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五九一、新百家爭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五九一、新百家爭鳴

五九一、新百家爭鳴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06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圣者晨雷書名:

大宋靖康七年春二月初二,龍抬頭。

應天新城外的大學之城,一大早起,就已經人頭攢動,數以千計的各式人等,散于各個角落之中,十個八個成群,三人五人一伙,一個個神情肅穆,仿佛是當初還開科舉時趕考的仕子。

他們都行向大學之城最中心處,那里有一座高大的建筑,其設計參照了大宋大慶殿的回音系統,規模也不亞于大慶殿,可以容納萬人入內,而且在中殿揚聲說話,只要萬人不嘈雜,那么眾人皆可聽清。

這座被稱為求是宮的大殿,按照周銓的說法,將成為以后大學之城的公共場所,每年大學之城各校開學時,師生們可以在此會聚一堂,共話未來。

也只有周銓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建起這樣規模的一座大殿。甚至有曾在大宋中樞任職的官員,看了此地之后,都覺得有些浪費,這樣廣大宏偉的建筑,竟然不是充當朝廷的正殿,而是被用于學校,特別是這學校中,可能不講儒家經典,只講實學!

此時大殿之外,已經聚齊了數千人,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沒有資格進入求是宮的,因此只能停在求是宮外,看著通往正門的大道。

有巡捕在維持秩序,將人隔在大道之外。這些人一個個踮起腳,想要看人來了沒有。

“看,新學的人來了,瞧見沒有,他們不少人頭戴白巾,那是為悼念王琳!”

“哪個王琳?”

“拗相公的曾孫,原本也是來參與論戰的,結果被歹人刺殺了,據說歹人來自京師,是洛學一派的人物……”

“我還聽說,這位王琳小相公辯才無礙,家學淵源,乃是新學扛鼎之人,歹人之所以刺殺他,便是怕他拿出老相公的本領來,橫掃天下,讓洛學再次回到西京當縮頭烏龜!”

“笑話,就是新學不敵洛學,洛學又能怎么樣,還有實學呢,濟王殿下親自創立,豈是這些歪門邪道可比?”

“實學說別人是歪門邪道,笑話,笑話,哪位圣人傳下了實學?”

“你敢批實學,莫非不把濟王殿下放在眼里,論及功勛德行,濟王殿下比起哪位圣人差了?”

“是啊,濟王殿下不差,公主收集者啊……啊喲!”

“揍這廝,敢在這里對殿下出言不遜!”

“啊喲,啊喲!”

這些看熱鬧的人群里,時不時就出現這樣的事情,然后巡捕一擁而上,將打起來的人抓住,一起帶離現場,若還有不從者,則會澆上一盆冷水,讓他們清醒清醒。

新學之人神情肅然,他們顧不得周圍的喧鬧,有幾人面上,甚至都帶著悲壯之色。

陸宰抿著嘴,目光冷肅地掃過人群,自從上次遇刺之后,他就對這種人多的場所心有余悸,故此今次前來,他沒有帶陸游,而是將陸游托付給了那位好心的李參政。

原本他自知才疏學淺,只是想著來看熱鬧,爭取為新學拾遺補闕。但是,刺殺之事激起了他的怒火,讓他意識到,這一場國是論戰,他也無法置身事外。因此在這幾月時間里,他利用自己父親陸佃聲名遠揚的優勢,也利用自己在藏書界的聲望,統合新學諸子,倒也發現了不少后起之秀。

讓他遺憾的是,這些后起之秀出現得晚了,他們此前面臨著二程諸弟的打壓、引誘,如今又要面對實學這樣可怕的敵人。

雖然陸宰明知此次國是論戰,新學可能要一敗涂地,但戰而敗亡,終究勝過不戰而亡。新學諸子,也正是帶著這樣的心情,以哀兵之態,走進了求是宮。

在他們后面不久,便是洛學的代表,二程門徒們。

“當真是亂作一團,濟王只重實而不重德,方才如此。”胡安國左望右望,看到周圍的亂局,長嘆了一聲道。

“你們錯了。”侯仲良緩緩道。

胡安國有些不服氣,只是一看到侯仲良那蒼蒼白發,便將到嘴的話咽了回去。

程門諸弟子彼此之間,也不是鐵桶一塊,但是,侯仲良為了道統傳承,不顧自己一把年紀,奔波于大海之中,甚至提出了解決如今困境之法,無論是人品還是學術,都讓胡安國不得不欽佩敬服。

他心中甚至隱約覺得,侯仲良比起如今還在獄中的楊時,看事情更準確些,或許這是如侯仲良自己所言的那樣,一是因為他到的地方多,親眼看到過周銓治下五國城、流求和日本諸多城鄉;二則是因為他對實學更為了解,甚至試圖從《易》和《春秋》兩經的角度去解釋實學。

他們出現在通往正門的大路上時,周圍的嘈雜聲漸漸靜了下來。

“怎么這么多老人,你看新學那邊,盡是年輕人,這邊怎么全是老人?”有人小聲嘀咕。

“年紀越大,讀書越多,學問越深……你們看,那個須發皆白的,看上去都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便是侯仲良,他可是兩位程先生的表弟,得了二程耳提面命,當世有數的學問大師!”

