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五五四、內教化而外王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五五四、內教化而外王霸

五五四、內教化而外王霸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8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周銓端起一碗粥,慢條斯理地將之食盡。

他如今也是近乎中年,因此開始講究養生,食不言寢不語,暖粥養胃熱水燙腳……不過當居于濟州五國城的趙佶得知周銓用這些方法“養生”之后,很是嘲笑了他一番,說這便是鄉下的土財主也懂的東西,哪里值得他當回事。倒是他這位道君皇帝,精研道家養生之術,所以子嗣眾多,精力旺盛。

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趙佶還親自寫了一部名為“道君養生主”的小冊子,托人送給周銓,其中很大的篇幅都是房中秘術、陰陽同修,看得周銓直撇嘴,然后就命人收起。但不知為何,這《道君養生主》小冊子卻泄露出去,印得全天下都是,這結果讓周銓有些哭笑不得,卻也讓趙佶大賺了一筆“潤筆”。

“不能讓他這樣胡鬧下去了,殿下!”

周銓吃完粥后,白先鋒在他面前板著臉道。

“你的意思?”

“他為君之時,就荒唐無行,如今這個地步,還做這等事情,實在是有失體面。更重要的是,他寫的東西,無益于世道人心,理當禁絕,豈容其行于世間!”

白先鋒千里迢迢從洛陽趕到延州前線來,為的是一件在他看來很重要的事情:趙佶又寫了一本書。

據說《道君養生主》大賣之事,給了趙佶極大啟,終于找到了余生的樂趣。他在濟州島倒是衣食無憂,可是比起早有準備帶了大量財富來的耶律延禧,他的囊中就略顯羞澀了。大家都是沒了江山的皇帝,少不得湊在一起熱鬧,這是趙佶被耶律延禧屢屢嘲笑的地方,覺自己寫的小冊子能賺潤筆之后,趙佶決定大寫特寫,如今便以“蘭陵笑笑生”為化名,在寫一部名為《》的書,盡是些朝廷秘辛、顯貴私史,主攻大宋以來高官顯貴的閨闈秘事,用后世的話說,就是小那個黃那個文。不過趙佶寫得精妙,因此極受歡迎,潤筆之資,倒是不匪,讓另一個寫同名書的羨煞。

在白先鋒等看來,趙佶這廝理當老老實實退出歷史舞臺,周銓好吃好喝每月還有零用錢將他養在五國城中,他就該感恩涕零,若是知趣,沉迷于女色早點將自己折騰死才對得起周銓的厚恩,可這廝不但越老越精神,還不甘寂寞寫起了這種文章。

后世史書中怎么說?周銓虐待前朝上皇,逼得他只能寫精品文來謀生?

另外,白先鋒也不希望趙佶太過出風頭,趙家的人,最好都默默無聞,等待時間將他們淡忘。

只是此話有傷周銓寬厚之名,故此他只能心里想,卻不能說出來。

周銓當然明白他言中未盡之意,卻是一笑:“就這么點事情,也需要你千里迢迢跑來……寫就讓他寫唄,我也挺喜歡看的,不過是些風流韻事,哪里談得上不益世道人心。況且那些人能做得出來,莫非就不準別人給他寫下來么?”

“殿下,這……這不好啊,真不好,會讓人胡思亂想!”

“這么說吧,青樓妓坊,你去過沒有?”周銓覺得好笑:“只準你去,不準人寫,這豈不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這位大宋知州田登之事,此時已經在天下廣為傳播,這正是身為教育部尚書的白先鋒所為——教育部除了推廣實學普及三年義務教育之外,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管理各家報刊書籍出版,白先鋒專門組織了一些“寫手”,將有宋以來官僚們的諸多丑態編成書冊,不遺余力打擊這些官僚們的形象,田登這么經典的例子,他如何會放過!

白先鋒露出一絲尷尬之色。

“放心吧,我心中有數,無關緊要的事情,不值得你我花費過多精力,倒是三年義務教育之事,你還得多多督促。如今是財力不足,等財力足了,三年要變成五年甚至六年……這是前所未有之舉,能成此事,功績不亞于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白兄,這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唯有你去辦,我才放心!”

周銓這話既是鼓勵白先鋒,也是一種敲打。

白先鋒與董長青二人,對于華蓋殿大學士、內閣總理這個職務,都是虎視眈眈,畢竟這個職務,放在大宋就是宰相,而且是大權獨攬的宰相!

