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驕傲的國防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主宰江山 >>主宰江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驕傲的國防軍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驕傲的國防軍


更新時間:2017年08月12日  作者:漢風雄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漢風雄烈 | 主宰江山 

作者:漢風雄烈分類:

巴格拉季昂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阿斯特拉罕交戰的成敗意味著什么。他知道祖國期待著他,俄羅斯千千萬萬的人民期待著他,歐洲大大小小無數國王、貴族在期待著他能對戰爭的結局作出一個勝利的回答。這一戰關系著他的命運,關系著俄羅斯和俄羅斯十余萬軍隊的命運,甚至關系到歐洲的命運,關系到一神文明的命運。

對于巴格拉季昂來說,后兩者的負擔太沉重太沉重了,他不是威臨歐陸的拿破侖,不需要為整個歐洲的前途去考慮,他只需要為俄羅斯為自己來考慮就行了。這前兩者的壓力就足夠重了,誰能夠對關系到自己生死榮辱的事情無動于衷呢?

巴格拉季昂表面上很平靜,是因為他善于在戰斗最緊張的時刻保持鎮定。他的勇猛和堅持從來不是無謂的勇敢,那只是莽撞,只是無腦,那樣的人俄軍中有千千萬萬,而他彼得·伊萬諾維奇·巴格拉季昂,能夠從俄軍中的無數貴族后裔中脫穎而出,能夠受封親王,能夠受封騎兵上將軍銜,這靠的是他的大腦。

在戰斗最緊張的時刻,他能保持頭腦的冷靜;在戰局最危險的時候,他能保持心神的鎮定。

也只有這樣,他才能在申格拉本以6000擲彈兵對抗法軍30000人,掩護俄軍主力得以在200000法軍的追擊之下全身退到維也納茨奈姆大道,任務完成后再率領部下重出包圍圈趕去向主力匯合。在第四次反法戰爭中,正是庫圖佐夫老辣的策略和巴格拉季昂出色的殿后使拿破侖在三皇會戰之前一直沒能將俄軍徹底的擊潰。而在最后的大決戰里,巴格拉季昂指揮的聯軍右翼對抗繆拉和拉納,在聯軍兵敗時也尚能保持較好的秩序。

這靠的絕不是一味的勇猛,而更多的是智慧的大腦,戰爭的智慧!

而且伴隨著庫圖佐夫的再一次失勢,俄軍上上下下也都看清楚了亞歷山大一世對于庫圖佐夫的偏見,可以說巴格拉季昂已經在接過庫圖佐夫的大旗了,他的一只手已經握到了軍旗的旗桿上。在這種情況下,巴格拉季昂也就不能再以軍人的身份從軍事的角度上來單純的看待戰爭了。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

這是中國人在自己的軍事教材中剝析戰爭時所記錄的一句話,在二十年前就傳遍了整個歐洲,深受歐洲軍界的認同。

中國人還說,軍人不干政,但軍人不能不懂政治,不能不講政治。

中國的高級軍事將領都要懂政治、講政治。

巴格拉季昂就是如此,他已經渡過了單純的軍事將領的階段,作為俄軍的一面旗幟他必須將政治。

現在巴格拉季昂的‘政治’就是必須維持著自己的地位,要是東線指揮官的地位被本尼格森拿到手,那對整個俄軍本土派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但這對沙皇的權威應該是有好處的,整個軍隊里沒有一個真正的領袖,那領袖俄軍的就只能是沙皇。

歷史上的巴格拉季昂在博羅季諾戰役里重傷而死,而整個拿破侖戰爭里,亞歷山大一世只吝嗇的封賞了庫圖佐夫和巴克萊兩位元帥,而庫圖佐夫在1812法俄戰爭結束后的次年就病逝了,巴克萊在受封元帥之后也幾乎完全告別了軍事生涯,他的活動主要在行政和外交方面。而且因為巴克萊治軍嚴明,這使他在法國居民中博得了極好的聲譽,卻無形中得罪了大批的俄軍官兵。晚年受盡誹謗,郁郁不樂而終。

在這個期間,18世紀末期元帥多如狗的俄軍赫然一個現役的元帥都沒有,更別說如蘇沃洛夫那樣的大元帥了。

伊萬·瓦西里耶維奇·古多維奇倒是在1807年受封俄羅斯元帥,但他的元帥軍銜是從奧斯曼人身上得到的,而且受封元帥的第二年他就因為一只眼睛失明從軍中隱退。

再過了一年他當選國務會議成員和參政員,可這時候的俄軍元帥已經墮落成一個古怪的老人。1812年他徹底退役。作為一個大地主,古多維奇約有13萬名農奴,以音樂和狩獵度過自己的晚年。

但那是在原時空,在眼下這個被陳鳴改變的世界里,第七次俄土戰爭根本就沒有爆發,古多維奇在1810年退役,到他退役為止,他也僅僅是一個陸軍上將。另一名在原時空里與他一同晉升陸軍元帥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普羅佐羅夫斯基,也沒有在失敗中病死在默欽附近的軍中,他倒是同古多維奇一塊選擇了退役,雖然退役后僅兩個月就病逝在了自己的莊園里,享年七十八歲,這卻也比原時空多活了一年呢。

