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四三七、身居高位,恐不免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四三七、身居高位,恐不免責

四三七、身居高位,恐不免責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6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李綱說出此話之后,還從袖中抽出一張帛布,將之呈了上去,梁師成望了望左右,然后親自來此,接過帛布。[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上面是長長的禮單,不僅標注了禮物名稱,還有送禮者是誰,何時相送,送禮者目的如何。

別的各有不同,唯獨送禮者的目的,卻都出奇的一致。

“火燒艮岳之事,大逆不道,非周銓不可為也。”

“周銓此人,跋扈狂妄,火燒艮岳,非此誰何!”

“王莽禮賢下士日,孟德握發迎客時,李少卿勿要為周銓假相所惑,使其脫罪……”

趙佶端著帛的手輕輕顫抖起來。

“臣從未發覺,東海郡公竟然是如此罪惡之人。”李綱板著臉,一字一句地道:“依臣之意,這帛上諸公既然如此確定,東海郡公便是縱火之事幕后真兇,當徹查之此,先自與東海郡公往來密切、聯手開辦東海商會者起!”

這上面的名字及其所屬勢力,倒有一半,都與東海商會有關,若是徹查東海商會,也就是要查這些人了。

“哈……哈哈!”

趙佶此時當真是驚怒交加,他顫抖著手,看到最下邊:“以少卿之才,窮治周銓之罪,令其伏法,則政事堂中,必有少卿位置也——鄆王趙楷之使,鄆王,你有何話可說?”

趙楷瑟瑟發抖。

此事他當然知道,他深恨周銓,總覺得此次北伐失利,乃是周銓搗亂的結果,這破壞了他成為皇儲的計劃,故此想要報復。

而且他也希望將眾人的注意焦點,從北伐失利轉到周銓身上來,若是真能歸罪于周銓,那么身為兵馬大元帥,他身上背負的北伐失利責任就會小許多。

因奸賊作祟致使北伐失利和因為指揮失當致使北伐失利,兩者意義完全不同。為此,趙楷派出自己的親信,前去游說李綱,并暗示將來會讓李綱進政事堂,成為宰執中的一員。

但趙楷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親信在外是一副什么嘴臉。

為了能夠“說服”李綱,他派出的親信,可是威逼利誘,幾乎將所有手段都施展出來,迫使李綱“收下”他的禮物。

甚至那親信還直接說了,要將李綱送入政事堂,將原本的暗示直說,背后的區別非常大。趙楷現在還不是皇帝,甚至連太子都不是,他有什么資格將一個大臣提拔到宰執之位?

“鄆王,你可有解釋?”趙佶緩緩轉過臉,看著趙楷道。

趙楷跪了下去:“兒臣……兒臣并未如此說啊,定然是兒臣派出之人,擅作主張,兒臣也是想要替父皇分憂,希望早些找出真相,這才為奸邪所利用……”

他哭哭啼啼為自己辯解,趙佶看了之后,頗有些失望地搖了搖頭:“你先回鄆王府吧,將你那手下送到……送給梁師成reads;。梁師成,好生審問,看一看背后究竟是誰在指使他膽大妄為!”

梁師成應了一聲,人卻沒有動。

他很會揣摩趙佶的心意,趙佶這樣說,其實只是給趙楷一個臺階下,想來趙楷回去不久,那個使者就會被自殺了。如此,皆大歡喜,趙佶的內心深處,終究是偏向趙楷的。

只不過趙楷今后的死敵,又多了一個李綱。

有人害怕,就有人高興,最高興的,莫過于太子趙桓。此時他是真心覺得,自己按兵不動既不為周銓辯護也不落井下石是明智之舉了。

他看著李綱的眼神滿是激賞,心中甚至難得詩興大發,想要為李綱寫一首詩。但李綱并沒有回看他,只是盯著趙佶,等待皇帝下一步裁決。

瑟瑟發抖的可不只是趙楷一人。

李彥便是瑟瑟發抖者之一,他的名字與李邦彥只有一字之差,但他是宮內的太內宦之一,地位雖然比不上梁師成與童貫,離楊戩卻也只有一點點兒。

李綱的名單上,同樣有他的名字。他望了趙楷一眼,眼中滿是幽怨,之所以參與此事,還不是因為他暗中趙楷!

正當他恐懼之時,趙佶嘆了口氣,緩緩踱到屋子的一邊,這里掛著一盞玻璃馬燈,趙佶將燈罩掀起,把李綱獻上的名單塞到了火上,片刻之后,化成一片余燼。

他苦笑道:“朕都不知道,周銓得罪的人有這么多……這么說來,他倒是孤忠之臣了。”

當他燒掉布帛時,李綱的眉頭就輕輕一挑,不過未曾多言,待聽得他這樣說,李綱開口道:“臣亦未曾想到過,官家會輕輕放過此事。”

“卿是實在人。”趙佶感慨地道:“行了,此事到此為止吧,朕實在是不想多生波折。”

“如官家所愿。”李綱道。

“都是為了國事,周銓那邊,也不必多說什么了。”

“臣曉得。”

原本在瑟瑟發抖的李彥不抖了,他長舒了一口氣,跪在地上的趙楷也終于敢爬起來,這宮室之中原本緊張的氣氛消失了。

唯有李綱,輕輕嘆了口氣。

“臣請告退……”他輕聲說道。

“李少卿辛苦,朕都記得了,梁師成,替朕送一送李少卿。”趙佶道。

梁師成又應了一聲,這一次卻行動得很迅速,陪著李綱走出了宮室。當他們來到延福宮長長的御道上時,梁師成嘆氣道:“李少卿,家家仍本難念的經,此事李少卿當明白?”

