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崛起第十八章 馬殺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原始崛起 >>原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馬殺雞

第十八章 馬殺雞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9日  作者:屋頭有飯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屋頭有飯 | 原始崛起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石器才是這個時期的主流工具,直到青銅器的出現,才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無彈窗

但現在的石器并沒有達到巔峰,因為缺少金屬工具,比如鑿子、錘子等。除此之外,如陶器、竹器、木器……都還在起步階段。

蘇陽提著石矛,帶著四個戰士四處溜達,好幾天跑下來,到是對巖石部落的區域很熟悉了,也當真是貧瘠之地,不過從風水來說,藏風聚氣,到也不錯。他自然不懂什么風水,都是滿口胡說罷了。

他把尋找的范圍擴大到了亂部落的區域,也就是過了那一顆標志性的參天大樹,這是想去采摘一些獼猴醉果子,現在正是秋季,錯過了這個季節,可就只能等明年了。再說,沒準亂部落范圍有粘土呢。

“有動靜!”春突然出聲,手中長矛一橫,擋在了蘇陽的身前。

其余三個戰士也迅速做出了反應,警惕的打量四周,現在這時期暫時還沒發現弓箭,不用擔心忽然就被放冷箭了。有了四個高壯的戰士保護,蘇陽的安全絕對沒問題。

很快,就如上次趕墟那般,又遇到了亂部落的人,出現在眼前的是三個女人帶著倆孩子,散發著讓人不舒服的氣息。

“退吧!”蘇陽沒在往前走,倒不是怕了,而是沒那個必要發生沖突。最主要的是他囊中羞澀,沒有買路的食物。

既然此路不通,干脆就去另外一個方向,即便跨線也是進入天狼部落的范圍,無傷大雅。

或許是時來運轉,又過了一日后,他竟然找到了一大片黏土區,雖然距離巖石部落遠了一點,但總算不用在為原材料而擔憂了。

回到部落后,抓兔子的事情還在進行著,并且瑪祖非常關心這事,而蘇陽只需把好關就行了,比如區分兔子的雌雄后,分開喂養;吃食由他過目后,在固定的時間投放草料。

反正現在兔子的數量還少,無需太過于小心了。

一大早,蘇陽召集幫手們一起捏黏土,也就是把土盡量弄細一些,然后用米篩簸箕過濾,只有能漏下去的黏土,才可以用來制陶。

這一步的篩選其實已經很簡陋了,不過放在現在來說,絕對是精選黏土。

族人們的雙手夠粗糙,捏起泥土來毫不費力,當然只能捏曬干后的泥土,濕潤的也捏不碎。而篩出的泥粉,他選擇存放在一個打掃干凈的山洞中,以免因為天氣或是人為的原因被污染了。

“現在可以來一個馬殺雞了。”

蘇陽的腦海中閃過很多年前看過的電影泰囧,片中寶寶那一手和面馬殺雞讓他印象深刻,而想要制出好的陶器,還真有必要給黏土來個馬殺雞。

當即,蘇陽叫來兩個人跟著學,外加大丫與春也叫來了,他用的工具是一個沒有縫隙的竹制簸箕,然后往其中倒入泥粉,這里也可以模仿電影功夫里的太極和面法;還可以想象成蘭州拉面……

其實就跟和面一樣,往泥粉里加入清水,大概一比二的比例,略微攪拌后就反復的搓揉,一直到完全均勻,里面沒有氣泡為止。

“都學會嗎?就這樣不停的揉!”蘇陽搓揉了一會就讓開了位置,他雖然力氣不算小,可跟其余人比還是不夠看,所以就讓能者多勞了。

隨后,他去看了下需要的底座,已經快打磨好,等他拿到后,泥團也揉好了,當即他就抓出一大坨,揉成圓形后拍在了平整光滑的底座上,跟著用一根圓木棍搟面,想象成正在煎餅就行了。

這是在制作陶器的底部,因為底座沒辦法勻速轉動,所以只能用這種土辦法。他在做這些的時候,叫幫手們全都先停下手上的活過來觀看,在他這里根本不算什么不傳之秘,因為實在是太過原始。

而且他也是第一次實踐,所以這個圓形的陶底直徑只有二十厘米左右,難度在與薄厚要一致,且不能太薄了,不然就不耐燒了,這些陶器加工出來的主要用途就是煮東西吃。

“都給我仔細看好了,誰要是能學會,以后我就讓他專門制陶!”

蘇陽勉勵了一番,繼續進行下一步,這個步驟還真的得借鑒蘭州拉面了,他取了一大團之前搓揉好的泥團,然后揉成大概三四厘米直徑的長條。按照底部直徑二十厘米算周長,一圈得需六十多厘米,算上陶器上面比底部更大,就得用到七十多厘米,至少得三圈,那么他需要的泥條,至少得要兩米以上,中間還不能斷了,而且盡量要做到均勻。

搓揉長泥條這活計,一個人還不好弄,最好是能配合,速度也會更快一些。

他讓大丫一起協作,單獨用了一個簸箕,試了七八次,這才找到竅門成功了,到了這一步已經完全能確定這就是黏土,而且品質很不錯。

搞定后,他便用泥條在陶器底部邊緣重疊圍了三圈,很順利,畢竟材料是泥土,若是面粉就容易變形后沒那么均勻了。

放好泥條后,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毛胚,隨后他取來一根光滑的竹筒壓在泥條外面,而他的手放在里面,就這樣里外一起擠壓,人也跟著轉圈,慢慢的把三圈泥條粘合在一起,變薄變高,最后變成他想象中的陶罐模樣。

這一步驟,花了一個多時辰,連飯都沒來得及吃,繼續開工。

現在這個陶器依舊很粗糙,大約有十六厘米高,最大直徑三十厘米左右,這還差最后一步,他又撮了一根泥條,在最上面纏繞了一圈,用來作為上面的邊口,就跟編制背簍、簸箕一個道理,完工前需要包邊。

到這時,粗胚基本搞定了,若要更精美,那就需要慢慢地把里里外外刮得光滑了,他現在可沒這工夫,只要燒制出來能用就行,以后在去熟練工藝。

但這會,要想把這個陶器從底座上取下來,也有難度,為了避免底部與上面的陶身分離,他又搓了一根比較細的泥條,把下面的連接處加厚了一下,沾的時候抹點水就容易黏合了。

最后一步,取了一根很細的竹絲,雙手拉著,從底部最下面過了一遍,這下就讓陶罐底部與下面的石器底座分離了,他小心捧起這個陶罐,輕輕的放在準備好的架子上,之后需要曬上一周左右,等完全曬干后,才能放進火里燒制。

而這一周的時間,自然是要大量制作陶器粗胚了,以數量取勝,主要是他擔心到時候燒制出來成功率不高,但同時也堅信多燒幾次,肯定能得到良品陶器!


上一章  |  原始崛起目錄  |  下一章