按照周銓擬定的規則,所有官職都有任期,象內閣總理之職,他的任期是五年。四年前孫誠成為內閣總理,明年就是第五年,雖然有消息說周銓對他很滿意,有意讓他再任一屆,可是白先鋒與董長青都覺得,自己的能力功績聲望等等,也夠資格擔任一任總理,或許在周銓面前多多表現,能讓自己取代孫誠呢。

這也是白先鋒大老遠跑到延州來的另一重用意,不經常在周銓面前出現,周銓考慮總理人選時,肯定會將他忽視。

但周銓表露的意思很明確,不會考慮他接任總理之職,這讓他很是失望。可是能以孔子功績相提并論,這樣的虛名對白先鋒來說,又有極大的誘惑力。

因此他就帶著這喜憂參半的情緒離開了周銓的行營,才出門,便看到岳飛板著臉走了過來。

兩人文武互不相屬,但白先鋒追隨周銓的時間不短,與岳飛也有過交往,對其人甚是敬重,因此先向岳飛行禮:“見過岳帥。”

擔任一軍軍帥之職,已經可以被稱為元帥了。岳飛性子清高,只是回了一禮,也不與白先鋒寒喧,徑直去見周銓。

“岳鵬舉的興致似乎不是很高,莫非前方戰事有什么變化?”白先鋒心中暗想。

不過軍務如今已經不是他能過問的了,周銓建立的新體制分工極是明確,除非有所兼職,否則文臣是不宜過問軍務的,同樣,軍官們也不能干涉行政事務。白先鋒只能帶著疑問,又匆匆離開。

岳飛給周銓帶來的消息,確實不是很好:李乾順溜了。

李乾順將大食教引入中原,在周銓看來,其罪甚至比起與他爭奪天下的兀術還要大。因此,他暗中透露消息給兀術,卻未將消息泄露給李乾順。原本是想消滅了賽賈爾之后,順便將李乾順也徹底收拾掉,結果岳飛在擊敗塞爾柱聯軍后立刻轉戰李乾順,可是李乾順卻仿佛預先得到了消息一般,果斷斷尾,只留下萬余人虛張聲勢,實際上主力卻已經撤退,早一步逃離戰場。

“這廝溜得倒快,不過鵬舉也不必太過掛心,他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周銓安慰道。

岳飛卻覺得,自己應當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向周銓進言道:“我愿領軍,直追窮漠,將他擒來!”

“補給如何解決?”周銓知道岳飛的性格,他說此話,肯定是有所準備。

岳飛果然就提交了一份計劃,特別是有關在大漠中如何建立補給線之事,更是極為詳盡。雖然這其中還是有很大的風險,不過周銓竟然有意于西域,這種風險就是必須冒的。

“以你這份計劃為底,將之充實一下,許你遣一個師入西域,不需要面面俱到,暫時只要能威懾西域諸部,令他們承認是屬地即可,屬地,不是屬國!”周銓強調了一句:“漢家之威,自李唐之后,已有三百年未回西域,你們去,不要手軟,當令那些朝秦暮楚之輩知道,他們如今居住的土地,只是我們漢人暫時借他居住,休要以為他們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

周銓話語里有著殺氣,岳飛望向他身后,在周銓身后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字,上書“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十四字。

白先鋒與岳飛先后尋找周銓,他們二人并不知曉其中含義,但是,就是在與二人的對話之中,周銓決定了今后十年內他的新政權的主要任務。

對內就是推廣義務教育,將此作為第一民生來做。周銓做過調查,此時莫說偏僻鄉村,就是城中有些百姓家的小孩,當被問起“你是哪國人”之時,回應極為茫然,既不是答華夏,也不是答大宋,而是根本沒有民族與國家意識。義務教育不僅能將進一步工業化所需要的知識傳給這些孩童,更能將民族與國家意識傳給他們,讓他們為華夏之過去而自豪,也愿意為華夏之未來而奮斗。

對外則是以少數精兵揚威,但決不輕易大舉動用國力,主要借助華夏之威和國家實力來吸引周圍小邦和諸部依附,同時借助這些依附者的力量征誡敢于敵視和反抗者。對非漢族的諸族,采取半開放的態度,允許他們融入漢族之中,但一定是漢化而非相反。

這對內對外兩項戰略的決定,也就意味著周銓在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之間,選擇了長遠利益。他沒有被已經取得的成功所迷惑,也沒有被部下們急于建功立業的念頭所裹挾,即使是在一場決定國運的大勝之后,他依然保持冷靜。

“下雪了,下雪了!”

就在周銓與岳飛商議向靈州進軍進而經略西域之事時,突然外邊傳來了呼聲,周銓愣了愣,大步走出了門,卻現原本的晴空不知何時陰云密布,北風呼嘯而來,帶著大量的雪粒劈頭落下。

今年的雪,比往年要早來半個月……

他嘆了口氣,回望岳飛:“咱們的計劃,只能在明年春上再施行了!”

:訪問網站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