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四八四、風云應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四八四、風云應天

四八四、風云應天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9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書號:79709)


作者:圣者晨雷

童貫跪在宮門之前,身體僵直,骨頭疼痛無比,卻不敢有絲毫亂動。

來來去去的內侍、宮女很多,換了往常,這些人都會小跑著來到他面前,點頭哈腰聽侯他的使喚,能夠在他面前遞上一句奉承話兒,回去后就可以很有面子地對同伴吹噓,某日我與童樞密說話了,童樞密待我如友。

但今天,這些人看都不多看他一眼。

童貫知道,這代表了天子趙佶的怒意尚未消褪,他能做的,卻唯有忍和等。

忍住這前所未有的羞辱,等待趙佶回心轉意。

但足足過去了兩個時辰,也沒有趙佶傳召的消息傳來。

若是能面見陛下,他有信心,憑借多年以來自己對趙佶的了解和雙方的情誼,趙佶應當會被他說服。

他這一路逃來,已經想到了說服趙佶的好些個借口,只求有見趙佶的機會。

直到傍晚時分,終于有個敢和他說話的人出來了。

李彥。

接替了楊戩負責西城所搜刮之事的李彥,這幾天的心情同樣不好,因為楊戩被抄家的事情,對他震動極大,他感覺似乎過些時日,自己也要面臨這種相類似的處境。

因此,看到跪在宮門前的童貫,李彥不免生出兔死狐悲的感慨。

“童樞密,你跪在這里沒有用處,官家已經出宮了。”他輕聲對童貫道。

童貫愣了愣:“官家去哪了?”

“蔡府。”

“哪個蔡府?”

“此際還會有哪個蔡府,當然是太師府。”李彥說到這咧開嘴苦笑了一下:“莫看你發急,還有和你一樣發急的人呢。”

這和童貫一樣發急的人,自然就是蔡攸。

局勢發展到如今,已經充分證明他不堪為相,可以說去相罷職,指日可待了。

而趙佶越是倚仗蔡京的經驗和智慧,對蔡攸來說,就越是一種羞辱。可偏偏當聽說趙佶親自到了蔡京的太師宅時,他還要眼巴巴趕來,想要打聽一下趙佶心里的最新主意。

蔡京倒沒有為難他,而是任他在旁。趙佶也不理會他,只是對著蔡京落淚哭泣:“朕做錯了什么,為何會有如此人間慘劇,夏賊復來,金人罷盟,朝廷用度不足,臣僚怠政,百姓圍攻……朕聽聞陳朝老之流又在鼓動京中士子百姓,敲登聞鼓欲逼朕出宮面見百姓……此真亙古未有之事也!朕有何過,竟致于此,早知這般,朕不如傳位太子,悠游泉林,書畫自娛,也省得整日操勞,卻為臣僚百姓所怨!”

蔡京聽得這里,也只能苦笑。

這位趙官家,到現在還以為自己是一位明君呢。

但旁邊的蔡攸卻是心中一動,他偷偷看了趙佶一眼,覺得趙佶方才的話是出自真心的。

論才能他或許比不上他的父親,但論對趙佶的了解,他卻絕不遜色于蔡京。

趙佶從來不是意志堅定的人。

若是當個太平天子,他會爭權奪勢,但當國家面臨危機時,他則想著推托責任了。

蔡攸眼睛轉了轉。

“官家不必太過擔憂,黃河天險尚在,金人等閑過不得河。京師這兩年頗建城防,特別是有神威將軍炮在,京師無虞也!”蔡京勸說道。

“我也知此,但我唯恐朝廷之患,不在于外,而在京師之內!”

趙佶最怕的,還是京中百姓造反。

說來也是他自作孽,此前兩次債券之事,已經將京師民心大失,而前日從各大商會手中弄了三百萬貫錢的消息,不知如何傳了出去,于是那些買了各種債券的百姓紛紛趕來要求還錢,但這筆錢第一個用度是發給京中官吏禁軍,第二則用于高俅出京招募壯勇,錢來得快去得也快,轉眼之間,就已經花得一干二凈,朝廷手中又沒有錢了,可百姓卻以為朝廷有錢。

如此一來,趙佶可以說真的彈盡糧絕。內庫原本是有些錢,但趙佶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動用時,卻發現里面所余也僅有不足兩百萬貫。

面對如今的局面,可謂杯水車薪。

這讓趙佶徹底絕望,對于目前的危局,失去了應付的信心,想要扔挑子。

蔡京又勸了幾句,可是一時間,他也找不到好的方法,只能勸趙佶給周銓加封,令其領兵勤王。

趙佶對此不抱太大的希望,同時也擔憂,正式授予周銓兵權,即使能解眼前之事,恐怕會留下更可怕的后患。

正商議間,突然高俅趕了來,帶來一個不知是好還是壞的消息。

斡離不領的金兵渡過黃河,攻破澶州,前鋒進逼應天府!

