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二九八、娘娘還想一見駙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二九八、娘娘還想一見駙馬

二九八、娘娘還想一見駙馬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8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耶律大石是去過大宋京師的,只不過大宋京師的水泥,不是用在艮岳上,就是用在權貴們的園子里,御街也只有兩三條鋪得水泥,哪里象五國城,幾乎走到的地方,都是水泥鋪就。

當看到周銓與余里衍笑吟吟迎來時,他的心登的一跳。

若是周銓冷漠以對,他對自己此行的結果還會很期待,但周銓與余里衍這般相迎,他對此行的前途,反而覺得不樂觀起來。

“大石林牙,有半年未見,倒有些想念了。”周銓道。

“好說,好說,我才想念制置……耶律大石,拜見公主殿下!”耶律大石應了一聲,然后向余里衍行禮。

“免了。”余里衍跟在周銓身后,只是說了一句免禮,然后一聲不吭,露出唯周銓之命是從的姿態。

這等場合,她是絕對不會流露出恃寵而驕的模樣的,這一點,是她的母親教的。

見此情形,耶律大石勉強一笑,然后肅容道:“殿下大喜,我大遼與大宋合兵,已破興慶府!”

這個消息,余里衍沒有多少興趣,周銓卻是一驚。

夏國經營興慶府多年,此前大宋雖然攻取靈州,兵臨興慶之下,卻遲遲打不開局面。而遼人奪取河套之后,也借口大漠難過,一直觀望,同時催促宋國拿遼東與他們交換河套。

就在上一趟從大宋本土傳來的消息中,興慶府仍然是夏的手中。

他看了余里衍一眼,余里衍知道他關心大局,便問道:“詳情如何?”

這一問,雖然耶律大石有所美飾,他們卻也推測出大部分戰局真相來。

興慶府與其說是宋遼聯軍攻下的,倒不如說是夏國放棄的!

周銓并不知道,這是李造福看了東海商報上的地圖后生出的想法,而夏主李乾順也不愧是一時英主,在確定無法守住興慶府,也不可能從遼國那里再獲支持后,他竟然采納了李造福所獻之策!

夏國放棄興慶,夏主李乾順逃遁至瓜州,雖然放棄了都城,卻保存了比較充足的人力,并且因為事情做得隱秘,夏國在興慶積累的財富宮室,都被他離開時徹底燒掉,宋人得到的只是一座斷壁殘垣!

心懷不滿的童貫遣大將劉法追擊,結果因為準備不足,路途也不熟悉,失陷于沙漠之中,損兵足足八萬,劉法本人,也為夏人所擒。因為劉法在奪取興慶時屠城,故此夏人將之殘殺而死。童貫不僅沒有向朝廷上報實情,反而文過飾非,偽稱大勝。

攻取興慶之后,以沙漠為界,夏國東部,都為宋遼所奪,宋國也終于打通了前往河套的通道,因此,宋遼密約中約定,以河套換遼東之事,終于被提上了日程。

“我為遼使,宋使想來不久也會到此,將大宋天子的旨意傳達給周制置。我來此便是想問,遼東之地,制置何時可以歸還。我大遼在錦州,已聚兵十余萬,隨時可以入遼東,只是念在兩家之好的份上,特派我來相問。”

耶律大石也是心意難平,明明是來求周銓歸還遼東之地的,還是拿出聚兵十余萬于錦州的幌子來恐嚇周銓。

周銓當然不怕這等程度的恐嚇。

只不過遼東對他來說,如今油水已經沒有什么了。能夠搬遷的漢人,大多都給他搬了出來,剩余的都是太過分散,遷移成本過高的。

至于守住遼東,他有是有信心,可是沒有那個必要。

暫且還給遼國,以后還怕能跑掉么?

“此事易耳,只待大宋天子旨意一到,我立刻下令,先將遼陽交予貴國,但有一事,若我軍先走,金人奪了遼陽,卻與我無關。”周銓笑瞇瞇地道。

耶律大石頓時無語。

他方才拿十余萬遼軍來恐嚇周銓,轉眼周銓就拿金人來恐嚇他。耶律大石這時心中生悔,自己明知道弄不過這廝,為何總也忍不住!

雙方早有秘約,故此這事情很好敲定,具體的細節,也不需要他二人親自來談。故此,耶律大石轉開話題:“另有一事,文妃娘娘身體不適,極思殿下,還請殿下回京。”

聽得自己母妃身體不適,余里衍頓時急了。

這事情,耶律大石做不得假,他若敢在這種事情上說假話,余里衍就能將他殺了。

她正待說話,周銓卻輕輕拍了一下她的胳膊:“既是如此,余里衍很快就會回去拜見她母妃。”

耶律大石笑了一下:“娘娘還想見一見駙馬。”

余里衍頓時面上飛紅,周銓微微一愣,然后咧嘴笑了笑。

耶律大石一直盯著周銓的面,發覺周銓的笑出自真心,暗自松了口氣。

果然,公主殿下還是這廝的要害命門,只要通過公主殿下,還是可以間接影響到他。

“我這邊事務頗多,爭取也能隨余里衍一起去吧,大石林牙,你遠來辛苦,且去休息,今晚我聊備家宴,請大石林牙一起,你是余里衍娘家人,就不必推辭了。”

耶律大石行了一禮,自有白先鋒將他帶著去館驛,余里衍回過頭來,看著周銓:“你真與我一起去?”

