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四五二、不愿為帝,愿為富家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四五二、不愿為帝,愿為富家翁

四五二、不愿為帝,愿為富家翁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2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燕京亂這成模樣,三人都沒有想到去向耶律淳稟報,甚至沒有多派衛士去保護耶律淳。

此時暮春,天色亮得較早,當東方出現魚肚白時,城中的混亂終于停止了。

再派人出去清點損失,發覺城中的怨軍果然都已經離開。不過,昨夜的混亂,與怨軍關系倒是不大,更多的還是離營的契丹人所為。

小半個燕京城損失慘重,不少醉熏熏的契丹軍士,都是在燕京中的奚、契丹和漢人家中找到的,伴隨而來的,還有無數哭訴、哀求和告狀。僅這些事情,就足以讓負責民政的耶律大石焦頭爛額。

而蕭干則需要將軍士趕回軍營,同時想法子弄明白怨軍去向,還有要乘此機會調整防備,特別是強化北面長城一帶的防線。

他們都忙得不可開交,耶律淳雖然閑些,卻也面臨著頭疼的問題,他身體不適,昨夜又受到驚嚇,因此在得知情形尚可后,便補了一覺。

這一覺,就睡到了下午,當下午耶律淳醒來時,卻見蕭干與耶律大石都是匆匆趕到,面色古怪地坐在他的榻前。

“怎么了,怎么了,莫非是金人打來了?”耶律淳一驚。

二人齊齊搖頭,目光復雜。

“那么……可是陛下那里出了什么事情?”猶豫了一下,耶律淳問道。

這是他們三人都有意回避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達成了默契,耶律延禧存在還不如不存在,若是昨夜怨軍將耶律延禧除掉,那是再符合他們心意不過的事情了。

“昨夜怨軍確實突襲行宮,但是,陛下不在。”

“哦……”耶律淳有些失望,但旋即瞪大了眼睛:“陛下不在,這是什么意思?”

“陛下行宮中,空無一人,陛下將他的親信全都帶走……他跑了!”

耶律大石說到這,簡直有些哭笑不得。

有誰會想到,耶律延禧這幾天啥事不管,其實就是在策劃一場金蟬脫殼的好戲呢!

他們有意懈怠了對耶律延禧的保護,而且耶律延禧還帶有忠于他的皮室親軍,卻不曾想,這支部隊與耶律延禧一起,就在昨夜的大亂中消失了!

偏偏他們故意不去行宮中,因此無人發覺此事,那些闖入行宮的怨軍士兵,大約也是在發覺撲空后大驚,所以只顧逃走,甚至連在行宮縱火之事都沒有做。

“有……有何發現?”

耶律淳覺得頭昏眼花,剛才休息緩過的勁兒,似乎又不夠用了,他有些吃力,示意使女端水來,喝了一口后問道。

“沒有,陛下既未留下一字一紙,便消失了,不過……倒是聽說,他們是昨夜亂起時自東門離開的。”耶律大石說到這,苦笑了一下:“他去武清了。”

“武清?”耶律淳聽到這個地名就頭疼,坐正了說道:“如今武清還有什么,他去那里做什么?”

“碼頭,海船,陛下是要逃走,要逃到濟州去!”耶律大石道。

“什么!”耶律淳當時就呆了。

雖然大遼已至窮途,可是堂堂一國之君,就這樣不聲不響地將一副爛攤子扔下跑了,這是何道理?

不,倒不是完全沒有聲響,難怪他那日立自己為皇太叔,又以蕭干、耶律大石為北南樞密使,原來那個時候,他就做好了準備!

可是耶律延禧再不爭氣,也是大遼的天子,國家的象征,隨他自上京、中京一路逃來的皮室軍還有萬余,再加上各部兵卒、百姓,足有八萬,另外這幾天,也不時有小部族帶兵馬前來“勤王”,所以,耶律延禧是大遼的旗幟,他若是被怨軍所害,還可以造成悲憤的哀兵之態,可他沒見到敵人就跑了……這豈不是讓大遼軍士崩散不戰自潰?

“快去追啊,他昨夜走的,當未走遠……宮里的東西呢,我記得他入燕京時,帶了不少東西,他若攜帶些,行動更是不快!”耶律淳道。

“這些天里,他暗中遣人將宮里的東西都送走了,宮中空空如也,除了一些搬不動的擺設,什么也沒有。咱們的陛下,若是治國理政有他此次行動的十分之一高明,國祚何至于此!”

耶律大石的話,讓耶律淳與蕭干都是深有同感。

他們三人對耶律延禧頗為輕視,故此才會有此疏忽,但現在看來,這位陛下并不是真蠢,只不過是沒有將心思放在這方面罷了。

“他走了也好,反正他不是以我家大王為皇太叔么,正好,我家大王登基!”此時耶律淳身邊有人道。

說話的是耶律淳的妃子蕭普賢女。

耶律淳掃了她一眼,見她雙眼放光,心中不由一嘆。

這女人就是不知輕重,這個時候登基稱帝,會是什么好事么?

