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五七八、大學之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五七八、大學之城

五七八、大學之城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2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周銓挺喜歡回應天的。

這是他自己選定的都城,雖然他知道,應天受環境限制,不太適合成為一座超級城市,可是他還是將都城暫時定在此處。

周邊幾座衛星城市建起,以徐州、海州的工業,應天周圍的人力,兩淮的糧食,只要不出現太過愚蠢的錯誤,倒不虞以后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

“君上,狄偁過來了。”在他身后,警衛低聲說道。

“讓他過來吧。”周銓點了點頭。

所謂狄偁過來了,實際上狄偁人還在幾百米外。他抬著頭,望著眼前這座高臺,心里既是驚嘆,又是感慨。

這是未來的應天大學城,整個應天府中最高的建筑就在這里,據說此地將建一座天文臺,專門研究天上星空軌跡變化。此時天文臺尚未建成,不過總體結構已成型,周銓現在的位置,便是其上。

這座觀星臺的規模著實不小,周銓不營建宮室,不奢侈浮華,可在這些上面的投入卻是毫不吝嗇。據狄偁所知,自從在治地推廣義務教育以來,周銓考核各地方官員政績的標準之一,便是營建多少新的學校校舍,招收多少學生,入學率在適齡孩童的比重……諸如此類,讓人驚嘆。

等走到觀星臺最上,看到背手而立觀望風景的周銓,狄偁慌忙行禮。

“你過來了,一路辛苦!”周銓隨和地與他打了個招呼,然后指著面前正鋪開的工地笑道:“且看看這里,覺得如何?”

“趙佶窮舉國之力建艮岳以奉一人之用,君上所耗之資更勝于他而民不疲憊,所建之園更廣于他而非君上獨擅,此千秋功業,非狄某能評之!”

狄偁曾混跡于市井,靠著給人相面賣卦維持生計,自然是個會說話的。他話語中既有夸贊周銓功績,又隱隱有批評他大興土木不夠節儉之意。他知道周銓性子豁達,能容下批評,因此才敢如此說話。

周銓果然笑了:“狄公可是在諷諫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建這大學之城,經營的可是華夏百年千年后的基業,我若能給后世留下些什么,這座大學之城,必居其一!”

這確實是他平生杰作,這座規劃中的大學之城,作為應天的衛星城,足以容下三十萬人口,就是如今,也可以讓兩萬人在此安居樂業!

它的營建速度,甚至比起應天新城的速度還要快,有人在私底下玩笑說,新朝廷的駐地還沒建好,這邊老師學生的學習生活場所倒是先建成了。

“再有三個月,通往應天新城的鐵路建成,到時便有了專門的‘城鐵’了,從應天新城,到大學城的時間將大大縮短,此地也就真正可以投入使用。”周銓笑道。

到那時,也就是周銓所擬的論戰開始之時。

狄偁對于論戰什么的完全沒有興趣,他所管的事情,也與論戰無關。陪著周銓望了一下規劃中的大學城后,周銓終于提到了正事:“你手中的案子,辦得如何了?”

狄偁手中的案子,就是文維申等謀逆案。

“各方面都已經辦妥了,人證物證都在,定是鐵案。”狄偁輕聲道。

周銓點了點頭,目光突然一凝:“那好,我信得過你,你將相應人犯全都提到應天來,到時候與論戰同時開始審判,公開審判!”

狄偁愣了愣,他知道公開審判是怎么回事,在一個*庭之上審理案件,控辯雙方或選擇代理之人,或者親自上陣,進行論辯,再由三法臺派出的法官根據情形來判斷是否有罪,當何刑罰。這種公開審判,在濟州、流求包括現在周銓治下的四行省都不只一次推行過,但是那都是些普通案件。

文維申等的案件,可是關系到行刺周銓,關系到周銓代宋自立,這樣的案件,適合公開審判么?

“君上,是否不適合,刑律中有載,干系到國家機密之事,可以不公開審判。”他心中有疑問,便直接向周銓提了出來。

“無妨,不過就是華夏軍中少數人卷入其中么,再有就是涉及到我華夏取代宋室的事情,這都沒有什么不可對人言的。乘著天下學者群聚于此,也讓這些井底之蛙見識一下,法官審案應該是什么模樣!”周銓道。

狄偁明白過來,頓時肅然起見:“大日耀天,豈懼陰影,君上以一身當天下之謗,卻要將華夏新的刑審之制推行天下!”