不待周銓回答,她又搖頭道:“不行,你不能隨我去,若真隨我去,必被他們扣住,這等事情,他們做得出來!”

余里衍都能看出的問題,周銓豈會不知曉!

耶律大石本人或許不會出這種餿主意,但是蕭奉先等,卻是肯定會出這等主意,這純粹就是將人當傻子嘛。

夏國主李乾順也是所謂的遼國女婿,你看遼國國主會讓他親自入遼么!

“我倒覺得,他既然想我去,那我就去唄……余里衍,若有機會,將你母親接來陪你,你覺得如何?”

周銓這個提議,讓余里衍眼前一亮:“當真?”

“自然當真,你這次去,不妨勸說你母親,總得她老人家同意才好。五國城氣候宜人,既無嚴冬,又無酷暑,有森林有草原,你母親在這里頤養,豈不勝過在上京那冬日苦寒夏天悶熱之所?”

余里衍也覺得周銓說的對。

雖然她在濟州小病一場,但那并不是濟州氣候原因,而是孤獨造成的。若是她母親來了,娘兒倆有伴,再將平日里交好的一些友人也接來,何愁孤單?

但旋即,余里衍嘆了口氣:“娘不會同意的,我哥哥……”

文妃并不只有余里衍一女,她還生有一子,名為敖盧斡,在耶律延禧初及位時,曾被過繼給百年前的遼國賢相韓德讓,被封晉王。

此子甚賢,文妃對其寄予厚望,而他也爭氣,頗得軍民之心,被稱為“長者”。圍在他身邊,形成了一個團體,其骨干便是文妃的兄弟們,這些人都希望敖盧斡能被立為太子。

因此,皇后蕭奪里懶、元妃蕭貴哥姐妹二人,對文妃甚為忌憚,她們的兄弟蕭奉先、蕭保先,支持元妃之子秦王耶律定。

雙方明面上雖然還一團和氣,實際上卻已經是勢同水火。上回延禧親征,將余里衍這女兒也帶去隨軍,其實就是蕭奉先一伙的陰謀,想借此來削弱余里衍的力量。

余里衍自己對于帝王之位看得是淡了,但舅家卻將富貴都寄托在耶律敖盧斡身上,文妃蕭瑟瑟也頗有些政治雄心,經常勸諫耶律延禧。因此,余里衍沒有把握能勸動她。

周銓聽她說了這里面的彎彎道道之后,也覺得頭疼。

而且這位丈母娘若是繼承了遼國后宮干政的傳統,將之帶到濟州來也非常不好。

好在余里衍倒沒有沾染上這一習慣。

“這樣吧,你父皇和母妃既是不和,你將你母妃請到武清,若有什么事情,到武清我也好去接人。”周銓道。

余里衍深深看了他一眼。

“也算是你母親有條退路,你也知道,天家之爭,最是無情。”

“我……明白了。”

兩人簡短對話之后,都覺得有些壓抑。

比他們更壓抑的是耶律大石。

五國城的驛館如今也建成,絕不遜色于徐州與海州的,更勝過京師遼國的驛館。住在這里,還可以眺望遠方,半個五國城盡收眼底。

耶律大石看得這欣欣向榮的五國城,心中卻如同有火在焚燒。

“他竟然做出了這樣一番事業,這座城中,人口怕是有近十萬,而且港中船帆如云,商旅往來不絕……這里的人口,有多少是自我大遼東京道弄來的!”

“還有街上的巡鋪,分明是精兵,只要著上甲胄,就不遜于皮室軍……那邊據說就是軍校,他敢將這使臣驛館,放在軍校之旁,分明就是不怕我窺識他這里的機密!”

“如此自信,如此狂妄,真將他引到我大遼去,終竟是禍是福?”

這一點,耶律大石倒是誤會了。

他所看到的軍校,正式的名稱是東海士官學校,乃是周銓此番回五國城后才正式建立的,校長自然是由周銓自己擔任,一些教官,則是從屢次大戰中脫穎而出的中層軍官擔任。

所有要提拔為軍官的護衛軍成員,都必須在此受訓,以后將成定例。

韓世忠與宋行風,如今便在此任教,所教課業,是小隊戰術、戰場基本格殺技能與自我保護、戰場偵察與反偵察。同時他們也在這里學習,所學的課業,則是步兵如何與炮兵協同作戰等。

當然,這只是目前的課程,周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從部隊回到學校,學習更新的課程。

火槍運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