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五三八、湊齊四個君王打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五三八、湊齊四個君王打牌

五三八、湊齊四個君王打牌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12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厚厚的卷宗放在周銓面前,這么短時間內能夠整理出這么一大部,當真讓周銓有些頭疼。

他可沒有太多時間看這些東西。

“青龍號”是他的座艦,只不過十年前造的這艘船,如今在東海艦隊中都有些落后了,換座艦的事情早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周銓希望新的座艦是純蒸汽船,故此遲遲未決,這一次他去濟州,所乘者仍然是青龍號。

“有關無面的真相,方臘口中所供者就是這些,只不過他還有言不盡實之處。”

“那是難免。”周銓道。

他打開卷宗,看始看起其中的內容。

紀春恭敬地行了一下禮,悄然退出了周銓的座艙,然后離開了青龍號。

當青龍號揚帆起航之時,紀春已經在碼頭上了,他眉頭這時才輕輕皺了一下,不知道自己年輕的主公看完有關“無面”和“復仇”的資料之后,會有什么感想。

此時周銓已經看完了卷宗的前半部分,也就是“無面”、“復仇”的來歷。

他站起身,來到船窗前,望著正在遠去的岸邊,微微有些出神。

方臘招供說,所謂無面與復仇,確實是他弄出來的把戲。但他自稱是得神授天書,說周銓乃是天魔臨世,故此以一卷《大光明經》授之。

他又將這卷《大光明經》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方毫,方毫再擇人傳授,這些人便都是“無面”與“復仇”。

換言之,所謂無面、復仇并不是一人,而是許許多多人。

“便是我失利,我子失利,終有大光明經傳世,終有人會起來造反舉事,因為周銓這一套,害人不淺,他越是行諸于天下,那么就會有越多人為其所害,這些人,都將是大光明經傳人,都將會成為摩尼教的信徒!”

這段話,是方臘對此的總結。

紀春認為此是方臘的虛言恫嚇,甚至可能就是為了活命而編出的故事,不過當方臘進一步解釋時,紀春也有些吃驚。

正是因此,紀春才擔憂周銓會不會為此而心志動搖。

“我曾查過,自棉布大行于世之后,蘇杭一帶桑農、織工,數量銳減,人數已減至舊時一半左右,而且還在繼續縮減。大量百姓失其本業,不得不流落于街頭,然后被坊東、場主圈去,以皮鞭棍棒相逼迫,于機器之前晝夜不得將息,其壽歲,往往不過三十六七而絕。”

“此皆周銓之孽,必報諸其身!”

周銓已經反復看過這幾頁的內容,其上文字,他有些都能背出來了。

方臘倒也有幾分梟雄之資,他看出了如今大宋……不,整個華夏的問題。

隨著工業化的擴張,如今許多地方都在運用機器,江南甚至開始用蒸汽機了。工業的發展,必然令原先的工場、作坊大量倒閉關門,城鎮中的平民階層,迎來了一次大分化大掃蕩。許多人都會在這樣的大潮中失去家業,甚至失去家園,那個時候,他們怎么能不恨機器,不恨制造和引導這次產業革命的周銓?

所謂的大光明經,便是視周銓為洪水猛獸,號召人們起來反抗,包括如何組織、如何訓練、如何作戰,如何向周銓學習,進而壯大自己的力量來打敗周銓。

“此魔千古未有,此際又為末法之時,故此欲敗此魔,須以其力制之。敗此魔后,分其家財,則天下無寒者矣,分其土地,則世間無饑者矣。彼之時也,大光明降世,是故有大光明經,是故有大光明國……”

這一段文字,乃是方臘所記憶的《大光明經》中文字,其中將周銓稱為千古未有的魔頭,周銓也將之復記了一遍,然后笑了起來。

他當然不相信有什么神人,也不相信《大光明經》,很顯然,這是方臘搞出來的名堂。

所以紀春擔心他因為看到有關《大光明經》的記載而憤怒,那是搞錯了。他之所以深思,是在考慮如何減輕工業革命沖擊帶來的傷害。

凡事有利有弊,哪怕工業革命亦是如此。方臘所見的,正是沖擊帶來的傷害,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臘并沒有注意到。

比如說,污染一事。

隨著蒸汽機的推廣,煤將成為最重要的工業原料,那時無論是交通還是工業生產,都要大量使用蒸汽機,眾多鍋爐排放出來的黑煙,都是未經過任何處理就進入了空氣之中。

此時或許還不顯,可再過十年,那就“壯觀”了。

比起污染更嚴重的,還是對舊產業沖擊之后造成的失業問題,那些失業的百姓,若能進入東海商會的產業倒還罷了,可是東海商會再強大,也不可能將力量伸到每個角落,因此,還是有大量的人,生計無著,命運悲慘。

“該有勸業局。”周銓心中想。

設一勸業局,引導這些人就業,而不是將他們推入大潮后不管不顧——雖然周銓完全可以不管不顧。

想到這,他吩咐道:“紅玉,記下來,勸業局,每縣至少有設一處勸業局,以其縣人口數量設定編制,勸業局主司勸業,可以與商會……正規商會合作,將失業百姓送至需要之處就業。”

梁紅玉聽完之后,卻沒有急著記,而是向周銓施了一禮:“郎君果然是妾身期望中的郎君!”