他心中這樣想,卻沒有說出來,周銓不需要他拍這馬屁,更需要的是他做的實事。

應下周銓的命令之后,他略一沉吟,又開口道:“君上,楊時那里……他有些事情,屬下不知該不該應承。”

狄偁總攬文維申等謀逆案,楊時年老體衰,在汴京城中被捕后,一直是軟禁著,等狄偁將文維申等一并拘捕后,齊押解到汴京中進行審訊。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許久,而楊時最初還鬧過絕食,再后來不知為何,不但不絕食了,反而開始鍛煉身體,說是要親眼見到周賊下場。

“他又玩什么花樣?”周銓眉頭一擰,對這位老夫子,可沒有什么好感。

哪怕程門立雪是后來好學尊師的典范,可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那就是敵人!

“他要借書看。”狄偁道。

“此前是寫書,現在又要借書?”周銓哼了一聲。

楊時在經過短暫的絕食之后,不知為何又想開了,鍛煉身體,還向狄偁提出要求,要筆墨紙硯。狄偁經過周銓的同意,給予了他這些方便,同時密切關注他在做什么。結果這位老先生用筆墨紙硯寫了兩本書出來,都是狄偁看得似懂非懂的,據說是老先生總結的二程學術,寫好之后,他將之交與狄偁,讓他帶給周銓,同時又提出要求,要借實學的書籍。

“這老先生也想要參加國是論戰?”聽到詳細內容之后,周銓愣住了。

楊時確實是想參加國是論戰。

考慮到他的年紀,還有他在學術之上的實力與地位,周銓對他還算優容,關押之地只能說是軟禁,比起文維申、韓膺胄等要好得多,甚至還有報紙可看。正是看到了報紙上有關國是論戰的宣傳,楊時才改變了絕食的主意。

在他看來,第一選擇當然是忠于宋室,可若忠不了宋室,那么盡可能影響新朝,將二程之學捧上新朝的統治學說位置,那也是不錯的。

周銓對他獻上的二程學說沒有任何興趣。

并不是說二程學說沒有價值,只不過在周銓看來,現在沒有什么用處,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他要借實學之書可以,我倒也希望,他們這些老夫子能夠真正研究研究實學,能讀四書五經讀出來的,也都是聰明人,若用在實學上,想來也會推動實學大進步!至于他獻的書,還給他,告訴他交給他家人收藏吧。”周銓冷淡地拒絕了楊時獻書表露出來的意思。

狄偁應了一聲,見沒有別的事情,正準備告辭,周銓卻留他道:“你別急著走,還有些時間,中午陪我吃飯。”

周銓留飯,那可是極看重的意思,狄偁心中狂喜,知道是自己辦事辦得妥當,得到周銓認可。他對自己的前途也有些掛記,畢竟這專案處置完畢之后,他會放在什么位置上,還有待周銓決定。

然后他就看到,接二連三的人來找周銓。

此時周銓治下之地,除了四行省一市之外,江南之地方官員,也多向周銓報備,事務繁忙,當真可以說是日理萬機。周銓只偷得片刻之閑,便陷入文書之海中,不得不去處理那些事務了。好在他身邊的幕僚團隊非常得力,大多數情況下,周銓只需要在已經擬出的幾條處理方案中選擇一項簽上名字即可。

直到正午十二時分,周銓的午餐才開始,很簡單的四菜一湯,倒是狄偁反而比周銓還多了一份面食。狄偁心中甚是感慨,他知道這絕非周銓在他面前作偽,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舍得花大錢去建一座大學之城,卻不舍得多吃幾個菜,若是大宋的皇帝也能如此,大宋何至于到如今這個地步?

吃完飯之后,他再次告辭,周銓沒有留他,讓一名秘書將他送出。

兩人正行禮話別,卻聽得外頭一片嘈雜之聲,狄偁眉頭一皺,周銓在這里,怎么會有這樣的喧嘩?

見那秘書不以為意,他也沒有多說,只是道別后,往喧嘩處過去,卻看到幾名巡捕將聚集的人群驅散,在他們面前,七八個男子蹲在地上,有數人鼻青臉腫,還有衣裳被撕扯破的。

“這是怎么回事?”狄偁訝然,周銓所在之地,怎么會有這樣的打架斗毆現象,而周銓的秘書卻關注都不關注?

“哦,是蜀學的和洛學的在辯論,然后新學的將二者都諷刺了一頓,于是蜀學、洛學一起打新學……你瞧,那被打得最兇的,便是新學的。”看熱鬧的一人幸災樂禍地一指。

狄偁再度呆了呆,然后心里忍不住笑了起來。

原來……國是辯論還沒有開始,實學還沒有上場,這邊儒家各派自己就為了爭正統地位先是舌戰然后拳腳相加!

“今日你們人多,算我王琳認了,你們等著,明日大槐樹下再見!”那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年輕人叫道。

狄偁聽得這個名字,頓時眉頭一凝。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