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一一二、利國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一一二、利國監

一一二、利國監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徐州利國監,一直都是冶煉重地,當初蘇軾治徐州時,利國監極為興盛,有三十六冶坑,每坑百人,共有四千余工人,每年產的鐵約有一百五十萬斤!

大宋政和二年五月初十,端午節剛過,利國監所在的狄丘一片濃煙滾滾。

狄丘為礦冶之鎮,周圍只有很矮的圍墻,防御力幾乎等于零。在其北,有盤馬山,山南則有條水流平緩的小河,當地人稱之為運鐵河。

這河與運河相通,每日里都有大量的生鐵,從這里運往大宋各處。

運鐵河穿過狄丘鎮,人口極眾,足有數萬人之多——那些礦冶之主和他們的家仆,數千礦工與他們的家人,四方往來的商賈,再加上當地的農戶,聚集在這座鎮子之中,使得整座鎮子都顯得生機勃勃。

名義上,利國監由朝廷委派的知利國監事來管理——其官職品銜相當于知縣,但實際上,這位主官和他管理的利國監,只負責課稅,具體事務,往往由狄丘三十六冶的冶主來管轄。

這些冶主,才是利國監真正的大人物,他們家藏十萬貫甚至百萬貫,豪奢巨富,可比王侯。

不過往日里少出來的那些頭面人物,如今卻都站在狄丘之外,似乎是在迎接什么人。

“也不知這位新上任的知利國監事是個什么脾氣。”在諸位頭面人物當中最為年輕的孟廣有些急切地道。

“怎么,你急了?”他旁邊另一位冶主笑道。

“怎么不急,好端端的換了知事,前面的那位老爺,我才將他喂飽來,正琢磨著大展拳腳呢!”孟廣嘀咕道。

眾人會意地點頭,有一位年長些的,慢悠悠嘆了口氣:“只要肯收錢的,那就不必擔心了。”

“當官的豈有不收錢之理!讀的是忠孝節義,念的是禮義廉恥,可放在心里的,卻只有一字,錢!”孟廣冷笑了一聲。`

他的話讓眾人都笑了起來,唯有年紀比較長的趙勝,有些不屑地瞄了他一眼,撇了撇嘴。

在場諸位冶主之中,趙勝隱隱為其首腦,因為別的冶主大多都只是家有巨資,后臺不顯,唯有趙勝,他的后臺非常強硬,哪怕如今家道中落,也非別的冶主所能比擬。

眾人看得他神情有異,有人便問道:“趙員外,你是消息最靈通的,可知這位新的知事老爺是何等人物?”

趙勝捋著胡須,未語先笑了笑:“老朽倒是略有耳聞,聽說他非是科舉出身……”

一句“非是科舉出身”,頓時讓眾冶主眉眼一動。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當下,非科舉出身的官員,能弄到知利國監這一肥差,背后靠山可不小。

“近來京師中盛行的水泥,大伙知道吧,便是這位手筆,他來咱們利國監,除了監鐵務之處,還有一差遣,就是在咱們這再建水泥窯場,以供京師之需。”

“另外,此人據說原是武人,得了官家賞識,賜了如今的出身,在京師之中是八面玲瓏的角色,聽聞他出京之時,前去相送的文武官員,足有百人之多……就連當今的宰執,也遣了人相送,蔡太師的令郎,更是親自送出……”

趙勝的消息雖然靈通,卻有些不確切的地方。眾人聽他說得這般風光,卻一個個都面帶詭異的笑,也唯有那年輕些的孟廣,才真將這位出來的知事當成了不得的人物。

其余人都很清楚,京師之中有的是清貴悠閑卻又來錢多的職司,那位知事若真有潑天大的能力,怎么會不留在京師,卻被打發到徐州來!

至于送行的人……也不知道是真的同情他,還是來看熱鬧的呢。`

他們正議論間,就看到遠處數條官船順河而來。

大運河少沒少見這種官船,就是徐州,便有造這種船的船場。

“周……就是他了,倒是好大的排場!”趙勝雖然老眼昏花,卻還是看到了官船上的儀仗,輕輕笑了一聲。

這確實是好大的排場,一個區區知監上任,帶了四條船,每條船上都載滿了人。讓人奇怪的是,這些人大多都是些少年,當船靠上碼頭之后,這些少年紛紛下船,然后也不理會碼頭的船工河工,自顧自地尋了個空地,開始整隊報數。

孟廣聽得共有三隊、六十七個人。

這些少年排隊的事情有些稀奇,吸引走了大伙的目光,等少年們排好隊算好人后,他們再看船上,船上的人都已經下來了。

周銓在地上跳了跳,長長舒了口氣:“終于到了!”

在他身邊,一身官袍的周儻擺出威嚴的模樣:“怎么如此輕佻,得有儀態!”