“呵呵,你弄得這么正式做什么?”

“郎君一片仁心,妾身當然也該為郎君賀。”梁紅玉眼睛轉了轉,然后似笑非笑地道:“只不過,郎君沒有將方臘送到濟州去,倒讓妾身有些奇怪。”

“有什么奇怪的?”

“郎君不是要湊齊四個皇帝打牌么?”梁紅玉道。

這句話說得周銓哈哈大笑起來。

如今在濟州,已經放了遼皇耶律延禧、金主完顏阿骨打、大宋太上皇趙佶,三個皇帝湊在一起,正好是三缺一,方臘自稱圣公、永樂皇帝,勉強也可以說是一位帝王,送到那兒,可以湊足四個。

只不過在周銓眼中,他的份量還差了些。

若論軍政兩項才華能力,方臘雖然遜色于阿骨打,卻也可以與耶律延禧、趙佶并論了,但是,在周銓看來,他還不足以稱皇帝,畢竟只是一個草臺班子,沒有根基。

“你說的倒是沒錯,我確實是想湊足四個國君,讓他們一起打牌。”周銓笑道。

“哦——那第四位是誰?”梁紅玉愣了一下。

“你且猜猜!”

梁紅玉低頭略一沉思,這人肯定不是如今的宋國皇帝趙桓,這人如今被禁在冷宮之中,由他的弟弟趙構看守,梁紅玉聽周銓說過,趙構此人莫看年少,但是冷酷無情,深得他們趙家真傳,由他對付趙桓,正是人盡其用。

趙桓估計活不了多少年,周銓對這位剛愎亂來的大宋皇帝完全沒有好感,所以肯定不會將他弄到濟州去的。

不是趙桓,那么會是誰呢?

“李乾順?”梁紅玉又問道。

“不是,李乾順么,遲早是要擒來的,不過現在還隔得遠了些。”說到這,周銓忍不住點評道:“金賊殘暴,阿骨打本人倒還算是清明,他對漢人還可。李乾順不同,他不僅殘暴,竟然去投靠異族邪徒,試圖將那大食教引入中土,此教教旨所鼓宣者,若不清除,必為后世之患!”

對于李乾順勾結塞爾柱帝國之事,周銓是很看不上的,因此對其人的評價也就低了幾分。

既然不是李乾順,那還會是誰?

梁紅玉想了一圈,然后拍手道:“我知道是誰了,是王楷!”

周銓笑著點頭:“正是他!”

高麗前一位國君王俁終究還是沒有將周銓變成他的駙馬。

面對著內憂外患,這位才能平平的高麗國主于年前去世,繼位者乃是其子王楷。

此時王楷年紀尚輕,才十五歲,內有權臣外有強敵,根本控制不住高麗的權柄。

但高麗的重臣們也面臨著一個大問題。

阿骨打去年兵敗被擒之事,高麗人已經知曉,他們明白,在東北亞一帶,東海系再無強敵。再加上這些年東海商會對高麗的滲透、控制,使得高麗國重臣都誤會一點,認為周銓很快就會對主少國疑的高麗下手。

這種情況下,高麗重臣們經過商議,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法子。

送王楷去濟州,美名其曰是向濟王學習治國之道,要拜周銓為師,實際上是以他為人質。

至于國內之事,則交由八位重臣組成的內閣來處置。

幾乎就在周銓離開海州的同時,王楷也來到了江華島,這里是東海商會在高麗的租界之一,經過數年發展,已經非常繁華。

他望了望身邊的諸臣,特別是看了一眼自己護衛中最為年輕的那個,然后點了點頭。

“殿下,此去之后,一定要聽從濟王教誨,切勿驕矜,濟王殿下的本事,你能學得一二回來,便是我高麗千古明君了。”李資謙此時起復,身為國舅,他板著臉教訓著王楷,話語里沒有多少恭敬。

“正是,殿下,多學多聽少說少做,切記切記!”另一位重臣道。

王楷抿著嘴,臉色有些發白,又情不自禁看了自己的那位護衛一眼,然后才點頭道:“孤明白……你們放心!”

只有他才知道,那位隨他一起前往濟州的護衛,肩負著什么使命。

高麗命運,就在十步之內!(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