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四七六、老臣愚笨,倒有一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四七六、老臣愚笨,倒有一策

四七六、老臣愚笨,倒有一策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8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快捷翻頁→鍵



熱門、、、、、、、、、

“京中禁軍不能再動,若是再動,出了什么意外,如之奈何?”

“或許可以令童貫西移……”

“蠢貨,遼賊余孽尚未平定,童貫西移的話,死灰復燃如之奈何?另外,金人占據的地方還未還我,若無童貫大軍威懾,金人背盟又當如何?”

趙佶耳邊全是朝堂上更位大佬們的爭吵之聲,吵得他額頭青筋直跳。

這已經是接到消息的兩日之后了,這兩日朝會,盡是爭吵,爭吵之中,許多原本被遮掩的事情,也為人有意無意地掀了出來。

大宋的兵力,如今捉襟見肘。

原本京中有四十萬禁軍,西軍有二十萬,河北禁軍十余萬,但前些年經營西夏,先后從京中抽走禁軍,數量足有二十萬,此后就一直沒有補足過。然后京中剩余的二十萬禁軍,又多成了販夫走卒力夫仆役,戰斗力非常堪憂。

即使是這樣,童貫征西夏之時,令劉海入大漠,折損了十萬禁軍,伐遼之戰先后數敗,又折損了二十萬兵力——雖然死者肯定沒有這么多,可是逃亡的、傷殘的再加上陣歿的、病疫的,損失的數量就是有這么多!

這兩場大折損一算下來,大宋能夠動用的八十萬兵力,已經損失了三十萬!

偏偏這時,還必須在燕云之地維持至少二十萬規模的兵力,唯有如此,才能鎮住女真人。這一點上趙佶認識很清楚,若沒有足夠兵力威懾金國,這些女真蠻子別說歸還燕云,恐怕還要在河北咬上一口肥肉走。

然后,趙佶還必須在徐州到海州一帶,保持一定數量的兵力。雖然朝廷一直沒聲張,可是這幾年,借著調兵北伐之機,趙佶還是往這一帶安排了近十萬兵力,其防備的對象,正是周銓。

這恐怕也是現在唯有可以調動的兵力了。

只是若真抽調了這些兵力,周銓心懷不軌,那當如何是好?

“不如以濟國公為西面招討使,前往靈州……”

出這個主意的人立刻就被趕了出去,這個時候讓周銓為招討使,帶著朝廷為數不多的機動兵力前往靈州支援,豈不是怕周銓反得不快?

商議來商議去,仍然沒有辦法。

此刻趙佶心里,滿滿的都是失望。

他根本想不明白,為何情形會如此。他只不過是將蔡京罷相,將周銓隔在外邊,結果朝廷的財政危機才稍緩解,這邊夏賊又來了。

他看著蔡攸,往常大事小事都侃侃而談的蔡攸,此時神情慘淡,看上去在躲避他的目光。他再看向高俅,身為樞密副使、殿帥,可以說是武臣中的第一人物,但是高俅也只是皺眉低頭。

再看李邦彥、王黼等平時陪他游玩嬉戲之人,盡皆目光惶惶。

太子趙桓雙眉緊皺,狠狠地瞪著停在大殿一根柱子上的蒼蠅,仿佛想用目光將之殺死。鄆王趙楷魂不守舍,目光呆滯地望著大殿的頂上,看著上面的雕花彩繪,仿佛是在研究其藝術手法。

這些都是平時他所重視的人。

“夏賊兵多,靈州等地,又是新近歸附,民心未必穩妥,因此事不宜遲,官家還請速發援軍,哪怕兵力不足,也先派些人去穩定一下軍民之心。”就在眾人都在爭執之時,有人忽然道:“以臣之見,可從朔州、勝州、代州以及火山、保德、岢嵐、寧化四軍調動兵馬前往。”

還是托周銓的福,當初用遼陽從遼國手中交換到了部分朔州和整個勝州,原本在這一塊防備遼人的河東禁軍,也因此北進朔、勝。這里與遼國的西京道相接,故此伐遼之時,這一帶的兵力抽調得不多,還有些兵馬可用。

出這個主意的,正是兵部侍郎何栗。

他原本是任海州知州的,因為周銓的反對,他在海州任職期間可謂寸步難行,后來朝廷又要和周銓緩和關系,就將他調回京中任兵部侍郎,換張叔夜前往知海州。

“從這邊調兵,那北面如何?”有人問道。

“如今遼國西京道已盡入金國手中,金國與我有盟約,又有童貫大軍在燕云,必不敢南犯。”何栗倒是很有信心地道。

金人的主力還在燕京一帶,他們在大同的也只是偏師,故此何栗敢為此言。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何栗提出的建議,似乎成了唯一的辦法。趙佶見別人提不出更好的主意,便是有建議,也都是諸如編練新軍之類遠水不及近渴的,他只能接受了何栗的建議,不過接受建議之后,他心里就又有些慌了。

金國人真會那么老實么?

