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二四五、金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二四五、金磚

二四五、金磚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245小說旗


楊戩皮笑肉不笑,看了蔡行一眼,想知道這小奸會如何應對。

高麗使臣在京中上竄下跳了幾個月,雖然東海商會一伙將消息封鎖得很嚴,但怎么可能完全瞞過官家。

別的不說,皇城司的暗探,就不是吃素的。

“官家也知道此事?聽聞是海位一座島的島民,原本向高麗稱臣,但為海盜所迫,高麗無法保護,便又向我大宋求助。海州沿海制置使聽聞此事,曉諭盜賊,盜賊當中有心向朝廷者,愿受招安。高麗人見盜賊已平,便又來討要此島,結果島民不肯……”

蔡行將事情始末說了一遍,趙佶聽得笑了起來:“這些高麗人,不是心向仁義,還派了學生到大宋來學習么……此事周銓密奏與朕,土人獻土納圖的使者,已經到了海州呢!”

說到這里,趙佶聲音里有些驕傲。

身為一個皇帝,哪怕是一位很荒唐的皇帝,開疆拓土都是理想。海外島國,納土稱臣,這等榮耀,可不常有。

至于高麗對此的態度……

趙佶毫不猶豫地忽略了,高麗這等國家,貌恭而內悖,朝廷此前想要通過它們與女真人取得聯系,結果都被它拒絕。既然是土人自己獻土,又不須要朝廷出兵出錢,趙佶當然生受了這份奉承。

楊戩聽到這里,頓時目瞪口呆。

周銓在海外擅動刀兵,而且以一己之力,糾合武力能敵一國,這可以說是任何一位天子的大忌。可是趙佶就這樣輕飄飄放掉,仿佛根本不在乎一般!

“高麗賀春的使臣可曾來了?”趙佶又問了一句。

“此事臣就不知了。”蔡行道。

“掃興之人,還是莫讓他出現在朕面前吧。”趙佶道。

眾人連連點頭,蔡行年輕,憋不住笑意:果然如周銓所說,官家聽得有人獻土稱臣,絕對不會管高麗人怎么想,而是先收下再說。

當然,也與東海商會的支持有關,今年東海商會繳納的稅收就高達一百五、六十萬貫,除了三十萬貫直接進入了官家的私庫之外,其余部分,都折成銅進入了國庫,讓國庫有充足的銅料再去鑄造銅錢。

大宋雖然是仁義立國,卻不會蠢到不計較利益,只被高麗奉承幾句,就將獻土稱臣的新領地推開!

所以,可憐的李資諒,就只能在那座假山后慢慢地等,等待根本不可能從那條路經過的大宋官家趙佶。

楊戩心中暗自稱奇,他在趙佶寵信的諸人中,算是與周銓關系比較疏遠的,哪怕有心遞兩句話,給周銓找些麻煩,現在也不敢輕易開口。

因為趙佶身邊的寵臣現在都明白,周銓的志向,不在于和他們一起爭奪趙佶的寵信,而是在外賺錢!

“是的,我們賺錢了,而且非常賺錢!”

如同去年一般,在政和五年上元節來臨前,周銓回到京師。

在京師東水門外汴河畔的下土橋邊,一幢掛著“東海商會”匾牌的宅院內,面對著眼前的眾人,周銓可謂意氣風發。

這宅院才剛剛被買下,準備充當東海商會在京師的總部,同時也作為東海商會的一個銷售點。如今宅院中已經被整平,一座三層樓高的磚石鋼筋結構的建筑正在施工之中。現在,周銓就在這工地邊上,召開了東海商會政和五年的年會。

此次年會,既是對去年的總結,也是對今年的展望。

“商會去年凈利九百萬貫。”周銓報出一個數字,然后周圍的人一片騷動。

在場諸人,要么是哪位權貴家的管事,要么就是庶子,象蔡行等幾大衙內,干脆是自己本人到場。

他們都是見過市面的,但還是被九百萬貫這個數字嚇倒了。

“嚴格來說,凈利是九百四十一萬另三百七十二貫,故此去年繳納的國稅,便有一百五十余萬貫。”

“這海外貿易之事,果真如此賺錢?”趙有章的眼睛里閃閃發光。

“是,根據咱們最初的契約,所獲利潤,其中五成將拿出來大伙分配,五成則留在商會,投入次年的運營,故此大伙可以算算,四百七十萬貫的利潤,自己能分得多少。”

周圍都是一片嗡嗡聲,四百七十萬貫啊,當初東海商會全部股份是一千股,周銓自己獨占了四百股,也就是說,他一人要拿走四成的利潤,折算起來,共是一百九十萬貫!

梁師成控制了雪糖貿易,但他一年能通過雪糖能賺到多少錢?八十萬貫到頂,還不及周銓的二分之一!

