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八零、細作間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八零、細作間諜

八零、細作間諜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大宋政和元年冬十月,引發了諸多爭議的使團終于出發了。風云小說閱讀網

原本是九月出發的,可是因為周銓的加入,特別是他向各方勢力提出的建議,使得這個使團出發的時間稍晚了一些。

自京師出發,經滑、澶、大名,便可抵達遼國的南京。周銓還是第一次離得京師這么遠,眼見土筑的官道兩側,樹木成行,雖然秋冬之季枝葉枯謝,也可以看出各地地方官頗為用心。每行十里,便可見一里堠,由土筑基,上立石碑,記載著出京多少里。而每隔二十里,便可見路旁的馬鋪與歇馬亭,供大伙暫歇之用。六十里地時,則是可見驛站,既可補給,又可休憩。

沿途倒是極順利,看到道路通暢,周銓心中不免有些惋惜,這樣的交通條件,不大力發展商業,當真是可惜了。

但是,這種情況,距離遼國越近,就變得越糟,等到了雄州,官道就已經不成模樣了。

聽此次大使鄭允中說,這倒不是地方官員怠慢,而是為了防止遼人南侵。事實上不只宋國邊境如此,遼國邊境為了防止宋人北上,也同樣如此。

“此地為白溝驛,乃是入遼最后一驛站,你看,對面就是白溝!”

過了雄州再往北,就是著名的白溝驛,勒馬于驛站,遙望白溝之北,可見契丹人建起的堡塞,與南面的雄州對峙。

狄江果然不愧是地理鬼,雖然他也是第一次來此,卻通過遼國的伴使和鄭允中等人的向導口中,將附近的山川河流都打聽得一清二楚。

周銓順他所指,向著白溝對面望去,依稀可以看到遼人的城寨。

“人不少啊!”再看白溝驛,周銓訝然說道。

這個驛站,恐怕是宋遼邊境上唯一的一所驛站,原本作用是供兩國使者往來。但如今,依托此處驛站,形成了一座小鎮,周銓估計了一下,至少有幾百戶人家居住于此。

鎮外有短墻,不過并不高,防御作用有限。

“那是自然,這里邊各色人等都有,你瞧,那是契丹人的奚奴,他身邊跟著的就是遼人!”

雄州乃是榷場之一,因此往來的各族商賈少,他們看到周銓等人,也沒有流露出驚訝之色,只有街邊少數孩童,跟隨著這二百余人的使節隊伍看熱鬧。但隨著他們進入白溝驛,看熱鬧的孩童們也散去了。

在驛站外,路旁的一個野店里,幾個契丹人模樣的正在向此方張望。

“盧不姑,這就是南人的使節?”一個披發的契丹人低聲問道。

“正是,當真好笑,你瞧見那中間兩人么,右邊那位,就是童貫,南國的太尉,是個沒卵的閹豎。南國也是沒有人物,故此連這種貨色也可以當太尉,還跑到我們大遼來!”

“還有那個看起來毛都沒長齊的小子,論及長相,就是娘兒們也比不得他,這樣的人,真是使節?”

這一群契丹人低聲議論,他們明面上是契丹商賈,十人作保前來進行榷場貿易,實際上幾乎人人身上都有雙重身份。遼國的細作間諜,才是他們的本業。

在他們當中,還有一人,雖然也是契丹人打扮,可是這些契丹人待他都有些輕蔑。別人用契丹話交談,他卻一聲不吭。

“走走,我們得通關過河了!”這些契丹人正小聲討論時,為首一人說道。

他們過河之后沒多久,就各自散去,那個被眾人輕視的契丹人模樣的漢子,獨自牽著駝馬前行,許久之后,他才停下馬來。

在前方有個小莊子,他未曾直接入莊,而是靜候在莊口。片刻之后,莊子里傳來犬吠聲,那漢子抬起頭,也學了兩聲犬吠。

莊子里的犬吠聲停下了,緊接著,數人縱馬出來。

“趙賢弟,你今日回來,可是有了好消息?”莊子里出來的人為首者,衣冠都是大宋模樣,儒生打扮,笑吟吟問道。

“馬大郎,你等的人已經到了。”那姓趙的漢子道。

被稱為馬大郎的那人眼前一亮,身體都險些抖動起來。

不過他強自鎮定,拱手肅容:“趙賢弟,辛苦你了,日后必有重謝!”

姓趙的漢子沒有說什么,牽著駝馬離去,連莊子都沒有進。

馬大郎則是目光閃動,他身邊的幾人靜默不動。此時天空中飄落下零星的雪花,那馬大郎恍若無覺,良久之后,他才低聲道:“數代人心愿,二十年心血……盡在今日矣!”

