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一六四、池州梁庭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一六四、池州梁庭芳

一六四、池州梁庭芳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正文


類別:都市言情作者:圣者晨雷本章:

“梁提轄,你是池州人,怎么跑到這海州來了”

“原是公干,順道來海州看看海”

年輕的軍官將面前的一杯酒飲盡,放下酒杯后呸了一聲,然后沉聲向周銓行禮道謝:“今日之事,多虧小官人指點。”

此人名為梁庭芳,是池州廂軍的一位提轄,管著三十號人的小武官,他父親亦只是一位普通武官。

這人性子耿直,喜好打抱不平,若不是他父親,只怕在軍中也是呆不住多少時日的。

周銓聽得對方是池州人,心中便是一動,笑著道:“聽聞摩尼教徒在池州鬧得甚兇,不知梁提轄可知此事”

“沒這回事,摩尼教不過是在山溝溝里哄騙些愚男癡女,誑些財物罷了,能鬧出什么名堂”梁庭芳毫不在意地說道。

周銓卻是一笑,沒有再說什么。

他的力量還沒有延伸到江南去,故此對江南摩尼教的狀況并不是十分了解,原想從梁庭芳這里得到一些消息的。

雙方高談闊論,這梁庭芳雖然頭腦簡單了些,但還是知曉一些東西,特別是南方的事情,周銓很感興趣,雙方聊得還算投機。

可話聊得一半,就聽到下邊人聲鼎沸起來,梁庭芳伸頭望去,卻見剛才被趕走的那兩個潑皮,帶著一群兵丁沖了過來。

“這是怎么回事”梁庭芳訝然道。

“自然是來找麻煩的。”周銓一笑。

梁庭芳吸了口氣:“官府竟然為這些潑皮無賴出頭你早就料到會如此”

“我在海州呆了近十日了,早就知道這海州鹽場是怎么回事,原本我是不想管的,不過既然惹到了我頭上我就伸一伸手吧。”周銓道。

梁庭芳不解地望著周銓,只見周銓身邊的武陽站在了樓梯口處,然后就聽得一片嘩啦嘩啦的聲音,是有人從樓梯處滾下去。

“大膽,你們冒充官差,還敢拒捕”有人叫了起來。

“冒充官差瞎了你們的狗眼,看來果然我家公子的猜測沒錯,海州賊就隱藏在鹽場之中,而海州衙門里,也有他們的內應”

王啟年走到樓梯口,他聲音不大,可一句話,卻讓底下人的氣焰消失大半。

那兩潑皮對望了一眼,他們挨了打,沒有詐到錢,回去后極不服氣,便找衙門里的熟人打聽了,確認這伙人并不是海州衙門的,所以他們尋到自己背后之人,添油加醋說了一番,背后之人大發雷霆,立刻趕了過來。

原本以為這幾人就算是外州差役,面對他們這些地頭蛇,也硬不氣來,卻不曾想,對方二話不說,直接動手

“你你們膽敢襲擊官差”

“我們自徐州府追捕海州賊,在徐州時殺人盈野,我身邊這位武叔親手宰殺的海州賊、臘山賊就不下百人,若他真要襲擊爾等,你們這里還有活人嗎你們的頭領是誰,乖乖來拜見我家公子,若敢有什么推托,呵呵呵呵”

王啟年輕輕笑了幾聲,就從樓梯口縮了回來,而底下的兵卒與差役們則是面面相覷。

過了好一會兒,一個胖子走了上來,雖然天氣轉涼,可這胖子卻依然是滿頭大汗。

“哪位公子召見,俺魏德彪在此有禮了。”胖子笑嘻嘻地道,但目光深處,卻藏著幾絲陰冷。

周銓瞅了他一眼,有些厭惡地擺了擺手:“讓他滾吧,原本想找個能看順眼的人,這胖子我瞧不上眼”

此話聽得魏德彪耳中,他額頭青筋一跳,但面上卻沒有什么變化,仍是笑吟吟的:“原來是這位公子,我魏某你瞧不上眼,不知兩淮發運司衙門,你是不是瞧得上眼,不過不知蘇州應奉局,可入公子法眼”

蘇州應奉局這詞一出,梁庭芳頓時眉頭皺起,有些擔憂地看著周銓。

蘇州應奉局本身并不可怕,但是應奉局之后,卻是朱勔

此人在大宋,也是一個傳奇了,其父靠著行醫致富,得到蔡京、童貫二人賞識,于是朱勔也被舉薦給了趙佶。此時朱勔正任蘇州應奉局,在此為趙佶搜刮江南奇石花木,供趙佶賞玩之用。

在梁庭芳看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眼前這位公子,雖然有些勢力,但正面與朱勔扛上

不等他想到結果,就見周銓一擺手,那個話聲輕柔的少年立刻推了旁邊的同伴一把,于是那壯壯敦實的少年上前,掄起耳光就抽了過去。

正反八個陰陽耳光,抽得那魏德彪滿臉紅腫,特別是嘴唇,都腫得象豬大腸。

“想拿朱勔來壓我我叫周銓,你回去問問朱勔,他是不是想要來尋我算賬。”周銓輕輕敲了一下桌子道。

那魏德彪卻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周銓在京師里已經名聲遠揚,在徐州也是人人皆知,可在海州,他仍然沒有什么影響。

