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四三二、第三把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四三二、第三把火

四三二、第三把火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3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這火,這火燒不得啊!”

聶昌也沒有攔住縱火的隊伍,他寧可不要頭頂的烏紗帽,也不愿意背負“逼反”周銓的罪名。

前者不過是退職回家啃山芋罷了,后者則是抄家滅門掉腦袋,孰輕孰重,輕易可分。

現在攔在杜狗兒前的,已經沒有了差役,卻是趙有章。

大約是這幾天借酒銷愁的緣故,趙有章跑來時,衣冠不整,身上還帶有酒氣。

他也是東海商會十三柱石之一,因此對杜狗兒等人不陌生,此時攔在眾人面前,還是有點底氣的。

“這倒奇了,為何燒不得呢,趙小侯爺,周郡公也有一句話要小人帶給你呢。”

“什、什么話?”

“他說呀,有人可以決定第一把火何時放,卻決定不了最后一把火何時放……”杜狗兒仍然是那副滿不在乎地模樣。

趙有章嘴巴動了動,想要辯解,卻又不敢。

杜狗兒斜睨了他一眼,一位宗室子弟,在自己面前戰戰兢兢,讓他甚是興奮。他伸手將趙有章扒拉開來,陰陽怪氣地說道:“泥人還有三分土脾氣,小侯爺,你們欺人太甚了,什么屎盆子都敢往我家郡公頭上扣,莫非以為我家郡公只殺得遼國金國的大將,就殺不得大宋的貪官奸臣么?”

杜狗兒此話出來,周圍聽到的都是汗珠直冒。若是承平之時,這樣的話,足夠當作圖謀不軌的證據了。

但所有人,包括那些參與了火燒東海商會的百姓,這一刻都意識到,此時情形不對!

大宋剛剛在伐遼之戰中失利,遼國正虎視眈眈,若是此時再逼反了周銓,他自濟州起兵,奪取海州徐州,大宋拿什么阻擋?

自然,周銓最大的問題是兵力不足,可是他若得了海州徐州,在百姓中強行征兵,再配以火炮……

“故此,此事只能由他鬧了?”

艮岳中,趙佶象是吃了個蒼蠅一般膩味,他望著眼前的蔡京,沉聲喝問道。

或許是愛踢球常運動的緣故,趙佶身體底子不錯,在短暫地休養兩日之后,便又恢復過來。

“此事原本就是童貫與燕王理虧。”蔡京苦笑道:“陛下,周銓是何等性子,可謂眾所周知,此二人卻將自家的事端,推到周銓身上來,若是一般之事倒還好,和氣生財,周銓可以讓讓,但北伐失利之禍首、里通外國之罪名,周銓未必敢背啊!”

這個罪名,誰都不敢背,就是蔡京自己,也暗自慶幸,若不是得了周銓提醒,他始終對北伐持消極態度,恐怕這個大黑鍋,就得自己來背了。

趙佶怒不可遏:“他也不能在京師里當街縱火,還威脅殺人!”

“陛下,這不是他第一次,童貫、燕王敢做此等事情,便應當對此有心理準備,豈能他們闖的禍,由官家來承受這損失!”蔡京說到這,又咳了聲:“況且,朝廷如今……經不起大波瀾!”

朝廷確實經不起大波瀾。

前線敗陣的確切消息已經傳來了,童貫帶去的三十萬大軍,如今收攏到手的只有區區六萬,剩余二十四萬,不是陣亡就是逃走。童貫幾乎每天都派信使,送來告急文書,每天都有自己寡不敵眾,只能后撤一城的消息。周銓在燕地打出來的州縣,盡為遼國所復,童貫本人退到了保州,而遼國也跟隨而入,已經進入了此前宋國的本土。

更讓人擔心的是,遼國內部集結大軍南下,他們竟然棄上京道不顧,而是全力經營南面,似乎是準備北面的損失南面補。

童貫也說了他的應對計劃,就是“借師伐遼”,他已經派人聯絡金國,不日就有回信,到那時戰局或者會有改觀。

但是,金國真的會動手么,童貫能撐到那個時候么,若是遼人不管不顧,全力南下,此時河北之地,已經沒有多少兵力可以調動,用什么來防備遼人突破黃河,抵達東京?

“那依卿之言,當如何是好?”趙佶沉重地呼吸了幾下,然后問道。

“請以宗室為使,曉諭宣慰;將帶頭沖擊東海商會者,明刑正典;戶部出資修復商會大樓;明旨處罰童貫與燕王,使其出資償還戰爭債券……”

聽得蔡京說的一連串條件,趙佶眉頭直皺:“這豈不是示弱于周銓,朕恐如此,周銓更為猖獗!”

