,他們還要去新建成的“眾議宮”。

周銓今日要在此發布他登基后第一份詔令。

因為委任了一百零八位樞密院參政,同時還按各自行省選薦了三百六十名中書院議政,再加上滿朝的文武百官,這么多人要開大朝會,在原先大宋模式的舊宮殿中顯然無法舉行,故此便有了這眾議宮。周銓的座位高居于正北,是一個由九級臺階組成的御座,而在他的左手是文官,右手是武臣,正面所對,則是參政與議政們。

與大宋不同的是,在場諸人,盡皆有座!

段和譽與諸國國君,既不是文武官員,也不是參政議政,他們是坐在最后方的觀禮席上,望著眾議宮這大會場,都覺得很是新鮮。

“不如我的大殿好。”趙佶嘀咕的聲音,段和譽都聽到了,他看了趙佶一眼,心中暗暗佩服。

既佩服趙佶膽大,這種情況下還敢亂開口,也佩服周銓量大,這等情形下讓趙佶還活著。

周銓再度出現時,眾人紛紛起立,段和譽同樣如此。他向周銓望去,周銓并沒有穿金黃色的龍袍,而是換上了他喜歡的軍服。他的御座之前,有張半圓型的桌臺,他坐于桌臺之后,居高臨下,看著滿堂眾人,心中生出一股豪情。

他知道,從今天起,這個國家,真正屬于他了。

“諸君請入座。”周銓最初時還有些不適應,但很快他就進入了狀態:“今日在此,宣布人事任免及各事項如下……”

內政外交,政略軍略,段和譽很快就聽到了他關心的事情。

大理、占城盡皆廢國,各置行省若干,大理國主、占城國主以郡王銜留于應天,每年撥給嫡脈銀十五萬圓,許其宗族子弟自主尋業。

這個結果,既不是太好,也不算太糟。當周銓宣布出來后,段和譽整個人都癱在座位上,但口中卻長長出了一口氣。

“就這樣吧……只能這樣了。”他小聲嘟囔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