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崛起第170章 碉堡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原始崛起 >>原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章 碉堡了

第170章 碉堡了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9日  作者:屋頭有飯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屋頭有飯 | 原始崛起 

窯這個東西,要么橫著,要么豎著,還有就是斜著。主要是取決于窯里面能達到的溫度以及空間。

之前用過兩種方法燒陶了,一是在地上挖坑埋燒,二是露天甕燒,然而這兩種方法都不怎么好,溫度不高,燒出的陶質地也不好。當然他這是按后世的標準來要求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甕燒法,在地上磊一圈石頭,作為灶孔,圍著石頭的一圈搭上木棒,就跟一個屋頂的模樣,在頂上開一個小洞,作為通風口。木棒的外面也要涂抹比較濃稠的泥土,當然里面就是放陶罐了,這種方法大約能保持八百左右的溫度。

在國外也有人用類似的方法燒木炭,不過外國人沒有用“灶孔”的習慣,而是用壁爐,所以外國人不會留出下面的灶孔,而是整個木棒圍起來,然后在邊上戳出小洞來引火。用來燒木炭沒問題,燒陶罐就有些不足了。

除了這三種方法之外,還有橫豎兩種比較簡單的,橫著燒陶就跟一個管道似的,陶罐放在管道中間,一邊點火,一邊出煙,這種方法能把溫度提高一些;而豎著燒陶,與后世的蜂窩煤爐子差不多,把陶罐重疊放入其中,下面點火,上面冒煙。

然而以上五種方法雖然都可以燒出來陶來,但要么溫度不夠,要么一次性燒不了幾個陶,已經跟不上部落的發展了,所以他要搞一個大點的,也為以后燒石灰、冶煉金屬打下基礎。

橫著的窯直接放棄了,這個是會被淘汰的,剩下的豎著可以弄成圓形的窯,斜著的可以弄成蜈蚣,應該是叫龍形的窯。圓形的工程要小一些,龍形的工程量大,暫時可以放棄。

最后就這么愉快的定下來了,弄一個碉堡模樣的圓形窯,肯定會有碉堡了的收獲。

這種碉堡窯的技術含量很高,就算是他現在弄出來了,別人也無法復制,甚至他可以拍著胸脯說,找一個不懂燒窯的現代人跟著學一遍,也照樣弄不出來。

首先他往地上斜著打了一個坑,可供四個人并排行走,這個坑的高度大約一米五,相當于是灶孔,燒火的地方。

完了后,在離地大約七八十厘米的地方搭建爐柵,這個東西就跟防護欄差不多,橫著一條條的,中間有縫隙。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風,當缺乏氧氣的時候火就會熄滅,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爐灶就得按這個原理來。

這個爐柵,在當初可把他給難住了,因為是直接接觸到火焰,所以得用鐵器啊,現在根本找不到替代物,而如果沒有這個東西,會大大降低爐內的火焰溫度,并且木材不宜燃燒,無法一直保持充足的火力。

從去年制陶那會,他就一直在考慮怎么處理爐柵的問題,一直到了近日才想明白,所以拖到了現在開工。

他用大小均勻的硬木棒來代替,按常識來說,木棒肯定瞬間就點燃了啊,化為灰就漏掉了,換石頭也不行,會燒裂的。然而木棒外面可以裹上一層厚厚的耐火土,這種土能承受超過一千五百度以上的煅燒,且之前他就已經用到過耐火土的小爐子了。

爐柵解決了,即便耐火土包裹的木棒使用壽命有限,但他設計的這個,更換起來并不麻煩,基本算是左右兩邊卡在石頭縫隙中,斷了再插一個就行了。

而爐柵距離地面這七八十厘米高,就是灶孔了,投放木材的地方。爐柵下面的空氣涌來上接觸到火焰燃燒,這個火焰會竄到上面即將修建的碉堡窯中,木材燃燒之后的灰也可以從爐柵縫隙中漏下去,收集起來作為肥料來使用。

這里還沒完,需要把投放木材的口子縮小到一個臉盤那么大,甚至是更小,因為這牽扯到氣流的問題,并且爐柵下面也是一個道理。到時候是要封口的,把出灰口與投柴口封住。

封下開上,火力較小;開下封上,火力較大,一起封住就是閉火了,上面的火焰因為接觸不到空氣就會熄滅。

所以說這里面的技術含量很高,若非蘇陽記憶力強悍,又曾經有段時日經常出入水泥廠,加上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不然還真不敢就這樣開工。

完成了這一步之后,就是搭建上面的爐子了,預計容積在兩百立方米左右,大約是直徑十米,高度兩米,當然這個還要除開出火口,以及墻壁的厚度,按照目前用的小陶罐來計算,一次性放入兩三百個一起燒,完全不是問題。

既然叫碉堡爐自然就要全部用到石頭了,墻壁是圓形,上面也是圓形的鍋蓋,還需要從正面靠近爐柵的地方留下一個門,用于進出放取陶罐。下面一圈兩米高的墻壁倒是好說,唯獨上面的頂很難弄,因為沒有粘合物,水泥就別提了,石灰目前還沒有。

這個就只有精選石材,用石拱橋的原理來搭建,封頂之后撤掉支撐物就可以了,上面是不留出風口的,因為煙囪是設在窯爐的后面,在底部留了一個孔,這樣一來,當爐柵的火焰冒到爐頂之后,因為無法排掉,跟著會回落鉆進最后面的通風口,經過煙囪冒出去,這就形成了一個熱循環。

碉堡窯的外面是石頭,里面還要抹一層內墻,先是黏土然后是耐火土,會抹得比較厚實一些,防止漏風,也用以保持爐內溫度。

大概就是這樣了,也有的人不留煙囪,而是在爐子的四周上方開一些小孔,這樣可以從外面觀察到爐內燃燒的情況,缺點就是要一直不停的投入柴火煅燒,片刻都不能停下。

具體哪種方法好,他現在無法判斷,只能交由時間去見證,說起來簡單,但是每一步都很講究,包括爐內墻的流線,如果沒有抹好弧度,也可能會造成煙囪的氣流無法與爐柵遙相呼應,俗稱扯不上火,那這爐子就給弄殘廢了。

蘇陽連續盯了六天,每一步他都仔細確定了,誰知等到最后試燒的時候還是出了問題,他的設計出錯了,爐柵孔點火沒問題,但是火勢一上來,直接就從低處往后面的煙囪孔直冒,簡單來說,他設想中的熱力循環壓根就沒出現,并且這種情況根本無法煅燒到窯內的陶器。

“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呢?”蘇陽撓著頭,這事必須他自己想明白,其余人幫不上忙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原始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