去年大宋通過榷城獲得的稅收和貿易利潤,總算也不過是五百萬貫,僅比商會收益一半略高罷了!

“去年最賺錢的生意,一是濟州島之役,我們支出不過四十萬貫,收益卻達二百六十萬貫。二是與日本的貿易,玻璃、棉布、鐵器、瓷器,都是大行其道,還有書籍、佛具,亦是極受歡迎,收益達到四百四十萬貫。三是與高麗貿易,收益是一百一十萬貫,然后與其余番商貿易,還有向國內出售船只等,利益一百三十萬貫……”

周銓將數據一一報了出來,他知道,很快這些數字就會傳遍京師,然后,會有更多的人在金錢的刺激下,將目光投向大海。

這樣會給東海商會增加不少競爭對手,但周銓毫不在意,目前東海商會在貨源與市場上都占據絕對優勢,這些競爭對手,要么只能吃他們不吃的,要么就是另外開辟貨源與市場。

趙有章、鄭桐等皇親國戚眼中,閃動著貪婪的光芒。

他們這些皇帝國戚,看起來風光,實際上在大宋地位尷尬。實權是半點都沒有的,而且還給言官們盯著,動不動就要被敲打。既是如此,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撈些錢才是正經。

象趙有章,今日來之前,已經有好幾位宗室里的叔伯,或者是招了駙馬的公主上門來打聽過了,據說他們也有心,要搞一個大宋皇家商會。

對此趙有章是不以為然的。

“給諸位的利潤,也都帶回來了……不過,因為銅錢難取,所以我帶回來的是這個。”

周銓一邊說,一邊有人呈上來錦盒。

隨著周銓的召呼,各家代表紛紛上前,趙有章上來時,見周銓從錦盒里拿出幾張紙來。

這些紙質量上佳,而且每張紙上,都有極為精美的印刷,看起來無論是樣式還是用的油墨,都遠勝過現在市面上的刻版。

“華夏東海商會支付憑證——抵值十萬貫。”

“這是?”眾人拿著每張抵十萬貫的紙,有些不明就里。

“要押至京師的錢太多,幾百萬貫,一時間運不過來,便以此為憑證,三個月內,所有錢都會至京師,在那之后,諸位便可以以此為憑證,在東海商會錢莊支取。”

“原來是會子。”眾人心中略有些猶豫。

這種憑證在大宋并不是新鮮玩意,會子、交子、錢引等各色紙幣,早就出現了。

只是這玩意兒實在不太保值,若不是周銓的聲望,只怕眾人都要置疑這玩意的可信度了。

“諸位放心,你們且看。”

周銓又是一拍手,便見幾個壯漢,吭噗吭噗地將兩個大箱子抬了進來。

周銓走過去,將兩個大箱子掀開,眾人探頭一望,一個個都變了顏色。

黃金!

整個箱子里,竟然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金磚!

此時大宋的主要流通貨幣乃是銅錢,也夾用鐵錢,而且各地使用貨幣都不一致。但無論用哪種貨幣,黃金的價值都很強勢!

“兩箱一共是五百塊金磚,每塊重一斤,以如今市價,每兩黃金值二十貫錢,這里共是十六萬貫錢。這樣的大箱子,此次隨我進京的一共是十個。”

周銓話里顯得云淡風清,兩箱就是五百斤黃斤,那么十箱就是二千五百斤黃金——此時京師之中金價飛漲,兩倍于真宗之時,這么十箱黃金,可就是八十萬貫錢!

當然,周銓不會告訴他們,這十口大箱子里,裝著金磚的只有這兩口,另外八口都是銀錠。

與日本的貿易,確實給東海商會帶來了巨量的金銀,可是這些金銀如果不能變成生產力,化成實實在在的物資,那么就只會貶值,反而沖擊大宋原本就已經很脆弱的經濟體系。

而且,周銓還對另一樣東西很感興趣。

鑄幣權!

“唉,周家哥哥,你就跟我們說,你想要做什么!”腦子里轉了兩圈,也不明白周銓用意,鄭桐咳了一聲后道。

“這座宅院之中,我欲建三幢樓房,第一幢乃是商城,南北雜貨,海外物產,皆可云聚于此;第二幢乃是錢莊,可經營錢幣兌換,亦可以開出會子飛錢,供商家便利之用。比如說諸位手中拿到的會子憑據,可以用它在錢莊中兌成黃金或者白銀,也可將之帶到徐州或者海州,在那里的東海商會中兌現!”

錢莊是周銓獲取鑄幣權的第一步,但這需要有充足的金銀貴金屬充當準備金,以大宋朝廷在四川發行紙幣交子的情形來看,他至少要準備好相當于發行的貨幣量的百分之二十八的準備金。

只靠著從日本貿易換來的金銀與銅,遠遠不夠,周銓此時的目光,已經盯在了流求的金礦之上!(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