朝會散去之后,帶著滿心不安,趙佶下令:“請蔡太師入見……不,不,擺駕,朕要去蔡太師府!”

他一聲令下,底下人立刻行動起來,前去通知蔡京的、向各權貴透露口風的、準備儀仗的,足足忙了半個小時,他起啟程。當到了蔡京府時,已經是午時,蔡京在門口拜迎,趙佶下了輦,親手將他扶起:“太師不必如此多禮,朕不過是來看看太師……這一向,太師的身體可好?”

“托官家之福,老臣除了老眼昏花,并無大礙,就是老眼昏花,老臣也有老花鏡可用……”

蔡京絮絮叨叨地說著,然后將趙佶引入宅中,得知趙佶并未進膳,他請求獻食,趙佶也允了。

只不過再精美的食物,趙佶也沒有太多胃口,匆匆扒了幾口之后,趙佶放下碗筷,嘆息說道:“以往太師在朝,萬事無憂,朕卻不自覺,不想太師身體稍不適,在家退養,才這一年時間,朝廷便百弊叢生,邊患迭起……今日來見太師,是向太師問計,夏賊卷土重來,當如何應之!”

蔡京卻遲遲不答。

趙佶忍不住了:“朕現在極是后悔,當初該聽太師與濟國公之言,暫緩伐遼,待穩固根基之后再作打算……朕心急切,才致有今日之失,還請太師勿以朕為罪,為朕出謀劃策!”

他口頭上認錯,讓蔡京心里頗為感慨。

若不是如此窘境,恐怕趙佶只會想著他與周銓威脅皇權之事,而不會出言罪己。

“朝廷并非無兵,朝廷有兵,盡在河北,童貫手中收攏起來,二三十萬兵總還是有的。”蔡京消息靈通,對于如今的局面很清楚,因此他緩緩道:“現在唯一問題,就是如何能讓童貫手中的兵從河北脫身。老臣愚笨,倒是想到一策。”

“何策?”

“官家可封誥濟國公夫人為燕國公主,以武清為其實封食邑,許其于武清開府。”蔡京道。

封一個女人為公主倒沒有什么,趙佶最初時愣了愣,然后神情變化,用拳擊掌:“正是如此!”

所謂濟國公夫人就是余里衍。

武清原本就是余里衍的封地,只不過她逃離遼國之后,此地為遼收回。后來耶律禧、耶律大石離開大陸,都是從這里出發。

將這塊地方給余里衍為實封食邑,既是向周銓示好,又是一種無聲的暗示。

想來周銓肯定會收下這個禮物的,甚至不需要他出兵收復,只要消息傳出,金國那邊就會倍感壓力。他們肯定不愿意和周銓打交道,畢竟周銓船堅炮利是出了名的,在海邊上和他對上,純粹是自找沒趣。甚至女真人若是膽怯些,會想著盡快將燕云交還宋國,避免離周銓太近,被這廝尋個借口打一頓。

這么一來,童貫手中的兵力,就可以抽調一些前去靈州——甚至可以抽調十萬去!

“一人之威,可抵十萬兵力,朕這算不算是狐假虎威?”在覺得這是妙計的同時,趙佶又有些苦澀,他向蔡京問道。

“童貫是狐,周銓是虎。”蔡京道。

趙佶一笑:“罷了罷了,反正在周銓面前,朕早就沒有什么顏面了,于今之計,就是希望他與朕愛女的婚事能夠早日定下來……此事恐怕還得勞煩太師修書一封,向周銓說明。我恐他記恨前事,不肯收下武清啊。”

說到這里的時候,趙佶心里更為苦澀了。

大宋的食邑絕大多數都是遙領,不是實封,現在他要實封食邑,卻還要擔心對方不愿意接受。

“以臣愚見,周銓漢胡之分,還是分得挺清楚的。”蔡京道。

“娶了一位遼國公主,也不能算清楚了。”趙佶酸溜溜地說了一句。

蔡京笑道:“少年人風流成性,在所難免,若非如此,臣也不會獻此策了。”

“不僅如此,朕很明白,不能只讓人辦事不給人好處,比起周銓這般公開向朕討要好處的,那些背地里往自家扒拉東西的才真正可惡。”趙佶說到這,目光突然變得深沉起來:“告訴周銓,只要能保得大宋度過這一難關,今后東海商會的稅收,朕再減他一成,他在海外需要人口,朕許他于江浙、淮南就近招募!”

蔡京悚然動容!

此前周銓需要人口,都是從遼國搶、從宋國騙,可謂偷偷摸摸。趙佶現在開口許他在江浙淮南就近招募人手,這對周銓來說,可是莫大的好處!

與此相比,減稅一成,倒是算不了什么了。

只是人口一向是國家根本,私自招募一些偷偷送往海外沒有什么,可公開招募大群送走,少不得會被群起而攻之!

“如此……恐怕群臣會有諫言啊。”就是蔡京都不敢應下這條件。

“不如此,這一關難過。”趙佶此時倒是極為果斷。

見他態度堅決,蔡京心中凜然,點了點頭:“臣這就給他寫信!”(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