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三九八、聲勢再起,不可阻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三九八、聲勢再起,不可阻攔

三九八、聲勢再起,不可阻攔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7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看小說就來6毛()

位置:歷史軍事


“所謂農會,背后推手,正是周銓,皇城司的探子早就發覺了,那個首倡農會的九河道人,原本是林靈素弟子,后來隨林靈素一起泛游東海傳道,林靈素返京之后,他卻留在了周銓身邊。”

“在考城等縣,農會的大會首,名為單寶,這廝是個蠢人,當初毆打勘探鐵路者之一,被周銓報復打斷了腿,但反而死心踏地,要跟著九河道人。他原本是一個普通佃農,也不知道周銓與九河道人施了什么手段,竟然讓此人變得能言善辯,還能糾合一幫子烏合之眾,搞起了農會……”

“皇城司的另一個消息,是周銓身邊原本負責打探消息的總頭目王啟年,這大半年來一直改名換姓,藏身于京徐鐵路兩側,九河道人也好,單寶也好,背后估計都是此人在出謀劃策!”

自從前年在周銓手中吃了一個大虧后,皇城司對周銓的監視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更加重視。監視的范圍也從周銓的家人,擴大到他身邊所有重要人物。此次農會才興起,皇城司的探子就嗅到了背后周銓的味道。

蔡攸將皇城司探來的消息一一說與自家老子聽,而他老子蔡京,卻還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看起來根本不在意此事。

“老大人,這農會再鬧下去,只怕鐵路未成,先成逆亂,此風切不可長!”蔡攸又道。

“這是官家的意思,還是你自己的意思?”蔡京緩緩說道。

此時蔡氏父子間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雖然還沒有直接撕破臉,可是蔡攸已經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多次希望蔡京辭相,為自己步入政事堂鋪路。

他認為,有趙佶,只要蔡京一辭相,那么阻撓他入政事堂的最大障礙就消失了。

可蔡京的看法卻與他相反,正是因為趙佶忌憚他,所以才會重視蔡攸,若蔡京一辭相,相位最有可能是在一群庸人手中轉個兩三年,最后落到王黼之流手中,那也就意味著朝廷要與周銓決裂。

那是蔡京不想看到的。

無論勝負,都意味著蔡京本人,包括他的政治遺產,都會遭遇大難。

朝廷若勝——蔡攸是堅定地這樣認為的,周銓以一人之力,最多加上一個海外孤懸的濟州,根本不可能與朝廷抗衡,那么趙佶就可以徹底踢開蔡京,而王黼之流反復小人,也會很樂意徹底抹去蔡京的政治影響。

若是周銓勝,蔡京心里隱隱覺得有極大的可能是這個結果,那么大宋都要完蛋,蔡京哪里還有現在的權勢?

所以,最好的情形,就是現在,朝廷與周銓形成某種平衡。

“這個……官家遣我來問問老大人。”

“官家也是兩難啊,自古以來,百姓就不能讓他們抱團,抱團絕無好事,但若不讓百姓抱團去推動京徐鐵路,單靠官家的意愿,想要將鐵路修好來又是絕無可能。鐵路修不好,京中的禁軍,調來的西軍,如何能旦夕間趕到徐州,將狄丘的鋼鐵水泥、海州的鹽場船場都接收過來?”

蔡京幽幽地話語,讓蔡攸覺得額頭冒汗。

這正是朝廷答應修京徐鐵路的真正目的!

趙構說服趙佶,讓趙佶修京徐鐵路,所執的理由,也正是這個!

現在京東東路,徐州海州一帶,已經成了繁華之地,大宋財稅鐵課,極為倚重這二地,若朝廷與周銓翻臉,周銓別的做不到,將這兩塊地方攪得一團糟是做得到的。朝廷不能及時進軍這邊,甚至有可能給周銓機會。

所以京徐鐵路必須修,可是反對修鐵路之聲又高漲,這些反對的人,朝廷更愿意推動他們去與周銓對抗,這樣朝廷又可以居中搞平衡。

“老大人這是什么意思?”蔡攸問道。

“就是說,你別小視了天下英雄,莫要以為別人都是傻子。周銓怎么會不明白,朝廷要修鐵路的用意,他仍然如此熱衷,難道說他沒有幾分把握?比如說,朝廷以為,那些反對修路之人,將來會成為他的麻煩,但結果呢,他翻手為云,反而搞起了農會。農會只以保路護路為名,朝廷怎么禁止,這豈不是將那些貧苦百姓推到周銓那邊去?”

蔡攸細細一想,臉色再度大變。

這京徐鐵路沿線,數百萬貧民總是有的,雖然不是人人都加入了農會,但十余萬恐怕有。以他們為中心形成的影響力,涉及的恐怕是數十萬人,此時朝廷若直接取締農會,這么多人豈不會心懷怨懟?

“這些下等人真能成事?”