所以,在1800年蘇沃洛夫大元帥病逝之后,俄軍到現在經歷了13年沒有元帥的日子,知道圖庫佐夫受封為元帥,但這個肥胖的老將已經疾病纏身,是垂垂老朽了。

這說起了真的很可笑,保羅一世當初能一口氣得罪了包括蘇沃洛夫在內的七個元帥,可還沒等到保羅一世被送去見上帝呢,那些個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被冊封的老朽元帥們,就一個個先去見上帝了。

然后歷史上的亞歷山大一世在庫圖佐夫和巴克萊之后,一直到他死的十余年時間里,就再沒冊封過俄羅斯元帥。

一直到他的兄弟——老三尼古拉一世繼位,才立刻冊封了維特根斯坦、奧斯坦薩肯兩人為元帥。結束了俄軍十多年沒有元帥的歷史,而那個時候,羅曼諾夫家族對于軍隊的掌控力已經更大了。

但原時空的一些事情放到眼下的俄羅斯已經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了。

俄羅斯軍隊有了新的領袖,巴格拉季昂只要不在阿斯特拉罕城下打的大敗,他必然會在稍后的時間里被亞歷山大一世封為陸軍元帥。但這個前提就是他不能在東線戰場上打的大敗!

巴格拉季昂可以在中國人的防御圈外圍‘干打雷不下雨’,反正中國的大炮也轟不到伏爾加河岸畔的那座被命名為‘新阿斯特拉罕’的小鎮和抓緊時間搶修中的一條條坑道防線和一座座堡壘。

可這么做無疑太丟分了。

俄軍是經過圖林斯克苦戰后才來到阿斯特拉罕的,這一路上,他們都在給自己的士兵鼓勁吶喊,以收復阿斯特拉罕為目的,這大軍要是到了要塞下,座而不打,那是會很傷士氣的。更會給人以把柄!

巴格拉季昂相信那些為保家衛國而戰的戰士的力量;他相信俄羅斯的勇士不會后退,他一定能沖到阿斯特拉罕城下,即便這要付出很大的犧牲和鮮血,但只要俄軍的炮彈能夠落到阿斯特拉罕的頭上,那對于巴格拉季昂來說就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所以巴格拉季昂內心是很平靜的,因為俄軍的傷亡數字還遠沒有達到他的心理底線——五萬人。

當然,俄軍所付出的犧牲絕對不是白白流血的,五萬人做代價,巴格拉季昂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把炮彈打進阿斯特拉罕城。

俄軍的斗志很旺盛,就連剛剛編組的部隊在戰斗中也毫不示弱,米哈伊爾·謝苗諾維奇·沃龍佐夫指揮的第27師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該師是是圖林斯克之戰后多赫圖羅夫殘部編組后的三個師中的之一,士兵都歷經了之前的艱難鏖戰,到今天時間還沒有過去一個月,但他們被投入進戰場的時候,那表現絕對是讓人驚喜的棒。

在阿斯特拉罕的戰場上,為保衛祖國而戰的俄羅斯軍隊,真的是一支英雄的軍隊。

就連陳威都對俄軍的表現趕到驚奇,之前的中俄戰斗里,俄國人的表現可沒有這么強硬。他看著戰場上一支支退了下去,然后重新再撲殺上的俄軍士兵,腦子里都想到了兩個成語: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愛國者。”是炙熱的愛國激情讓俄羅斯的將領和士兵表現的如此忠誠和英勇。要是沒有這股勁的激勵,軍隊早就被擊潰了……

在這場交戰中,陳威的意志第一次開始動搖了,但他并不灰心。沒看戰場上中國士兵的表現也分毫不差嗎?

七汗國的步兵團是堅持不住了,但中國的步兵依舊堅硬無比。

但陳威心里也清楚,中國的各支部隊之所以表現的如此強硬,歸根結底與俄國人還是有區別的。

作為入侵者,陳漢的軍隊是不可能有保家衛國的炙熱決心的。可是作為一個‘天、朝上國’,陳漢軍隊的驕傲卻不能小看。

因為光榮的傳統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支長勝不敗的軍隊,是很難在一場勢均力敵的戰斗中向對手低頭認輸的。

不然‘驕傲’也不會被n多個不同的宗教齊齊歸類為人性的原罪之一。

就是被驕傲的力量支撐著,中國的國防軍也在血與火之中同俄國人展開了毫不示弱的拼殺。

陳漢方面的軍隊數量比俄軍要多出三萬,這在整個戰斗中不算什么大的優勢,可具體到大戰事的某一個小戰場,那還是很厲害的。如果十四五萬大軍全部都是正牌的國防軍,這場拼殺的結果,俄軍以失敗告終的可能性很大。但可惜他們不是。

陳威指揮的這十四五萬軍隊里,中方軍隊只有八萬人,一半多些,剩余的全都是七汗國的軍隊,而且很多都是騎兵。在把這些騎兵部隊分切之后,具體到步兵的數量上,陳威手里的軍隊是半點也不比俄軍的多,而且里頭還有小半是七汗國軍。這些軍隊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是拖累了國防軍的后腿。

“這些蒙古人……”前線戰場上,潘昶看著后退的喀爾喀和察哈爾的步兵團,氣的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這兩個汗國和和碩特汗國的步兵,那都是三流貨色,別說跟國防軍和日本兵比了,就連廓爾喀人都比他們強得多,也就是土爾扈特人表現的還不錯。

喀爾喀汗國與察哈爾汗國的步兵退了下來,潘昶沒有立刻讓后方調整的國防軍去頂上,而是派出哈薩克人的騎兵部隊,俄軍要追過來了,就要用騎兵沖他們一沖。


上一章  |  主宰江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