“陛下還要調走何栗,另擇人選知海州,將宗澤調入京中,使其入兵部任職。這些做好之后,陛下下詔責之目無王法,罰俸罰金,這罰沒財物,可轉入府庫之中,罰得不防重一些,百萬貫左右……再就是令其獻大炮八門。”

趙佶原本是不耐煩的,甚至可以說是憤怒,但聽著聽著,他聽出了蔡京言下之意了。

“太師之意,是試探他?”

“對,若周銓真有反意,必不肯受罰,到那種地步,官家唯一之計,便是選將調兵,與遼人和談,準備將周銓逐出大宋。若他愿意受罰,官家在宮中便可高枕,責令有司練出精兵即可——無論如何,兵權不可給周銓!”

趙佶微微點了一下頭,蔡京觀察到這一點,知道他心動了,又接著說道:“令其獻納火炮,更是試探,若其獻出,可用于京師防御,陛下何吝王爵之賞,若其不獻,陛下此后當須留意了。”

蔡京確實與周銓有秘密聯系,倆人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但他畢竟是大宋的宰相,在大宋已經位極人臣,升無可升,自然也就沒有改頭換面的想法。

他唯一追求的,就是死死抓住手中的權力,鞏固自己生前身后地位。

趙佶在御座上閉上了眼,思忖了好一會兒。

然后他起身道:“既是如此,當教天下臣民皆知,朕以赤誠待臣……令康王為宣慰使,東渡濟州……安德、茂德兩位帝姬,心慕仙道,欲往東海祭仙,為朕祈福,孝心可嘉,一并準行!”

蔡京愣了一下,然后躬身行禮:“官家……圣明!”

“卿私下與他說一聲……”趙佶站起后又呆了會兒,緩緩說道。

他二人都明白,派康王趙構去濟州,既是宣慰,也是人質。至于兩位帝姬,更是別有用心。

但為了這江山社稷,舍棄個把子女,算得了什么?大宋雖然沒有和親的傳統,可如今江山動蕩,百姓不安,周銓又不算是敵國人,能以一位帝姬公主換得他老實安分,恐怕全天下人都會覺得合算。

至于帝姬本人是否愿意……

趙佶想了想,回憶起周銓音容本領,若單純以一個父親的角度來看,招婿如此,應當十分滿意吧。

當然,公主出京是特例,不好大肆宣揚,但趙構再度成為宣慰使之事,卻是可以大肆宣揚的。

但又不能讓人覺得,朝廷是怕了周銓。

于是這個宣慰使名號就有些古怪:勾當京徐鐵路宣慰大使。

最近鐵路不是出了不少事情嘛,趙構是出去宣慰鐵路沿線百姓的。

這不過是掩耳盜鈴,此時他出京為何,誰都清楚。

趙構出京之日,恰好是文維申入京之時,京中雖然近日連連出事,但是擠在城門口等著進城的人還是很多。

文維申的馬車也在等,他在馬車上得意洋洋,指著高大的城門對蔡瀛道:“你看到沒有,這便是京師,大宋之都,如今群小內斗……”

他正要對蔡瀛講解,突然耳邊聽得有人道:“此次康王為宣慰使,想來東海郡公那兒應當不會有什么問題了吧?”

“自然不會有問題,前些時日,都是遼國奸細在散播謠言,簡單的離間之計罷了,偏偏有些人看不明白,東海郡公那是國之柱石,大宋天下,就靠他老人家了……”

“你們沒看到最新一期東海商報么,朝廷有意升東海郡公為國公呢,連封號都有了,我聽大相國寺的僧人說了,是濟國公,以后稱活財神,就要稱濟公了……”

“以我之見,周公早就該封國公了……”

“正是,我還看一家報上說了,朝廷升周公為國公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調集八十萬大軍,以周公為大元帥,一舉滅遼……當初他只憑萬人就可以橫掃燕云,如今八十萬大軍,肯定是要將遼國所有的公主都搶回來。你們說,若是國公他擒住了遼帝,會不會說一聲‘岳丈老人辛苦’?”

周圍頓時一片暴笑,連接幾日的緊張也似乎沒了。

百姓總是容易受輿論所左右,事情過去了些時日,該發泄的發泄了,在朝廷明旨說明,燕京之敗與周銓無關之后,周銓又恢復了他的活財神的稱號,百姓們又開始念著他的好來。特別是前方戰敗與周銓屢勝,更讓他要封國公督師北伐的消息甚囂塵上。

文維申聽到這個,怒不可遏,他喝令了兩聲,也顧不得排隊進京,他的車隊轉過頭來,又往西京回去。

他與趙構,一向西一向東,原本都應該是各自離開的,但車行未遠,突然間,仿佛是某種心靈感應,倆人都回頭望向京師,然后臉色大變。

京師之中,偏東北的方位,濃煙滾滾,卻是又發生了大火。

這是京師近日來的第三把火!(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