“看來皇城司的消息還是有些慢啊,他們已經成事了,考城的那個什么考城不忿生,就是跟著西京幾個老死鬼家人勾勾搭搭的那廝,如今應當沉入河中了吧。”蔡京慢慢地說道,然后將袖子里的一份公文交給蔡攸:“這是考城令接受農會請愿,向朝廷懇求盡快修建京徐鐵路的呈文。”

蔡攸接過來看了幾眼,心中驚怒交加的同時,又有些慶幸。

幸好,這個麻煩,目前還在他老子手中,若是在他手中,這等事情,如何處置?

“朝廷……老大人會如何去做?”

“這是好事啊,王啟年是周銓死忠,朝廷沒有辦法,可那九河道人原是林靈素弟子,朝廷大肆分封道官,為何不給他一個?那單寶本是當地百姓,熱心國事,不要錢的武職賞賜一個,算得了什么大事?”蔡京噗的一聲笑:“你們啊,還是太年輕太幼稚,不要總想著搞出什么大名堂來,朝廷教化,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而不是想著一舉將所有事情都解決掉……”

蔡攸是帶著滿心的怨氣回到趙佶身邊的。

被蔡京抓住了機會,狠狠教訓了一番,他心里盡是不服。在他看來,蔡京明明得到了考城發生類似于“民變”的消息,卻不告訴他,聽他前面說了一大堆廢話,分明是挖了個坑等著他往內跳。

哪有這樣的父親!

而趙佶聽他轉述的話語后,卻是精神一振。

是的,蔡京所言,才是老成謀國之語,當真不愧是與王安石、司馬光等都談笑風生的老臣!

原本趙佶是擔心,周銓借助農會,向著中原腹地滲透,現在想來,農會的成員,終究還是大宋的子民,在大宋國內,誰還有他趙佶這么大的優勢?名爵、財富,他有的是,封官許愿對他來說,幾乎是不要成本。

“無論是京徐鐵路,還是這農會,周銓終究是為朕做的嫁衣啊……待四海宴平之日,朕召周銓入京,必不吝王公之賞,到時他可以陪著朕一起于艮岳中游玩,也算是君臣相得的佳話,哈哈哈哈……”

他心情大暢,倒不急著要周銓性命了,只要周銓離開了地般和他的人手,讓他一世富貴又有何妨,這點容人雅量,趙佶還是有的。

這也是周銓一直以來對他還算恭敬,無論是發了財還是有了新奇的玩意兒,都沒忘了給他送來,哦,大炮除外,直到現在,大炮的秘密仍然被周銓死死攥著。

看著仍然氣鼓鼓的蔡攸,趙佶笑道:“小蔡卿,朕欲賜你一座宅院,你看如何?”

蔡攸身體一動,脫口而出:“好……臣謝過陛下厚恩!”

此前他都是居住在蔡京的太師府邸,倒不是他自己置不起宅,事實上,他在京師里置辦了不少產業,但蔡京年事已高,他若搬出去,恐有不孝之譏。

現在不同,官家賜宅,那是光耀的美事,而且圣上所賜,不好拒絕,他不必擔憂有人因此攻擊他不孝。

在蔡京宅中,蔡京才是真正的老大,宅中大小事情,蔡京都有人通風報信,甚至蔡攸與清客幕僚們的密談,也會有人泄露出去。蔡攸早就想著搬出去,省得頭上有個人盯著管著,許多事情都不好做。

他的反應,讓趙佶很滿意,蔡攸將是他用來對付蔡京的一枚很好的棋子。

考城農會向京中請愿,懇求朝廷盡快修建京徐鐵路的事情,很快就發酵、擴散,數日之后,考城東的寧陵也傳來消息,其地農會要求修建鐵路,緊接著,應天府下屬諸縣都紛紛傳來消息。

倒是徐州自己,一直沒有吭聲。

此時各家報紙之上,原本與反對聲音各半的,卻變成了絕大多數,只有少數不靠著商會的還在反對。

只不過這反對者,也不再從什么風水之類的理由去講了,而開始大談這項工程會如何勞民傷財,將這錢用來賑濟百姓,該有多么好。

那河南商報更是大聲疾呼:西部百姓還在吃草,京徐之間有運河在,哪里用得著修什么鐵路!

只不過當農會的會員們殺往西京,砸了河南商報的大門,還往其內倒了不少草之后,這家報紙也老實起來。

西京洛陽,文彥博遺下的園子里,一株高大的牡丹,雖然無花,卻依然迎風而擺。

在這牡丹之下,文彥博第九子文維申拄著杖,神情凝重地看著面前哭泣的少女。

這少女正是蔡潔生之女蔡瀛,此時她以袖掩面,哀哀而泣。

蔡潔生失去蹤跡的消息早已傳來,文維申一直不曾告訴蔡瀛,直到今日蔡瀛從別人口中聽到,他才無法再隱瞞了。

待蔡瀛哀聲稍停,文維申緩緩說道:“瀛兒,我這里有一個故事,是關系到這株牡丹的!”(未完待續。)找本站請搜索“6毛”或輸入網址:

本站所有小說均轉載于網絡,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本站管理員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應,感謝您的合作與!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