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六九、奸臣,幸進小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六九、奸臣,幸進小兒!

六九、奸臣,幸進小兒!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寒意撲面而來,周銓卻面色不改。無彈窗

李邦彥用眼角余光掃了掃周銓,看他仍然鎮定的模樣,心里就覺得惱怒。

不能讓這廝借此機會起來,否則的話,以雙方此前的矛盾,很難在陛下面前并立。

更讓李邦彥暗惱的是,他自己是市井出身,靠著幸進在趙佶面前有了地位,若是再有一個幸進而來的,那他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

趙佶被李邦彥潑了頭冷水,心中也清醒過來。

所謂空中花園、七大奇跡,都只是這市井少年所說,空口無憑,算得了什么。

但此時,梁師成在邊說嘀咕了一句:“奴婢記得,好象在哪本書上確實見過這個拂林國,說是泰西大國。”

周銓笑了一下道:“小民聽說,漢時此國稱為大秦,還遣一個叫甘英之人出使過。小民未曾讀什么書,也是聽說的,不知是真是假。”

他沒有讀什么書,趙佶卻是博覽群書。

不僅趙佶,此時旁邊有一人插言道:“《后漢書安息傳》中載有甘英出使大秦之事,兒臣倒還記得。”

說話的,正是那位“三哥”趙楷。

周銓心中一樂,總算自己沒有白陪著小屁孩兒們下棋,趙楷這一句話,讓李邦彥臉頓時憋紅起來,駁也不是,應也不是。

趙楷倒不是要幫周銓,他純粹是顯擺,要在父親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

果然,趙佶捻須大笑,然后輕輕撫了一下趙楷的頭。趙楷得了贊揚,終究是小孩子心性,忍不住向著趙桓那邊望去。

趙桓則青著臉,握緊了拳頭。只不過要比讀書記憶,他實在是比不過趙楷,或許只有更小些的趙樞,才能與之相較。

“便是有此事,番邦異國之事,豈足相信?”趙佶笑完之后,又向周銓道。

周銓連連點頭:“陛下圣明,小民也覺得,這是道聽途說來的,未必當真,不過,后來聽到那義士轉述而來的番商之言,小人覺得,有件事情至少可以嘗試。”

“何事?”

“那拂林國擅燒窯,窯中所出,非瓷非陶,喚作水泥,可以粘合磚石、抹平地面,故此其空中花園,方得高大壯麗!”

周銓這番話說出之后,趙佶微瞇雙眼,開始思忖此物是否真的可行。

大宋修建城墻之時,或用粘土,或用糯米,充當粘合之物。但粘土易為侵蝕,糯米昂貴奢侈,就算是奢華如趙佶,也沒有想著拿它來堆砌假山園囿。

可若真有水泥之物……

周銓決定再點一把火,他繼續說道:“小民聽說,拂林國所建塔樓,高逾百尺,所仰賴者,便是這水泥……只是不知是真是假。”

“這水泥制法,需得學來!”趙佶聽到這,再不猶豫,斬釘截鐵地道。

周銓心中暗喜,自己努力了半天,終于將事情導入了自己預計的軌道中來了。

但就在這時,原本陰著臉的李邦彥,此時破顏一笑:“臣覺得,一事不必煩勞二主,不如陛下就差遣這個周銓,前往拂林國學取制造水泥之術。”

此語一出,周圍一片安靜,就連梁師成,都用一種同情的眼光看著周銓。

這一刻,總算被李邦彥抓住機會了!

李邦彥這個提議,周銓若是同意,就要被打發到萬里之外的異國它鄉,能不能活著回來都成問題。

若是不同意,那么此前他所說的就都是大言廢話,好不容易給趙佶留下的好印象,頓時就化為烏有,反而會被趙佶認為不愿忠于王事!

“呵呵……”趙佶也明白這個,他不太清楚為何李邦彥為什么要給周銓下套,不過這并不防礙他問一聲:“周卿,朕若遣你為使,你意下如何?”

“小民倒是沒有意見,小民這就去!”

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周銓轉身就走,看起來真是要出趟遠門。誰都沒有想到,他會是這種反應,就連李邦彥,原本準備好的話,此時也說不出來了。

直到周銓快走到這座院子之門,李邦彥才回過神來,喝斥道:“官家,他這是在欺君……”

“唉呀,陛下,小民想到一件事情。”李邦彥話未說完,卻見周銓又轉了回來,直接打斷了他的喝斥。

趙佶笑瞇瞇地看著周銓,想要看這個小滑頭該會如何回應,當下道:“你說。”

“此去路途遙遠,西賊截阻西域故道,小民只能自海道遠繞,可是小民沒這么大的船,還請陛下自金明池中,撥一艘可抗風浪巨舟和相應水員與小民。”

“你……”李邦彥又要開口。

“另外,小民不學無術,不足以揚威域外,展我大宋上國之風,小民聽聞李校書博學多才,文采風流,可為正使,小命愿充副使,助李校書一臂之力。”周銓一本正經地道。

李邦彥頓時哆嗦了一下。

他根本沒有想到,周銓這個市井少年,面對天子時,竟然敢如此應對!