他回到莊子,直到次日,才帶著數人出莊而來,擇遼國官道,緩緩北行。因為前進速度很慢,到得中午時分,就聽得身后人喊馬嘶之聲,回頭望去,只見大隊軍馬,擁著一隊儀仗,蜿延而來。

此時他已經換了契丹人服飾,駐馬路畔,仿佛是看熱鬧的行旅。但還隔得老遠,就看到大隊軍馬中有人沖上前來,用契丹話大聲喝斥,逼令他們離開。

那馬大郎驅馬離得稍遠一些,遼**士雖是不滿,終究知道遼國仍保有大量胡風,百姓原本就不太畏懼官府,因此只能作罷。

馬大郎仔細看著被遼**士“護送”的大宋使節,最惹他注意的,自然是使節中為首者。他目光先是在鄭允中面上望了望,微微搖頭,然后再看到童貫,眼前亮了一下。

看完童貫之后,他的注意力,便轉到了周銓身上。

一來是因為周銓年輕,整個使團二百人中,周銓恐怕是最年少者。二來則是因為周銓所乘的紫騮馬極是神駿,比起別的馬要高出一截,就算是遼國,這樣的馬也算得上寶馬良駒。

“倒是匹好馬,只是這馬上的人……大宋怎么將這孺子也遣來為使了,莫非是哪位貴家子弟,前來賺一份出使之功?”

自古以來,出使外國,不辱使命,就是功勞。馬大郎這樣猜想,倒是與事實有幾分相符,趙佶允周銓出使,原本就是給他賺點功勞,好封賞官職引為近臣。

馬大郎正望之間,突然發覺,那個少年向他這邊望過來,似乎很好奇的模樣,然后縱馬離開了隊列。

“周小郎,周小郎!”

身為正使的鄭允中,看到這一幕,頓時頭疼起來,他在后邊叫了兩聲,可是周銓只是往回擺了擺手。

馬大郎則呆住了,他看到這么多遼軍層層“護衛”,原本已經絕了今日與大宋使節接近的心思,卻不曾想,那個被他關注的少年使臣,竟然大模大樣驅馬過來。

遼**士也沒有想到,宋人當中竟然還有這么一個不講規矩的。須知宋人一向以禮儀之邦自居,出使遼國之時,可以說步步謹慎,喝個酒吟個詩,都得三思而后行,哪有這般擅自離開隊伍的!

傳回汴京,那些瘋狗般的諫官,至少可以編出三五個罪名來:有失國體、有辱使命、私結敵虜……

遼**士回過神來,正要去攔住周銓,童貫此時開口:“蕭貴使,還請與之方便。”

童貫的心里,全部是不甘心不情愿,但是他已經被周銓套上了,不得不替周銓來想法子善后。

蕭貴使即是蕭志忠,他原是遼國遣往大宋的使者,在宋國使者來時,他就是伴使。聽得童貫所說,便一笑道:“這位周小郎,當真是難纏!”

童貫聽得深有同感,忍不住連連點頭。

這一路行來,三十余日,他早就受夠了周銓的種種奇思怪想。

周銓帶了大量的物品,用他說,是為完成使命而攜帶的禮物,然后平時總與那些向導、士卒混在一起,每經一地,總要逼著前來迎接和聽候差遣的地方官支使得團團轉。

可以說,這家伙煩人透頂,不遜頑童。

周銓可沒有理睬身后這些人,他縱馬來到那馬大郎身前,開口用契丹語問了句好。

這契丹語是他跟遼國人學的,只不過他缺了點外語天賦,一路學來,會說了也只是區區數十句,能勉強聽懂的就更少。

馬大郎見他來自己面前,已經是嚇了一跳,再聽得他說這契丹語,又是嚇一跳。

“我乃漢人,會說漢話。”猶豫了一下,馬大郎道。

周銓聞言一笑,事實上,方才地理鬼狄江就在身邊提醒過他,此人應當是漢人。

“這位兄臺貴姓,可是這附近人物?”他也轉用漢話問道。

馬大郎搖了搖頭:“我乃南京人士,只是經此辦事。”

遼人口中的南京,就是燕京,周銓方才只是隨口一問,聽他是燕京人,便打聽起燕京的情形來。

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哪里比較熱鬧,坊市里流行什么書,哪家歌伎擅長什么曲目,是不是也有講評話的……一大堆問題,偶爾還穿差一些有關物價的問題。這些問題將馬大郎問得頭昏腦脹,他自許智計過人,此時也忍不住了。

好在使者隊伍不可能停下來等周銓,因此馬大郎借口要去辦事,拐到一條岔路,與周銓告辭。

周銓還意猶未盡,他可是非常信奉市場調查的,難得一入遼國境內,就遇到這樣一人,自然想要多問。

可就在這時,他聽得馬蹄聲響,緊接著,叫罵聲,哭喊聲都傳入耳中。

他在紫騮馬上立起望去,只見一小隊披發衣裘的契丹士兵,正在追著一人。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