“下官知道官家之意,不勞梁公多費唇舌,下官一定會守口如瓶。”

“好,好,李少卿雖是梗直,卻也不是不知變通嘛……”

二人仿佛是打啞謎一般,別人不懂他們的對話,他們自己卻是心知肚明reads;。

向李綱施加壓力最多的人,都是趙楷一黨,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將趙楷抬上儲君之位。

然后第二多的,就是宗親,這些人雖然只是些沒有實權的閑散王公,卻有很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對趙佶本人,頗具影響。他們一是報復周銓燒了天水商會,二則還是想著東海商會若大的家當。

不能打倒周銓,他們就無法瓜分東海商會。

第三派則是一些想拍趙佶馬屁的蠢貨,這些人往往只是游說,不會帶禮物來,若是扳倒周銓投了趙佶之意,他們自然會跳出來爭這“首倡”之功,若是不合趙佶之意,他們就會將責任全推到李綱身上來。

總而言之,這些人對于真正的縱火者都不關心,關心的只是能不能借這次人禍實現自己的私利。

李綱嘆氣搖頭的便是這個,泱泱大宋,朱紫權貴盡皆如此……這大宋朝廷,確實需要重新振作一番。

而要振作大宋朝廷,就必須換相!

身為宰相的蔡京,垂垂老朽,在完成了攤丁入畝、以錢納稅的改革之后,便開始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正是因為他如此,朝廷百官才會蠅蠅茍茍,朝中正人缺聲!

要是要讓蔡京離開中樞……

離開延福宮后,李綱心中轉著念頭,卻見前方一人向自己招手。他皺著眉,卻不得不跟著此人,上得路旁的一座茶樓。

招呼他的是蔡攸的一個伴當。

事實上,暗示他要將放火罪名扣在周銓頭上的人里,并沒有蔡攸,這讓李綱覺得有些奇怪,據他所知,蔡攸如今全力趙楷,按理說,也該和周銓勢成水火才對。

如同上回一樣,除了蔡攸之外,吳敏早就在茶樓之上,見李綱進來,笑著起身行禮:“恭喜伯紀兄。”

“何喜之有?”李綱搖了搖頭。

蔡攸招呼他落座,面帶微笑,倒不見什么緊張:“縱火之人查出來,伯紀就是為我皇宋立了一大功——聽聞是侍衛中有人勾結遼賊和夏賊做的?”

李綱剛剛才向趙佶稟報,這邊就得到了消息,哪怕他們的消息是從開封府得來的,也太過靈通了些。這也證明,大宋高層就是篩子,什么秘密都保不住。

“證據確鑿,就是他們干的。”

“當真是大膽……伯紀,你覺得官家會如何處置此事?”蔡攸說到這,看到李綱不愿意回答的模樣,身體前傾,誠懇地道:“主要是,官家會如何對周銓!”

“還不是照舊。”李綱道。

蔡攸輕輕用拳頭拍了一下巴掌:“一直這樣,可是不行,要么就讓周銓去海外,封為藩王,不許歸國,要么就得限制,不可如此下去了,便是周銓本人無反心,他手下伙卻想要富貴啊reads;!”

對此,李綱深以為然。

他望著蔡攸,正色說道:“天下局勢至此,公父子身居高位,恐不免責也。”

蔡攸愣住了,這還是李綱第一次如此教訓他!

“太師年邁,公正當壯年,又受天子信用,乃為宣和殿大學士,理當振作精神,一掃舊弊,匡扶朝政,有所作為才是,再如此茍且下去,恐便是周銓不反,國家亦有板蕩之難!”

這么大膽的話,傳到言官耳中,肯定是罪名。蔡攸先是怒,然后凝神,再接著他肅然起身:“還請伯紀教我!”

“朝廷當中人才稀缺,公何不進言圣上,拔掖賢才——若朝廷有賢才可主持中樞,可牧守四方,何虞周銓一人?”

蔡攸苦笑:“家父與某為此頗多爭執……”

蔡攸確實更忠于趙佶一些,他也想著向趙佶舉薦人才,但是蔡京卻害怕有人會威脅到他的相位,對于那些有才有望的人,總是想方設法貶斥打擊。

聽得蔡攸以此為借口,李綱目光炯炯:“既是如此,何不請老太師榮養?”

此語一出,剛才還笑嘻嘻的吳敏臉色頓時大變,就是蔡攸,也神情異樣!(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5/35040/index.html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