但他既然敢這樣放話,就證明他并不畏懼天子寵臣朱勔

“周周銓”魏德彪重復了一遍周銓的名字。

結果又是一頓耳光,李寶一邊抽,還一邊叫訓:“俺家公子的名諱,也是你這骯臟貨能呼的”

魏德彪被一頓抽,直接抽下去之后,周銓起身笑道:“梁提轄,不妨與我去看一看鹽場的熱鬧。”

梁庭芳看得莫明其妙,實在想不明白,周銓為何會動手教訓魏德彪,甚至可能要招惹朱勔這位天子寵臣。

他卻不知道,周銓在京師中已經招惹過李邦彥,甚至將這位李浪子趕出了京師。朱勔雖然得到趙佶的歡心,但周銓自己估計,自己對趙佶的作用,還要強過朱勔。

他接下來要向海州伸手,朱勔卻已經在這里,甚至還從江淮發運使手中把海州鹽場奪到手,而這座鹽場,對周銓來說也有些用處,雙方不可能合作,那么就只能爭上一爭了。

反正在等蘇邁上任前這段時間,也有些無聊的,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周公子你真不懼朱勔”咽了口口水,梁庭芳跟在他的身后。

“不過是一個區區的鹽場主事,還真能搭上朱勔他能在朱勔的管家面前露個臉,已經算是了不起了。”周銓不屑地道。

出了酒樓,周銓沒有急著走,而是打發王啟年去那乞討婦人處,不知和那乞討婦人說了什么,然后又找客棧借了輛大車,由李寶駕著。

那婦人帶著孩子坐在大車之上,手中多了幾張面餅,那三個面黃肌瘦的孩子狼吞虎咽,旁邊的王啟年則不停勸他們慢些吃,還將一瓢水不時遞到他們手中。

這一切都是在很短時間做成的,梁庭芳有一種感覺,這位周公子的手下,做這種事情似乎輕車熟路,以前經常干。

那婦人千恩萬謝之余,也有些擔憂,想來是怕那魏德彪一伙。

跟著周銓,徑直出了海州城,向著東北方向行去,約是十余里,便看到了海邊一座稀稀拉拉的村落。

在那婦人的指引之下,他們進了村落里,一群連衣裳都沒有的孩童,跟在他們身后看熱鬧。李寶見著他們模樣,心中不忍,在身上摸來摸去,卻摸不到什么東西。

還是王啟年,笑瞇瞇地從兜里掏出一些彩色的紙包的糖果。

這是用紅糖制成的糖果,類似于另一世的太妃糖,算是周銓在雪糖基礎之上開發出的新產品,也是梁師成此次彭城亂后支持周銓的關鍵周銓派往京師的信使,隨身就攜帶了一斤這種糖。

王啟年自己剝了一粒糖,然后一一分給眾孩童,那婦人的三個孩子也有。

孩子們學著他剝開糖紙,將糖含在嘴中,頓時長長地吸了口口水,一個個眼睛亮了起來,原本有些木訥的神情,也變得生動了。

就是梁庭芳,也分到了一粒糖,他把糖剝開,立刻嗅到一股甜香,正準備塞進嘴中,卻看到不知從哪里鉆出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這孩子來得遲了,沒有分到,就只能含著一根手指頭,滿眼羨慕地看著別的孩子吃糖。

梁庭芳喃喃說了一聲什么,然后將糖給了那孩子。

周銓看到這一幕,微微笑了笑,然后大聲說道:“還想吃糖么”

“想”幾個稍大些的孩童叫了起來。

“唔,以后會有的。”周銓道。

梁庭芳再度覺得莫明其妙,而那些孩童們則一臉憧憬,跟在了他們后面。

“這便是奴家了。”那婦人怯生生地指著一座破爛低矮的土屋道。

周銓抿了一下嘴:“請你舅姑出來吧。”

所謂舅姑,其實就是公婆,沒一會兒,一個一拐一瘸的老人,拄著杖來到周銓面前。

老人身上同樣是補丁打補丁,面黃肌瘦神情木訥。

“帶我去看看鹽場,你媳婦一介婦人,不方便。”周銓命令道。

那老人吶吶無語,根本不敢拒絕。

出了村子不遠,就是大片的灘涂。

在這些大片的灘涂之旁,建了一些巨大灶臺,一捆捆海邊的紅草和皂角堆在旁邊,有牛車拉著吸滿了海水的草木灰過來,被堆在灶臺旁的磚池之中。草木灰中的鹽鹵濾了出來,順著磚池留出的縫隙流入一口巨大的鐵鍋。

他們到來的時候,正值煮鹽之時,就見火焰借著海風之勢從鍋底沖天而起,鹽戶們赤著上身,用一丈多長的長叉,將成捆的紅草、皂角樹枝塞入灶中,那長叉太重,這些鹽戶們倒是想出了個主意,在灶邊樹起一根粗木桿,粗木桿上端鉆了孔,孔中穿過一根橫枝,而長鐵叉就用繩子掛在這橫枝之上。

看到這一幕,周銓微微點頭:“鹽戶還是很聰明,知道利用杠桿之理,啟年,還記得什么是杠桿之理么”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或由網友上傳。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