“應天府……若是應天府失守,那即使官家回心轉意,消息也傳不到周銓那兒了!”

此前還算鎮定的蔡京,此時惶然而起!

澶州在大宋軍政之上,絕對有特殊地位。

當初遼國攻宋,寇準半勸半逼,帶著宋真宗到了澶州,與遼國蕭太后、遼帝圣宗耶律隆緒對陣前線,此戰雖然大宋已經獲得戰略上的優勢,可是因為真宗本人優柔懦弱,最后以澶淵之盟結束。此盟約后,宋遼約為兄弟之國,而宋每年給遼歲幣三十萬兩白銀。雖然對大宋來說,可謂喪權辱國,但好歹保證了宋遼間近百年的和平。

此時澶州失守,也就意味著黃河天險,不再為大宋所有!

金國兵馬繼續南下,過興仁府,便是京畿與南京應天府。此時金人未直接攻汴京,而是以前鋒進逼應天府,分明是要截斷大宋京師與東南江山的聯系。

只能說,金人這一擊,打在了節骨眼上,讓蔡京都惶然不安。

他如此失態,讓趙佶也嚇住,此際他才明白,蔡京此前的底氣,就是來自周銓。

“澶州本是堅城,又有黃河天險,為何金人一戰便下?”蔡京又問道。

“這個……金人用了火炮。”高俅臉色綠得厲害,他正準備出京去招募壯勇呢,現在倒好,金人就在京城邊上了。

“火炮……”趙佶無語。

周銓“發明”的這種開器,讓大宋有了與遼國對決的底氣,可也正是這種武器,又讓大宋的城池之險極大削減。

“應天并無多少兵卒,金賊又有大炮,如何能守得住!于今之策,唯有一條,官家,請巡幸蜀地!”旁邊一直只聽不說的蔡攸道。

趙佶神色一動,若事不可為,這倒是一個辦法。

“官家不必著急,應天府未必就一定守不住,如今知應天府者,乃是宗澤,官家還記得此人么?”

蔡京在大驚之后,卻又緩了過來,他對宗澤印象深刻,因此寬慰道。

可趙佶卻不認為,區區宗澤能夠守得住應天府。

應天府內,渾身甲胄的宗澤大步行于街頭,他雖是年過半百,須發皆白,但行走之際,龍行虎步威風凜凜。

“太守出巡了!”

“瞧,那便是宗太守,當真是英雄了得!”

“若非宗太守早有準備,城里哪能收容這許多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會死在金賊狼牙棒下!”

因為準備得當,在金人逼近之時,宗澤大開城門,足有數十萬百姓為躲避戰火逃入應天府城。這些百姓都被組織起來,加固城防排查奸細,哪怕在城內并無親友可以投靠,也不必擔心凍餓。

此事讓宗澤在城內聲望極高,看到他巡視,百姓們仿佛有了主心骨,小聲議論,也多是褒揚之語。

宗澤聽到這些話,卻沒有什么歡喜。

這些百姓哪里知道,他這許多應對之策里,背后是周銓多少努力。

就是城中的組織調配,也少不了從京徐鐵路工地調來的“周銓弟子”出力。

因此,宗澤還有些羞愧,覺得自己欺世盜名,有些對不住周銓。

正想著周銓,宗澤訝異地看到,就在街邊,周銓咧著嘴,對他露出笑容。

“濟國公,周公!”宗澤當真是驚喜交加,若說他自己讓應天府城中的百姓有了主心骨,那么周銓此時出現,則讓他原本還有些不定的心定了下來。他突然對守城有了絕對把握。

兩人見禮已畢,宗澤笑道:“濟國公這個時候,不是在日本么,怎么有空來此?”

“我的兵力調不過來,但我本人卻可以過來,而且主力雖然來不了,可非主力則來得了。”周銓笑吟吟道:“我只是先導,今后會有三千護衛軍趕來……宗公,這是我能抽調的全部兵力了。”

宗澤卻是半點不信,他狐疑地望著周銓:“日本的事情,是真是假?”

周銓微微一笑,卻不正面回答:“我人都到了這時,只帶了三千人,你說那邊之事,是真是假?”

宗澤心知這里面應當還有某種玄機,他原本猜測,周銓是想坐視金滅大宋,然后他以救世之形象,躍然而出,獲取民心,從而建立不世之基業——對此,宗澤雖然不滿,卻不得不承認,這是對周銓最好的選擇。

可偏偏周銓出現在這里,出現在可能最為激烈血腥的戰場之上!

“濟國公是何時來的?”宗澤想了想又問道。

“兩日前安排好所有事情趕回來,原本是想趕到澶州的,卻沒料到澶州失守的那么快……咦?”

周銓正在向宗澤解釋,可眼角余法看到了路邊人群中的一人,不由停下腳步,咦了一聲。

那人立刻以袖遮面,轉過身去,似乎是要躲他。(未完待續。)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