“無論如何……都得派人把他追來。”他沒有理睬蕭普賢女的建議,而是沉聲對蕭干和耶律大石道:“他就算是真不愿意再當大遼皇帝,也得真真正正退位之后再說!”

至于真真正正退位之后,耶律延禧能否再離開燕京城,耶律淳沒提,蕭干與耶律大石也沒問。

派誰去追回耶律延禧是個問題,三人商議了幾句,決定以北樞密副使蕭僧孝奴、南院宰相張琳二人前去追回耶律延禧。

昨夜亂起之時,本來就沒有睡著的耶律延禧立刻跳起,他懷疑是耶律淳等欲動手殺他,只是假借于怨軍罷了,因此立刻下令離開燕京。此前他早就做了準備,包括東門守將,都是他安排好的人物,因此離京非常順利。奔波了大半夜,直到天明,雖然他自己很興奮,不打瞌睡,可跟隨他的那些衛士們卻一個個呵欠連連。

耶律延禧明白,不可再驅使這些衛士,只能覓地扎營。好在此時暮春初夏,又值晴好,倒不寒冷。

正在休整之時,聽得身后有馬蹄聲,片刻后,斥侯來報,卻是蕭僧孝奴與張琳趕來。

“令此二人來追朕,耶律淳等倒是煞費苦心了。”耶律延禧哈哈一笑道。

“陛下,見不見他們?”手下人問。

“見,自然要見,請他們來吧。”

蕭僧孝奴乃平庸之輩,張琳卻是讀書人出身,而且深受耶律延禧信任,怨軍最初就是由他執掌。只不過他是文人,控制不住驕兵悍將,乃至怨軍數度叛亂,他本人也因此頗受契丹貴族詬罵,又是耶律延禧,力排眾議,沒有究治其罪。

一見到坐在馬扎之上的耶律延禧,二人下馬跪倒,痛哭流涕。張琳更是直接問道:“陛下欲棄宗廟社稷么?”

“宗廟之地,早就被女真賊給占了,江山社稷,如今也不屬于我啦。”耶律延禧笑嘻嘻地道。

神情竟然沒有多少悲哀,只是深深的無奈。

“陛下何出此言,雖然東京、上京和中京為賊所占,但陛下還有西京、南京二道,治下百姓,尚有數百萬,控弦披甲之士,仍有二十萬!再有諸部番兵,陛下仍然有機會中興大遼!”張琳叫道。

“朕自中京退時,偽作逃往西京,女真人便向西京窮追,若不是其牲畜瘟疫,恐怕西京道早就落入其手了。至于南京道,魏王與蕭干、耶律大石做得很好,朕在這里,徒惹人厭罷了。”

蕭僧孝奴聞道此語大驚:“陛下何出此言,皇太叔等深感陛下恩重,都是忠心耿耿……”

“朕連著近十日,也不曾見到皇叔了,昨夜城內怨兵作亂,朕困守行宮,也不見有兵來救援,朕無辦法,只能自己走。”耶律延禧擺了擺手:“忠心耿耿……呵呵,你們不必再勸了。”

聽耶律延禧將這兩個理由說了出來,蕭僧孝奴與對望了一下,知道他心意已決,勸不回來了。

他們也極是無奈。

張琳還想做最后的努力,因此道:“陛下離開燕京,能去何處?”

“自然是去我女婿那兒。”耶律延禧一笑:“我自有兒女可以依靠,何必去求旁人?”

張琳愕然,耶律大石等派他們來的時候,可沒有說耶律延禧可能會去濟州,因此,張琳第一個反應是問:“陛下……哪一位駙馬?”

“大宋的東海郡公啊。”耶律延禧用馬鞭指了指東南面:“他據有濟州,雖然只是一個島,但聽當初余里衍對我說,那邊草長馬肥,也有上好的牧場,我在那邊想射獵游玩,亦不愁沒有去處。另外,我聽聞他還尋著一個名為流求的大島,地域廣闊,不亞于南京道,離濟州只需乘船三五日便可至。我去濟州,覺得悶得無聊了,也可以去流求……”

耶律延禧說到這里,竟然悠然神往。

他早就煩透了征戰!

“可……可蜀國公主那邊,那邊愿意接納陛下么?”張琳這才反應過來,吞吞吐吐地道。

當初耶律延禧可是險些將蜀國公主生母給殺了!

“再怎么說,我是她父親,況且,當初我將晉王送往那邊,不就是留著后路么?”耶律延禧自鳴得意,深深為自己當初的“高瞻遠矚”而高興。

這一下子,蕭僧孝奴與張琳都無話可說了,他們只能跪下叩首,大哭而回。

他們卻不知道,耶律延禧在他們離開之后,面色轉沉。

是啊,蜀國公主余里衍,是否還愿意接納他呢?

想了一想,他用鞭子指了指東南面武清方向:“無妨,無妨,我還有那許多寶貝,不當皇帝,亦可為富家翁……”(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