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崛起第444章 準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原始崛起 >>原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4章 準備

第444章 準備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1日  作者:屋頭有飯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屋頭有飯 | 原始崛起 


解鈴還需系鈴人,與希夷人之間的事,他其實也有責任。但是成王敗寇,既已做了,從不后悔。

“這樣,巫女你派人去約顧茜,我猜她就在希夷山。”蘇陽非常篤定,若顧茜都沒來,黑巫不可能干巴巴從建木跑來,相隔數個太陽日的距離,換了他也不會。

“另外有一事,管好你的人,我不希望有人背叛太虛。讓你的人推選一個長老出來吧。”再次給希夷人長老席位,也是大勢所趨,他做到仁至義盡,以后自然可以翻臉無情。

巫女怔了片刻,才點頭說:“可以。”

“成,那就先這樣,有消息了告知我。”

隨后他把事情通報了長老們,讓雙巫去與大長老解釋,以及圖騰的事情。

他這邊儲備材料,組織人手開設鋪設水泥壩子了,有了這個,至少雨天時腳下不會泥濘,冬天時也方便掃雪。

只要材料跟得上,每人每天至少能鋪五十平,甚至是百平米的面積,飛一般的速度,只是比不上混泥土,或許到第二天,就會生長苔蘚。

不過現在沒什么環境污染,雨水的腐蝕力比較小,應該可以多堅持個一年半載,等到時候在涂抹翻新就成了。

“杭蓋,你們看清楚了嗎,當成刺矛來練習。”

他舉著一根棒子往地上杵,把地面敲打堅實,差不多平整就可以了。

一畝面積的壩子,大概可晾曬八千斤左右的谷子,沒辦法,收割后就要搶時間晾曬,如果運氣差,遇到雨天,甚至還需要動用風扇,吹上整夜,不然有可能發芽。

今年種植超過千畝,稻城與有熊氏各占了一半,若按照去年的收成,用他的科學辦法,一畝可得大概九十斤谷。而今年,他估計稻城的收成會高比少,因為悉心照料,陽光充足,也更接近水源。

假使保守估計畝產百斤,千畝就是十萬斤谷,那么至少需要十二三畝的晾曬面積,甚至是一公頃,約合一萬平米,真的不是小工程了。

但以鋪設速度來說,動用幾百個成年人,一天就能搞定。當然,考慮到熟練度,以及材料跟不上,花費的時間肯定會多很多,所以現在開始鋪設,等到收割時,肯定能搞定。

晾曬有了計劃,收割時最為方便的是齒鐮,用途單一,卻很給力。如果使用齒鐮,每人每天能收割一畝地以上,若換成體力好的壯男,兩畝都不是問題,也就是用,動用千人,一天就可收割完所有稻谷。

然而他無法鍛造一千把齒鐮,甚至是一把都搞不定,這玩意就跟梳子一樣,只是齒很密集,頂端鋒利,并且是彎曲的,所以叫做鐮刀。

以青銅來說,即便是建模做得好,也難以澆灌,即便灌溉出來,開封又是個大問題。

沒辦法,只能用外物來替代,稻谷的秸稈里面是空心的,一節節的,硬扯的話,很難扯斷,要知稻草是能用來搓成繩索使用,可見堅韌程度。

同時不能浪費稻草,所以收割時要從底端來上一刀,一跟稻草比較細,當播種時一個坑可不止一顆谷子,生長出來是一堆堆的,成年人單手抓不過來。

去年有熊氏就種植了幾十畝,勞動力多,收割后就近晾曬,方便簡單。

今年就比較麻煩了,為此至少準備一千把收割用具,他也正在為此發愁,工欲善必先利其器,往往細節決定成敗。

蘇陽并非事到臨頭才考慮這些,在這之前已經讓人研制,最后確定使用一種特別改良過的陶器,彎曲帶齒,雖然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進行收割,但是相比其它東西,效率絕對大大提高。

關鍵成本低,可以輕易燒制出來,另外在收割時隨身備幾根竹刀,遇到一些難隔斷的,就上竹刀。

竹刀其實非常鋒利,不是用質地堅硬的楠竹,而是選用竹竿比較大,竹纖不厚容易破裂那種,選外面的竹片外加一點里面的竹白,把邊鋒削薄,要非常薄那種,能輕易割裂皮膚。

只是竹刀不耐用,且必須用新鮮的竹子,一旦水分流失,就不鋒利了。不過可以提前把竹刀削好,然后泡在水中,可保鋒利程度。

原始時期很多事都只能用原始的辦法去解決,哪怕是他作為現代人,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提升整個文明程度。

解決了收割工具,還有運輸,目前能用的,也只有籮筐與背簍,孩童老人以及體弱者用背簍,壯男就用大號籮筐。

他倒是想把秸稈與谷子分離,奈何設想一下,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無論是腳踏式的打谷機,又或是滾筒式的脫谷機,都非常難。

前者的結構復雜,用青銅難以澆灌出來,即便能做到,耗費時間也太多,一臺打谷機,每天只能打下千斤谷左右,他不可能打造幾十上百臺,青銅都不夠用。

后者相對簡單,但是那樣一來,就把秸稈廢掉,滾出來就是廢草了。

所以說,不是他想不到更簡單的方法,而是做不到,悲劇。

回到笨辦法,動用全族一起運輸,到時候連石灰場也會停掉,四千多人一起加入進來。好在可以分成兩步走,先收割稻城,再來收割有熊氏,光照氣候不一樣,兩邊稻谷成熟日期會相差幾天,正好兩邊兼顧,合理分配。

他速度規劃好收割時可能遇到的問題等等,而后就去了窯場那邊,龍窯已在修建。

蘇陽花了好幾天來指導完成收尾,這只是一個小型龍窯,有著之前多次建窯的經驗,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

等龍窯差不多搞定,就等著選個好日子試燒,那邊第一批石灰壩子開始鋪設。

只見把石灰河沙,以及一些小石子混合在一起,用耒耜調拌均勻,接著便火速裝進半開口的簸箕中,用挑的方法運到鋪上位置,然后給倒出來。

跟著便有人開始進行抹平,過程就是如此簡單,人倒退著往后面抹,若想使其夜間干燥快,不沾露水,以及防止雨天,可以等到半干時在上面蓋上一些稻草,最后干燥后拿掉稻草就行了。

過程中,當然少不了出狀況,好在有蘇陽盯著,到了傍晚時,看著成果,感覺相當不錯。

沒急著繼續鋪上,一邊繼續準備材料,等過了兩天,他試驗石灰地面的硬度以及耐用度,也還行,只是經不住大力破壞。

現在終于可以松口氣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原始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