周銓哈哈笑了笑,沒將老爹的話放在心里。

京城中的風云已經被他甩在身后,從今日起,他就跳出了汴京的那潭污水,來到了海闊天空之地。

在弄明白那些文官的真實用意之后,周銓毫不猶豫,上書趙佶,用“乞骸骨”三字逗樂了趙佶:那是七老八十的老家伙們要退休時,才會說的話語,周銓才十六歲多點,還不到十七,竟然就想要退休致仕!

到這個時候,趙佶又想起周銓的好來,于是見了他一面。結果周銓自稱要好生讀書,走科舉之途,主動請辭榷城事務官職。這也正中趙佶下懷,同時讓那些對榷城虎視眈眈的文官們失去了攻擊周銓的興致——比起為難周銓,還是爭奪榷城的利益更緊要些。

借著這個以退為進的手段,周銓替周儻運作,得了個知利國監事的新官職,品銜也稍稍升了升,直接提到了從七品,這算是趙佶對周家父子的一點彌補吧。當然,京師的水泥窯場,自然也已經交了出去,用來打發一群豹狗般的太監和文官子弟。

“這位老爺可是新任的知利國監事周老爺?”

周銓正在東張西望,聽得有人來招呼道,周儻應承之后,便看到老老少少足有數十號人圍了上來,一個個都在奉承周儻。

周儻要么是在軍中為將,要么是在京師為吏,還從來沒有出來主政一方過,因此也就沒有見識過地方上的這種風范。被這數十人圍著吹捧,只吹得頭昏昏眼花花,好半晌才回過神來:“諸位,諸位鄉老,待我先安頓下來之后,再與諸位見禮。”

那些奉承之人終于散去,此時才有衙門里的差役上前見禮。周儻自己是胥吏出身,一見這些差役們的行事風格,便明白他們對自己這個主官并不歡迎。

“這就是衙門?”待到了知利國監事衙門,周儻頓時愣住了。

這座衙門之破舊局促,實在讓他無法想象,哪怕是他在白家巷租的屋子,似乎都比這座衙門要大些。

“富不修衙,前幾任老爺都不撥錢來,故此就只能這般模樣,委屈老爺了。”一個差役陪著假笑道。

“這么丁點大的屋子,就是住三五人都嫌不夠,我這人手眾多的……”周儻說到這,見那差役目光里隱隱有些輕蔑,他神情頓時一變,猛然伸出手來,將那差役揪住:“賊囚囊,便是想這般打發老爺我么,你可知道老爺我邊軍出身,打殺幾個狗才只當等閑!”

他這一怒,殺氣凜然,嚇得那差役直哆嗦:“老爺,老爺,非是小人有意如此,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人也是沒有辦法,無能為力啊!”

“老爺就不信,前幾任就住這?”

見周儻掄起巴掌準備揍人,那差役忙不迭地道:“老爺,前幾任老爺都是借助于鎮上富人之家!”

周儻將信將疑地收住手,他又看了看鎮子。

這狄丘鎮是利國監衙門所在地,人口繁茂,而且確實有不少規模宏大的宅院。單從外表看去,幾乎不遜色于京師中的富貴之家了。

“我記得這里還有一個孔目,一位衙前,他二人為何不來見老爺我!”周儻又喝問道。

他現在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因此想要看看自己的屬吏能不能幫上忙。

那差役聽到這,不由苦笑了一下。

周儻的前任好容易占了利國監這個肥差,但還沒有撈夠就被去職,那廝也是個光棍的,不等正式交接就拍拍屁股走人。而衙門里的一位管錢糧的孔目、一位負責掌管綱運的衙前,兩位都是稱病不至,只讓他這樣無法推脫的小貓小狗來應付這位新任主官。

聽那差役解釋了兩位吏員都“病了”,周儻松開手,面上浮起笑,心里卻是一陣膩味。

那孔目與衙前二人,分明是有意要為難他,才會演出這一場裝病的把戲來。

此時他已經從最初被奉承的迷糊中清醒過來,他深切地意識到,利國監不歡迎他。

若只是他自己,那倒還罷了,可是此次隨他來的還有這么多人,怎么能在這破爛衙門里擠下來?

名義上他是家主,家里真正管事的,還是兒子周銓。

因此他看向周銓,發覺自己兒子正與一個身著錦衣的男子在邊上聊得不亦樂乎。

這男子也是方才迎接他的人之一,但是別人都被打發走了,唯有這男子卻被周銓留了下來。

周儻好奇地走了過去,卻聽得自家兒子向那人拱手道:“如此多謝孟員外……大人,這位孟員外在鎮子外有處莊院,倒可以讓我們暫住。”

周儻情不自禁撓了撓頭,原本讓他頭疼的事情,兒子竟然輕松解決了,也不知道這位孟員外怎么會答應借莊院。

新書、、、、、、、、、、、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