若是他自己不同意,那么現在他就是不忠于王事,可若同意,當今天子是有些浮浪的,真的要派他遠渡重洋,那他當如何是好?

所以一時之間,他也想不到對付周銓的方法。

趙佶哈哈大笑起來,擺了擺手:“是兒善謔!”

眾人也都大笑起來,就是李邦彥,也面皮抽了抽,笑了兩聲。

至少比被派到什么拂林國要好!

待眾人笑畢之后,周銓拱手道:“小民頗有惠巧,愿為君上分憂,與能工巧匠一起,試驗能否在我大宋燒出這水泥來!”

若他沒有冰棍、雪糖和自行車之事,這樣說就是大言不慚,李邦彥立刻會找他麻煩,可現在李邦彥剛被駭了回,又情知這點上壓他不住,故此只能沉默不語。

“囂張,且讓你囂張吧,待你求著要救你父時,再看我之手段!”他在心中暗想。

周銓之話,讓趙佶再次對水泥生出興趣:“你果有把握?”

“此為利君利國利民利社稷之事,便是無把握,小民也當試試!”周銓道。

“利君利國利民利社稷?”這話說得趙佶愛聽,他知道眼前這少年雖然油嘴滑舌,但說話總有些根據,便追問道:“何出此言?”

“這水泥之物,可以用于建筑房屋、加固城墻、修善河堤、鋪設道路,樣樣皆是利國利民利社稷者!既有此三利,必定亦利君上!”周銓再度一本正經地道。

只不過他一十五歲少年,學著朝堂中的文士,裝出這一本正經的模樣,實在引人發笑。

而且說完之后,周銓又眉眼一動,換成了市井之民的嘴臉:“既然建房修路都可用上,大宋富豪之民千萬,總會買這些去……”

此話一講,周圍人都是呼吸一頓,上自趙佶,下到那些隨侍的太監,還有李邦彥這個近臣,眼前都是金光一片。

若這玩意兒的用途真的如此廣泛,確實,對大宋來說,是一條新的財源。

而且是不遜于雪糖的財源!

不吃糖、少吃糖可以,但不住房屋、不行道路、不修河堤,幾人受得?

趙佶已經想到,要將這水泥納入專賣,如同鹽鐵酒一般,成為朝廷的又一大稅源。

而趙佶周圍,那些同樣對這財源垂涎的近臣、太監們,紛紛向他祝賀了。當然,大家祝賀時所說的,并不是趙佶又有了一條新財路,而是順著周銓方才的理由,什么利民利國利社稷。

聽得他們一個接著一個發表高見,甚至到有人建議這是祥瑞需改元慶祝的地步,周銓只覺得額頭汗水直冒,內心十分佩服。

看來自家溜須拍馬的功夫,還有不足之處,需要從這些人身上博采眾長啊。

“你要些什么?”等一堆祝賀之言散去之后,趙佶直接問周銓道。

“小民只求匠人數十、窯場一座、薪炭若干。”

“期限呢,你覺得要多長時間,方可制成?”李邦彥這時抓著機會叫道。

在李邦彥看來,這水泥既是泰西特產,大宋能否制出來先不說,就算制出來了,也是耗時耗力,費用不匪。

“只需人手齊備,又無掣肘,半年之內,必有所成,若無成就,甘愿受罰!”周銓答應得斬釘截鐵。

他應得這么干脆,趙佶微微一笑,心道反正也花費不了多少,便頷首道:“既是如此,楊戩!”

“奴婢在!”楊戩走了出來下拜。

“此事你盯著些,周卿若有什么需要,你來替他解決。”

楊戩應下之后,向周銓擠了擠眼,還笑了一下。一個太監對自己笑,讓周銓渾身不自在,不過他還是還之一禮。

“周卿,你還有什么要求,乘著朕在,只管說吧。”趙佶又道。

便是趙佶不說,周銓也要提出的,他今日繞上這么大的彎子,不就是為了救自己父親么!

“小民年幼,又無官職,恐不能服人,還請陛下任命小民之父主持此事,小民從旁佐助,必能成事!”

不是為他父親求情,而是為他父親求官!

早就等著的李邦彥張嘴就想說話,但是話到唇邊,卻又說不出來。

若是求情,可以直接駁斥,但為父親求官……如果駁斥,豈不是要和官家制水泥的打算唱反調?

李邦彥想不到如何應對,而趙佶也不可能給他想出應對的時間。

趙佶其實極是聰明,對于臣僚們的那點小心思,他心知肚明。故此,他笑著道:“不為己求官,而為其父求官,是為孝也……是兒滑稽善謔,但此孝之一字,便足可取。”

聽到這兒,李邦彥再看周銓時,心中一陣作嘔。

“奸臣!幸進小兒!”他悲憤地想。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