“與他說話的那位,我也認得,乃是胡安國胡先生,他是楊時先生的弟子,楊時先生如今在獄中不能來,他就代替楊先生前來了!”

“不愧是二程弟子,一個個看上去,都是博學長者啊,嘖嘖,新學的那些年輕人,恐怕不是他們對手。”

“也未必,若是辯著辯著,打將起來了,這些老人家,可是打不過年輕力壯的后生。”

聽得自己諸人也成了眾閑人談論的話題,胡安國、朱震等就心生厭惡,但是侯仲良卻是面不改色。

侯仲良見識比那幾位更廣些,他很清楚,周銓利用百姓輿論的效果。無論是京徐鐵路,還是在日本的殖民政策,周銓都充分利用了百姓們愛傳流言好作評論的特點。

誰知道外圍那些議論的人里,有多少是周銓派來帶節奏的呢。

他們一行年長,走路就慢了些,還沒有進求是宮的大門,就聽到后邊突然一陣喧嘩。侯仲良反應慢,沒有來得及回頭,胡安國則回望去,卻發現在自己身后,竟然來了……一支娘子軍!

確實是一支娘子軍,人數不多,只有十余人罷了,但為首之人,胡安國依稀認識,正是李清照!

此時李清照業已徐娘半老,在她身邊,群鶯縐縐,雖是羞澀,卻還是堅定地跟著她一起前行。

胡安國見此情形,不禁愕然:“這是什么意思?”

“是啊,這是何意,莫非這次國是論戰,竟然還準女子參與?”

“娘兒們來摻合什么,老老實實回家奶娃去吧!”

周圍圍觀的書生們,不論新學、洛學,此時都有了共同的敵人,紛紛叫嚷起來。

李清照柳眉一豎,眼中寒芒閃動,少女時代的英氣,仿佛又回到了她的身上:“君上倡議國是論戰,可曾說過不準女子參與?”

這倒沒有,周銓的國是論戰令里很明確說了,只要能成一家之言,經過審核之后,便可以進入求是宮中參與國是論戰。哪怕沒通過審核,亦可以借助求是宮外長達兩里許的公示欄,貼上自己的文章觀點,供眾人議論。

“既然君上不禁,國法不限,為何我們就不能參與,國是國是,天下之民,男女各半,我們至少可以替天下半數人代言!”

此語一出,周圍哄笑聲、叫罵聲連片,但是卻沒有誰能反駁她的理由的。

李清照如今,哪里還怕這些人的嘲笑?

趙明誠棄守保州之事,已經讓他們夫婦蒙羞,逃回應天之后,多虧了周銓接濟,趙明誠才沒有病死街頭。此后李清照便開始有心物色天資高的女子,特別是那些雖然名氣不大卻談了不少書頗有才學的女子,將她們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姐妹社”,不為別的,只為女子爭取一些權利。

其實華夏雖是重男輕女,可女子地位比起那些女子完全無權的文明要強得多,比那將女子的地位與牲畜等同甚至不如牲畜的大食神教文明,更是強得不知多少倍。而且李清照還敏銳地發覺,隨著機器生產的推廣,大量女子也進入工廠、作坊之中,獲取不亞于男子的收入報酬,實現了經濟自立,她們在家中的地位正在提高,這讓李清照覺得,在周銓治下,女子或許能夠得到比舊時代更多的東西:受教育權、同工同酬權,甚至出仕之權!

見自己身邊的諸姐妹,被人嘲笑得有些窘迫,甚至有脆弱些的已是盈盈含淚,李清照大怒,再度揚聲:“誰人不是婦人女子生出來的,我們這些姐妹,不惜拋頭露面,替你母親、祖母說幾句話,你們都不許?”

這話出來就是大殺器了,那些嘲笑之句,便有些說不出來了。

“胡鬧!”侯仲良這時回望了一眼,扔下這個評論,便與洛學諸人一起進入了求是宮。

李清照等人隨后也進去了,在她們之后,又有好幾批人入內,甚至連道士、僧人,都各自組了隊伍來參與。

在求是宮頂層,周銓看到這些道士、和尚時,心里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或者這不該叫國是論戰,而是該叫政協會議吧。

然后他眼前一亮,因為等了這么久,他終于看到了穿著統一制服、個個朝氣蓬勃的實學學者們。

為首之人,乃是于湯臣。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